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苏教版必修三 烛之武退秦师 教案3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61036711 上传时间:2018-11-22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39.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2019学年苏教版必修三 烛之武退秦师 教案3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8-2019学年苏教版必修三 烛之武退秦师 教案3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8-2019学年苏教版必修三 烛之武退秦师 教案3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18-2019学年苏教版必修三 烛之武退秦师 教案3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18-2019学年苏教版必修三 烛之武退秦师 教案3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2019学年苏教版必修三 烛之武退秦师 教案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2019学年苏教版必修三 烛之武退秦师 教案3(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烛之武退秦师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学习本文精彩的人物语言说理透辟,善于辞令,以及起伏跌宕,生动活泼的情节。2掌握文章中出现的古汉语常识,注意多义词在不同语境中的不同意义和用法。(二)能力目标1训练学生古文句读能力和概括能力2通假字的准确识别运用(三)情感目标1正确认识烛之武在国家危难之际,临危受命,不避险阻,只身说服秦君,维护了国家安全的爱国主义精神。2了解烛之武说服秦伯的方法善于利用矛盾,采取分化瓦解的方法,认识烛之武机智善辩的外交才能。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重点:烛之武人物形象的把握。波澜起伏,生动活泼的情节。难点:通过学习本课,使学生对左传的语言特点有所了解。解决办法1注意与已有知

2、识联系,初中已学过曹刿论战,对左传有了一些了解,要在此基础上有所拓展。要使学生有意识地关注左传在先秦文学史上的地位,并自己参看有关书籍。2引导学生通过本课的学习,对左传的语言特点有所了解。课时安排3课时学生活动1课前预习。(1)借助工具书,通读原文。(2)参考有关资料,对左传在先秦文学史中的地位及左传的语言特色有所了解。(3)初步了解故事情节,特别注意对烛之武这个中心人物的把握。(4)画出自己不理解的问题及难点。2课内采用讲析与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明确目标1疏通课文,把握课文的结构。2了解背景知识,作家、作品。二、整体感知1解题本文选自左传僖公三十年。主要是记公元前630

3、年郑国烛之武利用秦、晋矛盾,向秦伯分析了当前的形势,采取分化瓦解的办法,说明了保存郑国对秦有利,灭掉郑国对秦不利的道理,终于说服了秦伯。秦伯不但撤走了围郑的秦军,反而派兵保卫郑国,迫使晋国不得不撤兵,从而消除了郑国的危机。烛之武临危受命,不避艰险,只身说服秦君,解除国难,表现了他深明大义和捍卫国家主权的使命感,以及机智善辩的外交才能。2时代背景秦、晋围郑发生在公元前630年(僖公三十年)。导致事情发生的原因有二点。其一,郑国曾二次得罪过晋国,一是晋文公当年逃亡跑过郑国时,郑国没有以礼相待。二是公元前632年时晋、楚之战中,郑国出兵助楚国,结果城濮之战以楚国失败告终。后郑国虽然即派人出使晋国,与

4、晋结好,郑伯甚至与晋侯“盈于衡雍”,但最终没有感化晋国。其二,晋秦两国联合围攻郑国,是因为晋秦都要争夺霸权,均需要向外扩张,晋国发动对郑国的战争,自然要寻找这样得力的伙伴,秦晋历史上关系一直很好,所以秦晋联合也就必然了。3主要人物介绍烛之武是中心人物。虽然“臣之壮也,犹不如人”满腹的委屈和牢骚,但在国难当头,深明大义,以捍卫国家主权的使命感只身赴敌营,以机智善辩的外交才能消除了郑国的危机。不卑不亢,委婉曲折,步步深入,说服了秦伯,具有较强的感染力。佚之狐,慧眼识英雄的伯乐。“若使烛之武见秦军,师必退”,说明佚之狐对烛之武的外交才能有足够的了解,对郑、秦、晋三国的形势有充分的洞察力和预见性。郑伯

