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选读》后赤壁赋 学案(9)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61124749 上传时间:2018-11-2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7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2018学年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选读》后赤壁赋 学案(9)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7-2018学年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选读》后赤壁赋 学案(9)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7-2018学年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选读》后赤壁赋 学案(9)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17-2018学年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选读》后赤壁赋 学案(9)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17-2018学年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选读》后赤壁赋 学案(9)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2018学年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选读》后赤壁赋 学案(9)》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2018学年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选读》后赤壁赋 学案(9)(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7-2018学年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选读后赤壁赋 学案一、语段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去秋人还,蒙赐书及所撰先大父墓碑铭,反复观诵,感与惭并。夫铭志之著于世,义近于史,而亦有与史异者。盖史之于善恶无所不书;而铭者,盖古之人有功德、材行、志义之美者,惧后世之不知,则必铭而见之。或纳于庙,或存于墓,一也。苟其人之恶,则与铭乎何有?此其所以与史异也。其辞之作,所以使死者无有所憾,生者得致其严。而善人喜于见传,则勇于自立;恶人无有所纪,则以愧而惧。至于通材达识,义烈节士,嘉言善状,皆见于篇,则足为后法。警劝之道,非近乎史,其将安近?及世之衰,为人之子孙者,一欲褒扬其亲而不本乎理。故虽恶人,

2、皆务勒铭以夸后世。立言者既莫之拒而不为,又以其子孙之所请也,书其恶焉,则人情之所不得,于是乎铭始不实。后之作铭者,常观其人。苟托之非人,则书之非公与是,则不足以行世而传后。故千百年来,公卿大夫至于里巷之士,莫不有铭,而传者盖少。其故非他,托之非人,书之非公与是故也。1对下列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组是()A蒙赐书蒙:副词,表敬意B先大父墓碑铭 先大父:名词,去世的父亲C则以愧而惧 愧:形容词,惭愧D警劝之道 道:名词,作用解析:选B。“先大父”:死去的祖父。2下列各句中的“致”字与“生者得致其严”中的“致”字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B女行无偏斜,何意致不厚C论天下事

3、势,致殷勤之意D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解析:选C。A项,表“达到”;B项,表“致使”;D项,表“达到”;C项,表“表达,传达”。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用法和意义不同的一项是()A.B.C.D.解析:选B。B项,他们的;我。A项,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C项,因为;D项,等到。4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故虽恶人,皆务勒铭以夸后世。译文:_(2)立言者既莫之拒而不为,又以其子孙之所请也,书其恶焉,则人情之所不得,于是乎铭始不实。译文:_答案:(1)即使是恶人,都力求刻石立铭来向后世夸耀。(2)写墓志铭的人,既不能拒绝他们而不写,又因为是墓志铭主人子孙的请托,(如果)写上他们的恶行,那就

4、不合人情,于是墓志铭就开始不真实了。二、语言运用5依据例句,仿写两个句子,要求句式相同,内容构成排比。韩柳欧苏为代表的八大家,他们把丰沛的情感,灵动的思想,卓越的才智熔铸在文字间。这里有灵山秀水引发的情思和对大自然的感悟;_; _。答案:(示例)有历久不老的世间真情和对人世沧桑的真实写照;有对中国古代政治历史事件的参详评判和启人深思的政治智慧。6将下面的这段文字改写成一个长句。应央视主持人张腾岳邀请灵武恐龙化石馆馆长刘宏安与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徐星作客央视演播大厅共同回顾灵武恐龙化石发现的曲折过程这部名为“沉睡的巨龙”的专题片将于8月9日20时在央视十套百科探秘首播答:_答

5、案:将于8月9日20时在央视十套百科探秘首播的这部名为“沉睡的巨龙”的专题片是灵武恐龙化石馆馆长刘宏安与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徐星应央视主持人张腾岳邀请作客央视演播大厅共同回顾灵武恐龙化石发现的曲折过程。一、基础考查1下列加点字注音和字形都正确的一项是()A追睎(x)有所憾(n)嘉言(ji)B褒扬(bo) 铭而见之(jin) 议之不询(xn)C衋然(x) 滞绌(zhu) 屯蹶否塞(ju)D魁闳(hn) 宠幸(chn) 潜遁幽抑(dn)解析:选D。A项,“憾”读“hn”;B项,“见”读“xin”;“询”应为“徇”;C项,“绌”应为“拙”。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6、()A生者得致其严严:严肃B至于通材达识 材:通“才”C务勒铭以夸后世 勒:勒令D潜遁幽抑之士 遁:逃跑解析:选B。A项,“严”是“尊敬”之意;C项,“勒”是“刻”的意思;D项,“遁”是“隐居,遁世”之意。3下列各项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A生者得致其严B则人情之所不得C六王毕,四海一D孰不欲宠荣其父祖解析:选B。A项,严:形容词作动词,尊敬;C项,数词作动词,统一;D项,宠荣:使动用法,使宠荣。4下列各句不属于宾语前置的一项是()A而善人喜子见传B惧后世之不知C非近乎史,其将安近D则人情之所不得解析:选A。A.是被动句;B.是“不知后世”;C.是“近安”;D.是“不得人情”。二、阅读理

