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语文版选修《唐诗宋词鉴赏》扬州慢 学案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61036666 上传时间:2018-11-2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2018学年语文版选修《唐诗宋词鉴赏》扬州慢  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7-2018学年语文版选修《唐诗宋词鉴赏》扬州慢  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7-2018学年语文版选修《唐诗宋词鉴赏》扬州慢  学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17-2018学年语文版选修《唐诗宋词鉴赏》扬州慢  学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17-2018学年语文版选修《唐诗宋词鉴赏》扬州慢  学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2018学年语文版选修《唐诗宋词鉴赏》扬州慢 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2018学年语文版选修《唐诗宋词鉴赏》扬州慢 学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7-2018学年语文版选修唐诗宋词鉴赏扬州慢 学案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11分)感遇十二首(其四)张九龄孤鸿海上来,池潢不敢顾。侧见双翠鸟,巢在三珠树。矫矫珍木巅,得无金丸惧?美服患人指,高明逼神恶。今我游冥冥,弋者何所慕!注本诗大约作于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736),时李林甫接替张九龄做宰相,与牛仙客一起把持朝政,诗人被贬为荆州刺史。池潢:积水池,护城河,代指朝廷。高明:指地位、官职尊贵的人。西汉扬雄解嘲:“高明之家,鬼瞰其室。”(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诗的第一句以大海衬托孤鸿,沧海是这样地大,鸿雁是这样地小,相形之下,更突出了它的孤单寥

2、落。B诗的第二句写孤鸿经历过大海的惊涛骇浪,连护城河水也不敢看,这表明诗人经历打击之后格外胆怯。C诗的三至六句以双翠鸟营巢三珠树、珍木巅上,影射李林甫、牛仙客窃据高位,终将被“金丸”射中。D“美服患人指,高明逼神恶”两句在艺术技巧上继承了屈原离骚的写法,以美草香花比喻品质高洁。E这首诗在结构上首尾照应,布局缜密,首尾写鸿雁,中间六句“侧见”领起,写“翠鸟”的招摇及对它的警告。解析:选BDB项,“格外胆怯”错,这里是象征诗人经历宦海风波后而格外警惕,同时以孤鸿的警惕反衬出下文双翠鸟的自以为安乐。D项,“在艺术技巧上继承了屈原离骚的写法,以美草香花比喻品质高洁”错,这里没有运用香草美人的技巧,而是

3、运用典故,告诫他的政敌:才华和锋芒外露,就怕别人将你作为猎取的对象;窃据高明的地位,就怕别人不能容忍而对你厌恶。(2)这首诗塑造孤鸿形象的用意是什么?请结合具体诗句简要分析。(6分)答: 解析:这是一首托物言志诗,诗人写孤鸿是为了写自身。前两句写孤鸿经历风浪,遇事后小心警惕,联系注释可知,这是表现诗人被李林甫、牛仙客等人排挤出朝廷的孤独失落和内心的警惕。三至六句写双翠鸟高高营巢在珍贵的三珠树上,自以为安乐,实际上是嘲讽李林甫、牛仙客窃据高位,不可一世。然后诗人借孤鸿的口吻对他们提出警告“得无金丸惧”。“美服患人指,高明逼神恶”两句,点出了全诗的主题思想,忠告他的政敌:才华和锋芒外露,就怕别人将

4、你作为猎取的对象;窃据高明的地位,就怕别人不能容忍而对你厌恶。“今我游冥冥,弋者何所慕”,以鸿雁口吻道出自己不慕名利,希望退隐之意。参考答案:诗人以孤鸿自喻,托物言志。(1分)以孤鸿的失群、寂寞象征自己被排挤出朝堂、无人支持的孤独和失落;(1分)以孤鸿的翱翔苍穹与双翠鸟的占据宝树高位做对比,表达了自己对身居高位的李林甫、牛仙客之流的讽刺和警告;(2分)借助孤鸿之口,流露出自己看淡名利、有意退隐的情感。(2分)2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2)题。(11分)鹊 踏 枝冯延巳梅落繁枝千万片,犹自多情,学雪随风转。昨夜笙歌容易散,酒醒添得愁无限。楼上春山寒四面,过尽征鸿,暮景烟深浅。一晌凭栏人不见,

