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2.3大气的受热过程气压带与风带课件新人教版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61044621 上传时间:2018-11-22 格式:PPT 页数:136 大小:3.5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2.3大气的受热过程气压带与风带课件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36页
2019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2.3大气的受热过程气压带与风带课件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36页
2019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2.3大气的受热过程气压带与风带课件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36页
2019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2.3大气的受热过程气压带与风带课件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36页
2019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2.3大气的受热过程气压带与风带课件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2.3大气的受热过程气压带与风带课件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2.3大气的受热过程气压带与风带课件新人教版(13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节 大气的受热过程、气压带与风带,考点一 大气的受热过程 【必备知识回顾】 1.大气的垂直分层: 读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回答问题。,降低,风霜雨雪,升高,平流,臭氧,电离层,【知识链接】 逆温现象 (1)含义。 在对流层,气温垂直分布的一般情况是随高度增加而降 低,大约每升高100米,气温降低0.6 C。这主要是由 于对流层大气的主要热源是地面辐射,离地面愈高,受,热愈少,气温就愈低。但在一定条件下,对流层中也会出现气温随高度增加而上升的现象,称为逆温现象。 (2)辐射逆温的发展过程。,经常发生在晴朗无云的夜间或黎明,由于大气逆辐射较弱,地面辐射散失热量多,近地面气温迅速下降,而高处大气层

2、降温较小,从而出现上暖下冷的逆温现象。这种逆温现象黎明前最强,日出后逆温层自下而上消失。,(3)逆温的影响。 出现多雾天气。早晨多雾的天气大多与逆温有密切的关系,它使能见度降低,给人们的出行带来不便,甚至出现交通事故。 加剧大气污染。由于逆温现象的存在,空气垂直对流受阻,会造成近地面污染物不能及时扩散,从而危害人体健康。,对航空造成影响。“逆温”多出现在低空,多雾天气给飞机起降带来不便。如果出现在高空,对飞机飞行极为有利,因为大气以平流运动为主,飞行中不会有较大的颠簸。,2.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 读太阳辐射与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示意图,回答问题。,(1)大气的热力作用。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

3、作用:表现形式为a_ _、散射和b_。 大气对地面的保温效应:e_把热量还给地 面,对地面起到保温效应。,选择性吸,收,反射,大气逆辐射,(2)热量的传递过程。,太阳辐射,太阳辐射,水汽,二氧,化碳,大气逆辐,射,【知识链接】 大气受热过程原理的应用 (1)解释温室气体大量排放对全球变暖的影响。,(2)分析农业实践中的一些现象:利用温室大棚生产反季节蔬菜;利用烟雾防止霜冻;果园中铺沙或鹅卵石在防止土壤水分蒸发的同时能增加昼夜温差,有利于水果的糖分积累等。,(3)利用大气的削弱作用原理分析某一地区太阳能的分布状况。如: 高海拔地区,空气稀薄,大气的削弱作用弱,太阳能丰富。 内陆地区:晴天多、阴雨

4、天气少,大气的削弱作用弱,太阳能丰富。,3.影响地面辐射的主要因素: (1)纬度因素:太阳辐射强度从低纬向两极_。 (2)下垫面因素:影响吸收和反射的太阳辐射比例。 (3)其他因素:其中_因素的影响最大。,递减,气象,【典型考题研磨】 【典例1】(2017全国卷)我国某地为保证葡萄植株安全越冬,采用双层覆膜技术(两层覆膜间留有一定空间),效果显著。下图中的曲线示意当地寒冷期(12月至次年2月)丰、枯雪年的平均气温日变化和丰、枯雪年的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据此完成(1)(3)题。,(1)图中表示枯雪年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的曲线是 ( ) A. B. C. D.,(2)该地寒冷期 ( ) A.最低气温

5、高于-16 B.气温日变化因积雪状况差异较大 C.膜内温度日变化因积雪状况差异较大 D.膜内温度日变化与气温日变化一致,(3)该地可能位于 ( ) A.吉林省 B.河北省 C.山西省 D.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透析图文抓题眼,抓关键】,保温,小,高,丰雪,枯雪,小,16,【尝试作答】(1) B ,(2) C ,(3) D 。,【解题技法】 运用大气受热过程原理分析昼夜温差大小的方法 (1)地势高低:地势高大气稀薄白天大气的削弱作用和夜晚大气的保温作用都弱昼夜温差大。,(2)天气状况:晴朗的天气条件下,白天大气的削弱作用和夜晚大气的保温作用都弱昼夜温差大。如典例1中丰雪年平均气温日变化小于枯雪年。