5、,勇于自责者。当郑国所处危险境地,需烛之武退秦师时,烛之武却流露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的满腹委屈与牢骚。面对此,郑伯先是“是寡人之过也”以自责,从谏如流,情真意切,并欲扬先抑,设想假如郑国灭亡的话,对烛之武也无好处,这种透彻的分析,诚意的表白,终于感动了烛之武,使之临危受命,义无反顾赴敌营。4本文学习的知识点(1)熟悉课文,达到背诵。特别注意把握课文的支撑句:秦、晋围郑,且贰于楚也。吾不解早用子,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吾其还也。(2)准确分辨一词多义。如若、论、辞、鄙、微、之等。(3)注意通假字:共供;说悦;知智;(4)正确把握

6、词类活用词。如:鄙、东、西、敝、军等。(三)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1预习课文(1)通读全文,作必要的阅读标记,查阅工具书,自行疏通课文。(2)标出课文的结构层次。(3)了解左传在先秦文学史中的地位,及左传的语言特色。2学生讨论,教师小结。讨论题:(1)烛之武不拘形象从哪些情节中可以看出?(2)从本文的写作特点中,看左传文学的价值。(参考答案)关于烛之武的人物形象:在第二部分中“臣之壮也,犹不如人”暗写烛之武在年轻时并没有得到重用;“今老矣,无能为也已”流露出他满腹的委曲和牢骚。这一情节的描写,使在郑国危于旦夕之际,郑伯由于佚之狐的推荐看到的一线希望又趋渺茫。郑伯用自责化解了烛之武的不满

7、,使他只身卦秦。文章在有张有弛,曲折有致中显示烛之武不计个人得失,以国家利益为重的爱国精神。再有,在烛之武说退秦师的第三部分中,说理透辟,文章的主旨,决定了文章必须着意描写人物语言,使辞令引人入胜。陈辞先站在秦国的立场上说话“秦、晋围郑,郑既知之矣。”再说明亡郑只对晋国有利,对秦国有害无益。第三部分,烛之武说退秦师。烛之武首先向秦穆公承认郑国处在危亡的境地,把这件事放在一边不再谈。然后一面说明秦国灭郑则无益而有害,舍郑则有益而无害。一面举出事例,说明晋国不可信赖,秦国不应与晋国共事,晋国得到郑国,必将进而损害秦国。烛之武利用秦、晋两国的矛盾,根据事理和事实,把秦灭郑和秦与晋共事的害处分析得十分

8、透彻,终于说得秦穆公不仅撤兵回国,而且留下一部分人助郑防御晋。第四部分,晋师撤离郑国。当晋国的监军秦国成为郑国的盟友后,晋侯毅然撤军。说帮伯而退晋师正是烛之武所要达到的目的。总结、扩展本文是一篇记述古人辞令的散文。郑国被晋、泰两个大国的军队所包围,国家危在旦夕,烛之武奉命说退秦军。他善于利用矛盾,采取分化瓦解的办法,一番说辞,使说服了秦君。撤出围郑的军队,并派兵助郑国防守,致使晋军不得已撤退,从而解除了郑国的危机。这篇文章,赞扬了烛之武在国家危难之际,能够临危受命,不避险阻,只身去说服秦君,维护了国家安全的爱国主义精神,同时也反映了春秋时代各诸侯国之间斗争的复杂性。这篇文章选自左传僖公三十年。

9、主要是记公元前630年郑国利用秦、晋矛盾,说退秦国围郑之师,瓦解秦、晋联盟,保住了郑国的历史事实。左传的文学价值很高,作者善于突出事物的重要环节,善于用简洁的语句写出复杂纷繁的过程。左传对战争的描写尤为出色,它注意从政治上分析各方力量,写出战争的性质和起因,并由此在开始便预示出战事的胜负。在叙述交战过程时则详略有致,曲折生动,形象逼真。左传还善于用精炼的笔墨刻画出人物的细致动作和内心活动,使人物跃然纸上。左传中有许多外交辞令也很出色。这些对后代的文学,特别是对叙事、议论的文字影响甚大。本文烛之武的话虽系外交辞令,但说得透彻在理,实事求是,层层深入,简明得体,令人信服。与战国时代纵横家的危言耸听

10、是不一样的。左传的作者能用少量文字把这些复杂曲折的意思记载得十分清楚,这种精炼的文笔很值得学习。第二课时一、明确目标在波澜起伏,生动活泼的情节中,把握人物的不同性格特点,把握说理透辟,善于辞令的语言特点。二、整体感知本文情节充满了波澜,起伏跌宕。虽是一篇说理性的文章,但毫无呆板之意。人物就是在这样的情节中展示不同的性格,外交辞令,叙事描写各尽其妙。三、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1复述故事情节2导入新课(1)从初中已经学习的曹刿论战引发拓展,明确左传在先秦文学史上的地位,提出本课要求,对左传的语言特点要有所了解。(2)作家、作品介绍。(3)时代背景介绍。(4)进入课文内容的讨论。提问:全文中

