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全国语文卷,备战2018年高考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61127592 上传时间:2018-11-24 格式:PPT 页数:32 大小:7.4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解读全国语文卷,备战2018年高考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解读全国语文卷,备战2018年高考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解读全国语文卷,备战2018年高考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解读全国语文卷,备战2018年高考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解读全国语文卷,备战2018年高考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解读全国语文卷,备战2018年高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解读全国语文卷,备战2018年高考(3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解读全国语文卷, 备战2018年高考,2017全国卷试卷结构及赋分,把握全国卷结构及赋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选文侧重于历史文化】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命题侧重于论点、论据和论证】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散文、小说】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一客观选择二主观表述】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5小说以“渴”为中心谋

2、篇布局,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说明。(5分) 6小说已一个没有谜底的“没好的谜”结尾,这样处理有怎样的艺术效果?请结合作品进行分析。(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新闻、传记】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材料四: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客观选择】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5分)【客观选择】 9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说明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开播初期与美国国家地理频道在直播运营模式方面的不同。(4分)【主观表述】,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断句

3、、古代文化常识、文意概括分析、翻译】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唐诗宋词】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客观选择】 15本诗的第四句“下笔春蚕食叶声”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这一句的精妙之处。(6分)【主观表述】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5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分

4、)【两题,一题两句,一题三句;情景式;考纲范围内初中60篇(2018年新增初中10篇)高中10篇共74篇】,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必考,六选三组四选一】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必考】 19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3分)【连贯为主、得体首考】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21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5分) 【20题21题:语料(关联词、语句)填充题、图文转换(思维导图为主)、仿写推断题

5、】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传统作文与任务驱动型作文兼有】,2017全国高考语文一卷简评,从“变”的方面来看,最大的变化莫过于现代文阅读中,相较于以前来说,实用类文本和文学类文本均成为必考的内容。考生阅读量的增大,必然要对整个试卷题型和题目数量做出相应的调整,比如:文学类文本减少一道主观题,实用类文本增加一道客观选择题,只保留一道问答题。 当然,实用类文本一改往年人物传记类的考察,改为在比较中认识中国电视纪录片运用和发展的话题,同时采用多篇非连续文本的组合也是较往年明显不一样的。这种变化虽然只是一个局部调整,但盘活了现代文阅读考查的全局,既扩展了调整客

6、观题与主观题比例的空间,也利于命题在考查方式上更为灵活多变,从而提升试题的实用性、针对性、科学性与区分度。 古诗文阅读这块,诗歌鉴赏以一道客观题和一道在主观题呈现,名句名篇默写上也做了适当的调整,今年是两道题共计5分。语言文字运用这方面,第19题和第21题也是近几年没有出现的题型,特别是第21题比较新颖,通过寻找“推断中存在的问题”对考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从“稳”的方面来看,对考生的语文运用能力和素养、语文这一人文性和工具性学科的考察的依然是整个试卷的着眼点。 比如社科类文本中国参与国际气候治理的法律立场和策略:以气候正义为视角选段,考察的是学生对于气候与环境、气候与社会、气候与人类等的关系

7、,文学类文本考察的是永恒的人性美以及相应的人生道理等。 实用类文本考察内容的变化,但是依然指向学生关注生活、关注世界的的能力和意识。 文言阅读沿袭往年对人物传记的考察,包括其题型都是今年最为稳定的模块之一。 名篇名句默写依然采用情境式填写的方式,注重学生对古诗文的理解和运用。 语言文字运用模块中,17题、18题、20题均沿袭2016年题型,重在考察考生的语言积累和运用能力。19题和21题虽然形式上的变化,但依然落在对考生语言(语文)与生活的积累和运用的考察上。 第22题的写作题,虽然在题目要求上存在稍微的变化,但还是沿袭材料作文的模式,重在考察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社会的意识和能力。,2017全国

8、高考语文二卷简评,【总 评】 2017年是高考改革的重要年份,是在更换了考试大纲的背景下的第一次考试,是对新考纲的不折不扣的落实,试题材料对文学类文本和实用类文本都进行考核、重视传统文化、凸显信息筛选和整合能力、加大阅读与鉴赏能力的考核,是对新考纲的不折不扣的落实,可谓 “守正”;试题着眼社会、关注人文,重在考查学生的语文基本素质,从而凸显考生的语文素养,从题型和选材看,题型变化较大,涵盖范围较广,亮点频频,可谓“出新”。,论述类文本节选自万明明代青花瓷崛起的轨迹,以“青花瓷”为题材,中间有“郑和下西洋“的内容,既凸显“传统文化”的要求,有暗扣“一带一路”的热点,可谓用心良苦。从题型的命制看一

9、改课标卷的都是“不正确”的选项,第1题为选择“正确”的选项,增加了难度,第2题为文章的论证思路,紧扣考纲的新变化,第3题考核的都是根据文意的推断。总体的讲更加重视信息的筛选,原来需要用读就能解决的问题,现在需要综合分析,体现变化。,文学类文本阅读一改成年考小说的思路,考查散文,题目为单选和简答,显示出既然是必考,考什么是不确定的,但从考试的题目看还是中规中矩,考核标题的含义、人称的作用以及文章的情感,突出考纲“阅读与鉴赏”的要求。 实用类文本选择了新闻调查,题材为“生活垃圾处理”,贴近生活。题型和考纲的题型示例基本一致,重点考核信息筛选能力。其中有概括、有对比、有评价,主观题是提出自己的观点和