5、鲛绡掩泪思量遍。(1)下列对这首词的分析和鉴赏,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A“昨夜笙歌”两句,正面叙写人事,与前三句景象所表现的意境呼应:笙歌之易散正如繁花之易落。B“楼上”是宴会之所,因人去楼空,则有高寒之意;“过尽征鸿”写人如征鸿离散。在春山四面之凄寒与暮烟冥漠中,足见词人内心的孤寂悲苦。C“一晌”一句,写宴会散后词人依依不舍,在楼头凝望,客人都已经看不见了,他还不愿下楼回房。D“鲛绡掩泪”句,用“鲛人泣珠”的典故,一写拭泪巾帕之珍美,二则用泣泪之人所织之绡巾来拭泪,愈见泣泪之悲苦。E这首鹊踏枝深美闳约,看似在写闺阁之情,伤春怨别,实则满含寂寞的悲凉。解析:选BCB项,“楼上”是词人凭栏之

6、所,未必是宴会之所;“楼上”本就有高寒之意,说“因人去楼空”而高寒不妥;“过尽征鸿”暗示词人凝望之久、怅惘之深,非喻人之离散。C项,此词为闺怨词,抒情主人公非词人,词人只是代言闺人之怨,“人不见”指不见思念的游子,而非看不见客人。(2)词的前三句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这样写有什么用意?(6分)答: 解析:这首词的开头三句,似乎是在写景。千万片梅花似雪一般,随风飘飞,这景象是很美的。但是“犹自多情”一句,使这种景象生出了浓厚的悲凉气氛,使梅花这一形象变得“多情缱绻”。前三句和后文所抒发的闺怨之情相联系,飞落的梅花与空候的女子有一定的相似之处,都十分哀怨,美好与欢愉转瞬即逝。回答用意时,要深入思考“

7、多情”的含义,由梅及人,综合全篇进行分析。参考答案:景象:词的前三句写千万片梅花凋谢时流连、“多情”、随风飘飞的景象。(2分)用意:作者移情于梅,赋予梅花多情缱绻的性格。描画了缤纷而悲凉的意象,营造了凄美深情的氛围。为后文抒发怨情张本(做铺垫)。(用意每点2分,任答两点即可)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11分)一 剪 梅余赴广东,实之夜饯于风亭刘克庄束缊宵行十里强,挑得诗囊,抛了衣囊。天寒路滑马蹄僵,元是王郎,来送刘郎。酒酣耳热说文章,惊倒邻墙,推倒胡床。旁观拍手笑疏狂,疏又何妨,狂又何妨!注实之:王迈,字实之,刘克庄的好友。束缊(yn):把乱麻捆起来,做成照明的火把。(1)下列

8、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起句“束缊宵行十里强”,开门见山地描写连夜而行的情状,一束火把引路,来到十里长亭,点出饯别之意。“宵行”暗示远行的劳苦。B诗囊中的诗篇是词人的心血结晶,因而宁舍衣囊不舍诗囊。“挑得诗囊,抛了衣囊”表现了词人的书生本色和不爱钱财的高洁情操。C“天寒路滑马蹄僵”中,一个“僵”字写尽了艰苦之状,虽在说马,但行人颠簸于马背,冒着寒风艰难赶路的情景已跃然纸上。D“元是王郎,来送刘郎”表现了朋友之间的真挚情谊。刘克庄自称“刘郎”,也有以唐代锐意改革而屡受打击的刘禹锡自比之意。E“酒酣耳热说文章”一句在结构上承上启下,在内容上点明两位词人志同道合,在推杯换盏