11、心写了件什么事?故事情节是怎样展开的?(参考答案)全文以烛之武说退秦军为中心。全文故事情节可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秦、晋围郑,既点出了战事爆发的原因,敌我双方的力量对比,又为下文“烛之武退秦师”埋下了伏笔。第二部分,烛之武临危受命。郑国君决定通过外交途径来解除危机,佚之狐向郑伯推荐了烛之武。郑伯自责,情真意切感动烛之武,烛之武以国家利益为重,决定只身见秦伯。进而阐述保存郑国,对秦的好处,利用秦晋的矛盾,指出晋国的贪得无厌,灭郑之后必然要进犯秦国,使秦国意识到与郑订阅盟约不助郑的危险。终于达到秦郑为盟有的结果。烛之武奉命说秦,完全是为了郑国的利益。但在说辞中表现的则是处处为秦国着想。使秦君易于接

12、受。一个面临亡国之危的小国使臣,面对强大国家的君主,不卑不亢,从容辞令,语言分寸,恰到好处,可见语言艺术达到的水平。关于从本文的写作特点,看左传的文学价值。本文突出的写作特点有二。其一,波澜起伏跌宕有序的情节展示。其二,说理透辟,善于辞令的语言。从这些特点中,我们可以看到左传较高的文学价值。左传写了400多次军事行动,著名的大战如城濮之战、殽之战、邲之战、鞌之战、鄢陵之战等都写得非常出色。左传写战争,是放在大国争霸的背景下来展开的,把描写的重点放在战争的性质和起因、战前的策划和战后的影响等上,对战场的正面交锋则采用略写。这样写既写出了某种历史的必然,也有利于刻画人物。左传写战争也非常注意谋篇布

13、局,情节曲折细致,文章波澜起伏,跌宕多姿。有时在紧张的气氛中穿插一些生动有趣的情节,使文气优游不迫,摇曳多姿。左传是编年体的史书,但在文学上也是不可多得的好作品。它善于刻画人物,往往通过人物的语言和行动表现人物鲜明的个性,如郑庄公的阴险虚伪、老谋深算。而且随着历史事件的进展,也写出了人物性格的发展,如晋文公的成长就是。左传中描写的人物,形象生动,性格鲜明,善良正直或险恶邪僻,无不惟妙惟肖,宛如明镜照物,妍媸毕露。语言生动活泼,简洁精妙,达到着墨少而寓意繁的效果。左传作为一部记载春秋时期历史的史书,既写了各国之间的交兵,也写了各国之间的外事来往。在写外事交往中,人物极擅外交辞令。殽之战弦高巧遇秦

14、军的那段讲话,名为犒师,实为警告,迫使秦军不敢轻举妄动;孟明归国前明明是表示改日必将兴师报仇,却说“将报君赐”。有理有节、机智横生,往往使敌国折服。它语言简洁,叙事生动,而又变化万千。这一切,都显示了它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左传无论对后代的史学或文学,都有极大的影响。在史学上,司马迁继承并发展了左传的优良传统,写成了文史兼优的史记。司马光以左传为法,写出了著名的资治通鉴等。在文学上,左传对后代散文影响尤大,很多散文家都把左传视为文章的楷模。尤其唐宋以后,古文家取法先秦,多摹左传。小说家、戏剧家都从左传吸收营养,并从中吸取创作的素材。第三课时一、明确目标总结全文,归纳文言知识,扩展知识。二、整体感知文从秦、晋联合出兵围郑起,到秦、晋分别撤军离郑止,情节紧凑完整、波澜起伏,记叙简洁,重点突出,详略得当。学习本文,就要着重领会以下几点:1学习本文精彩的人物语言。2起伏跌宕,生动活泼的情节设计。3有关古汉语常识。三、重点、难点的学习目标完成过程以训练式,分类归纳有关古汉语常识1通假字(1)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共,同“供”。供给。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