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2课《安塞腰鼓》教学设计及反思 鲁教版五四制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1056384 上传时间:2018-11-2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8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2课《安塞腰鼓》教学设计及反思 鲁教版五四制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2课《安塞腰鼓》教学设计及反思 鲁教版五四制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2课《安塞腰鼓》教学设计及反思 鲁教版五四制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2课《安塞腰鼓》教学设计及反思 鲁教版五四制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2课《安塞腰鼓》教学设计及反思 鲁教版五四制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2课《安塞腰鼓》教学设计及反思 鲁教版五四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2课《安塞腰鼓》教学设计及反思 鲁教版五四制(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系统掌握蕴含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要在系统学习、深刻领会、科学把握习近平教育思想上下功夫。精心组织开展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知识问答活动。安塞腰鼓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1)学习运用排比的修辞产生营造激越气氛的表达效果。(2)体会文章外在的语言形式与内在的表达内容高度的统一。(3)理解安塞腰鼓所表现出的激荡的生命和磅礴的力量。(4)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想象力和欣赏能力。2.过程与方法:(1)看表演,听录音,读课文,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合作学习。(2)让学生查阅有关安塞腰鼓的资料,了解其特有的文化内涵。(3)体会文章的形式美与内在美,培养合作

2、探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安塞腰鼓磅礴的气势、生命蓬勃的力量;培养学生健康的艺术审美情趣。(2)激发热爱祖国优秀文化的感情。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1)朗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2)感受安塞腰鼓疾猛的节奏和恢弘的气势。(3)引导学生深入领会作者所歌颂的生命力量。2. 难点:(1)理解排比的修辞手法的类型及其在这篇文章中的作用。(2)理解文中一些句子的深刻含义。.学法指导 1指导学生从朗读中感受音美、形美、意美。又从更深的感悟中,准确掌握朗读的语速、停顿、重音,更能传情达意。 2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合作学习法,让学生既向别人表述自己的观点,又能从别人那得到不同的信息,共同

3、完成一定的目标。懂得与人合作的意义,体验群体合作的成功感。教学准备 课前布置学生收集有关安塞腰鼓的资料。(可以是视频、音乐、文本等等。) 教具准备:扫描仪、多媒体课件(A安塞腰鼓的相关图片。B铿锵有力安塞腰鼓鼓声。C苍凉厚重的黄土高原上,后生们粗犷、动力十足的安塞腰鼓的大型演出。D安塞腰鼓wav朗读。) 教学设计导入新课 1多媒体课件展示:A安塞腰鼓的相关图片。B铿锵有力安塞腰鼓鼓声。C苍凉厚重的黄土高原上,后生们粗犷、动力十足的安塞腰鼓的大型演出。 2请同学来描绘一下刚才所听到的安塞腰鼓鼓声、所看到的安塞腰鼓的表演;并让学生畅谈感受。【设计意图】本课导入,从感受声音、欣赏表演开始,学生一下子

4、便进入了中心地位,和同学们坐在一起,共同欣赏,创设了一种民主、开放、自由的学习空间,与本文的教学、学符合。初读课文,整体感悟 1指定三位学生朗读课文。 2播放wav音频朗读。 3比较学生朗读和wav音频的不同之处,同时指导朗读方法。 4请根据文中描述,对安塞腰鼓进行概述、评价。 好一个 的安塞腰鼓!(空缺处可填词、短语、句子) 5整篇文章极富震撼力,文章中一个排比接一个排比,一个高潮连一个高潮,大家从中体味到了什么? A这是一篇歌颂激荡的生命和磅礴的力量的文章。 B全文洋溢着一种阳刚之美。 C表现要冲破束缚、阻碍的强烈渴望。 【设计意图】铿锵激越的朗读能深深感染学生,许多无法用语言表达的感情可

5、通过读来悟出。因此,教师应教给学生朗读的方法,并多让学生朗读。 “阅读是一种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视学生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 语文课程标准精读文章,感悟探究 问题探究:对于这篇文章,你们想对哪方面进行深入的研究? 学生与老师的共同确定并板书出以下主要的小课题:(允许学生有别的小课题) 1对安塞腰鼓和当地地理关系、安塞腰鼓和当地农民性格关系的研究 2对本文语言的研究 3对本文主题思想的研究 【设计意图】主要是采用“课题研究”策略。在这几个课题的研究中,学生已经大体明了本文的写作特点、对安塞腰鼓也有了比较深入的认识,对中华民族丰厚的文化底蕴也有了铭心的感受,而且

