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考历史总复习第三单元近代中国反封建求民主的潮流1.3.10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课件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61044520 上传时间:2018-11-22 格式:PPT 页数:62 大小:1.2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届高考历史总复习第三单元近代中国反封建求民主的潮流1.3.10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62页
2019届高考历史总复习第三单元近代中国反封建求民主的潮流1.3.10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62页
2019届高考历史总复习第三单元近代中国反封建求民主的潮流1.3.10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62页
2019届高考历史总复习第三单元近代中国反封建求民主的潮流1.3.10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62页
2019届高考历史总复习第三单元近代中国反封建求民主的潮流1.3.10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6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届高考历史总复习第三单元近代中国反封建求民主的潮流1.3.10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届高考历史总复习第三单元近代中国反封建求民主的潮流1.3.10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课件(6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10讲 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一、鸦片战争 1背景 (1)根本原因:英、法、美相继开展工业革命,为了开拓_和掠夺生产原料,英国准备侵略中国。 (2)主要原因:清政府腐败落后,实行_政策。 (3)直接原因:英国为扭转对华_,向中国走私鸦片,林则徐在_销烟。,海外市场,闭关锁国,贸易逆差,虎门,2过程 (1)开始:1840年6月,英国舰队在_海面挑衅,战争爆发。 (2)扩大:1841年初,强占_,接着攻占了东南沿海的一些城市。 (3)结束:1842年8月,清政府屈辱求和。,广东,香港岛,3结果:中英签订南京条约及附件 (1)割_给英国。 (2)赔款2 100万银元。 (3)开放_、厦门、福州

2、、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 (4)中国海关收取英商进出口货物的_,由双方商定。,香港岛,广州,关税,4影响 (1)中国的大门被迫打开,外患接踵而至。 (2)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断遭到破坏,开始沦为 _国家。 二、第二次鸦片战争 1原因 (1)根本原因:英法要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2)直接原因:列强的“修约”要求遭到清政府拒绝。,半殖民地半封建,2过程 (1)1856年,英军进攻广州,战争爆发,法国加入。 (2)英法联军进逼天津,与清政府签订_。 (3)英法联军攻陷天津、北京,火烧_,签订北京条约。 3结果: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了天津条约(1858年)和_(1860年),天津

3、条约,圆明园,北京条约,北京,传教,长江各口岸,天津条约,天津,九龙司地方一区,4.影响 (1)中国丧失大片领土,主权受到更加严重的侵害。 (2)清政府开始被列强控制,_公开勾结,共同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 (3)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加深了。,中外反动势力,三、甲午中日战争 1背景 (1)根本原因:日本_后实力上升,蓄谋侵略中国。 (2)导火线:1894年,朝鲜爆发农民起义,日本趁机入侵 _,蓄意挑起战争。 2过程 (1)战争爆发:1894年7月,日本舰队在朝鲜_袭击清军,挑起战端。,明治维新,朝鲜,丰岛海面,(2)平壤战役:清军在朝鲜_陆战失利,退回国内。 (3)黄海大战:中方主力尚存,

4、由于李鸿章保船避战,日军乘机控制了_。 (4)辽东战役:日本占领_、旅顺等地。 (5)威海卫战役:1895年初日本攻占威海卫,_ 全军覆没。 3结果:1895年4月,清政府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平壤,黄海制海权,大连,北洋舰队,重庆,投资设厂,中国内地,资本输出,台湾,4.影响:中国社会_程度大大加深 (1)中国领土和主权进一步遭受严重损失。 (2)巨额赔款,大大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 (3)新的通商口岸的开辟,使列强侵略势力深入中国内 地。 (4)外国在华投资设厂,拓展了列强对华_的途径,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5)列强争相划分“_”,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半殖民地化,资本输出,

