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单元指南(适用版本人教版)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61113311 上传时间:2018-11-24 格式:DOC 页数:39 大小:19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单元指南(适用版本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单元指南(适用版本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单元指南(适用版本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单元指南(适用版本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单元指南(适用版本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单元指南(适用版本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单元指南(适用版本人教版)(3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单元指南(适用版本:人教版)总课时数: 12 课时 主备人:张静课题教材分析课标要求调适目标课程资源整合策略整合达标要点效果及调适建议原课程资源调适课程资源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是是一篇传统课文,教学时,要引导学生结合课文思考:文章通过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两种不同的生活,到底要表现出怎样的主题?蕴含其中的作者的思想感情是怎样的? 引导学生了解少年鲁迅在游戏、学习中所表现的童真和童趣,发掘他对生活的情趣和感受,从而使学生受到思想的启迪。1.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2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

2、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 3在阅读中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1.掌握生字词,通读全文;理清文章结构。2.体会旧式教育束缚儿童身心发展的封闭性和落后性,感悟鲁迅先生愿儿童健成长的情怀。 3.理解课文运用对比的写法,表达了对两种不同生活的热爱留恋与厌恶;学习鲁迅先生从小热爱大自然,热爱自由生活;认识封建教育对儿童身心发展的束缚。这是是一篇传统课文,教学时,要引导学生结合课文思考:文章通过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两种不同的生活,到底要表现出怎样的主题?蕴含其中的作者的思想感情是怎样的? 引导学生了解少年鲁迅在游戏、学习中所表现的童真和童趣,发掘他对生活的情趣和感受,

3、从而使学生受到思想的启迪。介绍作者其他相关的作品及其文章内涵,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1、从学生实际出发,以多媒体展示作为主要教学手段,一方面增强直观感,培养学生对江南水乡文化生活的感性认识。另一方面可以提高课效率,增加课堂知识容量。 2、把播放课文录音作为重要的教学辅助手段,通过课文录音把学生引进课文所描述的画面,接受美的熏陶。1理解文意2理解领会优美语句,学会仿写。3.摘抄优美语句段落。基本完成教学任务爸爸的花儿落了本文是从林海音的小说城南旧事中节选来的,小说其实展示的是作者自己童年生活的轨迹。本文重点写爸爸对自己的深情和盼望自己长大、懂事的情感,教学这篇课文,不妨给学生介绍一下整部小说的梗概,

4、也可以让学生课外阅读这部小说,以便对本文内容有一个更好的了解。素养和审美情趣。1.培养学生“读、品、赏、析、议”的能力。读,多种方式读,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品,品味语言;赏,欣赏文本;析,分析疑惑;议,讨论交流。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并养成自主探究的学习习惯。2.从整体着手,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解读文本,实现与文本的多向对话。例如:读一篇文章,可以问自己:我读出了什么、读懂了什么?也就是:“写了什么,怎样写的、为什么这样写。”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文章内容,用简洁的语言概述文章的内容。2.理清文章的思路,研读课文,学会质疑。3.理解作者思想感情,体味人与人之间

5、的真情。本文是从林海音的小说城南旧事中节选来的,小说其实展示的是作者自己童年生活的轨迹。本文重点写爸爸对自己的深情和盼望自己长大、懂事的情感,教学这篇课文,不妨给学生介绍一下整部小说的梗概,也可以让学生课外阅读这部小说,以便对本文内容有一个更好的了解。素养和审美情趣。补充作者及相关作品的介绍,进一步理解文章的内涵。创设情境、诵读指导、品味语句、讨论合作等,配以多媒体课件辅助。其中于以诵读、赏析、讨论为重。课型为赏析合作式。1理解文意2理解领会优美语句,学会仿写。3.摘抄优美语句段落。基本完成教学任务丑小鸭这是一篇童话。教学时,要注意引导学生了解丑小鸭对生活的执著追求和渴望。明白了这一点,学生就

6、会对文章把丑小鸭写得那么生动感人有更深刻的了解,也会对学生的成长有更多的启发。游戏,也会让我们获得人生的真谛。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1.认知目标:积累本文中的生字词语。2.能力目标:认识丑小鸭这一部童话作品的自传色彩。理解这一形象的社会意义,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3.情感目标:丑小鸭之所以能成为白天鹅,是因为心中有梦,并向着梦想飞翔,让学生懂得命运其实没有轨道,关键在于要有对美好境界、美好理想的追求。学生交流收集的童话故事,讲述有关作者由生活中的发现,进行艺术美的创作的故事。 用讲故事的形式介绍作者,突破传统的介绍方

7、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同时也检验了课前学生资料搜集的能力.分角色朗读深入理解童话的含义基本完成诗两首伤仲永一首是俄国诗人普希金的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一首是美国诗人弗罗斯特的未选择的路。前一首没有通常所说的诗的意象,但多少年来却被人们广为传诵。教学这两首诗,要引导学生体会诗中蕴含的道理,这样的道理加上学生自己对人生的体验或对未来的想像,看看能给自己哪些有益的启示本文讲述了方仲永由一个“神童”变化成一个普通人的经历,然后由此引发议论,表达了对这位“神童”的惋惜之情。教学本文,要重点引导学生理解为什么方仲永会有这样的转变?我们应该从中汲取哪些教训?可以让学生就方仲永的故事本身谈自己的想法,理解后天教

