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十章区域可持续发展10.1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__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课件新人教版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61044617 上传时间:2018-11-22 格式:PPT 页数:90 大小:5.0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十章区域可持续发展10.1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__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课件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90页
2019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十章区域可持续发展10.1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__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课件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90页
2019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十章区域可持续发展10.1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__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课件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90页
2019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十章区域可持续发展10.1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__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课件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90页
2019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十章区域可持续发展10.1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__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课件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9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十章区域可持续发展10.1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__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课件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十章区域可持续发展10.1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__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课件新人教版(9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十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 第一节 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考点一 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的原因 【必备知识回顾】 1.荒漠化含义: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等因素所造 成的_。 2.主要表现:耕地退化、草地退化、林地退化而引起 的_、石质荒漠化和次生_。,土地退化,土地沙漠化,盐渍化,3.西北地区荒漠化的原因: (1)自然原因。 干旱的_(基本条件)。 西北地区深居内陆,降水稀少,有利于荒漠化的发展。 疏松的_(物质基础)。 由于气候干旱,植被稀少,土壤发育差,地表多疏松的 沙质沉积物,为荒漠化的发生提供了物质来源。,气候,沙质沉积物,_多且集中(动力因素)。 接近亚洲高压中心,大风日数多

2、,且集中在冬春干旱 的季节,从而为风沙活动创造了有利条件。 气候异常(重要影响因素):持续干旱会加速荒漠化 进程。 (2)人为原因。,大风日数,【知识链接】 荒漠与荒漠化、沙漠化与石漠化区别 (1)荒漠是一种自然景观类型,常分布在大陆内部或低 纬度的大陆西岸。荒漠化是土地退化现象,主要类型有 土地沙漠化、石质荒漠化(石漠化)、次生盐渍化,在湿 润、半湿润、半干旱、干旱地区都有分布。荒漠主要 是自然原因形成的,而荒漠化的形成既有自然原因也有 人为原因。,(2)沙漠化一般指单纯风力作用引起的沙质荒漠化,在 我国主要分布在“三北”地区。石漠化指石质荒漠化, 主要是低山、丘陵和高原地区由于土层薄,再加

3、上人类 活动对植被的破坏、陡坡开垦等人为原因,导致水土流 失、基岩裸露的现象,在我国主要分布在云贵高原(南 方低山丘陵地区则形成“红色沙漠”)。,【典型考题研磨】 【典例1】(2014全国卷)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 要求。 下图所示区域海拔在4 500米以上,冬春季盛行 西风,年平均大风(8级)日数157天,且多集中 在10月至次年4月。青藏铁路在桑曲和巴索曲之间 的路段风沙灾害较为严重,且主要为就地起沙。风 沙流主要集中在近地面2030厘米高度范围内。,(1)分析错那湖东北部沿岸地区冬春季风沙活动的沙源。 (2)说明上述沙源冬春季易起沙的原因。,【透析图文抓题眼,抓关键】,冬季,当地,上游,

4、【尝试作答】(1)多条河流在此注入错那湖,泥沙沉积, 河口三角洲面积较大。冬春季河流水位低,河滩泥沙裸 露;错那湖水位低,(因河口外湖区水深较浅)出露的湖 滩泥沙面积较大。 (2)冬春季气候干燥(降水少),地表缺乏植被(草)的保 护;大风多,湖面较宽阔,西风经湖面无阻挡,沙源东部 为河谷,风力强劲。,【解题技法】 自然地理特征及其与荒漠化的关系 (1)位置:距海洋较远,海洋水汽难以到达。 (2)地形:以高原、盆地为主,周围有高大山脉,山脉阻挡了海洋水汽的进入。,(3)气候:气温日较差、年较差大,降水稀少,蒸发强,大风日数多且集中在冬春两季。如典例1中冬春季风力大,风沙活动频繁。 (4)河流:河

5、流少,多为内流河,水量少。如典例1中冬春季河流、湖泊水位低,泥沙裸露,会提供沙源。,(5)植被:覆盖率低,主要为草原、荒漠,对地表的保护作用差,多沙质沉积物。如典例1中,冬春季缺乏植被保护,容易就地起沙。,【高考模拟精练】 后寨河地区位于贵州省普定县,为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的分水岭地区。下图示意后寨河地区不同坡度梯度中的石漠化土地分布(%)年际变化。读图,完成1、2题。,1.后寨河地区石漠化的空间分布及变化特点是 ( ) A.强度石漠化比例随坡度增加而增加 B.815坡度范围是荒漠化的主体 C.目前石漠化土地总体上在反弹 D.无石漠化比例大致随坡度增加而减少,2.后寨河地区石漠化的影响有 ( )