5、势力范围,5台湾人民的反割台斗争 (1)原因:中日马关条约规定割台湾及澎湖列岛给日本。 (2)经过:台湾各族人民在徐骧等领导下组成义军,与刘永福的黑旗军并肩作战,痛击日军。 (3)结果:1895年10月,台湾全部沦陷。 (4)意义:台湾军民为维护祖国领土完整浴血奋战,在反侵略史上写下光辉篇章。,四、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的斗争 (1)原因 根本原因:甲午战争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华民族面临空前危机,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直接原因:山东外国教会势力的猖狂。,(2)口号:_。 (3)概况:1900年6月,八国联军向北京进犯,在廊坊附近遭到义和团的顽强阻击。 (4)结果:

6、遭中外反动势力共同镇压而失败。 (5)意义:显示了中国人民的巨大力量,粉碎了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狂妄企图。,扶清灭洋,2八国联军侵华 (1)目的:镇压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变中国为西方的殖民地。 (2)过程 1900年6月,八国借口镇压_,发动侵华战 争。 八国联军从天津出发,经过廊坊之战、天津之战,联军攻陷_。 (3)结果:1901年9月,清政府与侵略者签订辛丑条 约。,义和团运动,北京,关税,使馆界,反帝性质,武装控制,(4)影响 清政府彻底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_。 中国_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境地。 特别提醒 1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和表面原因 鸦片战争是英国资产阶级拓展海外市场、掠夺生产原

7、料的必然结果。林则徐虎门销烟只是给了英国侵略者发动战争的一个借口,是表面原因,即使没有林则徐禁烟,英国侵略中国也是必然要发生的。,工具,完全,2巧记南京条约的内容 “五亿(议)港元”:“五”指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亿(议)”指中英两国议定关税;“港”指将香港岛割给英国;“元”指清政府向英国赔款2 100万银元。 3关于南京条约提示 南京条约规定割让给英国的是“香港岛”,不可说成“香港”,因为香港岛只是香港的一部分。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不可理解为它是“清政府和西方国家签订的第一份条约”,因为早在1689年中俄双方就已签订尼布楚条约。,4半殖民地

8、半封建社会的概念 (1)半殖民地在政治上是指丧失了部分主权而不是全部的主权;在经济上是指中国逐渐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沦为资本主义国家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在文化上则表现为“西学东渐”。 (2)半封建是指形式上仍是封建统治,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实际上社会已逐渐近代化。但无论是从政治上还是经济上,都不能认为中国一半是殖民地一半是封建或认为政治上是半殖民地经济上是半封建。,5有关几个不平等条约的误区 (1)中英南京条约没有开南京为通商口岸;天津条约开南京为通商口岸,而没有天津;北京条约开天津为商埠,但北京不是。 (2)鸦片战争后列强就在中国开设船坞和工厂,马关条约“允许日本在中国的通商口岸开设

9、工厂”,说明了列强在华设厂“合法化”始于马关条约。,(3)南京条约、马关条约分别体现了不同时期列强不同的侵略要求:南京条约的内容体现了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输出商品、掠夺原料的侵略要求;马关条约的内容体现了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输出资本、分割世界的侵略要求。,6商品输出与资本输出,(1)商品输出:主要是通过签订不平等条约,取得各种特权,掠夺原料和向中国倾销商品。 (2)资本输出:是列强用过剩资本对其他国家进行投资或贷款,在中国具体表现为争做中国债主,抢夺修筑铁路权,争夺路矿和办厂权。,7理解中日甲午战争是传统中国和近代中国的分界线 中日甲午战争促使了中华民族的觉醒,大大加快了中国近代化的步伐。政治上,

10、中国社会各阶层掀起了救亡图存的斗争,如戊戌变法和义和团运动;经济上,出现了振兴实业、发展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热潮;思想上,先进的中国人认识到单纯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不能挽救中国,应该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走资本主义道路。,8八国联军侵华原因的提示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不是义和团运动,而是西方列强企图变中国为其殖民地,义和团运动仅仅是一个借口。 9正确认识义和团运动的“扶清灭洋”口号 (1)扶清:有利于争取官兵,却容易放松对清政府的警 惕。 (2)灭洋:能动员广大民众参加反帝斗争,但却带有盲目性、笼统的排外性质。,(3)扶清灭洋:具有爱国性质,突出反映了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成为中国社

