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艺术根脉——玉器、陶瓷和青铜器艺术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61105609 上传时间:2018-11-23 格式:PPT 页数:87 大小:4.4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传统艺术根脉——玉器、陶瓷和青铜器艺术_第1页
第1页 / 共87页
传统艺术根脉——玉器、陶瓷和青铜器艺术_第2页
第2页 / 共87页
传统艺术根脉——玉器、陶瓷和青铜器艺术_第3页
第3页 / 共87页
传统艺术根脉——玉器、陶瓷和青铜器艺术_第4页
第4页 / 共87页
传统艺术根脉——玉器、陶瓷和青铜器艺术_第5页
第5页 / 共8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传统艺术根脉——玉器、陶瓷和青铜器艺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传统艺术根脉——玉器、陶瓷和青铜器艺术(8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民族文化的瑰宝 辉煌的中国古代工艺美术,玉器鉴赏 彩陶鉴赏 瓷器鉴赏 青铜鉴赏,一、古玉器,常见的重要纹饰,1、谷纹: 整齐排列的蝌蚪状纹饰,象谷牙。流行于战国秦汉。,排列整齐、 清晰的谷纹 谷纹璧 战国,2、乳丁纹:凸起的乳突状圆钉。是最简单的纹饰之一。常见于战国秦汉。,玉璧 龙凤纹 乳钉纹 西汉广州南越王墓出土,3、云雷纹:连续回旋形线条构成的图案。 圆形转角的称云纹;方形专角的称雷纹。 在商周时期的玉器和青铜器上最为盛行。,西 周 阴刻线 云纹、云雷纹,4、蒲纹:成排密集排列的六角形格 子纹饰。 常见于战国秦汉时期的玉璧上。,蒲纹 谷纹 璧 汉代,5、蟠螭纹:象四脚蛇或壁虎的爬虫。 梯形

2、头、无角、四支脚、圆形长卷尾。,双螭剑格 明代 浮雕双螭纹,双螭纹 玉璧 浮雕,9、兽面纹:怪兽的脸。,神人兽面纹 细如毫发的阴线刻 良渚文化,红山文化:玉龙,玉猪龙,玉人,玉鹰,良渚文化:玉璧,良渚文化最大的玉琮,这一时期的玉器有何特点?,这一时期的玉器特点为:朴素、稚拙、多用阴阳线雕刻图案,反映了人类童年时期的纯朴天真与快乐,并体现出了玉由物渐渐转化为神的状态。,春秋战国时期的作品,由孔子奠定了玉器文化的品位,孔子将玉的品质与儒家的道德伦理一一对应阐述,说:君子比德于玉焉,温润而泽,有似于智;锐而不害,有似于仁;抑而不挠,有似于义;有瑕与内必见于外,有似于信;垂之如坠,有似于礼。还说:君子

3、无故,玉不去身等。,云雷纹黄玉璧,双尾龙,和田玉“龙凤玉璧”,和田玉“龙凤玉”,卷云纹人一套,玉圭,黄玉茶杯,这一时期的玉器有何特点?,玲珑剔透,独具文化内涵与深刻意义,以精雕细刻,精益求精为主,反映出儒家道德准则,赋予了玉器高尚的人格。,汉代玉器再上高峰,汉代玉器分为礼玉,葬玉,饰玉和陈设玉,因为汉朝流行厚葬,所以出现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金镂玉衣。还一改前朝的精雕细刻,出现了雄浑豪放,简洁明快的“汉八刀”雕刻技法。,汉玉,玉凤,卧鹿,玉兔,汉八刀玉蝉,黄玉鸭,玉衣也称“玉匣“、“玉押“,是汉代(公元前206年公元220年)皇帝和高级贵族死后穿用的殓服,外观与人体形状相同。玉衣是穿戴者身份等级

4、的象征,皇帝及部分近臣的玉衣以金线缕结,称为“金缕玉衣“,其他贵族则使用银线、铜线编造,称为“银缕玉衣“、“铜缕玉衣“。共有4248片玉片,重1.6千克。,汉代玉的特点:,在继承战国玉器精华的同时,有了新的发展,以简洁明快,雄浑豪放的艺术风格为主。,清乾隆年间,玉器生产达到了顶峰。,凤凰玉器,宋 透雕 云龙纹 工艺精湛 造型生动,白玉云龙纹盖瓶 浮雕 清,宋 白玉六龙带板 多层立体镂雕、浮雕 龙纹 龙造型复杂 高9.1cm 宽5.3cm 厚1.8cm,纹饰繁杂 龙纹 云雷纹 鳞纹 兽面纹 镂雕 方形牌饰 春秋,翡翠龙纹带钩 清 镂雕,镶宝玉器,玉器嵌金工艺,玉器价格,黄玉巧雕龟 明朝 L7.5

