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课件:第2章 地球上的大气 第2讲 气压带和风带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61119278 上传时间:2018-11-24 格式:PPT 页数:36 大小:1.7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届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课件:第2章 地球上的大气 第2讲 气压带和风带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2019届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课件:第2章 地球上的大气 第2讲 气压带和风带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2019届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课件:第2章 地球上的大气 第2讲 气压带和风带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2019届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课件:第2章 地球上的大气 第2讲 气压带和风带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2019届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课件:第2章 地球上的大气 第2讲 气压带和风带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届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课件:第2章 地球上的大气 第2讲 气压带和风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届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课件:第2章 地球上的大气 第2讲 气压带和风带(3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2讲 气压带和风带,考情导航,基础自评,考点导析,素能专攻,考点演练,考情导航 探寻命题规律 导航全程复习,高考命题剖析,课时任务通关,知识任务,1.知三圈环流的形成条件和形成过程。 2.知气压带、风带的移动规律以及对气候产生的影响。 3.知海陆分布对气压带、风带的影响和对局地气候产生的影响。,能力任务,1.能根据气压带风带的位置,判断对气候的影响。 2.能够根据不同季节判断、分析海陆不同气压中心带来的天气。 3.能分析大气环流对区域农业生产、工业布局和城市布局的影响。,基础自评 立足课前自评 提升基础复习,气压带、 风带的 分布、 移动 规律 及其 对气 候的 影响,1.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2、:,【明】三圈环流的形成原因:高低纬间的冷热不均、地转偏向力、摩擦力的影响。 【记】气压带、风带的移动成因: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规律:就北半球而言,夏季北移,冬季南移。,(1)写出三圈环流的名称: , , 。,低纬度环流圈,中纬度,环流圈,高纬度环流圈,气压带、 风带的 分布、 移动 规律 及其 对气 候的 影响,【知】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1)低压带和高压带对天气的影响 低压带:空气上升,气温降低,水汽容易凝结形成降水。 高压带:空气下沉,气温升高,水汽易蒸发,不易形成降水,多晴天。 (2)风对降水的影响 风从较低纬度吹向较高纬度,降水多,如西风带;风从海洋吹向陆地,降水多,如马达加斯

3、加岛东侧。,(2)写出气压带和风带的名称: 气压带:A ,C ,E . ,G 。 风带:B ,D ,F 。 (3)7月份,图中C气压带的位置会向 移动。 (4)按照气流的垂直运动方向,图中多雨带有 ,少雨带有 。,赤道低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东北信风带,西风,带,极地东风带,北,A、E,C、G,海陆 分布 与季 风环 流,2.读“东亚季风形成示意图”,回答问题:,【明】海陆分布对气压带的 影响,海陆 分布 与季 风环 流,【知】冬夏气压中心(北半球),(1)在甲、乙两图中,表示1月季风图的是 图,表示7月季风图是 图。 (2)A气压中心的名称是 ,它的出现切断

4、了 气压带。 (3)中与我国东部沿海夏季多雨有关的是 . 季风。,甲,乙,亚洲,高压,副极地低,海陆 分布 与季 风环 流,【记】季风分区及成因,(4)处的季风称 季风(风向),其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西南,气压带、风带的季节,性移动,考点导析 建模思维流程 引导能力运用,考点一,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真题剖析,(2014全国卷,10)下图示意某岛的地理位置。读图,回答下题: 图示岛屿西南部降水丰沛,主要是因为( ) 盛行西风 地形抬升 暖流增湿 反气旋活跃 A. B. C. D.,金牌导思,如何考,如何思,图示岛屿西南部降水丰沛原因分析 思考:根据纬度可以判断

5、风带位置,根据海陆位置加上与风带的关系,可以判断是否为迎风地带。 迁移:影响降水的因素主要包括大气环流、海陆位置、地形、洋流等。 感悟:南纬4246,地处西风带海洋的湿润气流受高大山脉阻挡抬升降水丰富;岛屿西南部西风漂流(寒流)影响较大寒流降温减湿;反气旋(高压)活跃降水少。,出结论,A,考点探究,1.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分布及移动 (1)“冷热不均使其动” 在假设地表均匀、地球不自转的情况下,极地与赤道间形成单圈闭合环流,如图所示:,(2)“地球自转使其偏” 在假设地表均匀、地球自转的情况下,形成三圈环流,如图所示:,(3)“地球公转使其移” 地球公转使太阳直射点随季节南北移动,在地表性

6、质均一,太阳直射点南北移动的情况下,形成气压带、风带随季节有规律地移动,如下图所示:,(4)“海陆分布使其断” 由于地球表面不均匀,有海陆之分,特别是北半球,海陆相间分布,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破坏了气压带和风带的完整性,使气压带形成了一个个高、低气压中心。 1月份北半球主要气压中心和冬季风,7月份北半球主要气压中心和夏季风,2.不同气压带和风带控制下的气候类型 (1)全年受单一气压带、风带控制的气候类型及其气候特征,(2)受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影响而形成的气候类型及其气候特征,考点二,海陆分布与季风环流,真题剖析,(2015安徽卷,27)下图为世界某区域略图。读图,回答下题: 图示区域西部沿海

