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人力资源管理师二级复习总结(理论加实践)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61112022 上传时间:2018-11-24 格式:DOC 页数:55 大小:39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人力资源管理师二级复习总结(理论加实践)_第1页
第1页 / 共55页
全人力资源管理师二级复习总结(理论加实践)_第2页
第2页 / 共55页
全人力资源管理师二级复习总结(理论加实践)_第3页
第3页 / 共55页
全人力资源管理师二级复习总结(理论加实践)_第4页
第4页 / 共55页
全人力资源管理师二级复习总结(理论加实践)_第5页
第5页 / 共5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全人力资源管理师二级复习总结(理论加实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人力资源管理师二级复习总结(理论加实践)(5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目录基础知识部分第一章、劳动经济学2第二章、劳动法 14第三章、现代企业管理 19第四章、管理心理和组织行为 33第五章、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 41操作技能部分第一章、人力资源规划 54第二章、招聘与配置 83第三章、培训与开发100第四章、绩效管理123第五章、薪酬管理144第六章、劳动关系管理172基础知识部分第一章、劳动经济学第一节、劳动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1.1劳动资源的稀缺性所具有的属性:【多选考点】(1)劳动资源的稀缺性是相对于社会和个人的无限需要和愿望而言,是相对的稀缺性;(2)劳动资源的稀缺性又具有绝对的属性;(3)在市场经济中,劳动资源稀缺性的本质表现是消费劳动资源的支付

2、能力、支付手段的稀缺性。1.2劳动力市场的功能:劳动力市场的功能与其他市场是相似的,即通过商品的供给与需求决定价格的机制,实现、调解资源的配置;解决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这一经济社会的基本课题。1.3劳动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单选考点】劳动经济学是现代经济学体系的组成部分,必须用科学的方法加以研究,并依照认识客观事物的一般规律,从劳动力市场现象的普遍联系中,概括和归纳出劳动力市场的运行规律。(1)实证研究方法:是认识客观现象,向人们提供实在、有用、确定、精确的知识的方法,其重点是研究现象本身“是什么”的问题。实证研究方法试图超越或排斥价值判断,只揭示经济现实内在的构成因素及因素的普遍联系,

3、归纳概括现象的本质及其运行规律。步骤为:确定所要研究的对象,分析研究对象的构成要素、相互关联以及影响因素,搜集并分类相关事实资料;设定假设条件;提出理论假说;验证。在不同条件和不同时间对假说进行检验,用事实检验其正确与否。检验包括应用假说对现象的运行发展进行预测。(2)规范研究方法:以某种价值判断为基础,说明经济现象及运行应该是什么的问题。规范研究方法研究客观现象的目的在于:提出一定的标准作为经济理论的前提,并以该标准作为制定经济政策的依据,以及研究如何使经济现象的运行符合或实现这些标准。其两个特点为:规范研究方法以某种价值判断为基础,解决经济现象“应该是什么”的问题,既要说明所要研究的对象本

4、身是好还是坏,对社会具有积极意义还是消极意义。规范研究方法研究经济现象的出发点和归宿离不开价值判断。规范研究方法研究经济现象的目的主要在于为政府制定经济政策服务。实现互惠的交换当然对社会有积极意义,它有利于社会总体福利水平的提高。但是由于经济运行过程中存在种种障碍,使互惠的交换不能实现。其主要障碍有以下三类:信息障碍、体制障碍、市场缺陷。第二节、劳动力供给与需求2.1劳动力与劳动力参与率的概念:【单选、多选考点】劳动参与率是衡量、测度人口参与社会劳动程度的指标。其含义是劳动力在一定范围内的人口的比率。以总人口计算的劳动力参与率(以下简称劳参率)称为总人口劳参率;以某年龄段组计算的劳参率称为年龄