7、解(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然则孰为其人,而能尽公与是欤?非畜道德而能文章者无以为也。盖有道德者之于恶人,则不受而铭之,于众人则能辨焉。而人之行,有情善而迹非,有意奸而外淑,有善恶相悬而不可以实指,有实大于名,有名侈于实。犹之用人,非畜道德者恶能辨之不惑,议之不徇?不惑不徇,则公且是矣。而其辞之不工,则世犹不传。于是又在其文章兼胜焉。故曰:非畜道德而能文章者,无以为也。岂非然哉?然畜道德而能文章者,虽或并世而有,亦或数十年或一二百年而有之。其传之难如此,其遇之难又如此。若先生之道德文章,固所谓数百年而有者也。先祖之言行卓卓,幸遇而得铭其公与是,其传世行后无疑也。而世之学者,每观传记所书

8、古人之事,至其所可感,则往往衋然不知涕之流落也,况其子孙也哉?况巩也哉?其追睎祖德而思所以传之之繇,则知先生推一赐于巩而及其三世。其感与报,宜若何而图之?抑又思若巩之浅薄滞拙,而先生进之;先祖之屯蹶否塞以死,而先生显之,则世之魁闳豪杰不世出之士?其谁不愿进于门?潜遁幽抑之士,其谁不有望于世?善谁不为,而恶谁不愧以惧?为人之父祖者,孰不欲教其子孙?为人之子孙者,孰不欲宠荣其父祖?此数美者,一归于先生。既拜赐之辱,且敢进其所以然。所谕世族之次,敢不承教而加详焉。愧甚,不宣。巩再拜。5下面各项加点词的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A有名侈于实侈:奢侈B议之不徇 徇:顺从,曲从C其谁不有望于世 望:希望D所谕

9、世族之次 次:排列解析:选A。侈:大。6下列各项的加点字的意思和用法一样的是()A.B.C.D.解析:选B。于:表比较。A项,者:的人/用在时间名词后表提顿;C项,其:反问语气/第一人称代词,自己;D项,焉:语气词/第三人称代词,他。7下面各项对文章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若巩之浅薄滞拙,而先生进之”,即申说欧公对自己的教诲。“先祖父之屯蹶否塞以死,而先生显之”,即感谢欧阳修的铭文彰扬了其具有困顿身世的祖父。B从立言者之论,归结至于欧阳修身上,盛誉欧阳修“畜道德而能文章”之贤,深谢欧阳修赐铭之恩。与文章开头呼应。C文段论述了墓志铭的作用及后来流于不实的原因,指出作好墓志铭应具备的条件,

10、赞扬了欧阳修为他祖父所作墓志铭的“公与是”,并对欧阳修的道德文章深表钦佩。D这篇文章虽然沿袭了一般感谢信的客套写法,但没有空泛的溢美之辞。而是通过对铭志作用及流传条件的分析。来述说“立言”的社会意义,阐发“文以载道”的主张,表达了对道德文章兼胜的赞许与追求。解析:选D。“这篇文章虽然沿袭了一般感谢信的客套写法”错。没有一般感谢信的客套。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非畜道德而能文章者无以为也译文:_(2)则知先生推一赐于巩而及其三世。其感与报,宜若何而图之?译文:_答案:(1)不是有很高的道德修养而又善于写文章的人,不能担负这一工作。(2)就可以知道先生推恩一次赐我的神道碑铭,可以

11、泽及我的三代,我感激和报答之心,应该怎样回报呢?(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2题。答司马谏议书王安石某启:昨日蒙教,窃以为与君实游处相好之日久,而议事每不合,所操之术多异故也。虽欲强聒,终必不蒙见察,故略上报,不复一一自辨,重念蒙君实视遇厚,于反复不宜卤莽,故今具道所以,冀君实或见恕也。_盖儒者所争,尤在于“名”“实”。“名”“实”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今君实所以见教者,以为“侵官”、“生事”、“征利”、“拒谏”,以致天下怨谤也。某则以谓:受命于人主,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以授之于有司,不为“侵官”;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不为“生事”;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辟邪说,难壬人,不为“拒谏”。

12、至于怨诽之多,则固前知其如此也。 人习于苟且非一日,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为善。上乃欲变化,而某不量敌之众寡,欲出力助上以抗之,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盘庚之迁,胥怨者民也,非特朝廷士大夫而已;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度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故也。如君实责我以在位久未能助上大有为以膏泽斯民则某知罪矣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守前所为而已则非某之所敢知。无由会晤,不任区区向往之至。9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冀君实或见恕也见:表被动B以为“侵官”、“生事”、“征利”、“拒谏” 征:争夺,夺取C辟邪说,难壬人 难:阻挡,抵抗D以膏泽斯民 膏:使甘美解析:选B。A项,“见”,用在动词

13、前面表示对我怎么样;C项,“难”,诘问,驳斥;D项,“膏”,“膏泽”为同义词连用,喻指恩惠,此处用作动词,施恩惠。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A.B.C. D.解析:选D。A项,“为”,动词,是;动词,做。B项,“之”,结构助词,的;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C项,“则”,副词却,表转折;连词,那么。D项,“以”都是表目的的连词,“来”。11下列各句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针对司马光指责新法有侵官、生事、征利等弊端进行了有力的驳斥,言简意赅,体现了作者刚毅果断和坚持原则的政治家风度。B本文立意超卓,结构严谨,说理透彻,措词坚决而又得体,语言简洁精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