5、cm RMB:2-4万元,白玉巧作 辈辈猴 清乾隆 H 3.5cm RMB: 12000-15000元,玉发箍 新石器时代 红山文化 玉质较好 高:11cm 市场参考价: 156000元,翡翠 红宝 白金镶钻 胸针 总重36.95g,RMB:130-150万元,玉的鉴别方法:,鉴别方法 一、水滴鉴别法 就是将一滴水滴在玉上,如成露珠状久不散开者真玉,水滴很快消失的则为伪劣货! 二、触摸法 若是真玉用手摸一下有冰凉润滑之感。 三、视察法 将玉器朝向光明处,如阳光、灯光处,如果颜色剔透、颜色均匀分布就是真玉。 四、舌舔法 舌尖舔真玉有涩感,而假玉则无涩感最后有条件的应该采用放大镜观看一下,主要是有

6、没有裂痕,无裂痕者为上乘优质玉,有者次之,裂痕越多,价值越低。,鉴定玉的品质,有六条标准,即“色、透、匀、形、敲、照”。,玉石 步骤/方法 1、色 颜色要漂亮是第一要件,目前最讨好的颜色是鲜绿色(娇绿),虽然最上品的颜色是深绿色,但是绿色过深,又让人觉得太暗沉,因此最上品的深绿色反而在价格上不及鲜绿色来的高。玉以绿色为最佳,红、紫二色玉石的价值仅为绿色玉石的15。玉当中若含红、紫、绿、白四色,称为“福禄寿喜”;若只含红、绿、白三色,则为 “福禄寿”。如果是单色玉,以色泽均匀的为好。 2、透 透明度的高底,对于玉的价值有很大的影响。透明的玉给人有清凉的感觉,但是不透明的玉,色彩再怎样娇绿,却给人

7、色调过于呆板的感觉,缺乏生动的美感。通常市面上把透明的玉称为“玻璃种”,半透明的玉称为“冰种”或“观音种”,不透明的玉则称为“芙蓉种”或“芋头种”。 透明晶莹如玻璃,没有脏杂斑点,不发糠、不发涩的为上品。半透明、不透明的玉,则分别称为中级玉和普通玉。在清朝和清朝以前,带有红、绿、白三种颜色的玉才称为翡翠玉。到了现代,翡翠玉泛指一般透明的玉。目前的翡翠玉以透明并带绿色的居多。 3、匀 玉的色泽重在均匀,虽含白、绿但色泽不均匀的,则价值很低。颜色的均匀与否与价值成正比。整块都是绿色的玉与只有部分绿的玉,价格就差了好几位数字;颜色的分布位置也有很大的关系,显眼处的一点绿自然比分布在边缘的绿更好。 4

8、、形 玉石的形状可根据不同的审美要求,加工成不同的样式,无特殊标准。玉的计价不像其他宝石一样以重量计价,玉主要是以它的外形大小与厚薄来估价,越大越厚的越值钱,相反小而薄的玉价格会较差。另外它的造型也很重要,因为中国人买玉大都抱着趋吉避凶的心理,玉的外型若是有好彩头象徽的形状,像鱼(年年有余)、桃子(长寿)、钱币(招财进宝)等,会比普通的花草造型更吸引买卖者。 5、敲 玉当中常有断裂、割纹,一般不易观察到,如果用金属棒敲一敲,或者把玉轻轻抛在台板上,可以从声音的清浊辨出裂纹存在与否。声音越清脆越好。 选择玉镯,玉质好的敲起来声音清脆,玉本身若是有瑕疵,如内部有裂痕、中空或是部分变质时,敲起来的声

9、音就会不一样,那种感觉就好像敲在败絮般,声音变成“喀喀”的声音。 6、照 把玉拿起来朝着亮光处观察,可以将玉的色泽、瑕疵一览无余,有时表面看起来完美无缺的玉,照起来才发现到有瑕疵。此外,经由照的动作,亦可以看出颜色分布的情况,而且经由光线照射能分辨出是否为天然颜色,同时合成玉(假玉)亦无法逃过“照”的关卡,只是这门“照的”功夫,还是得要有经验的人才 够火候,一般人可能看不出所以然来。 玉当中有肉眼不易发现的黑点、瑕疵,只要用10倍放大镜照一照,便可一览无余。,彩陶和中华艺术的童年,马家窑文化 齐家文化 各地陶制品,马家窑,齐家文化,长江,黄河,北方,西南,东南,唐三彩,二、宋朝瓷器值千金,宋代

10、是我国瓷业发展史上的一个繁荣时期,瓷窑遍布全国各地。 宋代瓷窑众多,各具特色,其中以五大名窑,八大窑系为代表,最能突显沉静素雅的美学风格。宋代在中国陶瓷史上是一个名窑蜂起、名瓷迭出的承上启下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历史时期,在我国陶瓷史上作出了杰出贡献。 宋代五大名窑是指官窑、哥窑、汝窑、定窑、和钧窑。六大窑系是指定窑系、磁州窑系、耀州窑系、钧窑系、龙泉窑系、景德镇窑系、,定窑,定窑在唐代时就已是著名瓷场,专烧白釉、黄釉瓷,到宋代发展迅速,比之前更大更有名,大量烧制白瓷,其次有黑釉、酱釉、绿釉、白地褐花等品种。白瓷胎土细腻,胎质薄而有光,釉色纯白滋润,上有泪痕,釉为白玻璃质釉,略带粉质,因此称为粉定,