6、,能够结合文章体味中华民族的历史与将来,增强民族自豪感。学生最想将自己心里的更多感受对老师、对同学说出来,水到渠成的开始了品读、表达。在教师的帮助下,学生提出研究课题,通过自读自悟,合作探究,解决文章的重、难点,激发他们的学习、钻研的热情,培养合作与深入钻研的精神。侧重实现能力目标与情感目标,为下一个环节作铺垫。品读文章,赏析表达学生根据自己掌握的材料,确定研究题目,自由组合成几个小组,合作探究。这些小研究题目,要求学生一定要深入思考,结合全文,参照课后练习,集小组的智慧于一起,才能得到一个较为完美的答案,只要学生言之成理,就应当肯定。同时,用扫描仪代替板书,将学生的研究成果展示出来,师生共同

7、讨论评价。 1赏美图,配佳句 为了让大家对被誉为“天下第一鼓”的安塞腰鼓有更直观的认识,再让学生来看几组特写照片。看后请各小组用课文中的文句与之相配并高声朗读。 对学生即时找出的句子进行简析。 比如:对排比句进行总结,说出对句子的理解。 示例:怎样理解“耳畔是一声渺远的鸡声”? A鸡啼预示天明,是新的一天的开始,是希望的象征。 B这是以声衬静,用鸡啼反衬火烈的鼓声停止后大地的寂静。 2说美点,品美韵 这篇文章美吗?美在哪里? 语言美。 课文多用短句来表现内容;大量运用排比,有句内、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排比,交错出现,连用许多。 思想美。 如果学生没有找出下面句子,则提示学生仔细体味: 为什么说

8、“多水的江南,打不得这样的腰鼓”?引导学生可从自然环境、经济文化、人的思想境界等角度谈,言之成理即可。亦可结合江南音乐姑苏行谈阳刚之美与阴柔之美。作者在歌颂这种阳刚之美的同时歌颂黄土高原,这正是贯穿全文的感情基调。 文中“除了黄土高原,哪里再有这么厚这么厚的土层啊”是什么含义? 黄土高原是中华民族厚实的精神文化土壤,也是他风雨变迁的见证,引导学生从黄土高原的地域特点和社会历史的角度来思考这个问题。 西北现在好像成了贫困落后的代名词,作者为什么这样歌颂西北汉子? 西北是中华民族的主要发源地;在今天,西北好像落伍了。但那里的人民并没有因生活的贫困和环境的封闭而丧失希望,生命的能量就在这沉重的躯壳内

9、奔突,终有一天会喷发。这里的人们,这里的土地是有希望的。落后是暂时的,只要生命还在期盼“搏击”,重生之日并不遥远。 同学们认为本文的主旨是什么?从课文中找到依据。 歌颂生命力量歌颂黄土高原歌颂民族精神歌颂民族艺术 这篇文章美在,内容和形式(语言和思想)取得了完美的统一。 【设计意图】这个板块主要是通过学生再朗读的优化训练,从读中进一步深化对文章的感悟。侧重于实现情感目标。发现教育法认为:“当学生对文章有了深刻的理解后,就可以提出有一定深度、较为典型的问题,而学生对于自己的问题总是有更大的兴趣,又将主动回到文章中去探究答案”。古人说:“学成于思,思源于疑”,质疑是创新的起点,是思维的火花,是进步

10、的阶梯,更是成功的关键!在给了学生足够的时间读书、钻研后,请学生自由提问,相互质疑问难。【设计意图】打破思维束缚,让每一个学生自由、充分的发表自己的见解,实现本课的教学目标。通过探究性、创造性、多角度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与批判等环节,拓展了思维空间,受到了情感熏陶,享受到了审美乐趣。熟读课文,整体深化 在这一板块中,主要是将课内课外结合,将学生作文与课文结合,升华情感,渗透人文精神,实现能力的拔高与迁移。 1说说现在你的新感受,或新的发现(问题)。 学生们将畅所欲言,在文章的比较中,学生将明白自己的得与失,提高写作的素养,同时又对本文的学习进行了梳理与巩固,远远胜过教师的讲解。 2欣