6、 后寨河地区生态系统简单化 后寨河地区耕地资源减少,加剧贫困 珠江流域旱涝增加,长江流域旱涝减少 长江、珠江河口土地承载能力大幅度降低 A. B. C. D.,3.据图推测 ( ) A. 25坡度范围内耕地面积增加 B.1525坡度范围内植被砍伐加剧 C.8坡度范围内改革开放以来坡耕地有所增加 D.815坡度范围内垦殖等人为干扰减少,【解析】1选D,2选A,3选C。第1题,读图可知,无石漠化 比例大致随坡度增加而减少。各种强度石漠化比例大 致随坡度增加而增加,即25坡度范围是石漠化的主 体,但1963年8坡度范围内强度石漠化比例反而大 于815坡度范围。目前石漠化土地总体上减少, 即处于恢复趋

7、势。第2题,读图可知,石漠化直接导致土 地承载能力大幅度降低甚至丧失,缩小了人类的生存发,展空间,包括减少耕地资源,容易导致这些地区贫困加 剧;加重了自然灾害,经常表现为干旱和洪涝并存的状 态;会造成植被结构简单化、生态系统简单化,导致生 物多样性锐减;长江、珠江河口沉积作用加强,土地承 载能力不会大幅度降低,反而会有增加。第3题,读图可 知,1525和25坡度范围内无石漠化比例增加, 说明这一范围内的植被在恢复。8坡度范围内,潜,在石漠化在改革开放以来呈增加趋势,说明此时可能有坡耕地改造等不合理人类活动。815坡度范围内的强度石漠化比例在2010年有所增加,说明此坡度范围也受到垦殖等强烈人为

8、干扰。,(2018清远模拟)河西走廊是中国沙漠化最严重的地区之一。目前河西走廊北部的沙漠加速向南入侵,绿洲沙漠化日趋严重。下图为河西走廊各种沙丘形成因子分析图,据此完成4、5题。导学号08620060,4.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最有可能发育成流动沙丘的区域是 ( ) A. B. C. D.,5.造成近些年该地区北部地带沙漠化迅速南侵的主要 原因是 ( ) A.气温升高,岩石风化增强 B.降水减少,雪线升高 C.冬季风势力增强 D.绿洲地带水源枯竭,【解析】4选D,5选D。第4题,图中四地中,地植被覆盖率低,沙源供给量少,在很小的风速下即可让其流动,是流动沙丘。第5题,沙漠加速向南入侵,主要是

9、人为原因导致绿洲地带水源枯竭,土地荒漠化。,(2018杭州模拟)读甘肃石羊河流域图,回答6、7题。,6.该地过度发展农业生产导致的环境问题有 ( ) 水土流失 土壤盐碱化 石漠化 沙漠化 A. B. C. D.,7.与古冲积扇相比,图中新冲积扇位置更靠近山麓,其 原因是 ( ) 区域水循环水量增大 流水搬运能力下降 下游地区地势降低 山麓因风化侵蚀后退 A. B. C. D.,【解析】6选D,7选C。第6题,根据图示信息,石羊河流 域位于干旱地区,过度发展农业生产,导致的环境问题 有土壤盐碱化、土地沙漠化、水资源减少、生物多样 性减少等。第7题,从图中可知,图示区域内蒸发旺盛, 水资源不足,水

10、循环强度小,区域水循环水量小。随着 全球变暖,冰川消融,到一定程度之后,冰川锐减,流水 搬运能力降低;河流下游因流水沉积,地势升高,河流流 速降低;祁连山山麓因风化、侵蚀位置后退。,【加固训练】 读我国西部各省区土地及草地退化状况比较图,完成(1)、(2)题。,(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甘肃省沙漠化占土地总面积比例最大 B.内蒙古水土流失的面积与宁夏一样多 C.西北各省区沙漠化的自然原因主要是干旱 D.云南、贵州两省水土流失严重的人为原因主要是过度放牧,(2)保护和恢复西部的生态环境,可采取的措施 有 ( ) 把生态建设放在首位 提高沿途城镇的天然气使用率,减少对林草的开采 生态重点

