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语文版必修四 离骚 教案2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61036932 上传时间:2018-11-22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2019学年语文版必修四 离骚 教案2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8-2019学年语文版必修四 离骚 教案2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8-2019学年语文版必修四 离骚 教案2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18-2019学年语文版必修四 离骚 教案2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18-2019学年语文版必修四 离骚 教案2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2019学年语文版必修四 离骚 教案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2019学年语文版必修四 离骚 教案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离骚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屈原的生平,领悟其爱国的实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2、诵读课文,抓住关键词语,疏通诗句,培养学生初步鉴赏、评价古诗文的能力。3、了解“骚体诗”的形式特点,理解并掌握诗中的关键语句。4、了解浪漫主义诗歌传统的特征。重点1、了解屈原生平及楚辞的一般特点。2、鉴赏重要语句,感觉屈原高尚的人格美。难点1、对关键词语的疏通理解。2、欣赏诗中的比喻手法,了解离骚的浪漫主义特色。教学时间:三课时教学步骤:师:大家看看黑板,这幅图上是谁呀?生:(异口同声)屈原师:大家都觉得是屈原吗?(随机抽取一名同学回答)你认为他是谁呢?生:我觉得是屈原吧!师:那我要和你握握手了,因为我第一次看

2、到的时候也认为是屈原,可是他不是屈原。我可以不认识他,但是大家可一定要认识他呦!它是在泸州郊区8号汉棺里面发现的文物,他是楚地的一个巫师,楚地的东西怎么会在泸州出现呢?(你请坐)这我们可以看出古代楚文化影响之深远,流传之广泛。而影响最深远的楚文化代表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离骚。离骚选自哪里?(抽一名学生回答)生:选自楚辞,西汉刘向编著,宋代宋玉和其他的一些作家的作品也编写在里面。师:还知道些什么吗?生:不知道了!师:没关系,知之为知之,不知老刘知,我为大家带来了知识卡片,来!大家一起读读,楚辞起生:齐读卡片。(卡片内容:楚辞:富有楚地地方色彩的一种文学样式,出现在春秋战国时代的楚国,依赖于楚语这

3、种特有的载体。黄伯思翼骚序:屈宋诸骚,皆书楚语,作楚声,纪楚地,名楚物,故可谓之楚辞。师:好,那么今天同学们想不想一起和老师去看楚物,辨楚声,识楚文呀?生:想!师:好!那就要看看大家的预习做的怎么样啦!我随机从昨天的预习案中抽调了部分题目。我们来一起读读吧!生:读!师:纠正谇su师:抽查修姱生:修长的样子师:不看教学案能够这么流畅的回答出这个问题,看来大家预习做的很好,字词没有什么问题?都说离骚很难,那么这篇我们就简单的读赏。古人说的好,读书百遍其义自现,我们还是先从诵读来体会一下离骚的语言上的特征,大家拿出笔来,做到手中有笔,心中有书。勾画出你印象深刻的句子。Ppt内容二、探究生趣,简单读诗

4、,比较阅读,体楚地之语。1、先请同学们读读课文,勾出你印象深刻的句子。2、将刚才勾出的诗句进行压缩,只留下最核心的字词。比如我勾的是“长太兮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长太掩涕,民生多艰,那你们勾的是哪句,是怎么压缩呀?这位女孩,你说说生: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尤未悔;压缩为余心所善九死未悔师:“你觉得那一句更好些?生:课文中的好师:为什么呢?生:课文中的更完整。师:你的也很完整呀,而且也是四字句。没关系我们再找一位同学,生: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压缩为高余冠岌岌长余佩陆离师:压缩的好一些还是原句好一些,表情达意上生:原句好些师:为什么?生:回答不出师:对面那个同学你认为呢?生:原句更有韵

5、味。师:其实同学们省去的词语中都有一个字“兮”兮语气助词,相当于我们相当的“啊”比如我说天府中学我爱你,我变为天府中学啊!我爱你。我们一起来读读,你们觉得这两句在语速和感情上有什么差别吗?师:语速慢了。生:表达感情更强烈,能体现楚地特色师:教师板书易于抒情,加强感情,自由,楚地特色。改了虽然意思没变,但是感情上变化明显,而且句式没有以前变化自由。这些正是楚语的特征,楚语传千古,楚韵情更长。我们看看这些楚语写了哪些楚物?昨天我学案发下来的时候,一位穿着白色衣服的男生说呀,我命休兮。我当时问他怎么呢?他说文中有许多花花草草看不懂,那其他同学也有类似的疑惑吗?看着大家迷茫的眼睛我可以看出,大家也一样

6、,没关系,看不懂我们就来看懂它,把这些文章中出现的带有花草的句子,找出来。Ppt(二)揭秘面纱,寻诗歌本意。1、找出文中带有花草的句子。生:开始寻找师:这位姑娘你说说?生:我找到的是“既替”师:这句话什么意思生:解释师:还有吗?生:制荷花的师:解释这一句,他这个打扮很奇怪,为什么采花,并把这些花往身上佩戴呀。生:因为我感觉古代人认为花草象征精神高尚。师:还有吗?为什么香草就是精神高尚呀生:初中学习过爱莲说,作者就将自己比作莲花师:非常好,就用旧知识连联系新知识。这里涉及到一个“比”的概念。那我们谁长的最漂亮,你来用一个句子来比喻姑娘的赞美吧。生:面若芙蓉,师:你用了芙蓉,为什么不用狗尾巴草呀?