6、 (3)下垫面性质:下垫面的比热容大地面增温和降温速度都慢昼夜温差小,如海洋的昼夜温差一般小于陆地。,【高考模拟精练】 (2018天津模拟)读地球表面受热过程图,回答 1、2 题。,1.从辐射量上看,甲大于乙的原因是 ( ) A.丁对甲有补充作用 B.大气对甲具有削弱作用 C.甲大部分被大气吸收 D.乙大部分被地面吸收,2.下列概念按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 A.太阳辐射、地面吸收、大气削弱、大气逆辐射、地面辐射 B.太阳辐射、大气削弱、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地面吸收,C.太阳辐射、大气削弱、地面吸收、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 D.太阳辐射、地面吸收、大气削弱、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

7、解析】1选B,2选C。第1题,读图,甲为太阳辐射、乙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丙为地面辐射、丁为大气逆辐射。从辐射量上看,甲大于乙的原因是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第2题,地球表面受热过程按发生的先后顺序为太阳辐射、大气削弱、地面吸收、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2018福州模拟)最新研究发现,鸟粪可以影响北极 气温变化。每年迁徙至北极地区的鸟类产生的鸟粪被 微生物分解后,会释放约4万公吨的氨,氨与海水浪花喷 洒出的硫酸盐及水分子混合后,形成大量悬浮在空气中 的尘埃颗粒。这些尘埃颗粒物不仅集中在鸟群附近,在,整个北极均有分布。图1示意大气受热过程,图2示意北极地区海鸟。据此完成35题。导学号0862

8、0015,3.鸟粪对北极地区气温的影响及其原理是 ( ) A.升高,减弱 B.降低,增强 C.升高,增强 D.降低,增强,4.该影响最明显的季节是 (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5.北极气温的这种变化,可能导致该地区 ( ) A.极地东风加强 B.海冰加速融化 C.海水蒸发加剧 D.昼夜温差变大,【解析】3选D,4选B,5选A。第3题,鸟粪被分解后的氨与海水浪花喷洒出的硫酸盐及水分子混合后,形成大量悬浮在空气中的尘埃颗粒,且分布于整个北极地区。这造成太阳辐射到达地面前被大气反射,使地面增温作用减弱。第4题,每年夏季,鸟类迁徙至北极地区,因此夏季鸟粪对北极地区气温的影响最强。第

9、5题,北极地区气温下降,会加剧极地高气压,因此极地东风增强。,【加固训练】 大规模的火山爆发可能造成地表温度下降。其合理的解释是火山爆发导致 ( ) A.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增加 B.高纬度地区极光现象减少 C.地球表面长波辐射增强 D.到达地面的短波辐射减弱,【解析】选D。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增加,会导致大气逆辐射增强,地面温度升高。高纬度地区极光现象与火山爆发无关。火山爆发喷出的火山灰会使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增强,减少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从而造成地表温度下降,太阳辐射属于短波辐射。,6.读图,根据大气热力作用知识之间的联系完成下列问题。,(1)地面的主要热源是 (填字母),名称是 。 (2)近

10、地面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是 (填字母),名称是 。 (3)大气产生保温作用的直接因素是 (填字母),名称是 。,(4)简要回答在其他天气条件相同的情况下,阴天昼夜温差比晴天小的原因。,【解析】第(1)题,太阳辐射先使地面增温,A为太阳辐 射。第(2)题,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是地面幅射,地面 辐射是由地面射向大气,因此B为地面辐射。第(3)题, 近地面大气增温后释放的长波辐射大部分以大气逆辐 射的形式射向地面,大气逆辐射的存在使得近地面大气 层始终保持一定的温度,因而具有保温作用。C由大气,射向地面,为大气逆辐射。第(4)题,阴天时多云,则白天云层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温度比晴天低;晚上大气逆辐

11、射强,温度高于晴天,因此昼夜温差小。,答案:(1)A 太阳辐射 (2)B 地面辐射 (3)C 大气逆辐射 (4)阴天多云,则白天时对太阳辐射的削弱(反射)作用强,温度比晴天低;晚上大气逆辐射强,温度高于晴天,故昼夜温差小。,考点二 热力环流和风 【必备知识回顾】 1.热力环流: 读热力环流原理图,回答问题。,(1)原理:太阳辐射在地表的差异分布,造成不同地区 _不同,导致水平方向上各地间的_差异,引起 大气运动。,气温,气压,(2)形成:A地受热较多,近地面空气_形成_气 压,高空形成_气压。B、C地受热较少,空气_, 高空形成_气压,在近地面形成_气压。水平气压的 差异产生_力,使水平气流由

