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第2单元美的真谛课时分层作业8自读文本论文艺的空灵与充实鲁人版必修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61038369 上传时间:2018-11-2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6.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第2单元美的真谛课时分层作业8自读文本论文艺的空灵与充实鲁人版必修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第2单元美的真谛课时分层作业8自读文本论文艺的空灵与充实鲁人版必修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第2单元美的真谛课时分层作业8自读文本论文艺的空灵与充实鲁人版必修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第2单元美的真谛课时分层作业8自读文本论文艺的空灵与充实鲁人版必修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第2单元美的真谛课时分层作业8自读文本论文艺的空灵与充实鲁人版必修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第2单元美的真谛课时分层作业8自读文本论文艺的空灵与充实鲁人版必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第2单元美的真谛课时分层作业8自读文本论文艺的空灵与充实鲁人版必修(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时分层作业8 自读文本 论文艺的空灵与充实一、基础运用层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李鸿章主张大清国参与世界商品经济往来,利用双边贸易富强自己,制约别人,这样的认识在当时可谓空谷足音。江时学当天表示,欧洲一体化不是金瓯无缺的,但欧盟的改革还没有真正起步,尚未取得成效,英国就说了“再见”。同样都是携款外逃,有人花钱买岛,有人却落拓不羁。今年4月,中央纪委网站登载了外逃腐败分子忏悔录,以作警示。今年“”上一些代表委员的发言少了穿靴戴帽的套话,多了实实在在的内容,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好评。社会契约论是法国思想家卢梭的代表作,书中对政治权利和义务等问题做了很多鞭辟入里的分析,值得一

2、读再读。如果可以的话,真希望能一直留在这样的小城生活,闲暇时,看天边云舒云卷,观日出日落,过瓜田李下的生活,好不惬意。ABCD【解析】空谷足音:在寂静的山谷里听到脚步声。比喻极难得到音信、言论或来访。符合语境。金瓯无缺:金瓯没有残缺。比喻国土完整。不合语境。落拓不羁:不受约束。形容行为放浪,不受拘束,性情豪放,行为散漫。不合语境。穿靴戴帽:比喻在写文章或讲话中套用一些空洞的,例行的政治说教。符合语境。鞭辟入里:形容做学问切实。也形容分析透彻,切中要害。符合语境。瓜田李下:形容易引起怀疑的地方。望文生义。【答案】D2.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导学号:64412030

3、】(1)这几幅画是他的早期作品,自是不能和他现在的创作_。 (2)作者笔下钗黛这两个姑娘,常常是被人_加以评比的。 (3)文学批评中,不应把形式的模仿和内容的抄袭_。 A相提并论混为一谈同日而语B同日而语混为一谈相提并论C同日而语相提并论混为一谈D混为一谈同日而语相提并论【解析】相提并论:把截然不同或不是一个性质的人或事物摆在一起进行评论。混为一谈:将本质不同的事物相混淆,说成是同一事物。同日而语:放在同一时间谈论,指相提并论(多用于否定式)。【答案】C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生态文明建设是建设美丽中国的必然要求,对于满足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的新期待、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

4、建设新格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B地名是重要的文化形态和文化载体,是国家和民族的历史的见证、情感的寄托,切忌不可因长官意志或眼前经济利益而“任性”修改。C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在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改善人民生活和财富的同时,也给国际社会带来了经济、政治、外交和社会层面的各种威胁与挑战。D丝绸之路指古代起始于中国,向西延伸,连接中亚、西亚、欧洲。这些商路,最早是陆路上的丝绸贸易,后来也包括海路上的丝绸贸易。【解析】B项,不合逻辑,“切忌不可因长官意志或眼前经济利益”乱用否定造成不合逻辑,删掉“切忌”或“不可”,也可将“切忌”改为“切记”。C项,“改善人民生活和财富的同时”搭配不当,应为“改善人民生活和

5、创造财富”。D项,“丝绸之路指古代起始于中国,向西延伸,连接中亚、西亚、欧洲”成分残缺,应为“丝绸之路指欧洲的商路”。【答案】A4下列句子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A使用我厂的新型装修材料,定能使您的住所蓬荜生辉,受人艳羡。B时间关系,我先说到这里吧,下面欢迎在座的各位高人狗尾续貂。C笔者也在这里发表一些看法,希望能抛砖引玉,得到大家的高见。D他的邀约并非不情之请,而是经过深思熟虑以后做出的慎重选择。【解析】A项,“蓬荜生辉” 指某事物或人使自己的寒门增添光辉。不能用于“您的住所”。B项,“狗尾续貂”用来比喻以用不好的东西续在好东西的后面,此处正好用反了。D项,“不情之请”是为自己提出请求时的客

6、气话,自谦之词,不能说别人请求是“不情之请”。【答案】C5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导学号:64412031】艺术家富于感情,单凭直觉思维;他恍然大悟,无须推理。这种看法未免失之武断,甚至是错误的。真正的科学家,既有推理能力,也有相当的想象力,有时还会越过复杂的推理而直接得到答案;否则,他的科学研究也会受到影响。人们习惯于把艺术和科学说成是毫无内在联系的完全不同的东西。真正的艺术家,既有想象力,也有相当的推理能力,并且深知自己的作为;否则,他的艺术创作会受到影响。科学家相当冷静,光靠理性思维;他循序论证,无须想象。ABC D【解析】提出“人们的习见如何”总观点,单