5、别劳参率;以某一性别计算的劳参率为性别劳参率。其具体的计算公式分别为:2.2劳动力供给弹性:劳动力供给量变动对工资变动的反应程度被定义为劳动力供给的工资弹性,简称劳动力供给弹性。其计算公式是劳动力供给量变动的百分比与工资率变动的百分比的比值。设ES为劳动力供给弹性,S/S表示供给量变动的百分比,W/W表示工资变动的百分比,则有:通常在考察市场劳动力供给时,劳动力供给弹性值分布在0到无限大之间。根据劳动力供给弹性的不同取值,一般将劳动力分布为五大类:(1)供给无弹性,即ES=0。在这种情况下,无论工资率如何变动(在劳动力市场分析的实际可能范围内),劳动力供给量固定不变。(2)供给有无限弹性,即E

6、S 。这时工资率给定而劳动力供给量变动的绝对值大于0。(3)单位供给弹性,即ES=1。在这种情况下,工资率变动的百分比与劳动力供给量变动的百分比相同。(4)供给富有弹性,即ES1。劳动力供给量变动的百分比大于工资率变动的百分比。(5)供给缺乏弹性,即ES1。劳动力供给量变动的百分比小于工资率变动的百分比。2.3劳动力需求:是指企业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在某种工资率下愿意并能够雇佣的劳动量。劳动力需求是企业雇用意愿和支付能力的统一。两者缺一不可。虽然劳动力需求是一种派生性需求,但是企业在劳动力的雇佣上并不是简单地随产品需求变动而调整其劳动力需求的。如果增加雇佣量能使总收入比总成本增加更多的话,那么企业

7、才将增加劳动力的雇佣;反之,如果总成本比总收入增加的多,企业绝不会增雇工人。因此,在假设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劳动力需求与工资率存在以下关系:工资率提高,劳动力需求减少;工资率降低,劳动力需求增加。这是我们分析劳动力需求的一个重要前题。劳动力需求变量变动对工资率变动的反应程度定义为劳动力需求的自身工资弹性。其计算公式是:劳动力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与工资率变动的百分比的比值。设Ed为劳动力需求的自身工资弹性,我们用的D/D表示劳动力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用W/W表示工资率变动的百分比。根据定义,其公式为:因为劳动力需求量与工资率存在反向关系,故劳动力需求的自身工资弹性值为负值。在通常情况下,人们一般

8、关注它的绝对值。根据劳动力需求的工资弹性的不同取值,可将劳动力需求的工资弹性分为五类:(1)需求无弹性,即Ed=0:工资率不论如何变化,劳动力需求量固定不变。无弹性的劳动力需求曲线是一条与横轴垂直的线,如图1-1中的A W F AB EC O L 图1-1(2)需求有无限弹性,即Ed;工资率不变,或者更准确地说其变动的百分比为零,而劳动力的百分比的绝对值大于零。有无限弹性的劳动力需求曲线与横轴平行,如图1-1中的B。(3)单位需求弹性,即Ed=1;工资率变动的百分比与需求量的百分比的绝对值相等。这时的劳动力需求曲线是与横轴的夹角为45并向下右下倾斜的曲线,如图1-1中的C。(4)需求富有弹性,

9、即Ed1;这种劳动力需求曲线是一条向右下倾斜且较为平缓的曲线,如图1-1中的E。(5)需求缺乏弹性,即Ed1;此劳动力需求曲线是一条向右倾斜且较为陡峭的曲线,如图1-1中的F。劳动力需求量的变动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仅有工资率的变动引起的劳动力需求量的变动。此类变动表现为在同一劳动力需求曲线上的移动,如图1-2所示。 WW1 aW0 bw2 c D0 Ll1l0 l0图1-2劳动力需求量的变动图1-2中,横轴为劳动力需求量,纵轴为工资率,D为劳动力需求曲线。当工资率为w0时,劳动力需求量为l0,在需求曲线D上为a点。工资率由w0提高到w1时,需求量从l0下降到l1,在需求曲线D上由a向左

