经方临床应用思路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61129104 上传时间:2018-11-24 格式:PPT 页数:30 大小:10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经方临床应用思路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经方临床应用思路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经方临床应用思路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经方临床应用思路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经方临床应用思路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经方临床应用思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方临床应用思路(3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经方的临床应用思路,何谓经方,经典医著中的方剂。指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中的方剂,小柴胡汤,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者,小柴胡汤主之。方四十八。,小柴胡汤是和法的代表方,不是补益,也不全是清热,而是对机体抗病能力的调整。所以,对于反复发作的疾病,所谓往来寒热的疾病,一般都可以考虑小柴胡汤。现在看来许多过敏性疾病、病毒性疾病、免疫系统疾病、精神神经系统疾病是常常反复发作的,具有往来的特征。药理研究,也提示小柴胡汤有抗炎、抗病毒、抗过敏的作用。所以,小柴胡汤是天然的抗病毒剂。

2、临床上一般都会加连翘、山栀,以清热泻火。 单纯性疱疹小柴胡汤加味(连翘、山栀) 带状疱疹,也属于热毒感染,也可以考虑小柴胡汤加连翘,病毒性感冒发烧,患者面色通红,出汗而体温持续,微微恶风,或咳嗽,或咽痛者,小柴胡汤加连翘40克 过敏性皮炎、荨麻疹、异位性皮炎、过敏性鼻炎等,其发病具有休作有时的特点,此外,患者大多对风冷过敏,属往来寒热的范畴,可考虑小柴胡汤加荆芥10克、防风10克、石膏30克、连翘15克,甲状腺功能亢进或甲状腺瘤,出现胸胁苦满者,可用小柴胡汤加牡蛎、知母等 临床上突发性耳聋、中耳炎、鼓膜炎等,用小柴胡汤加连翘、山栀等,炙甘草汤,伤寒脉结代,心动悸,炙甘草汤主之。方三十九。,气血

3、俱虚,其特征是羸瘦、形容枯槁,此时可以考虑炙甘草汤 炙甘草汤是古代的止血强壮方,又称“复脉汤”。方中大剂量的生地黄、阿胶是重要的止血药,人参、桂枝、炙甘草、麦冬是强心定悸的药,30枚大枣能给身体充足的糖分能量,所以用于体液极度匮乏,“脉结代,心动悸”的人,无疑是一剂强心剂和强壮汤,炙甘草汤绝对不可以用于肥胖之人 炙甘草汤全方用量不宜过大,过大会导致腹胀。煎煮时要加“清酒”文火久煎 治疗食道癌时,炙甘草汤中麦冬要用到60克或更多;呕吐者加半夏,肺癌还要加天冬40克、甘杞子15克;心悸甚者加龙骨、牡蛎,桂枝再加量;贫血时加鹿角胶;便秘用麻仁,不寐者,可改为酸枣仁;次方治疗肺气肿,多加山茱萸肉30克

4、、五味子10克、龙骨20克,冬季服者,可以熬成膏剂,半夏泻心汤,伤寒五六日,呕而发热者,柴胡汤证具,而以他药下之,“柴胡证”仍在者,复与柴胡汤。此虽已下之,不为逆,必蒸蒸而振,却发热汗出而解。若心下满而硬痛者,此为结胸也,大陷胸汤主之。但满而不痛者,此为痞,柴胡不中与之,宜半夏泻心汤。方十五,半夏泻心汤,可应付一半的中医脾胃病。临床变动不能大,或加味一二,或肉桂,或大黄,或山栀子,或连翘,或厚朴,或附子 治疗慢性胃炎、胃溃疡,如见效以后,当守方,多服些日子。 半夏泻心汤证有上、中、下三部为表现,即上呕、中痞、下肠鸣,病变在整个肠胃道。三者之中,又以痞为必见,半夏泻心汤中黄连黄芩具有广泛抑菌作用

5、 半夏泻心汤所主在胃肠,其证特点是寒热错杂,可以看作胃肠炎症的消炎剂和胃肠功能紊乱的调节剂 半夏泻心汤,是治疗上消化系统炎症的古方,凡呕吐而肠鸣、心下痞者,都可以用半夏泻心汤,呕吐是本方证主要特征,半夏泻心汤原方治疗慢性胃炎有效;久治未愈,面色黯淡,舌质淡红的胃病,可以加肉桂5克;咽喉疼痛、胸闷明显者,可加山栀、连翘,效果更好;糜烂性胃炎导致的出血,可加制大黄,半夏厚朴汤,半夏厚朴汤是主治咽喉部异物感的专方 半夏厚朴汤经典主治的两大特点:1、病位多在咽喉,2、病性多为自我感觉的异常 临床,对于咽喉部的疾病多用半夏厚朴汤做加减治疗 半夏厚朴汤对自我感觉异常为特征的疾病运用机会也很多。这种自我感觉

6、异常是多部位、多系统,临床上绝不能只局限于咽喉上,半夏厚朴汤多以精神上的不舒服为主,其体质往往相对较好 半夏厚朴汤半夏厚朴,能除胸满腹胀,有化痰降气的作用,又是胃肠道和呼吸道疾病的常用方。如心下痞、腹胀为主诉的慢性胃炎、食管炎、小儿厌食、过敏性结肠炎;呼吸系统上的上感、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对于治疗胸闷、腹胀不思饮食,本方于四逆散、小柴胡汤合用的机会也不少,常用半夏厚朴汤加枳壳、麦芽治疗小儿厌食症 半夏厚朴汤与温经汤(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方。组成:吴茱萸三两,当归、川芎、芍药、人参、桂枝、阿胶、牡丹皮(去心)、生姜、甘草各二两,半夏半升,麦门冬一升(去心)。)合用治疗冠心病和帕金森病,八味

