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届浙教版中考数学第一轮复习模拟试题(二)含答案解析

上传人:wei****017 文档编号:611146 上传时间:2017-04-21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50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届浙教版中考数学第一轮复习模拟试题(二)含答案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2017届浙教版中考数学第一轮复习模拟试题(二)含答案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2017届浙教版中考数学第一轮复习模拟试题(二)含答案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2017届浙教版中考数学第一轮复习模拟试题(二)含答案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2017届浙教版中考数学第一轮复习模拟试题(二)含答案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届浙教版中考数学第一轮复习模拟试题(二)含答案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届浙教版中考数学第一轮复习模拟试题(二)含答案解析(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考第一轮复习模拟试题 2姓名:_班级:_考号:_一 、选择题(本大题共 12小题 )1.下列图形中,为中心对称图形的是()A B C D2.如图,数轴的单位长度为 1如果点 B、C 表示的数的绝对值相等,那么点 A表示的数是( )A4 B5 C6 D23.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Ax 2+x3=x5 Bx 2x3=x6 C (x 2) 3=x5 Dx 5x3=x24.在下列的四个几何体中,同一几何体的主视图与俯视图相同的是( )A B C D5.若等腰三角形的两内角度数比为 1:4,则它的顶角为()度A 36 或 144 B 20 或 120 C 120 D 206.若 关 于 x 的 一 元

2、 二 次 方 程 x2 3x+p=0( p 0) 的 两 个 不 相 等 的 实 数 根 分 别 为a 和 b, 且 a2 ab+b2=18, 则 + 的 值 是 ( )A 3 B 3 C 5 D 57.将直线 yx向上平移 2个单位长度所得的直线的解析式是 ( )A 2B yxC 2yxD 2yx8.一个隧道的横截面如图所示,它的形状是以点 O为圆心,5 为半径的圆的一部分,M 是O 中弦 CD的中点,EM 经过圆心 O交O 于点 E若 CD=6,则隧道的高(ME 的长)为()A4 B6 C8 D99.如图,直线 l1l 2,A=125,B=85,则1+2=( )A30 B 35 C 36

3、D 4010.甲、乙两人沿相同的路线由 A地到 B地匀速前进AB 两地间的路程为 204km,他们前进的路程为 s(km)甲出发后的时间为 t(h),甲、乙前进的路程与时间的函数图象如图所示根据图象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的速度是 4km/h B甲比乙晚到 B地 2hC乙的速度是 10km/h D乙比甲晚出发 2h11.如图,是一组按照某种规则摆放的图案,则按此规则摆放的第 6个图案中三角形的个数是()A 12 B 16 C 20 D 3212.已知一次函数 y=ax+b与反比例函数 y= 图象交于 M、N 两点,则不等式 ax+b 解集为()A x2 B1x0 C 1x0 或 0x2

4、D x2 或1x0二 、填空题(本大题共 6小题 )13.2015年 12月 6日第十届全球孔子学院大会在上海召开,截止到会前,网络孔子学院注册用户达 800万人,数据 800万人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人14.计算 2 的结果是15.九年级(3)班共有 50名同学,如图是该班一次体育模拟测试成绩的频数分布直方图(满分为 30分,成绩均为整数) 若将不低于 23分的成绩评为合格,则该班此次成绩达到合格的同学占全班人数的百分比是 16.OAB 三个顶点的坐标分别为 O(0,0),A(4,6),B(3,0),以 O为位似中心,将OAB 缩小为原来的 ,得到OAB,则点 A的对应点 A的坐标为17.高斯函

5、数 x,也称为取整函数,即 x表示不超过 x的最大整数. 例如: 2.3, 1.52.则下列结论: .1; 0x; 若 3,则 x的取值范围是 23x;当 1时, 1的值为 0、 1、 2.其中正确的结论有_ _(写出所有正确结论的序号)18.矩形纸片 ABCD,AB=9,BC=6,在矩形边上有一点 P,且 DP=3将矩形纸片折叠,使点B与点 P重合,折痕所在直线交矩形两边于点 E,F,则 EF长为三 、解答题(本大题共 8小题 )19.计算:(2) 0+|6| 20.解方程: 312x ;21.定义新运算,对于任意实数 a,b,都有 ab=a(ab)+1,等式右边是通常的加法、减法及乘法运算

