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二轮复习 第三部分 第2讲 时政热点用历史的眼光观察时政热点问题讲案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1090417 上传时间:2018-11-23 格式:DOC 页数:39 大小:35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 第三部分 第2讲 时政热点用历史的眼光观察时政热点问题讲案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 第三部分 第2讲 时政热点用历史的眼光观察时政热点问题讲案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 第三部分 第2讲 时政热点用历史的眼光观察时政热点问题讲案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 第三部分 第2讲 时政热点用历史的眼光观察时政热点问题讲案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 第三部分 第2讲 时政热点用历史的眼光观察时政热点问题讲案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 第三部分 第2讲 时政热点用历史的眼光观察时政热点问题讲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历史二轮复习 第三部分 第2讲 时政热点用历史的眼光观察时政热点问题讲案(3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系统掌握蕴含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要在系统学习、深刻领会、科学把握习近平教育思想上下功夫。精心组织开展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知识问答活动。第2讲时政热点用历史的眼光观察时政热点问题热点1关注民生问题谋民生之利,解民生之忧,构建和谐社会民生问题始终是古今中外政治统治的重大问题。每年的热点之重就是民生问题。中共十八大强调,要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努力让人民过上更好生活。中共十八大全面阐述了党和国家对民生领域的教育、收入和医疗等问题的

2、深刻关切。消除上学难、共富难、看病难、养老难、住房难现象,提升人民幸福指数,让群众活的有尊严更体面,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1中国古代的“民本”思想(1)孔子:主张为政以德,以德治民;强调统治者要爱惜民力;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2)孟子: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主张给农民一定的土地,强调轻徭薄赋、不夺农时。(3)荀子:提出“君舟民水”,强调人民力量的强大。(4)墨子:代表平民利益,主张“兼爱”“非攻”。2近代民生问题的提出、发展和实践活动(1)太平天国颁布天朝田亩制度,提出“耕者有其田”“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思想;孙中山提出民生主义,主张平均地权,新三民主义的民生主义中增加了

3、“节制资本”;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不同时期提出了不同的土地政策。(2)理解资产阶级的民生主义孙中山民生主义思想中有一些与社会主义的原则相近的东西,如关于发展生产力的思想,关于节制私人资本的思想,关于缩小贫富差距的思想,关于正确处理劳资关系的思想,关于全社会和平协调发展的思想,关于共同富裕的思想,明确体现了重视民生、福利民生、和谐社会的旨意,在今天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和谐社会具有借鉴意义。3世界史上落实民生问题的具体事例(1)资本主义国家:罗斯福新政“以工代赈”。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经济政策调整“福利国家的建立”等。辩证地评价资本主义运行机制的调整与资本主义发展的关系,对中国当前的改革具

4、有重要借鉴意义。(2)社会主义苏联“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中,余粮收集制、实物配给制挫伤了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引发危机。新经济政策用固定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实行自由贸易,使劳动者获得了一定的生产、分配的自主权,调动了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斯大林模式”片面强调优先发展重工业,造成农业、轻工业长期落后,忽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对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有较大的启示。(3)新时期我国解决民生问题的对策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发展生产力。只有经济的持续发展,才能为解决各种民生问题奠定雄厚的物质基础,我们必须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继续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依靠国内

5、和国外两个市场和两种手段,处理好速度、质量和效益,投资、消费和出口,以及人口、资源和环境之间的关系,尽最大努力把经济发展好。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现阶段在事关民生的问题上,政府必须强化责任,对于政府“失位”或“错位”的地方要赶紧“补位”或“正位”,对于明显滞后的公共管理制度,要及时调整。完善制度建设,形成有效机制。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维护民众切身利益。完善利益表达机制,畅通利益诉求渠道。突出政府主导,发挥社会合力。1(2016 秦皇岛市高三模拟)周公要求统治者“敬天保民”,孔子主张“德治”,孟子提出“仁政”,董仲舒提倡“天人感应”“郡守、县令,民之师帅”,朱熹强调“正君心”。材料表明

