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二轮复习 第一部分 现代篇 信息文明时代的中国和世界 第10讲 二战前世界文明的创新与调整20世纪现代化模式的探索专题微练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1090338 上传时间:2018-11-2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 第一部分 现代篇 信息文明时代的中国和世界 第10讲 二战前世界文明的创新与调整20世纪现代化模式的探索专题微练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 第一部分 现代篇 信息文明时代的中国和世界 第10讲 二战前世界文明的创新与调整20世纪现代化模式的探索专题微练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 第一部分 现代篇 信息文明时代的中国和世界 第10讲 二战前世界文明的创新与调整20世纪现代化模式的探索专题微练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 第一部分 现代篇 信息文明时代的中国和世界 第10讲 二战前世界文明的创新与调整20世纪现代化模式的探索专题微练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 第一部分 现代篇 信息文明时代的中国和世界 第10讲 二战前世界文明的创新与调整20世纪现代化模式的探索专题微练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 第一部分 现代篇 信息文明时代的中国和世界 第10讲 二战前世界文明的创新与调整20世纪现代化模式的探索专题微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历史二轮复习 第一部分 现代篇 信息文明时代的中国和世界 第10讲 二战前世界文明的创新与调整20世纪现代化模式的探索专题微练(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系统掌握蕴含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要在系统学习、深刻领会、科学把握习近平教育思想上下功夫。精心组织开展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知识问答活动。现代篇信息文明时代的中国和世界专题微练10二战前世界文明的创新与调整20世纪现代化模式的探索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6河北省定州高三第一次联考)俄国十月革命走的是由中心城市武装起义再扩大到全国中小城镇和农村的道路。形成这一特点的最重要的原因是()A沙皇专制制度的统治重心在中心城市B小农经济仍占优势,城市敌对势力薄弱C俄国是个帝国主义国家,城市率领农

2、村D无产阶级的革命力量集中在中心城市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十月革命的特点。根据所学知识,由于俄国是个帝国主义国家,垄断组织在中心城市,无产阶级的革命力量也集中在城市,城市就具有了特殊地位,它的变革必然引起全国中小城镇和农村的响应,所以答案选C。答案C2(2016安徽师范大学附中高三模拟)“我认为自己的良心和责任是团结人民的全部力量以加快取得胜利。我同意国家杜马的请求,由我的兄弟米哈伊尔大公继位,并祝福他登上俄罗斯国家皇位。希望他遵守立法机构确立的原则,就此宣誓绝不违背”。1917年,这段沙皇尼古拉二世退位诏书说明()A二月革命成功完成了俄国社会转型B俄国革命类似于英国的“光荣革命”C沙皇专制体制

3、未发生丝毫本质变化D沙皇试图通过妥协方式维护君主制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俄国二月革命后虽然掌权者发生了变化,但俄国社会性质依然是资本主义社会,故A项错误;英国的“光荣革命”是通过一次没有流血的宫廷政变赶跑了当时的国王,而俄国二月革命则是工人、士兵通过武装起义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故B项错误;由材料“希望他遵守立法机构确立的原则”得知,沙皇尼古拉二世退位之后,俄国沙皇专制体制将变为君主立宪政体,故C项错误;由题干内容分析得知,沙皇尼古拉二世是想以自己的退位,换取沙皇制度的维持,故D项正确。所以答案选D。 答案D3(2016四川绵阳热身考文综)苏俄(联)在实施某一政策时出现如下状

4、况:“从制造火车头到开公众浴室、自供应面包至蘑菇,企图全部由国家主持。积习既久,则索性由武装部队进入村庄,挨户搜索,除了农家本身食用之外,多余粮食一概拿走,并且主张停用货币。”据此可知()A该政策的目的在于巩固苏维埃政权 B固定粮食税政策遭到农民抵制C斯大林模式的弊端已引发社会危机 D赫鲁晓夫的农业改革半途而废解析由“多余粮食一概拿走,并且主张停用货币”可知是指苏俄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时期,旨在巩固苏维埃政权,故A项符合题意;在斯大林时期,固定粮食税遭到农民的抵制,故B项排除;斯大林模式在时间上不合题意,故C项排除;赫鲁晓夫与题意无关,故D项排除。答案A4(2016苏锡常镇四市高三教学情况调研

