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与策略 高考第6大题 现代文阅读(二)一般论述类文本阅读 考点1 分析结构层次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1108130 上传时间:2018-11-23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7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与策略 高考第6大题 现代文阅读(二)一般论述类文本阅读 考点1 分析结构层次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与策略 高考第6大题 现代文阅读(二)一般论述类文本阅读 考点1 分析结构层次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与策略 高考第6大题 现代文阅读(二)一般论述类文本阅读 考点1 分析结构层次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与策略 高考第6大题 现代文阅读(二)一般论述类文本阅读 考点1 分析结构层次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与策略 高考第6大题 现代文阅读(二)一般论述类文本阅读 考点1 分析结构层次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与策略 高考第6大题 现代文阅读(二)一般论述类文本阅读 考点1 分析结构层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与策略 高考第6大题 现代文阅读(二)一般论述类文本阅读 考点1 分析结构层次(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系统掌握蕴含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要在系统学习、深刻领会、科学把握习近平教育思想上下功夫。精心组织开展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知识问答活动。一般论述类文本阅读江苏卷五年考情导向试卷作者、出处命题方向2016年郭英德成人不自在分析结构层次;理解重要概念的含义;分析作者的观点态度2015年熊秉明罗丹的雕刻分析结构层次;筛选整合信息;分析作者的观点态度2014年朱良志乾坤草亭理解重要概念的含义;分析结构层次;理解重要句子的含意2013年德叔本华论名声概括内容要点;理解重要句子的含意;分析作者的观点态度2012年英伍尔芙笑的价值概括文章主旨;分析结构层次;理

2、解重要句子的含意考点一分析结构层次(2016江苏卷)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后面的问题。成人不自在郭英德西游记记录了孙悟空从出生、成长、奋斗,直到成为“斗战胜佛”的曲折过程,揭示了一个深刻的人生哲理:成人不自在。孙悟空的出生,和普通人大不一样,他是从石头缝里蹦出来的,摆脱了人与生俱有的社会关系。用小说的话,就是“不服麒麟辖,不服凤凰管,又不服人间王位拘束”。那么,作为一个原生态的人,他是不是就获得了真正的“自在”呢?这还不行。他发现自己生活的环境太狭隘了,来来回回就在花果山上,交往的就是些个猴兄猴弟。他想要拥有更大的空间和世界,所以去寻仙问道,有了种种法力。一个筋斗云翻出十万八千里,生活空间如此之

3、大,可以为所欲为,来去自如。有了这么广阔的生存空间,就获得真正的“自在”了吗?还是不行。孙悟空有一天突然悲叹起来,他看到老猴死去,想到自己迟早也要死去,于是到阎罗殿去把自己的名字从生死簿中勾掉,从而拥有了绝对意义上的“自在”。但是对社会人来说,这却触犯了规范,社会不允许没有经过任何修炼就得到这种绝对自由。孙悟空扰乱了正常的秩序,这必定要受到惩罚。社会要么剿灭他,要么改造他。小说采取了寓意性的写法,用“如来佛的掌心”代表一种无所不能的社会规范,个人有再大的能耐也逃不出如来佛的手掌心。“个体人”一旦步入社会,就不可能再有绝对的自由自在了。孙悟空遇到唐僧,投身西天取经的事业,这是偶然的事情吗?不完全

4、是。小说有一个寓意性的写法“紧箍儿”。紧箍儿是有形的东西,但却有无形的含义。孙悟空头上的紧箍儿是怎么戴上的?是他自己戴上的。他看到藏着紧箍儿的花帽子漂亮,就自己给自己戴上了。这说明孙悟空是心甘情愿地接受社会规范,保护唐僧西天取经的。“紧箍咒”有一个很雅的名字,叫“定心真言”。只有把孙悟空的心“定”住,他才能真正地长大成人。于是,西天取经,是孙悟空充分发挥个人能力的过程,更是他收心敛性的过程。西天取经赋予孙悟空的任务,就是保护唐僧一步一步走到西天去,跋山涉水,不能偷懒。这是一种人生的命题,人生是一步一步走过来的,人生最大的价值不在于目的,而在于过程。西天取经的八十一难,并没有内在的逻辑联系。那些