6、,儒家主张为政者应该()A发挥楷模和教化作用B顺应天意,无为而治C统一信仰和社会规范D用礼义道德遏制人欲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儒家主张为政者应该发挥楷模和教化作用,故A项正确。B、C、D三项都不符合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排除。答案A2(2016武汉市高三模拟)新三民主义指出,“工人之失业者,国家当为之谋救济之道,尤当为之制定劳工法,以改良工人生活”。这一观点在当时最主要的影响是()A加快第一次国共合作的进程B推动国民大革命的开展C促使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D调动工人的生产积极性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新三民主义。材料主要说明新三民主义将民生主义与照顾工农的政策相结合,这必将调动广大工农群众的生产

7、和革命的积极性,推动他们以不同的方式来参与国民大革命,B项正确。新三民主义提出于第一次国共合作后,A项不正确。C项表述夸大了新三民主义的作用。A、D两项表述都不是最主要的影响,均排除。故选B。答案B3(2016吉林市高三模拟)1933年,罗斯福提请国会通过法案,成立“资源保护队”,主要是针对中部平原频发的沙尘暴。第一批招募了25万人,至1941年时,共计有250万青年参与,在各州的1 500个营地劳动,开辟了740多万英亩国有林区和大量国有公园。史学家认为这一措施是“新政”中最受欢迎、最成功、最没有争议的措施。史学家这样评论的主要依据是该措施()A调整了农林经济结构,降低农产品价格B使罗斯福政

8、府将资源保护放在新政首位C基本解决了就业问题,消除了经济危机D将失业救济与自然保护有机的结合起来解析由题干可知是罗斯福新政中以工代赈的措施。成立“资源保护队”的作用:一方面缓解了就业压力,提高了社会的购买力,刺激消费,稳定社会秩序;另一方面还有利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A、B、C三项与题干不符,故答案选D项。答案D4(2016九江市高三模拟)苏联历史上,曾有法令规定:“当人民在挨饿,当失业现象日益严重的时候,凡是隐藏一普特余粮的人,凡是使国家损失一普特燃料的人,都是最大的罪犯。”这一法令出现的历史背景是()A政府的战争政策造成粮荒B新生的苏维埃政权面临困境C农业集体化运动出现失误D德国法西斯大举入

9、侵苏联解析十月革命后,协约国的武装干涉使新生的苏维埃政权面临严重威胁,为打退国内外敌人,列宁实行余粮收集制,除口粮、饲料粮、种子粮以外,其余全部上交国家,故答案为B项。答案B5(2016泉州市高三模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养老”在中国古代的礼制中有着重要的地位。据礼记王制记载:“殷人养国老于右学,养庶老于左学;周人养国老于东胶,养庶老于虞庠。”汉代,统治者强调以孝道治理天下。王杖诏书中规定:70岁以上的老人,朝廷赐给手杖。凭此杖,老人可享受600石俸禄的官吏待遇。同时在乡里设三老,选地方年长且德高望重者任职,负责教化地方,解决民间纠纷。唐宋以后,保持了由皇帝宴请老人的习俗,称为“观酺”

10、。如康熙六十大寿时,举办“千叟宴”,宴请天下老人。同时在全社会旌表高寿老人,对于年过百岁者,“照例给予建坊银,赠升平人瑞匾额”。摘编自刘松林古代中国的养老制度材料二现代社会保障制度发源于德国。德国俾斯麦时期,分别于1883年、1884年、1889年颁布了疾病、工伤、老龄和伤残三项法案,建立了三项保险制度。这一立法颁布后,很快被其它国家纷纷效仿。西方各国的养老保险,既有政府强制实行的基本养老保险,也有企业实施的保险,以及个人自愿参加的商业保险。1935年,美国通过了社会保险法,养老保险覆盖了95%的工薪阶层。英国在二战后实施了全民保障、全面保障。英国居民个人一生中都要与社会保障制度发生或多或少的