10、看法。来源于材料,通过材料解决问题,突出实用性。,文言文阅读遵循从正史中选材的命题思路,今年的赵憙传选材于汉书,考查的内容与2016年试题结构、命题角度保持一致,仍然是依次考查文言句读、文化常识、文意概括、文言翻译,突出稳定性,但在选材上打破了文言文不选“前四史”和“清史”的规矩,是一次较大的突破。 诗歌鉴赏选材仍然是名家的非名篇,继承了以往的传统,但从试题类型由原来的两道简答都变为一道双选和一道简答体现了变化,主观题的设问是概括人物的形象特征,是课标卷以前没有涉略过的,体现了变化,但总体上难度并不高,体现不难为学生的出发点。 名句默写由过去的三道题目改为两道题目,打破原来的格局更加难以猜测。

11、,语言文字运用题保持了近年成语、语病,新加了语言的得体和逻辑的推断,病句仍然重视“结构混乱”“成分残缺”“搭配不当”的考核,选材中体现“书法”“二十四节气”等传统文化。避免和根据文意填空都涉及到衔接的重复嫌疑删掉以往的衔接,根据文意填空还是突出“科普”色彩,落实实用类文本阅读中“科普文章”的考核点。图文转化“转移”到实用类文本阅读考核,更加突出“语境”中考核的特征,重点考核“图表”。 材料作文为任务驱动型作文,选材是名句,突出“传统文化”的运用,并且选择需要归类,体现一种归纳总结能力。,2017全国高考语文三卷简评,总评关键词:“新”鲜 “热”辣,现代文部分 今年现代文部分考察,文本处处体现“

12、新”字,文本内容新颖,题型稳定,给考生了更大发挥空间。 篇目选择贴合热点,论述类文本阅读从一直没有变过的文化类变为今年的“乡愁”,更能体现语文考试的“情怀”。但这一新题型在解题上也会对考生造成一定难度。 文学类文本阅读选择“城市里的小裁缝”贴合今年热点“小人物的工匠精神”能展现平凡中的伟大。选择题的考察依然围绕内容和技巧两方面,主观题则考察了语言风格及句子含义,题型稳定。 实用类文本阅读今年变化较大,从一直以来的传记变为材料分析,但因各省市模拟考一直考察,因此难度不大。,古代诗文部分 文言文文段选自宋史 许将列传,同样秉承了人物传记的选文特点。前三道选择题较为简单,断句题可根据断句规则和一定的

13、翻译能力即可选对。文言常识题一直是考生和老师头痛的部分,今年考察的不论是科举还是官职变动,或是传统节日都是基础题型,容易拿分。内容理解题考察学生对文意的细节理解,属于平时训练的正常范围。翻译题考察考生对文本内容的精确理解,加之对文言实词、文言虚词的考察和对语句连贯的要求等。 古代诗歌阅读选自唐朝诗人白居易的一首编集拙诗,成十一五卷,因题卷末,戏赠元九、李二十,题目虽长,但内容易懂。诗歌选择题部分主要考察考生对内容的认知和理解,主观题部分考察情感分析题型,虽然问法新颖,但换汤不换药,对全国三卷区考生来说可以用答题模板轻松解决。,语言综合运用 成语辨析题考察秉承选形式,这一考察方向降低成语难度,考

14、察成语除第句的“等而下之”外,都是常见成语,难度不大。 病句辨析题注重考察句子逻辑及关系,算是本次三个选择中难度最大一个。 语言逻辑题从关联词变为得体题,大大降低难度。表达得体主要表现为“敬谦”辞令在不同场景中的正确使用。 语句衔接题题型未变,内容为“太阳能与风能在发电系统里的应用”。依然可根据横线前后的词语、标点符号来填空,但要注意逻辑思维、语言连贯。 语段推断题是今年出现的新题型,和以往的图文转换题相比,语段推断题更要考察学生的逻辑思维和理解表达。,作文 本次作文结合热点,今年是我国恢复高考40年,以“我看高考”或“我的高考”为副标题,写一篇文章。内容紧贴考生生活,让考生“有话可说,有物可

15、言”。不容易偏题,属于经典材料,依旧可以结合着平时训练的“梦想”“成长”“坚持”“努力”“拼搏”等主题写作;发表对高考的看法,也可以围绕着高考对于自身成长、梦想的实现,对家庭的影响,对整个社会和国家的意义,对中华文化传承的角度来论述,考生写作方向比较自由,区分度高,每个同学都有话可说,但要得高分,写出深度则不容易,所以更高层次上考察学生的思想深度。 写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1、语言不要过于偏激。2、文章所传达出的思想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017全国高考语文试卷总评,语文:着眼阅读素养,突出考察传统文化 三类阅读题成必考 “今年语文科目的一大变化,是把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本阅读均作为必考

16、题,实现了全覆盖。”河北省张家口市第一中学语文特级教师尤立增说。 北京大学教授温儒敏直言:“其实,早在2017年语文考试大纲修订时,这个变化就引起很大反响。有些学校和老师是考什么就教什么,这几年文学类教学有淡化倾向。现在三类题都要考,会迅速扭转语文教学一线因应试而产生的偏差。”,1.论述类文本阅读 全国卷探讨富有历史意义的“青花瓷兴起”,全国卷解读新型城镇化建设背景下的“乡村记忆”。 教育部考试中心高考命题专家表示: “一方面承继过往,重点考查对文章基本观点的理解,另一方面力图作出新的探索,强化对论述方法、论证方式和批判性思维等方面的考查。”,2.文学类文本阅读 全国卷中有反映军民团结、民族和谐的小说天嚣,全国卷中有呈现平凡温馨生活的散文我们的裁缝店。 教育部考试中心高考命题专家表示: “命题均关涉思想情感、人物形象、叙事艺术、语言风格等文学阅读的核心要素,在全面检阅考生文学素养的基础上,突出审美鉴赏能力的考查。”,3.实用类文本阅读 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