11、会的主要矛盾。 义和团运动从革命史观的角度看,它是一场反帝爱国运动,阻止了列强瓜分中国阴谋的实现;从近代化的角度看,它的盲目排外又不利于中国的近代化。,10正确理解义和团、清政府和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关系,1118401900年间列强侵华战争的时代特征,【通史链接】 两次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的剧变,要语必背 1鸦片战争是英国资产阶级拓展海外市场、掠夺生产原料的必然结果。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侵略规模扩大,侵略区域从沿海深入到内地,攫取中国更多的领土和主权,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3甲午中日战争中国的战败,表明了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和洋务运

12、动的失败;马关条约的签订标志着列强对华经济侵略进入了资本输出的新阶段。 4八国联军侵华是列强瓜分中国狂潮下的一次集体侵略,辛丑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完全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清政府已完全沦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要点一 鸦片战争的影响 史料探究 史料一 英国的大炮破坏了中国皇帝的权威,迫使天朝帝国与地上的世界接触。接踵而至的必然是解体的过程,正如小心保存在密闭棺木中的木乃伊接触新鲜空气便必然要解体一样。 马克思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史料二 我们反思这场战争,不是计较一场军事战争的胜负,它不是一个军事问题,而是一个思想问题,中国文明,经历了内部的改良与革命,还有外来的侵略和支援,从清朝的封闭

13、和黑暗的中世纪文化,重新回到全面开放和多样化的近代文明转型。 裴钰改变中国鸦片战争英国出兵170周年反思,【探究】 (1)史料一主要反映了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有何影响? (2)据史料二分析,鸦片战争对近代中国的最大改变是什么?其评价的视角是什么? 【信息解读】 史料一表明鸦片战争打破了清政府的闭关锁国政策,促进了中国旧制度的解体,有利于中国向近代社会的转型。史料二信息“全面开放和多样化的近代文明转型”体现了鸦片战争对中国文明转型的影响。,【提示】 (1)鸦片战争打破了清政府的闭关锁国政策,粉碎了“天朝上国”的迷梦;冲击了中国的自然经济,促使封建自然经济逐步走向解体。 (2)改变:鸦片

14、战争促进中国文明转型,有利于中国的近代化。视角:近代化史观。,归纳拓展 运用多元史观解读鸦片战争,要点二 中日甲午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及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 史料探究 史料一 中国人在鸭绿江上(指黄海海战)是可以得胜的,假使他们的炮弹不是实着泥沙。这不是海军提督的过错,而是军需局的坏蛋官吏的罪恶。 摘编自甲午战争的历史教训,史料二 19世纪中叶,日本经过明治维新,建立起中央集权的近代天皇制国家。明治政府大力推进现代化,兴办工业企业,80年代中期开始工业革命。在各种因素作用下,日本走上军国主义道路,建立了装备精良的近代军队,确立了对外侵略扩张的“大陆政策”,企图吞并中国、朝鲜等周边大陆国家。1887

15、年,参谋本部制定了清国征讨方略。 摘编自日本大陆政策史,史料三 从直接的影响来看,日军屠杀中国的人民,掠夺中国的财物,逼迫中国要战争赔款,还要中国开通商口岸以便他们长时期的在经济上压榨中国但从间接的影响来讲,日军的侵略行径也同时惊醒了中国这个东方睡狮。日军敲开了中国的国门,也让中国从此开始现代化进程,开始参与全球化。 新华网某学者的评论,【探究】 (1)据史料一、二,分析甲午战败带给我们的启示和教训。 (2)从历史学素养的角度看,史料三体现了哪一点?从这一角度如何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影响。,【信息解读】 史料一中“炮弹实着泥沙”“军需局的坏蛋官吏”从中国军队腐败,装备落后角度分析了中国的劣势。这充分反映了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的必然性。史料二中从日本国力、战前准备的角度分析了日本优势;明治维新后,国力提高,制定大陆政策,准备充分。这既反映了日本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