11、赏、交流自己收集到的材料。(用扫描仪将学生收集的文本材料进行扫描,直接投影在屏幕上。对于学生的音乐、录相材料运用多媒体进行播放。) 五、作业设计 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其中一个,允许与他人合作,共同完成,另外,学生也可以自行设计作业题目。 1探究题目:调查一下本地具有特色、具有文化内涵的民间艺术,写一篇文章。 2写作提高:选一篇同样写音乐,生命或是黄土高原的文章,与本文比较分析,写出它们的相同、不同的地方。(可先找资料学习写法。) 3体验反思:当代中学生应该是什么样的?(可以举行辩论会,深入讨论。) 在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完成作业之后,在班上举行作品发布会,可邀请老师、学校领导参加,同学们展示自

12、己的成果。 最后,在磅礴雄浑的音乐声中结束安塞腰鼓这篇文章的课堂学习。 【设计意图】学生们听到了粗犷雄浑的音乐,看到了引人入胜的材料,谈论着自己的收获。这时的语文课已经不仅仅是语文课了,它将欣赏课、音乐课、地理课、社会课等综合在了一起,体现了大语观综合学习的思想,小小的课堂有效的拓宽了、延伸了。对学生的影响和熏陶更深入了。加之先进手段的运用,学生的成就感是非凡的,热情是高涨的。 【设计意图】假如我们满足于课堂上的成果,那是远远不够的,文章的人文性,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学生同样是意犹未尽,按照创新教育思想,结合学生的精神生活与接触的社会生活,紧承本文文化内涵,设计富有创新精神的题目,从而引导学生

13、走出课堂,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关注自身发展。【设计意图】因为在教学中侧重于展现本文的人文文化精髓,侧重学生自读感悟与探究。因而,本文的教学具有极大的开放性,灵活性与不可预见性。要求教师参与预到学习中去,成为学习的促进者与主体。因而,板书以展示学生学习成果为主,利用多媒体手段代替了传统板书,使传统板书之不能成为了可能。板书同时也具有了强大的评价功能与教学功能 教学反思安塞腰鼓是鲁教版七年级上册中的一篇文章,是一篇歌颂激荡的生命和磅礴的力量的文章。浓墨大笔,抒写饱满的生命激情;以诗载情,使整个散文呈现出雄奇的诗意美;想象奇伟,意境雄浑。既是高原生命的热烈颂歌,也是民族魂魄的诗性礼赞。它以诗一般凝练

14、而又富有动感的语言,谱写了一曲慷慨昂奋,气壮山河的时代之歌。在组织教学中,我的设计思路是:1、了解腰鼓,看腰鼓表演,激发学生学习兴趣。2、通过朗读课文,赏析语句,来分析课文,感受安塞腰鼓的磅礴气势。3、多元化理解文本主旨。4、观看开发大西北的图片,感受大西北日新月异的变化,从而深入理解课文。在这堂课的教学中,我比较注重以下几点:1、注重文本意识、人文意识语文是一门有着丰富人文内涵的学科,安塞腰鼓是一篇闪现关人文之光的文章。在教学这一课时,我很注重文本。整堂课,大块时间是朗读课文,品味语句。紧紧围绕课文,朗读精彩的段落,品味自己喜欢的语句。通过朗读品味,不仅仅是活跃课堂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更重

15、要的是,它让学生充分地占有学习时间,让学生得到充分的语言训练和技能训练,充分地感悟文章的魅力,领略文章情景交融、情理交融的艺术境界,使学生感受文章中的语言美,音乐美,人物美,情感美,从而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2、注重对话意识课堂上,我和学生平等对话。除此,我还设计了读者和文本的对话环节,不同的读者对安塞腰鼓主旨不同理解的展示,让学生思考,理解,探究,从而使学生对文本主旨有多元化的理解。3、注重问题设计在朗读品味这个环节,我设计的问题是:请找出你喜欢的语句,并说说喜欢的理由。这个问题一提出,能统领下面一系列的学习活动,学生的学习目的性很明确。这样的问题是主干性的。在教学多元化探究文本主旨这一环节,提问:你比较倾向于哪种观点,你的理由是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