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第二单元儒道互补经典原文2老子五章练习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1113517 上传时间:2018-11-24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89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第二单元儒道互补经典原文2老子五章练习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高中语文第二单元儒道互补经典原文2老子五章练习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高中语文第二单元儒道互补经典原文2老子五章练习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高中语文第二单元儒道互补经典原文2老子五章练习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高中语文第二单元儒道互补经典原文2老子五章练习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第二单元儒道互补经典原文2老子五章练习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第二单元儒道互补经典原文2老子五章练习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系统掌握蕴含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要在系统学习、深刻领会、科学把握习近平教育思想上下功夫。精心组织开展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知识问答活动。经典原文2老子五章天道、地道的短时失衡,总会给人类蒙上不可磨灭的阴影,然而人道的和谐,奏响了中华民族团结奋进的乐章。老子在道德经中所论述的天道、地道、人道和谐的理论,能够给予中华民族的和谐统一以重大启示。美字体青牛缓缓出关去,道经浩浩传千载。赏美文道学推动文化革命的九大启示启示之一:具有引导哲学革命的意义。20世纪国学泰斗、中国哲学史学会会长张岱年先生说:“老子的突出贡献是提出了先天地生的道的观念,从而打破了自古

2、以来以天为最高最大的观点,于是开创了哲学本体论。今天我们研究哲学,必须首先了解先秦诸子的学说。这是确然无疑的。现代科学家重视老庄哲学正是这种向辩证思维复归的明显表现。道家老庄哲学之所以受到现代西方自然科学家的推崇,正是由于老庄哲学富于辩证思维。”启示之二:具有引导科学革命的意义。两次诺贝尔奖金获得者、著名科学家李约瑟说,道家是“内在的而未诞生的最充分意义上的科学”。实际上,老子大道科学是在2 500多年前就已经诞生的最充分意义上的科学,是一切科学之母,只不过难以被我们认识。因此,老子深叹“夫唯无知,是以不我知”“知我者稀,则我贵矣”。庄子也浩叹“万世之后,而遇一大圣,知其解者,是旦暮遇之也”。

3、启示之三:具有引导宗教革命的意义。当今时代,宗教异化严重,宗教迷信盛行,包括天主教、基督教、佛教、道教等。包括中国道教学会的许多有识之士汇入宗教改革的洪流,拨乱反正,继往开来,复归其宗教之为宗教的本来面目。而老子之“道”的思想、“象帝之先”(老子第四章)等等论述,实在是具备了引导宗教革命的能力。哲学本体论决定哲学诸论,换句话说,有什么样的本体论就有什么样的宇宙论、认识论、方法论、人生论、宗教观从而使宗教学走上真正意义上的理性自觉。启示之四:具有引导生态革命的意义。为什么中国马克思主义思想者长期忽视“生态的马克思”,并致力于建构道学与马克思主义的桥梁?天人合一的生态智慧思想,又是一个非常具有现实

4、意义的理论课题,老子的“天人合一”观同样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老子的思路是:“道法自然”基础之上的“辅其自然”,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这样才能实现“大顺自然”的理想境界。启示之五:具有引导医学革命的意义。老子说:“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宇宙万物都是阴阳相匹配的,有阴必然有阳,有阳必然有阴,阴阳互抱而成为和气,树立从道的角度看待身心平衡和谐问题,会使我们有全新的发现,从而建构大道医学思想体系。启示之六:具有引导人生革命的意义。司马迁说“老子修道德养寿”(史记),按司马迁的观点,老子活了160多岁。我们可以从中得到启示和无比之喜悦,证之以现代科学,这个数字是完全可信的。启示之七:探索实践“

5、无为而治”的意义。当今之中国,尤其需要按照客观规律办事,从“天人合一”的规律性上把握安邦治国之道,这就是无为而治的本来意义。老子说,“自胜者,强也”“强行者,有志也”,努力发挥主观能动性,在道法自然的旗帜下,“辅其自然”,从而实现“大顺自然”的理想境界。历史上道学双峰(汉代的文景之治、唐代的贞观之治)就是无为而治、安邦治国、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极好的现实例子。启示之八:不断创新、与时俱进的意义。“道,冲而用之,或不盈也”(老子第四章)“夫唯不盈,是以能敝而新成”(老子第十五章)的不断创新思想,可以给我们以巨大的启示。启示之九:具有引导宇宙革命的意义。他站得高,看得深远,认为人生不是孤立的,从根本

6、上来说,它是属于自然界的,但同时又是属于整个人类社会的,而整个人类社会也是自然界的产物,所以修道不能孤立地进行。他突破了天地这个大圈子,将人类的思考范围,从人生扩展到整个宇宙。【课内挖掘】孔子于水,兴发“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感慨;老子于水,则富有理趣:“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一滴小小的水,却蕴含着深奥的哲理。你对水有怎样的理解?请自选角度,自定立意,写一篇300字左右的短文。角度无色是至色,沉默是绝响。【课外运用】示例:漫步田野,一颗颗露珠正凝于叶尖。无色,无声。一会儿,太阳从地平线上升起,光芒四射。露珠们开始闪烁不定,窃窃私语,如忽明忽灭的萤火。光线慢慢移过来,移过来。

