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二轮复习 第一部分 现代篇 第12讲 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社会主义在探索中发展讲案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1090360 上传时间:2018-11-23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48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 第一部分 现代篇 第12讲 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社会主义在探索中发展讲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 第一部分 现代篇 第12讲 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社会主义在探索中发展讲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 第一部分 现代篇 第12讲 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社会主义在探索中发展讲案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 第一部分 现代篇 第12讲 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社会主义在探索中发展讲案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 第一部分 现代篇 第12讲 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社会主义在探索中发展讲案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 第一部分 现代篇 第12讲 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社会主义在探索中发展讲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历史二轮复习 第一部分 现代篇 第12讲 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社会主义在探索中发展讲案(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系统掌握蕴含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要在系统学习、深刻领会、科学把握习近平教育思想上下功夫。精心组织开展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知识问答活动。第12讲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社会主义在探索中发展历史知识经常时空混乱,怎么办?建时 空 坐 标回顾历史,想一想历史知识经常支离破碎,怎么办?构思 维 导 图结合教材,试一试示例如下:历史线索经常脉络阻滞,怎么办?通阶 段 特 征依据史实,理一理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19491976)是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曲折探索时期,有成就也有失误,社会主义建设在曲折中发展。1政治上:新中国成立后,建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

2、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初步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系。“文化大革命”时期,民主法制遭到破坏。2经济上:通过实施“一五”计划和三大改造,中国形成了计划经济体制。1956年中国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文化大革命”严重影响了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在此期间,基本形成了覆盖全国的交通网,社会生活受政治影响较大,服饰具有强烈的政治色彩。3外交上: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确立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20世纪70年代,新中国外交获得重大突破。4科技文化上:毛泽东思想继续发展,主要体现在探讨中

3、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两弹一星”研制成功,极大地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防实力;袁隆平杂交水稻培育成功;1956年,毛泽东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在这一方针指导下,新中国文学、艺术、教育事业得到蓬勃发展。自主学习通史整合对接一轮 固本培元温馨提示:先根据本讲涉及的时空范围自主回忆相应的必记知识点,然后依据下面的“知识梳理”检验一下,效果更好。一、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和外交成就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2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1)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形成: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

4、全体会议召开,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初步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发展:1954年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为统一战线组织;1956年,中国共产党提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创立: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意义:为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依据:1949年共同纲领明确规定,1954年宪法正式确认。作用:少数民族实现了当家作主的愿望,实现了民族平等,保证了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4)1954年宪法: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5、通过该宪法。体现了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原则,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5)“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制的践踏:中国的民主法制建设遭到严重的破坏,社会秩序混乱。3现代中国的外交成就(1)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方针:“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成果: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年里,同17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1950年与苏联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1953年,周恩来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新中国外交政策成熟的标志。(3)步入世界外交舞台参加日内瓦会议:1954年,新中国首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日内瓦会议。万隆会议:1955年,参加万隆会议,周

6、恩来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4)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5)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邦交正常化中美关系正常化:1972年,尼克松访华,签署中美联合公报。1978年,发表关于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公报。1979年1月,中美正式建交。中日邦交正常化:1972年,田中角荣访华,中日关系正常化。影响:中美关系的正常化和中日建交,使我国外交出现新局面。二、新中国的经济建设与社会变迁1社会主义建设起步(1)“一五”计划(19531957)工业化建设:1957年,初步建立了独立的工业体系,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

7、初步基础。社会主义三大改造:从1953年起,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三大改造。到1956年底,基本上完成了三大改造,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上建立起来,形成了计划经济体制。2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曲折探索(1)中共“八大”内容: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和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把我国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意义:是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成功探索。(2)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总路线、“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总路线:1958年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大跃进”运动:大炼钢铁。反映了人民迫切要求改变经济落

8、后面貌的愿望,但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人民公社化运动:“一大二公”,即生产规模大,公有化程度高。一切财产由公社统一核算,统一分配。(3)国民经济的调整 背景:“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违背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再加上自然灾害,导致19591961年的严重经济困难。调整:从20世纪60年代起,中共中央实行“调整 、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使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4)“文化大革命”浩劫:国民经济基本瘫痪,人民生活水平长期在低水平徘徊。3社会变迁(1)由于物资比较匮乏,许多生活必需品凭票证计划供应,反映了计划经济的特点。(2)宝成铁路、兰新铁路等相继动工。(3)人民日报红旗光明日报文汇报等报刊,