6、比如:25=2 (25)+1=2(3)+1=6+1(1)求(2)3 的值;(2)求 ( )的值22.如图,PA,PB 是O 的切线,点 A,B 为切点,AC 是O 的直径,ACB=70求P的度数23.一个不透明的袋中装有 5个黄球,13 个黑球和 22个红球,它们除颜色外都相同.(1)求从袋中摸出一个球是黄球的概率.(2)现从袋中取出若干个黑球,并放入相同数量的黄球,搅拌均匀后,使从袋中摸出一个球是黄球的概率不小于 .问至少取出了多少黑球?1324.黔东南州某校吴老师组织九(1)班同学开展数学活动,带领同学们测量学校附近一电线杆的高已知电线杆直立于地面上,某天在太阳光的照射下,电线杆的影子(折

7、线BCD)恰好落在水平地面和斜坡上,在 D处测得电线杆顶端 A的仰角为 30,在 C处测得电线杆顶端 A得仰角为 45,斜坡与地面成 60角,CD=4m,请你根据这些数据求电线杆的高(AB) (结果精确到 1m,参考数据: 1.4, 1.7)25.图,已知四边形 ABCD是平行四边形,AC 为对角线,DAC=30,ACD=90,AD=8,点 M为 AC的中点,动点 E从点 C出发以每秒 1个单位的速度运动到点 B停止,连接EM并延长交 AD于点 F,设点 E的运动时间为 t秒(1)求四边形 ABCD的面积;(2)当EMC=90时,判断四边形 DCEF的形状,并说明理由;(3)连接 BM,点 E

8、在运动过程中是否能使BEM 为等腰三角形?如果能,求出 t;如果不能,请说明理由26.已知抛物线 y=x22x+c 与 x轴交于 AB 两点,与 y轴交于 C点,抛物线的顶点为 D点,点 A的坐标为(1,0) (1)求 D点的坐标;(2)如图 1,连接 AC,BD 并延长交于点 E,求E 的度数;(3)如图 2,已知点 P(4,0) ,点 Q在 x轴下方的抛物线上,直线 PQ交线段 AC于点 M,当PMA=E 时,求点 Q的坐标 浙教版中考第一轮 复习模拟试题 2答案解析一 、选择题1.分析: 把一个图形绕某一点旋转 180,如果旋转后的图形能够与原来的图形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就叫做中心对称图形

9、,结合图形判断即可解:A不是中心对称图形,故本选项错误;B、是中心对称图形,故本选项正确;C、不是中心对称图形,故本选项错误;D、不是中心对称图形,故本选项错误;故选 B2. 分析: 在数轴上一个数到原点的距离是这个数的绝对值。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正数的绝对值是其本身。首先根据绝对值的意义“数轴上表示一个数的点到原点的距离,即该数的绝对值” ,分析出原点的位置,进一步得到点 B所对应的数,然后根据点A在点 B的左侧,且距离两个单位长度进行计算。解:因为点 B,C 表示的数的绝对值相等,即到原点的距离相等,所以点 B,C 表示的数分别为-2,2,所以点 A表示的数是-2-2=-4故选 A考

10、点:本题考查了绝对值、数轴的性质定理。3. 分析: 根据合并同类项的法则:把同类项的系数相加,所得结果作为系数,字母和字母的指数不变;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同底数幂相乘,底数不变,指数相加;幂的乘方法则:底数不变,指数相乘;同底数幂的除法法则:底数不变,指数相减,分别进行计算,即可选出答案解:Ax 2与 x3不是同类项,不能合并,故此选项错误;B、x 2x3=x2+3=x5,故此选项错误;C、 (x 2) 3=x6,故此选项错误;D、x 5x3=x2,故此选项正确;故选:D4. 分析: 主视图、俯视图是分别从物体正面和上面看,所得到的图形解:A圆柱主视图、俯视图 分别是长方形、圆,主视图与俯视图