7、在一个恰当的角度,聚集。瞬时,灵犀一点,心领神会,回应着阳光的这滴水珠便折射出炫目的颜色,赤,橙,黄,绿,青,蓝,紫。雍容富丽,金碧辉煌,如梦如虹与平生的朴素纯净形成反差。任何生命拥有的色彩它都有,一切大红大绿,大喜大悲,都消融其间,默默包涵,而自身却是剔透无比,通体明亮,这是一种何等气度的生存智慧?甚至,这一滴水的华美比之一颗罕世的钻石更无价,因其转瞬即逝,而更富有灵性,富有生命绚丽的喧响,因而,美得异常,触目惊心,无与伦比。或许,这一滴水一生的期待,只为了这瞬间的辉煌。此时,谁敢鄙视,谁敢漠视,这一滴水的存在?此时,谁还能说,无色与沉默是一种苍白与单调?无色是至色,沉默是绝响。一、基础巩固

8、1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常有,欲以观其徼徼:边界B故令有所属 属:依从C见素抱朴 见:看见D虽有舟舆,无所乘之 舆:车解析:C项,见:显露、表现。答案:C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句是()A小国寡民B使民重死而不远徙C此两者,同出而异名D甘其食,美其服解析:A项,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变小;B项,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重;D项,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美。答案:C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与现代汉语意义不同的一句是()A绝圣弃智,民利百倍B绝学无忧C天下莫柔弱于水D民至老死不相往来解析:B项,绝学:古义指抛弃学问;今义指失传的学问,高明而独到的学问。答案:B4下列句

9、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不同于其他三句的是()A生而不有,为而不恃B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C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D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解析:D项,连词,表假设,如果。其他三项都是连词,表转折。答案:D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_;_。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答案: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6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译文:_答案:满意他们的饮食,喜爱他们的服装,安于他们的居处,喜欢他们的习俗。毗邻的国家能相互望见,鸡狗的叫声能相互听到,百姓直到老死不相互往来。二、课内阅读阅读下面的选文,完

10、成710题。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是以圣人云: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受国不祥,是为天下王。正言若反。7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是以圣人云是以:因此B受国之垢 垢:污垢C是谓社稷主 社稷:指国家D受国不祥 不祥:灾祸解析:B项,垢:耻辱。答案:B8下列各项中,“之”的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其无以易之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A/B/C/ D/解析:宾语前置的标志;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代词,代指水柔弱的本性;结构助词,的。答案:A9下列对选文有关

11、内容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一章,老子以水为例,讲述柔弱胜刚强的道理。B老子赞美水具有强大的能量,却甘愿居卑处下的品德。C老子希望执政者能尚柔、居下,而且能受垢、受不祥,这样做才能有国、有天下。D本章中,老子感叹大道之不行,是因为人们不懂得柔能克刚的道理。解析:D项,文中说“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世人皆知此理,只是无人肯施行罢了。答案:D10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译文:_答案:天下没有比水更柔弱的了,而攻克坚强的东西什么也不能胜过它。(因为)没有什么可以改变它柔弱的本性。弱

12、能够胜强,柔能够胜刚,天下人没有不知道这个道理的,但却没有人照此去做。三、迁移发散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5题。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躁胜寒,静胜热。清静为天下正。天之道,其犹张弓欤?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

13、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选自老子)11下列各项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几:接近B夫唯不争,故无尤 尤:尤其C强为之名曰大 强:勉强D大成若缺,其用不弊 弊:衰败解析:B项的“尤”的意思是“怨恨”,“怨天尤人”的“尤”即为此义。答案:B12下列各组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A.B.C.D.解析:A项,“而”,都是连词,表转折关系。B项,“故”,都是连词,表因果关系。C项,“为”,动词,作为,当作;判断词,是。D项,“其”,代词,

14、它的。答案:C13下列语句编为四组,能准确表现老子与世无争思想的一组是()上善若水居善地,心善渊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天法道,道法自然清静为天下正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ABCD解析:是阐述“道”的特点的,排除这三句即可。答案:C14下列对选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老子认为,最高的境界就是身处下位,这样内心才能像水那样有容纳百川的深广与浩大,也才最接近“道”。 B关于“道”是什么,老子认为,它先于天地而生,却不容易为之命名,它超越于一切万物之外,悄然自立。C老子认为,太圆满的看起来就好像不完满的,太过正直的往往好像枉屈,真正的技巧看起来好像是迂拙。D关于“天之道”,老子用弯弓作比喻,太高太弯的时候,就把它调低,太低时就调高。这也是“人之道”的特点。解析:D项,“这也是人之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