7、除烦汤,是经方半夏厚朴汤与栀子厚朴汤的合方,再加上连翘、黄芩 八味除烦汤功效:第一,除烦。包括失眠、胸闷、头昏、心悸、汗出阵阵,还包括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决断力下降等,也包括强迫、焦虑、抑郁等心理障碍在内;第二,消除异物感。口腔、鼻腔、食管、气管延伸,凡是这些部位有异样感觉的,都可以使用半夏厚朴汤,也可以用出烦汤;第三,除腹胀。凡舌苔腻而舌尖红点者,后胸闷腹胀而剑突压痛者,或咽喉不适而充血者,用除烦汤最有效果,桂枝加龙骨牡蛎汤,龙骨牡蛎不仅是镇静剂,而且还是很强的收敛药,因此桂枝加龙骨牡蛎汤证见外泄外漏脱失证者,诸如多汗症、遗精、遗尿、带下、崩漏、脱发等。就体质而言,本方证多见素体虚弱、

8、体型偏瘦、皮肤色白、纹理较细、肌表比较湿润者 桂枝加龙骨牡蛎汤适合于体质虚弱的失精家,侧重于收敛固涩;而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则适合于相对强壮的柴胡体质,侧重于镇静安神,理中汤,理中汤是治疗消化系统虚寒性病证的代表方。这种虚寒性疾病,其特征是消化液分泌亢进但吸收功能却低下。在上可见口腔唾液分泌增多,成人可为多唾,小儿可为流涎。此症也可继发于口腔溃疡。在中可因胃液分泌增多而有脘腹疼痛,嗳气吐酸。在下则肠液分泌增多而有泄泻。消化液分泌亢进还可表现为胆道术后分泌异常增多。,理中汤证痛不如大小建中汤,胀不如大小承气汤,痞不如泻心汤 理中汤证纯寒无热,理中汤临床单用机会不多,呕吐者加半夏;黄疸者加茵陈;见肢冷

9、神委加附子,名附子理中汤;兼烦躁、心下痞痛,舌红苔黄腻者加黄连,名连理汤,慢性胃炎、口腔溃疡多见此方证;兼汗出恶风者加桂枝,名桂枝人参汤;伴冷食积滞胃腕胀气者,加青皮、陈皮民治中汤;加半夏茯苓名理中化痰丸,治疗本方证兼痰湿内聚,呕吐清水者;加枳实茯苓,名枳实理中丸,治理中汤证伴腹胀痞满者,理中汤虽为虚寒,但夹湿、夹痰、夹热、化火、兼气滞也用此方,附子理中汤治疗上消化道虚寒出血,其人多舌淡脉弱,出血紫黑;心悸、冷汗加肉桂;加糖,可补中气,理中汤是治疗消化系统虚寒性病证的代表方。这种虚寒性疾病,其特征是消化液分泌亢进但吸收功能却低下。在上可见口腔唾液分泌增多,成人可为多唾,小儿可为流涎。此症也可继

10、发于口腔溃疡。在中可因胃液分泌增多而有脘腹疼痛,嗳气吐酸。在下则肠液分泌增多而有泄泻。消化液分泌亢进还可表现为胆道术后分泌异常增多。,麻黄附子细辛汤,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以心动过缓为表现的心脏病,如房室传导阻滞、病态窦房结综合症等。麻黄可促使心跳加快,附子有强心的作用。临床常配合肉桂、黄芪、甘草、干姜、红枣等 *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性功能低下。患者多为壮实的中年男子,如果是体格瘦弱的白面书生,就要慎用,* 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感冒、鼻炎、哮喘、急性腰扭伤、腰椎间盘突出、闭经、嗜睡、遗尿等。其患者共同特征是面色黄黯,皮肤干燥,体格壮实,唇舌不红,无高血压、糖尿病,心肺肾等重要脏器无损害。临床上结合具体

11、疾病,作加减如下:感冒合葛根汤;鼻炎合玉屏风散、桂枝汤;哮喘合小青龙汤;急性腰扭伤合芍药甘草汤;腰椎间盘突出合黄芪桂枝五物汤;闭经合阳和汤、温经汤;嗜睡合葛根汤;遗尿合五苓散,白虎汤,白虎汤是阳明热症之方,也是温病常用之方,也是一张治疗传染性疾病的方子,* 临床上白虎汤治疗血液病,如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友病等;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本病表现为消瘦,情绪激动,烦躁不安,怕热多汗,多饮多食易饥等神经兴奋与高代谢状态。这些变现于阳明热症很相似,因此可以用白虎汤治疗;治疗糖尿病,白虎汤常与增液汤合用,以白虎汤治糖尿病要抓住“干”这个特点,包括口干渴、舌面干燥乏津,大便干结如栗,皮肤干枯。,* 白虎汤是镇静剂,含麻黄的葛根汤则是兴奋剂;白虎汤又是机体的代谢抑制剂,含姜附的四逆汤则是代谢的增强剂、促进剂,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