5、)苏联问题专家郑异凡指出:“俄文本身并无余粮的意思,而是指征收(摊派)粮食。所谓余粮实际上由国家和军队的需要确定,国家先确定所需要粮食数量,然后分配给各省、县和村。”据此作者认为()A“余粮”指农民口粮之外的多余粮食B政府“征收”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利益C政府“征收”措施在苏俄一直延续D政府“征收”考虑了农民的基本生活解析本题考查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根据所学可知“余粮”概念解释错误,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信息可知余粮实际上由国家和军队的需要确定,严重超出农民承受范围,损害了农民的利益,故B项正确;“余粮收集制”后来被粮食税所取代,故C项错误; “国家先确定所需要粮食数量,然后分配给各省、县和村”说明政

6、府没有考虑农民的基本生活,故D项错误。答案B5(2016福建连江高三模拟)列宁说:“到1921年春天已经很清楚了:我们用强攻办法即用最简单、迅速、直接的办法来实行社会主义的生产和分配原则的尝试已告失败。1921年春天的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在许多经济问题上,必须退到国家资本主义的阵地上去,从强攻转为围攻。” 这里的“退到国家资本主义”重点是指()A进一步发展国营经济B国营经济与民营经济同步发展C恢复和发展私营经济D国家政权积极干预国民经济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新经济政策,旨在考查学生分析比较相关所学的能力。根据题干中1921年国家“必须退到国家资本主义的阵地上去,从强攻转为围攻”可知,苏俄政府面临政治

7、和经济危机采用新经济政策,即通过恢复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来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所以正确的选项是C项,A、B、D三项不是新经济政策“新”的含义。答案C6(2016广州普通高中高三毕业班综合测试)从1928年起,苏联政府广泛推行农产品的预购合同制,向集体农庄和个体农户采购粮食。下表是1928至1931年苏联粮食总产量和国家采购粮食数量的统计。1928年1929年1930年1931年粮食总产量(百万公担)773.2717.4835.4694.8国家采购量(百万公担)107.9160.8221.4228.3这表明()A政府禁止农民自由买卖粮食B农业为工业化建设提供资金C新经济政策导致粮食产量下降D政府大量

8、采购粮食提高农民收入解析本题考查斯大林模式。材料中没有体现政府禁止农民自由买卖粮食,故A项错误;苏联政府广泛推行农产品的预购合同制,向集体农庄和个体农户采购粮食,为工业提供原材料和资金,故B项正确;新经济政策促进了经济发展,粮食产量增加,故C项错误;材料中只是表述了政府收购粮食的数量,没有表明价格,不能体现提高了农民收入,故D项错误。答案B7(2016贵州高考适应性考试文综)苏联在实现国家工业化的过程中,迫使民族地区搞单一经济,经济发展严重失衡。如:阿塞拜疆发达的石油业、旅游业和棉花生产业的主要收入都归国家所有,且失业率很高。这表明苏联工业化建设()A强调国家利益忽视地方利益B高度集权漠视民生

9、改善C导致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失衡D导致地方的失业率偏高解析依据材料“苏联在实现国家工业化的过程中,迫使民族地区搞单一经济,经济发展严重失衡”得知,苏联国家工业化建设强调国家利益,而忽视了地方利益,故A项正确;高度集权是指苏联国家的权力高度集中于党,党的权力高度集中于中央和斯大林手中,材料涉及的迫使一些民族地区搞单一经济,故B项错误;依据题干“苏联在实现国家工业化的过程中,迫使民族地区搞单一经济,经济发展严重失衡”可知,这里的“经济发展严重失衡”是指中央与地方的关系而言,故C项错误;材料中的“失业率很高”仅就搞单一经济的民族地区而言,故D项错误。答案A8(2016福建福州高三毕业班质量检查)193

10、1年3月,日本颁布重要产业统制法,要求在26个“重要产业”中组建卡特尔(垄断组织)。1931至1935年,全国共建了35万个卡特尔和17个托拉斯(垄断组织)。这主要是为了应对()A第二次工业革命 B太平洋战争C世界性经济危机 D全面侵华战争解析本题考查经济危机。根据题干中的时间“1931至1935年”可以排除A、B、D三项,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于19世纪60年代,太平洋战争是1941年,全面侵华战争是1937年,故选C项。答案C9(2016山西重点中学协作体高三第二次模拟文综)1929年,美国政府成立了一个拥有38亿美元的“复兴金融公司”,借贷给银行、工业、铁路企业和农场主。同时政府用5亿美元收