7、不能,因为两者之间要有一个相似点?香草和精神高尚的相似点是什么呢?生:香气,那精神高尚呢?师:香气给人什么感觉?生:舒服,那精神高尚呢?生:与精神高尚的人相处也会那样舒服。师:那么这个抒情主人公是男还是女?生:我认为是个男人。因为我觉得,他将香草喻指高尚,体现了一种男人的追求。师:那我们怎么理解,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这里出现了娥眉,现在不是说美眉,都是指女孩呀。生:我认为这是一借喻吧,将娥眉比喻美好的品质。众女是指哪些诽谤的人,美人是指屈原吧!师:美人和我、大臣的相似点在哪里?生:因为古代的帝王都是既想美人又希望江山,而大臣也是帝王得到江山的依靠,所以他两者都想要。师:这的确是两者的相似点一生:

8、其实美人长的美,嫉妒他,屈原有才能也会遭到嫉妒。师:这位同学的解读也很到位了哈。东汉王逸他对比有一种说明,我们来读一读。Ppt(善鸟香草,以配忠贞,恶家禽臭物,以比谗佞,灵修美人,以媲于君。东汉王逸这个字读佞,你看的样子,一个女的在门楣下悄悄说坏话。我们知道了香草美人这个比喻系统,它是一个含蓄的表达,这个香草美人对以后的文人影响甚大。文人看到草会留意,会用闺中的女子比喻自己。你才会明白“还君明珠双泪垂,”也才会明白张九龄那些兰草的芬芳。作者还用那些比喻,Ppt在本诗中,作者还用了哪些比喻?找出文中使用了比的地方,圈出喻体,用“诗人以比,他们都的句式,分析本体与喻体在文中的共同点。生:在文中诗人

9、将鸷鸟比作自己,将是俗人比作其他鸟,突出自己的卓尔不群。师:鸷是什么意思生:鸷是雄鹰,师:是鸷指雄鹰还是鸷鸟指雄鹰生:鸷鸟师:你看看下面的注解生:奥,是指鸷师:还有谁说说?生:背绳墨以追曲兮绳墨指准则师:非常好,请坐!我们知道文中用了很多比,比的运用其实是为了让我们更好的理解文章内容,那文中有没有直接抒情的句子吗?。生: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那文中直接抒情的句子就比较多了,来我们一起读读生:齐读ppt直抒胸臆表白心志(1)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2)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尤未悔;(3)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诟;(4)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5)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

10、修以为常;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师:接下来我们就要深入研究。分组讨论,找出以上句子中最能表达情感的字,并解释产生这种情感的原因。生:思考师:教师走到其中一组进行指导,进行指导强调文本中找答案师:好了,大家来说说吧!生:“长太息”中间的哀字师:为什么是“哀”字呢?生:因为这句话说的是长长叹息掩面哭泣哀怜人民生活,从整个句子来看就是哀师:他是为人民艰苦生活而来对吧?所以哀叹!生:亦余心之所善兮。中的不悔,因为这句话的意思只要为了自己所喜欢的东西,九死一生也不过如此。材料中说的香草那些东西,也就是他所喜爱的东西,香草比喻高尚,他为了追求这些东西,即使九死也不后悔。师:嗯,九死是指多次不是实

11、指。师:那么还有吗?这位男生说说生:我也是认为亦余心之所善兮。中的不悔师:你们都说不悔,可是你们看第四句不是有悔字吗?那这怎么理解?生:他当初选择当官这条道路是为了造福人民造福百姓,可是楚怀王却听信谣言谗言把他贬黜,他有后悔啦!师:是呀!他有后悔过!那么最终呢?他是后悔还是不后悔呢?生:应该是不后悔吧!师:语气不肯定呦!其实答案就在文本中呦。请读最后一句生:读师:屈原在这过程中,遭受了嫉妒谗言,人生路变的坎坷,在这过程难免不会不产生动摇,但是最终理想与追求使他不悔地走上了这条道路。那我现在请个同学来读一读这一句,生:读师:同学们你们有没有听出坚定的语气呀?师:让我们深吸一口气,回到两千年前的汨

12、罗江畔,想着自己虽然饱受谗言,但是一想到人民,想到楚国,就算牺牲自己也要坚持理想。一起读师:楚辞研究学者文怀法先生他对楚辞有自己独到的理解,他采用吟诵的方式来读楚辞,让我来给大家吟诵一下。师:简单读离骚的方法:ppt1、通过吟咏体会楚辞的语言特点2、把握比的运用、理解作者对现实的曲折表达3、通过文中关键字词,知人论世,体会诗中的感情变化。师:读出自己的理解Ppt:1、虽死尤不死也。洪兴祖虽非是明智之士,可谓妙才也。班固洪兴祖的死对头秦桧,他们政见不合最终被贬斥。班固是史学家,他从历史的角度评价屈原,那么我们学习了离骚有什么自己的见解呢?Ppt演示我们也有我们的人生经历,思想见解。读了离骚之后,同学们是如何看待屈原的呢?请联系个人经历,以“屈原,我想对你说”开头写一段两分钟的演讲辞。屈原,我想对你说,虽九死,你不悔,虽体解,你不悔。千年时光飘然而去,你在世人淡漠的目光里沉默,我迷惘时点一盏心灵的烛火,借文字的温暖,细数你的灵魂,任你那荠荷的芬芳,洒满我生命的罅隙,2000多年后的今天,在这个平静的午后,把你一生的故事讲给我听。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