5、周而复始、形形色色的险阻与妖魔,都不过是孙悟空修心过程中所遇障碍的象征。任何社会中的人都面临着“自在”和“成人”的两难处境。你生活在社会当中,一方面希望有更多自由,另一方面又发现面临着种种约束。这是两难的,人的一生就是在这种两难处境当中找到最佳位置。在这个意义上,孙悟空是成功的。(节选自中国四大名著的文化价值,有删改)请简要分析本文的论述层次。(6分)_考生答案得分误区诊断学生甲第一层(第1段):提出全文观点,成人不自在。第二层(第2段): 孙悟空拥有了绝对意义上的“自在”。第三层(第3段):“个体人”一旦步入社会,就不可能再有绝对的自由了。第四层(第4段): 只有把孙悟空的心“定”住,他才能

6、真正地长大成人。第五层(第5段): 说明人的成长是一个接受各种规范、不断修行的过程。第六层(第6段):人的一生就是在约束与自由的两难处境中找到最佳位置。4分该生不会合并段意。第2、3段为一层,阐述“不自在”的原因,认为人一旦踏入社会就没有绝对的自由;第4、5段为一层,通过写“西天取经”经历磨难,来揭示人的成长是一个修行的过程。学生乙第一层(第1段):提出全文观点,成人不自在。第二层(第2、3段): 孙悟空扰乱了正常的秩序,这必定要受到惩罚。第三层(第4、5段): 孙悟空西天取经,收心敛性。第四层(第6段):收束全文,强调成功的人生就是在约束与自由的两难处境中找到最佳位置。4分该生分不清“论”与

7、“述”,不能准确概括层意。第二、三层,只是陈述材料,分析事例,没有在此基础上加以概括。本题考查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全文共6段,按照论证的过程分为四层。文章第1段首先以孙悟空的经历为例,提出中心论点“成人不自在”;第2、3段阐述“不自在”的原因,认为人一旦踏入社会就没有绝对的自由;第4、5段通过写“西天取经”经历磨难,来揭示人的成长是一个修行的过程;第6段总结全文,写任何社会中的人都要处理好约束和自由的关系。【答案】第一层(第1段):提出全文观点,成人不自在。(2分)第二层(第2、3段):揭示人一旦踏入社会,就没有绝对自由。第三层(第4、5段):说明人的成长是一个接受各种规范、不断

8、修行的过程。(2分)第四层(第6段):收束全文,强调成功的人生就是在约束与自由的两难处境中找到最佳位置。(2分)一、“2步”概括层意第1步:概括出段意。论述类文本段落大多都有明显的中心句或结论句,画出提取即可。江苏卷论述类文本所给的段落大都是五至六个,其中无中心句或结论句的段落不过一两个而已,对这一两个段落划分层次,归纳合并即可。这是最基础的工作。 第2步:在各段大意的基础上再概括。这步概括主要是合并段落的问题。如何合并呢?一般而言,首段与尾段较好确定,中间几个段落确定起来较难,这时关键要看段落间的逻辑关系,是并列关系还是因果关系或者转折关系、正反关系、总分关系等。像“并列”“递进”“因果”关

9、系的可并为一层,像“转折”“总分”关系的可分开,有正反关系的可合可分。这步概括做好了,就接近成功了。 二、分清“论”与“述”,分条作答1概括段意与层次要注意分清“论”与“述”部分论述,是“论”加上“述”。论,是作论断;述,是陈述材料,分析事例。 2题型技巧江苏卷所给文本在五六个段落左右(个别有例外),层次大都是三到四个,每个层次得分是两分。这些都是可以利用的。当然,考场上的“王道”还是从具体文本、具体题目出发,不能形成思维定式。3分条组织答案答案语言尽可能用原文中的词句来组织,这是准确性最可靠的保证。最好能在组织过程中加进论证角度或论证方法的语言。如“先正面论述,后从反面举例”。“首先”“其次