11、购农产品,以提高农产品市场价格。用于公共工程开支高达7亿美元。这说明当时政府()A继续采取自由放任经济政策B对经济进行了有限的干预C实践了凯恩斯主义经济政策D从根本上改变了美国经济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反映了国家加大对经济的干预,A错误,故本题选B。凯恩斯主义出现于新政后,C错误。因为新政只是缓解了经济危机,因此不能说根本改变了美国经济。答案B10(2016广东省韶关市高三调研测试文综)胡佛政府在19291933年任期内,提出了复兴计划大纲,建立了复兴金融公司,扩充了农业信贷银行,要求联邦储备银行为企业界借款提供方便,敦促国会增加对公共工程的拨款。说

12、明面对经济危机胡佛总统()A积极推行以工代赈B实行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措施C采取了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D措施的实施效果显著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从材料“提出了复兴计划大纲”“要求联邦储备银行为企业界借款提供方便”“敦促国会增加对公共工程的拨款”中可以看出,面对经济危机胡佛总统采取了一定的国家干预经济的措施,所以答案选B。答案B11(2016山东省济宁市高三阶段性检测)1935年5月6日,罗斯福总统任命霍普金斯为工程振兴局局长,该局从19351941年间共耗资113.56亿美元,其中78%用于公共建设和资源保护。罗斯福这样做的目的是()A提高公共事业水平以缓解社会矛盾B拉动国内就业

13、以恢复社会经济C扩大政府支出以平息公众不满情绪D加强资源保护以合理配置资源解析本题考查罗斯福新政的内容。从题干材料可以看出这属于罗斯福新政中的以工代赈。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以工代赈的目的主要是提供就业,缓和社会矛盾,所以B项正确。以工代赈主要是扩展公共事业,而不是提高水平,故A项错误。C项与史实不符,排除。D项是客观影响,排除。答案B12(2016河北沧州市高三下期质检文综)“成为大国的原因,或许是无法穷尽的一个话题。只有那些根据自己的国情和时代的需要作出了战略判断的国家,才能获得历史的青睐。”罗斯福新政获得历史的青睐主要在于()A捍卫了自由放任主义经济政策B借鉴了苏联计划经济模式C顺应了资本主

14、义工业社会要求D扩大了政府行政干预权力解析罗斯福新政的实质是国家干预经济,使美国经济由自由资本主义时代过渡到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时代,故A项错误;罗斯福新政借鉴了苏联的计划经济模式,但这并不是罗斯福获得历史青睐的原因,故B项错误;根据题目中“只有那些根据自己的国情和时代的需要作出了战略判断的国家,才能获得历史的青睐”,可知C项正确;扩大了政府行政干预权力是罗斯福新政的影响,故D项错误。答案C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3题24分,第14题28分,共52分)13(2016扬州高三下期质量检测)工业化是人类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一个重要话题,受到世界各国政府的高度关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

15、714年至1820年间,英国有超过600万英亩的土地被圈占。这意味着严重的混乱和苦难。贫穷的农民失去了自己的部分甚至是全部的土地,被迫当租地人或打散工的人,否则,就不得不去城里找工作。虽然圈占土地的过程是令人不安、令人不快的,但就工业革命而言,它履行了两个必不可少的职责为工厂提供了劳动力,为城市提供了粮食。因此,圈地可看作是英国工业在19世纪居首位的一种先决条件。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斯大林提出,为了保持工业化发展的高速度,必须通过“剪刀差”(指农产品价格大大低于工业产品的价格)使资金从农业“流入”工业,这是“一种类似贡款的东西”,从以后的实践看,农业集体化并没有在发展生产、增加产量上取得成功。而且由于冒进和对农民的粗暴剥夺,使农业生产力遭到严重破坏,呈现出绝对下降趋势。斯大林在征购粮食和农业集体化过程中采取冒进和粗暴政策,并不是不可避免的。但是,这里也反映出一个客观事实:加速积累、加速重工业化必然加剧同农民的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