11、联系,国家强制所有在毕业离校年龄和退休年龄之间的公民参加养老保险。摘编自赵书博西方国家养老保险制度研究及借鉴(1)根据材料一、二,分别概括中国古代养老制度和西方养老制度的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两种养老制度出现的社会背景及其共同价值。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与西方养老制度的对比。(1)中国古代养老制度这一知识点在课本中没有明确体现,所以解读材料是答题的关键。从材料一中“殷人养国老于右学,养庶老于左学;周人养国老于东胶,养庶老于虞庠”可以看出具有等级差别;从材料“养老在中国古代的礼制中有着重要的地位”“汉代,统治者强调以孝道治理天下”“唐宋以后,保持了由皇帝宴请老人的习俗,称为观酺”

12、等可以看出中国古代的孝道跟儒家伦理道德和统治者的统治思想有关。和材料二进行对比,可看出中国古代养老没有法律保障,而西方颁布了法律制度进行规范。从材料二中“颁布了疾病、工伤、老龄和伤残三项法案”“既有政府强制实行的基本养老保险,也有企业实施的保险,以及个人自愿参加的商业保险”“全民保障、全面保障”可以看出覆盖面比较宽广、形式多样、带有一定的强制性、社会保障功能凸显等。(2)社会背景,中国古代要联系宗法观念、儒家伦理道德、政治宣传等方面回答;西方要结合材料中的时间回答,如工业革命的进行、工人群体的壮大使社会保障显得越来越重要,保护劳工权益的思想随之出现,从材料中还可以看出政府的推动作用等。答案(1

13、)特点:中国古代:具有鲜明的等级差别;与儒家伦理道德密切相关;突出政治宣传功能;没有形成系统的法律制度。西方:用法律的形式颁布;覆盖面比较宽广;形式多样;带有一定的强制性;社会保障功能凸显。(2)社会背景:中国古代:宗法观念的影响;儒家伦理思想成为正统思想;政治宣传和道德教化的需要;老人群体自身的优势。西方:工业革命的进行;保护劳工权益的社会思潮的出现;国家政府的推动;代议制度逐步完善。共同价值:在提高人们生活水平、缓和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为今天的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提供了丰富的经验。热点2关注“三农问题”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推进新农村建设2016年1月9日,一年一度的中

14、央农村工作会议闭幕。会议就“十三五”期间和2016年的农业农村工作进行了部署。在这次会议上,习近平主席强调,“重农固体,是安民之基”。“三农”问题是指农业、农村、农民这三个问题。中共中央、国务院每年就“三农”问题发布政策,其核心主题是稳定粮食生产、增加农民收入、加强农村基础建设。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三农”问题关系到国民素质、经济发展,关系到社会稳定、国家富强、民族复兴。重视“三农”问题,推进和谐社会的构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一直是国家发展的工作重心之一。高考命题中,与这一热点相关的古今中外历史上有关发展农业的历史举措和政策必将成为命题考查的重点。1中国古代重农措施:农业耕作方式和农具的发

15、明、改进;农作物的培植、引进和推广所涉及的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方式;古代以农立国的思想与重农抑商政策。2中国古代土地制度:井田制、封建土地私有制、均田制。3近代中国三农问题:太平天国颁布天朝田亩制度主张废除地主土地所有制;孙中山三民主义之民生主义主张“平均地权”“耕者有其田”;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十分重视农民的土地问题。4现代中国“三农”问题: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农村经济建设;国家对农村生产关系四次调整(土地改革、农业合作化、人民公社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新中国成立后农业发展状况的曲折过程及其原因。5世界近现代有关农业的举措:英国圈地运动对农村生产关系的影响;工业革命对农村人口流动的影响;罗斯福新政、苏俄社会主义建设的农业政策;苏联经济改革中的农业措施。1(2016 威海市高三模拟)“一朝天子一朝臣”“铁打的衙门流水的官”“十年可穷,十年可富;富不必喜,穷不必怖”“千年的大道流成河,多年的媳妇熬成婆”。中国古代农民的这些循环思想,植根于()A儒家思想B传统观念C农耕生活 D自然现象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主要考查古代中国的农本思想。自古以来,中国奉行“重农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