7、独解释“艺术家”,乃“分说”的一部分,语段为“先总后分”的结构,所以,应为最先,排除A、B两项;先提及“艺术”后提及“科学”,所以,在分说“人们的习见”的部分,需要先阐明“艺术家”,后阐明“科学家”,因此紧跟;而这种观点是被反对的,因此,“这种观点”指的是,接顺理成章;接下来再按顺序分述艺术家与科学家的共同点,排除D项。【答案】C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20个字。法国作家福楼拜说过,科学和艺术总在山顶重逢。古希腊艺术家根据数的规律,_。例如,黄金分割比例是西方古典主义美学的基石,到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家将其体现为光影、焦点透视、

8、人体解剖学等科学原理和写实技法,从达芬奇的许多机械发明手稿中_。无论是科学教育领域所提倡的STEAM(科学、技术、工程、艺术、数学)教育理念,还是艺术领域对艺术和技术结合的诸多尝试,都是_。_【解析】本题考查补写句子的能力,所给语段谈的是艺术与科学相融合的话题。处上文说“根据数的规律”,下文说“黄金分割比例”,据此可推断出,应填“赋予艺术品比例上美的和谐”之类的内容;处上文提到“文艺复兴”,又说艺术家将黄金分割“体现为光影、焦点透视、人体解剖学等科学原理和写实技法”,然后以达芬奇的机械发明手稿作为例子来证明上述观点,据此可推断出此处应填“能看到科学与艺术完美结合的影子”一类的内容。处所在内容是

9、对上文的总结,而且是从“科学教育领域”和“艺术领域”两方面进行总结,故应填“在同源中寻找更多交叉与融合的可能性”一类的内容。【答案】赋予艺术品比例上美的和谐能看到科学与艺术完美结合的影子在同源中寻找更多交叉与融合的可能性7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考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保健品或许可以补充体力不足,抵抗疲劳,但也能破坏人体调节能力。有人天天补钙,突然不吃钙片就抽筋。这是因为身体产生了对外来钙质的依赖,钙调节失衡。可见,饮食保健品定会惯坏人的身体。另外,体弱不等于有病,保健品不能治病,为了治病而饮食保健品,只能使身体更弱。实际上,只要调节能力正常,即使体能、力量、柔韧性以及耐力差一点,

10、人也一定不会得病。饮食保健品不一定会惯坏人的身体。_。_。【解析】题干要求“参照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这是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考生要特别注意文段中表述过于绝对化的句子,如“饮食保健品定会惯坏人的身体”,饮食保健品不一定会惯坏人的身体;如“为了治病而饮食保健品,只能使身体更弱”,“只能”过于绝对,为了治病而饮食保健品,不一定会使身体更弱。“只要调节能力正常,即使体能、力量、柔韧性以及耐力差一点,人也一定不会得病”,“一定不会”表述过于绝对,调节能力正常并不一定保证身体不得病。【答案】为了治病而饮食保健品,不一定会使身体更弱调节能力正常并不一定保证身体不得病8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

11、(2)题。中华美学精神有着丰富的内容。如何传承中华美学的丰厚遗产,为当下的实践服务呢?第一,甲_,要明确这样的立场,即认真研究中国传统美学。第二,对于艺术家来说,要提倡“百花齐放”。国画与油画不同,戏曲与戏剧不同,都要以创新引导继承。第三,无论是美学理论,还是在艺术创作、欣赏和评论中的美学实践,不同的艺术种类,有着不同的对待传统中华美学精神的方式,以创新态度来弘扬传承。乙_,才能使传统活在当下。(1)材料中画线的句子顺序已打乱,请准确排序(只写序号)_(2)请根据上下文,在甲、乙两个空格处补写出相应内容。要求:语意连贯,表达简明,每处不超过10个字。_【解析】(1)是对的举例说明,与后文句式相

12、同,且读到创新。(2)解答这类题目要注意前后文的关联与对应,根据关联词语和句式特点来达到上下文贯通流畅的效果。甲处应参照下文“第二”一句来组织答案。乙处应根据后文“才能”一句来组织答案。【答案】(1)(2)甲:对于理论研究者来说乙:只有通过创新二、阅读提升层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1题。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和实宗白华先秦哲学家荀子说:“不全不粹不足以谓之美。”这话运用到艺术美上就是说:艺术既要极丰富地全面地表现生活和自然,又要提炼地去粗存精,提高,集中,更典型,更具普遍性地表现生活和自然。由于“粹”,由于去粗存精,艺术表现里有了“虚”,“洗尽尘滓,独存孤迥”。由于“全”,才能做到孟子所说的“充实

13、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虚”和“实”辩证的统一,才能完成艺术的表现,形成艺术的美。但“全”和“粹”是相互矛盾的。既去粗存精,那就似乎不全了,全就似乎不应“拔萃”。又全又粹,这不是矛盾吗?然而只讲“全”而不顾“粹”,这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自然主义;只讲“粹”而不能反映“全”,那又容易走上抽象的形式主义的道路;既粹且全,才能在艺术表现里做到真正的“典型化”,全和粹要辩证地结合、统一,才能谓之美,正如荀子在两千年前所正确地指出的一样。清初文人赵执信在他的谈艺录序言里有一段话很生动地形象化地说明这全和粹、虚和实辩证的统一才是艺术的最高成就。他说:神龙者,屈伸变化,固无定体,恍惚望见者第指其一鳞一爪,而龙之首尾完好固宛然在也。若拘于所见,以为龙具在是,雕绘者反有辞矣!赵执信指出一鳞一爪的表现方式要能显示龙的“首尾完好宛然存在”。艺术的表现正在于一鳞一爪具有象征力量,使全体宛然存在,不削弱全体丰满的内容,把它们概括在一鳞一爪里。提高了,集中了,一粒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