10、上移动到b点。工资率由l0下降到l2,劳动力需求量由w0增加到w2,在需求曲线上由a向右下移动到c点。2.4劳动力市场的含义:(1)广义的劳动力市场是指劳动力所有者个体和使用劳动要素的企业之间,在劳动交换过程中所体现的、反应社会经济特征之一的经济关系;(2)狭义的劳动力市场是指市场机制借以发挥作用,实现劳动力资源优化配置的机制和形式。狭义的劳动力市场是广义的劳动力市场交换关系的外在表现,是实现劳动资源配置的有效途径。2.5劳动力市场的性质:(1)劳动力市场是社会生产得以进行的前提条件;(2)劳动力与工资的交换行为,使交换双方各自得到所需要的使用价值,实现各自的效用;在交换的过程中,各方从自身利

11、益出发,进行经济计量,能够使双方接受交换的结果,因而其交换只能是一种等价交换;(3)劳动力市场的劳动交换,决定了劳动力的市场价值工资。劳动力价格工资是实现和决定这种交换行为的必要手段。(4)通过劳动力市场的交换,实现劳动要素与非劳动生产要素的最佳组合,是一种具有最高效率、消耗最低费用的最经济的形式。2.6劳动力市场的本质属性:是指劳动力市场所维护、反映和调节的经济利益的性质。其主要表现是:(1)劳动力市场是在产权边界界定清晰的条件下的必然产物。因为进行财产交换的前提是又对财产享有支配权的主题;(2)劳动力市场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调节劳动力的配置,实现劳动要素与非劳动生产要素相结合的最优效率的

12、最佳途径。劳动力市场为劳动者追求正当的物质利益提供了社会经济条件;(3)劳动力通过劳动力市场的劳动交换,离开流通领域进入生产领域后,所开始的劳动过程是商品生产者的劳动过程。商品生产者所产生的价值在生产要素的所有者之间进行分配。2.7劳动力市场均衡的意义:【单选考点】(1)劳动力资源的最优分配:在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中,劳动力市场实现均衡,劳动力资源就能达到最有效率的分配。在给定资源与总需求水平的前提下,社会产出亦能取得最高水平。(2)同质的劳动力获得同样的工资:劳动力市场均衡的意义的第二个表现是同质的劳动力获得同样的工资,不存在任何职业的、行业的和地区的工资差别。在劳动力市场均衡的条件下,经济社

13、会中任意一种职业、行业,任何一个地区的工资,就不会与其他职业、行业、地区存在差别。(3)充分就业:劳动力供给与劳动力需求的竞争在工资决定的同时,实现充分就业。第三节、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工资水平和工资结构3.1计时工资和计件工资的含义:(1)计时工资:依据工人的工资标准(单位时间的劳动价格)与工作时间长度支付工资的形式。其计算公式是:货币工资=工资标准实际工作时间根据计算时间单位的不同,计时工资的具体形式:小时工资制:货币工资=小时工资率实际工作时间日工资制:货币工资=小时工资率标准工作日小时数周工资制:货币工资=日工资制标准工作周日数(2)计件工资:计件工资是依据工人合格产品数量(就业量)和计

14、件工资率计算工资报酬的工资支付形式。其计算公式是:货币工资=计件工资率(计件单价)合格产品数量第四节、就业与失业4.1失业及其类型:【单选、多选考点】(1)摩擦性失业:劳动者进入劳动力市场寻找工作获得就业岗位时所产生的时间滞差,以及劳动者在就业岗位之间的变换所形成的失业。(2)技术性失业:在生产过程中,由于引进先进技术替代人力,以及改善生产方法和管理而造成的失业,称为技术性失业。(3)结构性失业:由于经济结构的变动,造成劳动力供求结构上的失衡所引致的失业称为结构性失业。结构性失业在全部正常失业中占有很大的比重。(4)季节性失业:由于气候状况有规律的变化对生产、消费产生影响所引致的失业称为季节性失业。4.2失业的度量和失业的影响:常用的反映失业程度的指标有两个:失业率和失业持续期。失业率是失业人数占社会劳动人数(经济活动人口)的百分比,用公式表示为:失业的影响:(1)失业造成家庭生活困难;(2)失业是劳动力资源浪费的典型形式;(3)失业直接影响劳动者精神需要的满足程度。4.3劳动力市场的制度结构要素:【多选考点】(1)最低工资标准:包括最低工资标准和最长劳动时间标准等。(2)最低社会保障:以国家或者政府为主题,依据法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