10、”“最后”等词语不只是语言组织的序数词,它们还表示了文本层次,这一点务必注意。 专 项 练一、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后面的问题。 【导学号:20332053】枯叶蝶与生物范式俞天白枯叶蝶的祖先,为了逃避天敌的侵害,终日鼓励自己,你必须长得和周围枯叶一模一样,才能在螳螂、蛇蝎眼皮底下生存下去。它努力想呀想呀的,不知过了多少代,终于如愿了,不仅通体色彩与环境融成一体,双翅与叶片大小相同,叶脉的形状都毫厘不差!近年来,科学家提出了一种全新的见解,将机械转换成生物。为什么?机械化范式(包括数码产品)只需要建立起一种世界秩序就够了,而生物范式则需要认同并顺应世界的自然秩序。美国著名科学家弗里曼戴森的“21

11、世纪是生物学的世纪”的观点,也因此被广泛关注与接受。纽约时报记者尼克曾经采访“苹果之父”乔布斯,发现乔布斯严格限制自己的孩子使用iPad,科技行业的其他知名高管和风险投资家中不少人也都严格规定自己孩子使用数码产品的时间,让孩子以书本替代iPad之类的数码产品。以IT不再重要等著作闻名于世的美国科技作家尼古拉斯卡尔,在浅薄:互联网如何毒化了我们的大脑一文中,说得更为直接:上网让人陶醉的感觉,“足以分散我们的注意力,使我们忽视互联网在认知方面带来的更深层的后果”。另外一种,看似南辕北辙,其实是异曲同工,而且更极端。这就是以“极简主义”作为生活的新潮来追求,德国的塞巴斯蒂安米歇尔、米夏埃尔克隆布等,

12、就是这个群体中的典型,他们把生活中包括一些家具、电器、旧书本在内的多余的东西清理一净。米歇尔认为:“对我来说,第一步是明白我想做什么。”对于弗里曼戴森的理论,我不敢妄加评判,但可以肯定,他是对越来越精致完美的电子产品之类的机械替代人的智能,必将导致人类生存能力退化感到担忧,然后向原始的生物界寻找出路;而塞巴斯蒂安米歇尔等他们这些年轻人,却以回归原生态生物式的“极简主义”,传递出对于越来越周密完美的机械的拒绝。科学家与普通平民殊途同归于一点,就是以生物范式,认同并顺应世界的自然秩序。当然,弗里曼戴森、乔布斯和塞巴斯蒂安米歇尔等,是不能画等号的。前者运用科学技术积极地寻求,是将过去数百年间以一种机

13、械(近些年来称为机电)思维范式为基础实现完美性的范式,转变为一种生物范式。这种思维范式的改变,意味着我们世界观和行为方式的彻底转变。而塞巴斯蒂安米歇尔他们是消极应对。但他们同样拒绝以高精的机械来丰富、充实生活,把人类生活质量的提升,寄托于人的本身,在人的潜能上动起了脑筋。无他,机械有涯,人的潜能无穷;而人,在改变世界的同时,始终在改变着自身。这许多思考,对于把iPad称为孩子的“电子奶嘴”的今天,极具现实意义。作为万物之灵的人,如何重视自身的潜能,利用一切条件与可能,将天赋予人的应有的功能充分发掘出来,利用它,发展它,最终成就最完美的人,迫在眉睫!对于人,类似枯叶蝶祖先的生存威胁当然早已不再,然而,人毕竟是人,我们面对的,是一个必须在“可变性”和“适应性”上下功夫的世界,我们无时无刻不在接受这样的叩问:停留在低等生物的物质需求上,你满足吗?在不断追求生存发展的最高境界、最高标准中,你愿意放弃,以生物范式,认同并顺应世界的自然秩序吗?你会嫌弃这种发展模式的速度太缓慢,觉得以亿万年的时间,以基因的渐进来显示其变化太不合算了吗?(有删改)1简要概述文章第段的结构层次。(6分)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