7、地区降水丰富,主要是由于( ) A.反气旋频繁过境 B.受沿岸寒流影响 C.东北季风受到地形抬升 D.西南季风带来丰沛水汽,金牌导思,如何考,如何思,图示区域西部沿海地区降水丰富的原因分析 思考:东南亚地区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夏季受西南季风的影响,迎风坡形成地形雨。 迁移:一个地区降水的多少,可从大气环流、地形以及洋流等因素分析。 感悟:经纬度或海陆轮廓东南亚地区西部濒临印度洋夏季受来自印度洋上西南季风的影响降水丰沛。,出结论,D,考点探究,1.北半球气压中心的季节变化和季风环流的形成 (1)1月北半球的气压中心和季风,1月东亚、南亚季风均是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而形成;澳大利亚西北季风则是北半球东

8、北季风南移越过赤道左偏而形成。,(2)7月份北半球的气压中心和季风,7月南亚的西南季风主要是因南半球东南信风北移越过赤道右偏而形成;东亚的东南季风是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而形成;澳大利亚西北部受东南信风影响。,2.东亚季风与南亚季风的比较,气温与降水的描述及成因的建模分析 气温与降水特点的准确判定与描述,是气候问题的起点。气温与降水成因的分析,是气候类问题的灵魂与归宿。 1.气温与降水特点的描述建模,素能专攻 强化地理技能 提高核心素养,2.气温与降水成因的分析建模,【素能点津】首先要注意抓主因所有原因中最关键的那个,选择题多考查主要、直接、根本原因等;其次要注意全面分析,在综合题中,全面才能得高

9、分,要综合区域的纬度、地形、植被、下垫面等因素全面分析。,提升训练,(2015海南卷,23)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题: 死谷长约225千米,宽824千米,低于海平面的面积达1 408平方千米(下图)。该地夏季气温经常超过49,最高曾达57,是北美洲夏季最炎热的地区。,分析死谷夏季炎热的原因。,解题思路:该题考查影响气温的因素分析。分析时,要基于夏季这个特定时间段,结合死谷的纬度、地形地势、植被等信息着手分析。纬度地处中低纬度,夏季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多晴天,太阳辐射强;地形地处河谷,地势较低,地形封闭,不易散热;海拔海拔低,气温相对高;植被死谷(无植被、动物等,故称死谷),谷内土地裸露,升温快

10、。,答案:夏季受副热带高压的控制,太阳辐射强;缺乏植被覆盖,谷底和谷坡共同吸收太阳辐射,加热大气;谷深且狭长,(谷底海拔低,)空气对流弱(盛行下沉气流),热量不易散发。,【深度链接】见“考点演练”T1、3、4,“课时冲关”T9、14,考点演练 对点典题再练 巩固复习效果,考点一,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2014海南卷,5)甲地(位置见图)气温年较差较小,58月降水稀少。据此回答第1题:,1.甲地58月降水稀少的主要原因是( ) A.处在盛行西风的背风坡 B.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 C.受干燥的东北信风影响 D.受高纬干冷气流影响,解析:B 甲地位于20S左右,58月为北

11、半球夏季,南半球冬季,气压带和风带北移,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甲地,盛行下沉气流,降水稀少,B正确;东北信风在南半球冬季不会南移影响到甲地,C错;中纬度的盛行西风和高纬度的干冷气流都不会来到低纬度的甲地,A、D错。,(2015上海卷,2425)下图为某洲大陆沿22S纬线的地形剖面图。读图,回答23题: 2.图中乙地气候类型属于( ) A.热带季风气候 B.热带稀树草原气候 C.热带沙漠气候 D.高原山地气候,解析:2.B 第2题,该大陆位于22S,西侧为高大山地,海拔达到5 000米;中部地区地势低平,为平原地形;东部海拔较高,为高原地形。故该大陆应为南美大陆。图中乙地位于大陆东部地势较高的热带地

12、区,为热带稀树草原气候。,3.导致乙地降水量与甲地明显不同的主要因素是,乙地( ) A.处于盛行风向的迎风坡上 B.受沿岸寒流影响 C.全年受赤道低气压带影响 D.受高峻地势影响,解析:3.A 第3题,由上题可知,乙地为热带稀树草原气候。乙地位于东南信风的迎风坡,导致当地降水较多。甲地位于东南信风背风坡,且受沿岸寒流的影响,降水少。,考点二,海陆分布与季风环流,解析:D 通过图中的信息可判断该半岛为阿拉伯半岛。夏季,随着气压带、风带北移,南半球的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偏转成西南风影响该半岛。因风由陆地吹向海洋,故该半岛夏季干热。,(2015海南卷,1)下图所示半岛夏季沿海地区气温可达46 ,内陆则高

13、达 49 。读图,回答第4题: 4.该半岛夏季干热的主要原因是( ) A.沿岸暖流的增温作用 B.受干热的西北风影响 C.背风坡增温效应较强 D.受干热的西南风影响,(2014安徽卷,31)鄱阳湖地区夏季的风向、降水等受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位置变化的影响。鄱阳湖汛期水位上升,湖面辽阔;枯水期水位下降,水流归槽成为“赣江”(图b)。图中的沙岭沙山(29.5N附近)形成于2万年前,由松散沙粒组成。沙山临湖一侧发育了一系列垄(脊)槽(谷)相间的地形。读图,回答第5题:,解析:A 据图可知,沙山上的垄(脊)位于沙山的东部,呈西南东北走向,在垄(脊)西部沙粒堆积,形成沙山。据此可判断该地区全年以偏北风为主,冬季风力强劲。,5.受大气环流和地形分布(图a)的影响,图b所示地区( ) A.全年以偏北风为主,冬半年风速较大 B.夏半年以西南风为主,风速较大 C.全年以偏南风为主,夏半年风速较小 D.冬半年以东北风为主,风速较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