11、地区实行严格退耕还林还草 从根本上减少对自然资源的开发以保护生态环境 A. B. C. D.,【解析】(1)选C,(2)选A。第(1)题,由图可以看出,新 疆沙漠化占土地总面积比例最大;内蒙古和宁夏水土流 失所占比重大致相同;西北地区位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区, 气候干旱,形成大面积荒漠;云南、贵州水土流失严重 的人为原因是过度破坏植被。第(2)题,由于西部地区 生态环境脆弱,因此应把生态建设放在首位,保护植被,减少对薪柴林的破坏,实行退耕还林还草,提高天然气 的使用率;我国目前能源消费仍以煤、石油、天然气为 主,无法从根本上减少开发。,考点二 土地荒漠化的危害与防治措施 【必备知识回顾】 1.荒漠

12、化的危害: (1)经济方面:荒漠化是全球性的灾难,我国每年因荒漠化造成的经济损失巨大。,(2)生态方面:造成表土裸露,为_的形成提供了 充足的沙源。 (3)生产方面:导致_和地表形态的破坏,使生物生 产力持续下降,_和牧草减产甚至绝收,继而引发 饥荒。,沙尘暴,植被,粮食,2.荒漠化的防治: (1)防治方针:“_为主,防治结合,_治理”。 (2)防治措施。 合理利用水资源。,预防,综合,节水,水井,上、中、下游,利用生物措施和_构筑防护体系。,工程措施,调节_用地之间的关系。,农、林、牧,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_问题。 控制_。,能源,人口增长,【知识链接】 水土流失的成因与治理 我

13、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主要呈现 三个特点:一是水土流失面积大,分布范围广;二是流失 强度大,侵蚀严重区比例高;三是流失成因复杂,区域差 异明显。下表为黄土高原和南方低山丘陵地区水土流 失的对比。,【典型考题研磨】 【典例2】(2018榆林模拟) 2016年6月16日,内蒙 古自治区公布第五次荒漠化和沙化土地监测结果。据 监测结果显示,截至2014年,全区荒漠化土地为6 092 万公顷,占国土总面积的51.50%,比2009年减少41.69 万公顷;沙化土地总面积为2 078.8万公顷,占国土总,面积的34.48%,比2009年减少34.32万公顷;全区已 连续15年实现荒漠化和

14、沙化土地面积“双减少” 。 下图为内蒙古自治区植被景观分布图。,分析内蒙古自治区荒漠化、沙化土地比重高的人为原因,并提出其治理荒漠化、沙化土地应采取的措施。,【透析图文抓题眼,抓关键】,高,防治,干旱,草地沙地,【尝试作答】人为原因:内蒙古自治区土地类型以草 地和沙地为主,过度放牧和农垦造成植被破坏,导致荒 漠化、沙化土地比重高。 措施:制定严格的保护措施;因地制宜建设生态保护工 程,构造防护林体系;发展沙区特色产业,增加农牧民 收入;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减少对植被的破坏。,【解题技法】 生态问题的成因、措施分析方法 (1)从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两方面分析生态环境问题的成因: 自然原因。 a气

15、候因素;b地形因素;c地质因素;d植被因素。,人为原因。 a过度放牧;b过度农垦;c过度樵采;d水资源利用不合理;e工矿交通建设不注意环境保护。如典例2中过度放牧、过度农垦造成土地荒漠化、沙化。,(2)针对原因,提出应对措施: 合理利用水资源:在农作区改善耕作和灌溉技术,推广节水农业,避免土壤盐碱化;在牧区减少水井数量;在干旱内陆地区合理分配河流上、中、下游水资源。,通过生物措施、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如在绿洲外 围沙漠边缘,封沙育草、营造乔灌木结合的防沙林带; 在绿洲内部建立农田防护林网;在缺乏水源的地区设置 沙障工程,拦截沙源,固阻流沙。 如典例2中因地制宜建设生态保护工程,构造防护林体 系。,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合理配置农林牧业,优化林业结 构。 开发新能源:改变西北农村能源以生物能为主的能源 结构,开发利用风能、太阳能,开发农村沼气等能源,改 善农村能源结构。 如典例2中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减少对植被的破坏。,【高考模拟精练】 (2018吉林实验中学模拟)针对藏南地区江北公 路沙害问题,某研究所于该地区进行石方格沙障(由石 头组成的方格状拦沙设施)防风固沙效益研究,下图示 意风速为 11 m/ s 时石方格沙障干预下的风速流场, 据此完成13题。导学号08620061,1.在水平距离 5080cm 段,风速 ( ) A.最大 B.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