8、育的重要性。培养学生从生活中感受艺术的能力,加强语文与生活的联系。读懂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重点在于考察学生记诵积累。1积累字词作,了解印度舞蹈的特点。2体会文章精妙的语言魅力,学习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提高艺术欣赏能力。 3.引导学生广泛接触吸收外国优秀文化,开阔视野,陶冶性情。1.学习并掌握“之”“于”的用法及文言词活用。(知识) 2.能够顺畅朗读课文,提高准确翻译课文的能力。(能力) 3.认识后天教育的重要性。一首是俄国诗人普希金的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一首是美国诗人弗罗斯特的未选择的路。前一首没有通常所说的诗的意象,但多少年来却被人们广为传诵。教学这两首诗,要引导

9、学生体会诗中蕴含的道理,这样的道理加上学生自己对人生的体验或对未来的想像,看看能给自己哪些有益的启示。本文讲述了方仲永由一个“神童”变化成一个普通人的经历,然后由此引发议论,表达了对这位“神童”的惋惜之情。教学本文,要重点引导学生理解为什么方仲永会有这样的转变?我们应该从中汲取哪些教训?可以让学生就方仲永的故事本身谈自己的想法,理解后天教育的重要性。生性非常脆弱的王子都能在落难中挺过来,还有什么人不能呢?两位诗人的生平简介补充王安石、唐宋八大家1、诵读法:2、联想想象法。1、诵读法:2、联想想象法。积累体验培养语感能读懂浅显的文言文灵活处理基本完成写作口语交际综合实践1能注意对象和场合,学习文

10、明得体地进行交流。2耐心专注地倾听,能根据对方的话语、表情、手势等,理解对方的说话观点和意图。 读懂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重点在于考察学生记诵积累。大胆言说自己成长中的烦恼。做到口齿清楚,态度大方,话语通顺完整,能准确地表情达意。通过了解成人对成长时期烦恼的认识,审视自己的所谓烦恼,重新评价自我,也要为朋友、同学排忧解难。通过了解成人对成长时期烦恼的认识,审视自己的所谓烦恼,重新评价自我,也要为朋友、同学排忧解难。写作要围绕中心,有主题。写自己要能写出独特的认识,写别人要注意本人的审视和评论,帮朋友解忧要注意语言的针对性。 学生利用网络资源,自主整理汇报材料,其中体现出的

11、命题、总结、探索能力,。讨论法。交流法交流、演讲基本完成教学内容。5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单元指南(适用版本:人教版)总课时数: 12 课时 主备人:张静课题教材分析课标要求调适目标课程资源整合策略整合达标要点效果及调适建议原课程资源调适课程资源黄河颂这是著名音乐作品黄河大合唱第二乐章的歌词,同时也可当做一首反映抗日救亡主题的现代诗来读。这首诗以热烈的颂歌形式塑造黄河的形象,语言和抒情方式浅显易懂,情绪慷慨激昂,是初中一年级学生接受诗歌教育、领略新诗艺术的好材料。1.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2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

12、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3在阅读中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1、知1. 了解黄河大合唱的创作背景和其他相关内容。 2. 反复朗诵并理解歌词内容,感受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黄河颂在体裁上是一首颂诗,着眼于“歌颂”,在结构上与组诗第一章黄河船夫曲是紧密相承的。黄河船夫曲描写:“乌云满天,惊涛拍岸,黄河的船夫,在暴风雨中搏战,经过千辛万苦终于到达了彼岸。这象征着我们伟大的民族和人民突破惊涛骇浪般的重重困难,终于取得辉煌的胜利。”于是在第二章黄河颂中,诗人作为时代的歌手出现,他站在高山之巅,代表祖国英勇的儿女,向着黄河唱出了颂歌。他歌颂黄河气势宏伟,

13、源远流长,并且要学习它的榜样,像它一样的伟大坚强。介绍作者其他相关的作品及其文章内涵,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1、从学生实际出发,以多媒体展示作为主要教学手段,一方面增强直观感,培养学生黄河的认识。另一方面可以提高课效率,激起学生的爱国热情2、把播放课文录音作为重要的教学辅助手段,通过课文录音把学生引进课文所描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基本完成教学任务最后一课本文是短篇小说。它通过小弗郎士的视角写最后一堂法语课的情形,把一个重大历史事件(普法战争)产生的悲剧性后果通过日常生活的一角揭示出来,以小见大,具有强烈的艺术力量和深刻的思想意义。这篇课文历来深受师生欢迎。素养和审美情趣。要细致分析、细心揣摩课文中的

14、精彩段落和关键词句,使学生充分体会到汉语言丰富、优美的表现力,饶有兴趣地锻炼运用祖国语言的能力。1.通过听读,了解小说的主要情节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心理活动的描写把握人物的思想感情抓住重要语句理解其深刻含义2.通过分析人物形象,激发学生高度的爱国热情,并激励学生认真学习,准备将来为祖国的建设作贡献。学习本文出色的语言动作心理描写,引导学生创新写作,激发想象力和发展思维的能力。这是一篇脍炙人口的短篇小说。由于其主题表现的深刻与艺术手法的生动,被许多国家选进课本,作为中小学生接受爱国主义教育、了解法国文学的教材。通过对中外两篇最后一课的比较学习着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互助探究的习惯与能力,并尝试把课本教学与读本教学结合起来、把课文教学与写作教学结合起来,既给同学自主思维的空间,也给他们实际动手写作的空间。创设情境、诵读指导、品味语句、讨论合作等,配以多媒体课件辅助。其中于以诵读、赏析、讨论为重。课型为赏析合作式。充分理解了爱国主义情感基本完成教学任务艰难的过云与雄健的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