9、发挥了重要功能。三、新中国的科技文化成就1毛泽东思想(1)内容:发表论十大关系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等报告,提出一系列富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方针,创造性提出两类矛盾学说和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理论,科学阐明了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问题。(2)评价: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毛泽东思想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2科技成果(1)“两弹一星”: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同时,中近程导弹试验成功;1970年,成功发射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中国开始进入航天时代。(2)杂交水稻:1973年,袁隆平选育出杂交

10、水稻新品种“南优2号”,有助于解决未来世界性饥饿难题。(3)生物技术:1965年,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在中国首次实现,开辟人类合成蛋白质的时代。3“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1)背景: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党中央提出让知识分子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2)内容: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 (3)影响:它是新中国科技和文艺的基本性、长期性方针,促进了科技和文艺领域的繁荣。(4)曲折:“文化大革命”中,“双百”方针遭到严重破坏,一些学术问题被当成政治问题,甚至上升为阶级斗争问题,许多知识分子受到政治批判。4教育(1)人民教育的奠基:1949年,第一次全国教育

11、工作会议召开,决定建立人民教育事业,成功地将半殖民地半封建教育改变为新中国的人民教育。(2)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逐步形成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3)动乱中的教育:1966年夏,高考制度被废止。70年代初,高等院校开始招收“工农兵学员”,导致大学教育水平下降。1977年,高考制度得到恢复。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基本政治制度。()提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只是该制度的一个重要机构。2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最高权力机关。()提示: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权力机关,但不能说是最高权力机关。因为人民代表大会包含全国

12、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才是我国的最高权力机关。3新中国成立后建立的第一个自治区是内蒙古自治区。()提示:内蒙古自治区是1947年建立的,当时新中国还没有成立。4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建立。()提示: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结束,而不是社会主义革命的结束。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5共同纲领和1954年宪法的主要区别是其体现的原则不同。()提示:共同纲领规定我国是新民主主义国家,1954年宪法体现了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原则。6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为社会主义国家的纲领性文件是共同纲领。()提

13、示:共同纲领规定我国是新民主主义国家;1954年宪法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首次规定了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7中国要避免十年“文革”的悲剧重演只要反对教条主义和个人崇拜即可。()提示:中国要避免十年“文革”的悲剧重演,主要在于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实行并落实依法治国方略,而不单是防止教条主义和个人崇拜。8“另起炉灶”是指清除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残余势力,再与西方国家建立外交关系。()提示:“另起炉灶”是指不承认一切旧的屈辱的外交关系,而要另行建立新的平等外交关系;“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是指清除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残余势力,再与西方国家建立外交关系。9新中国成立初期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与

14、“一边倒”相互矛盾。()提示:新中国成立初期奉行的“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与“一边倒”并不矛盾,“一边倒”的最终目的是捍卫新中国的独立和主权以“独立自主”为前提,绝不是盲目地顺从苏联而放弃国家利益。10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新中国为了发展与非洲国家友好关系而提出的。()提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新中国在同邻近国家和新兴的民族独立国家发展友好关系时提出的。(最早是周恩来在1953年接见印度代表团时提出的)11日内瓦会议是新中国第一次以联合国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的地位参加的国际会议。()提示:日内瓦会议是新中国首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的重要国际会议,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是在19

15、71年。12“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说明新中国不再以意识形态的亲疏决定对外政策。()提示:“求同存异”就是要超越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的差异,为了共同的利益而加强团结和合作。“同”是指大多数与会国家都曾经遭受过殖民主义的侵略,许多国家面临着维护民族独立、发展本国经济的任务,有维护和平的共同愿望。“异”是指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不同。131971年中国加入联合国。()提示:1971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而不是加入联合国,这是因为中国是联合国的创始会员国和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由于美国实行扶蒋政策,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一直被台湾的国民党集团非法占据,新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长期得不到恢复。14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能够取得突破的关键是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提示:美国是资本主义阵营的头号强国,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促使中日关系缓和,最终促使国际上出现新一轮同中国建交的热潮。151972年中美联合公报发表,标志着中美两国正式建交。()提示:1972年中美联合公报发表是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