9、间还不忘评诗论文。解析:选BEB项,“不爱钱财的高洁情操”过分拔高词人的品质。E项,“评诗论文”说法欠妥,词中塑造的是两个狂士的形象,“说文章”暗示二人评论时事,宣泄内心的忧愤。(2)词的下片刻画了什么样的人物形象?是如何刻画的?请简要分析。(6分)答: 解析:古代诗歌刻画形象、展示人物性格特点的方法主要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结合、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白描、烘托等。解答这类题目,要先找出描绘形象或评价性的相关句子,准确理解形象的基本特点。本词中,由“疏又何妨,狂又何妨”可以看出塑造的是疏狂的人物形象。“如何刻画”即要求分析表现手法,结合词句分析,本词先从正面入笔,以夸张手法写人物的动态,然后以

10、侧面衬托,借旁观者“拍手笑疏狂”来衬托人物的狂放不羁。参考答案:刻画了狂放不羁、慷慨激昂的狂士形象。(2分)运用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刻画人物。“酒酣耳热说文章”“推倒胡床”等神态,动作描写,从正面刻画人物形象;“旁观拍手笑疏狂”一句通过写旁观者的表现,从侧面刻画人物形象。(2分)运用夸张、衬托等手法来刻画人物。用“惊倒邻墙”“推倒胡床”等夸张手法来表现人物的纵情任性,借旁观者“拍手笑疏狂”来衬托人物的狂放不羁。(2分)4、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早过大通驿查慎行夙雾才醒后,朝阳未吐间。翠烟遥辨市,红树忽移湾。风软一江水,云轻九子山。画家浓淡意,斟酌在荆关。注大通驿:在安徽铜陵

11、,大通河由此入长江,作者乘船途经此地。荆关:五代后梁画家荆浩、关仝,二人擅长山水画。第三联的“软”字在艺术表现上很有特色,请作赏析。答: 解析:首先,应明确“软”的意思和所用的手法;其次,展开联想与想象,描述画面内容,“软”写出了微风轻柔,温软拂面,也写出了软风吹拂江水,使江水也变得温柔绵软,微波轻漾;最后,点明“软”有着怎样的表达效果或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参考答案:“软”字一语双关,既是写风软,也是写江水之软。写出了微风轻柔,温软拂面,也写出了软风吹拂江水,使江水也变得温柔绵软,微波轻漾。展现了一幅风吹波澜、风和水暖的清晨美景,生动形象,具有艺术感染力。5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北

12、来人二首宋刘克庄试说东都事,添人白发多。寝园残石马,废殿泣铜驼。胡运占难久,边情听易讹。凄凉旧京女,妆髻尚宣和。十口同离仳,今成独雁飞!饥锄荒寺菜,贫著陷蕃衣。甲第歌钟沸,沙场探骑稀。老身闽地死,不见翠銮归!注东都:指北宋都城汴梁。宣和:宋徽宗年号。赏析第一首中的画线句。答: 解析:画线句是对北宋都城汴梁荒凉破败之景的描绘:皇帝的陵园和宫殿都已遭到破坏,其中的陈列物石马已残破不堪,铜驼也见状悲泣。诗歌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在写景中抒发亡国之痛。参考答案:运用对仗(对偶)、拟人的手法,借陵园、宫殿的荒凉残破之景,抒亡国之痛,情景交融。6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凉蟾宋祁凉蟾啮残云,飞影上西庑。鹊鸦依空墙,蟏蛸已在户。君行阅三岁,确战亦云苦。新衣本自绽,故裳复谁补?朔风万里来,倘或从君所。风过无传音,徘徊独谁语。注凉蟾:这里指秋月。相传月中有蟾蜍,故云。蟏蛸:一种蜘蛛,多在室内墙壁间结网。古人认为诗的前两句“凉蟾啮残云,飞影上西庑”十分奇警。请指出这两句“奇”在哪里,并简要赏析。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