11、不相同,故 A选项错误;B、圆锥主视图、俯视图分别是三角形、有圆心的圆,主视图与俯视图不相同,故 B选项错误;C、三棱柱主视图、俯视图分别是长方形,三角形,主视图与俯视图不相同,故 C选项错误;D、球主视图、俯视图都是圆,主视图与俯视图相同,故 D选项正确故选:D5.分析: 设两个角分别是 x,4x,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分情况进行分析,从而可求得顶角的度数解:设两个角分别是 x,4x当 x是底角时,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得 x+x+4x=180,解得 x=30,4x=120,即底角为 30,顶角为 120;当 x是顶角时,则 x+4x+4x=180,解得 x=20,从而得到顶角为 20,底

12、角为80;所以该三角形的顶角为 20或 120故选:B6.分 析 : 根 据 方 程 的 解 析 式 结 合 根 与 系 数 的 关 系 找 出 a+b=3、 ab=p, 利 用完 全 平 方 公 式 将 a2 ab+b2=18 变 形 成 ( a+b) 2 3ab=18, 代 入 数 据 即 可得 出 关 于 p 的 一 元 一 次 方 程 , 解 方 程 即 可 得 出 p 的 值 , 经 验 证 p= 3 符合 题 意 , 再 将 + 变 形 成 2, 代 入 数 据 即 可 得 出 结 论 解 : a、 b 为 方 程 x2 3x+p=0( p 0) 的 两 个 不 相 等 的 实 数

13、 根 , a+b=3, ab=p, a2 ab+b2=( a+b) 2 3ab=32 3p=18, p= 3当 p= 3 时 , =( 3) 2 4p=9+12=21 0, p= 3 符 合 题 意 + = = = 2= 2= 5故 选 D7.分析: 根据平移的法则“上加下减,右加左减”解答直线 2yx向上平移 2个单位长度, 所以 2yx故选 A8.分析: 因为 M是O 弦 CD的中点,根据垂径定理,EMCD,则 CM=DM=3,在 RtCOM 中,有 OC2=CM2+OM2,可求得 OM,进而就可求得 EM解:M 是O 弦 CD的中点,根据垂径定理:EMCD,又 CD=6则有:CM= CD

14、=3,设 OM是 x米,在 RtCOM 中,有 OC2=CM2+OM2,即:5 2=32+x2,解得:x=4,所以 EM=5+4=9故选 D9.分析: 过点 A作 l1的平行线,过点 B作 l2的平行线,根据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可得3=1,4=2,再根据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求出CAB+ABD=180,然后计算即可得解解:如图,过点 A作 l1的平行线,过点 B作 l2的平行线,3=1,4=2,l1l2, ACBD,CAB+ABD=180,3+4=125+85180=30,1+2=30故选 A10.分析:根据观察函数图象的横坐标,可得时间,根据观察函数图象的纵坐标,可得路程,根据时间与路程

15、的关系,可得速度 解:A由纵坐标看出甲行驶了 20千米,由横坐标看出甲用了 4小时,甲的速度是204=5千米/小时,故 A错误;B、由横坐标看出甲比乙晚到 2小时,故 B正确;C、由纵坐标看出乙行驶了 20千米,由横坐标看出甲用了 1小时,甲的速度是201=20千米/小时,故 C错误;D、由横坐标看出乙比甲晚出发 1小时,故 D错误;故选:B11.分析: 由图可知:第一个图案有三角形 1个,第二个图案有三角形 1+3=4个,第三个图案有三角形 1+3+4=8个,第四个图案有三角形 1+3+4+4=12个,第 n个图案有三角形 4(n1)个,由此得出规律解决问题解答: 解:第一个图案有三角形 1个,第二图案有三角形 1+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