11、亦称白定。其它瓷器胎质粗而釉色偏黄俗称土定;紫色者为紫定;黑色如漆的为黑定,传世极少。,划花水波纹海螺,莲瓣纹碗,哥窑奇瓷,传说南宋浙江处州有两兄弟,同在龙泉各设一窑,哥哥所烧窑称为哥窑,弟弟的称为弟窑,即龙泉窑。 哥窑瓷器以器表的纹片而著名,胎质细薄,色呈紫黑、深灰、土黄等色,釉色以青为主,浓淡不一,也有淡紫、米黄、紫口铁足等,釉为汝浊釉,色调淡雅,开大小纹片,像裂痕或鱼子纹,号称“百圾碎”。以纹色分类,有黑兰纹、鳝血纹、金丝铁线纹、浅黄纹等,以纹片形状命名有梅花纹、细碎纹、网形纹、大小格纹。,哥窑淡青釉花口方杯,哥窑鼎,宫廷官窑,官窑是我国古代由朝廷直接控制的官办瓷窑,专烧宫廷、官府用瓷。

12、官窑始于宋代,有北宋官窑和南宋官窑之分。 北宋大观政和年间,徽宗在汴京(即今河南开封)建窑烧制御用瓷器,命名为官窑。不久,由于金兵入侵,汴京被破,官窑也随之终结。 南宋时在今杭州市凤凰山南麓乌龟山郊坛另设新窑,称“郊坛下官窑”。,官窑葵瓣口折沿洗,天青叶式水洗,钧窑名瓷,宋代钧窑始于唐,兴盛于北宋,地处河南禹县古均台和神 镇一带,宋时称均州,故名“均窑”,亦名“钧窑”或“钧州窑”。 钧窑烧造的瓷器品种较多,以钧瓷最为有名。钧瓷胎质细腻坚硬,较为沉重,呈灰白、灰黑、灰黄、灰褐等色,其釉分两种,基本釉色是各种浓淡不一的蓝色乳光釉,其它还有玫瑰紫、海棠红等,相传以胭脂红为最美,釉中有免丝纹与蟹爪纹,

13、华丽而雅致,均瓷釉的调配技法相当独特,致使其釉上纹路与众不同,早期釉上有显著的牛毛纹,盛期则多为离合状态的条纹和粗如滴露的泪痕,以及蟠曲蜿蜒的蚯蚓走泥纹,这也是均瓷的重要特征之一。,均窑鼓钉三足洗,均窑玫瑰紫釉尊,汝窑好瓷,据说北宋时人以定窑白瓷芒口、不够完美的缘故,遂在河南省临汝县创建了青瓷窑,宋时隶属汝州,故名“汝窑”。在北宋后期元祜至崇宁间20多年里为宫廷烧制御用青瓷器。 汝窑专烧青瓷,胎为体细腻坚致,体有厚薄。釉为天青色,汁水莹泽,厚若堆脂,以淡青为主,近似传说中的柴窑“雨过天青云破处”之色,也有豆青、虾青和茶叶末等,釉中有如棕眼、蟹爪纹、芝麻花等细小钉痕。,汝窑三足奁,汝窑青釉碗,狞

14、厉青铜之美,1、重视谐调是中国青铜器设计上突出的一条原则,这里说的谐调包括青铜器形的塑造,纹饰的布局,色彩的对比等各方面。 2、颜色的和谐很早受到重视。 3、纹饰的图案化是中国青铜器的又一特点,可以说伴随着青铜器的诞生,这种倾向业已出现了 4、中国青铜器还有一个特点就是迄今为止没有发现过任何肖像,不少的青铜器用面形作为装饰,如人面方鼎,人面钺等,但这些人面却不是什么特定人物的面容,更多的器物是人的整体形象 5、与这一特点有联系的青铜器的动物形象大多数也并非生物的再现,而是经过艺术塑造而神话化了。,三、青铜年代划分,夏代的青铜器中已经有了象征身份等级的礼器,与礼制的政治制度相呼应。 商代青铜器发展到鼎盛,大型器物迭见,花纹繁缛精致,并有一些神秘主义的色彩。 西周时期青铜器与礼制的结合更加紧密,冶铸技术日趋成熟,出现了长篇铭文,成为珍贵的历史资料。 春秋战国时青铜器一改过去的设计,风格纤巧、清新,普遍采用更高水平的制作工艺,极富地方性和生活色彩。 秦代以后,礼器比重大减,钱币、度量衡和铜镜经过更新、创制,成为中国封建社会青铜器的主流,在漫长的时间里,中国的青铜器铸造技艺一直保持着其他国家望尘莫及的水平。,谢谢欣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