12、高压区流向低 压区。,膨胀上升,低,高,冷却下沉,低,高,水平气压梯度,(3)实例。 海陆风:,快,低于,海洋,陆地,快,高于,陆地,海洋,山谷风:,快,谷风,快,山风,城郊风:,高,城市,热岛,【知识链接】 利用热力环流原理解释巴山多夜雨的原因 巴山地区谷地众多,夜间山坡降温快,风从山坡吹向谷地,而山谷中气流则垂直上升,将水汽带上高空,受冷凝云致雨。,2.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读北半球无摩擦力与有摩擦力的大气运动和等压线关系图,回答问题。,水平气压梯度,地转偏向,平行,水平气压梯度,地转偏向,摩擦力,夹角,【知识链接】 风向标和风向玫瑰图 (1)风向标:由风杆和风尾组成,风杆(长线段)上绘有风

13、尾(短线段)的一方指示风向。风尾上的横杠表示风力,一横表示风力二级,最多三横,就是六级,风力再大就用风旗表示,例如“ ”就表示北风四级。,(2)风向玫瑰图:是一个给定地点一段时间内的风向分布图。通过它可以得知当地的主导风向和最小风频。最常见的风向玫瑰图是一个不规则的折线图,折线上不同的点的方位即为该地区的风向,与原点之间的距离与这个方向的风频成正比。,【典型考题研磨】 【典例2】(2017天津高考)读图文材料,回答(1)、(2)题。,(1)下列描述中,不符合上图所示浮尘天气形成过程的是( ) A.乙地气流下沉且低空风速小 B.高层气流带来的沙尘飘落乙地 C.上升气流将乙地的沙尘扬起 D.甲地沙

14、源地的沙尘被大风扬起,(2)下列四幅天气图中的乙地,最可能出现上图所示浮尘天气的是( ),【透析图文抓题眼,抓关键】,甲,乙,下沉,高,乙,【尝试作答】(1) C ,(2) D 。,【解题技法】 1.“一二三”法掌握热力环流: (1)一个过程。,(2)两个气流运动方向。 垂直运动:与冷热差异有关,受热上升,冷却下沉。 水平运动:与气压差异有关,从高压流向低压。,(3)三个关系。 温压关系:,如典例2中,浮尘出现在受高压控制的气流下沉区。 风压关系:水平方向上,风总是从高压吹向低压。 等压面的凹凸关系: “高凸低凹”,高压面向上凸起,低压面向下凹陷。,2.热考图表等压面图的判读技巧:,(1)判断

15、气压高低。,(2)判读等压面的凸凹。 等压面凸向高处的为高压,凹向低处的为低压,可形象记忆为“高凸低凹”。另外,近地面与高空等压面凸起方向相反。,(3)判断下垫面的性质。 判断陆地与海洋(湖泊):夏季,等压面下凹者为陆地、上凸者为海洋(湖泊)。冬季,等压面下凹者为海洋(湖泊)、上凸者为陆地。 判断裸地与绿地:裸地类似于陆地,绿地类似于海洋。,判断城区与郊区:等压面下凹者为城区、上凸者为郊区。 (4)判断近地面天气状况和气温日较差。 等压面下凹者,多阴雨天气,日较差较小,如上图中A地; 等压面上凸者,多晴朗天气,日较差较大,如上图中B地。,【高考模拟精练】 下图为北半球某平原城市冬季等温线分布图

16、。读图回答1、2题。,1.该城市可能位于 ( ) A.回归线附近大陆西岸 B.40N附近大陆西岸 C.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 D.40N附近大陆东岸,2.市中心与郊区的气温差异导致市中心 ( ) A.降水的可能性较郊区大 B.降雪的可能性较郊区大 C.大气污染物不易扩散至郊区 D.不易受郊区燃烧秸秆烟雾的影响,【解析】1选D,2选A。第1题,从图中等温线的数值可知 图中的气温在0 以下。四个选项中,A和C位于热带 (亚热带);40N附近大陆西岸冬季最低气温在0 以 上,大陆东岸最低气温在0 以下。第2题,城市中心因 人口密集,生活、生产产生的废热较多,形成城市热岛,市中心温度较高,气流上升,气温降低,水汽凝结易形成降水,且将城区污染物带到郊区,但是从郊区回流到城市中心的气流容易将郊区的污染物带到城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