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语文版选修《唐诗宋词鉴赏》定风波 学案(1)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61036648 上传时间:2018-11-2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2018学年语文版选修《唐诗宋词鉴赏》定风波 学案(1)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7-2018学年语文版选修《唐诗宋词鉴赏》定风波 学案(1)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7-2018学年语文版选修《唐诗宋词鉴赏》定风波 学案(1)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17-2018学年语文版选修《唐诗宋词鉴赏》定风波 学案(1)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17-2018学年语文版选修《唐诗宋词鉴赏》定风波 学案(1)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2018学年语文版选修《唐诗宋词鉴赏》定风波 学案(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2018学年语文版选修《唐诗宋词鉴赏》定风波 学案(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7-2018学年语文版选修唐诗宋词鉴赏定风波 学案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8分)金缕曲闻杜鹃刘辰翁少日都门路。听长亭、青山落日,不如归去。十八年间来往断,白首人间今古。又惊绝、五更一句。道是流离蜀天子,甚当初、一似吴儿语。臣再拜,泪如雨。画堂客馆真无数。记画桥、黄竹歌声,桃花前度。风雨断魂苏季子,春梦家山何处?谁不愿、封侯万户?寂寞江南轮四角,问长安、道上无人住。啼尽血,向谁诉?注刘辰翁:南宋末年著名的爱国词人。苏季子:即苏秦,曾游说六国抗秦。(1)这首词中蕴藉着诗人情感、贯穿全词的意象是。(2分)解析:此词题为“闻杜鹃”,全篇由“闻杜鹃”生发开去。在羁旅者的耳中,杜鹃

2、声勾起乡愁无限;而遗民却从杜鹃声中生发出故国之思和亡国之悲。答案:杜鹃(子规)(2)下阕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请结合词句赏析。(6分)答: 解析:首先,明确各种艺术手法,找出与之对应的句子;然后,具体赏析该手法在内容、情感方面的作用。答案:“画堂客馆真无数。记画桥、黄竹歌声,桃花前度”为虚实相生(答“对比”也可)。“真无数”“画桥”“前度”所写乃是临安失陷前的繁华景象,这是虚写;而“黄竹歌声”才是眼前所见宋亡后故都的凄凉景象,这是实写。词人将昔日之繁华和今日之败落相互对照,虚实相映,伤怀倍添。“风雨断魂苏季子,春梦家山何处?谁不愿、封侯万户?”为用典。以“苏季子”喻抗元英雄,南宋末年的爱国志士们

3、为抗击元军,英勇献身,只得梦回家山,他们虽未封侯拜爵,却得到人们的普遍崇敬和深刻铭记。(答设问、反问也可:感慨英雄们英勇献身,却只能魂归故里被人铭记。)“寂寞江南轮四角,问长安、道上无人住”为借景抒情。描写临安失陷后,京都道上,人烟萧瑟,一路寂寥难行。词人触景生情,抒发国破家亡之痛。“啼尽血,向谁诉?”为拟人。结句又回到“杜鹃”上,用拟人化的语气,说杜鹃终日啼鸣,纵然啼尽鲜血,也不能诉说故国之思和亡国之悲。(写出其中两点即可)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8分)点绛唇春愁赵鼎香冷金炉,梦回鸳帐馀香嫩。更无人问,一枕江南恨。消瘦休文,顿觉春衫褪。清明近,杏花吹尽,薄暮东风紧。注赵鼎:

4、南宋政治家、词人,是宋高宗时的宰相,在朝中与秦桧进行过激烈的较量,最终绝食自杀。金炉:香炉的一种。休文:即梁沈约,一个多愁多病的才子。(1)从风格来看,这首词属于 词。它的写景顺序是 。(2分)解析:词的风格分为婉约派和豪放派,很明显这首词属于婉约派。“香冷金炉,梦回鸳帐馀香嫩”写的是室内的景物,而“清明近,杏花吹尽,薄暮东风紧”这三句写的是室外的景物。答案:婉约从室内到室外(2)词中“更无人问,一枕江南恨”中的“恨”有哪些?(6分)答: 答案:从梦中醒来,愁绪不散,意欲倾诉而又无人相慰相问的失望;亡国之痛;伤春愁春;对人生的叹喟,对世事的忧虑。3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1)(2)题。(8分)

5、中吕朝天曲张养浩柳堤,竹溪,日影筛金翠。杖藜徐步近钓矶。看鸥鹭闲游戏。农父渔翁,贪营活计,不知他在图画里。对这般景致,坐的注,便无酒也令人醉。 注坐的:的确。(1)“不知他在图画里”,这里的“图画”指的情景。(2分)答案:柳堤、竹溪、日影,鸥鹭闲游,农夫渔翁忙活(2)简析这首元曲的表现手法。(6分)答: 答案:白描手法。此曲用最直观最简洁的文字描述了堤上溪边的景色、鸥鹭游戏的场景及农夫渔翁忙活的情景,描绘出一幅悠闲美好的田园生活图景。动静结合。有静有动,有闲有忙(作者的杖藜闲步,农夫渔翁的贪营忙活),画中有画,充满了诗情画意。以议论作结,与前面的描写相得益彰,表现出作者被眼前美景深深陶醉和由衷

6、的赞美及对闲适生活的热爱。(每点2分)4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8分)明月何皎皎东汉 无名氏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帏。忧愁不能寐,揽衣起徘徊。客行虽云乐,不如早旋归。出户独彷徨,愁思当告谁?引领还入房,泪下沾裳衣。(1)从体裁上看,这是一首五言诗;从题材上看,这是一首诗。(2分)答案:古体闺怨(或思乡)(每空1分)(2)诗歌刻画的是思归的游子形象,还是盼归的闺中女子形象?请根据诗歌内容分析。(6分)答: 答案:(示例一)全诗塑造了一个客居异乡、愁思辗转、夜不能寐的游子形象。前四句写皎皎明月引起了他的乡愁,辗转难眠索性“揽衣”而“起”,在室内“徘徊”。游子“看月失眠”“揽衣起床”“室

7、内徘徊”这一连串的动作说明他醒着的时间长,也说明他心中的忧愁很深。五、六句“客行虽云乐,不如早旋归”点明愁因:他乡作客,无乐可言;归而不得,无可奈何。后四句再通过一系列动作描绘出其细腻的情感变化。由“室内徘徊”到“出户彷徨”,由“引领远望”到“入房泪下”,这一系列动作进一步表现主人公内心烦闷无处排遣、故乡遥遥归而不得的孤独与痛苦。全诗共十句,除了“客行”二句外,均用一个紧接一个的动作细致刻画了欲归不得的游子形象。(示例二)诗中刻画了一个独守空闺、愁思难寐、徘徊辗转的闺中女子形象。前四句写明月引起独守空闺的女子的愁思,只好披衣而起,徘徊于闺室。五、六句“客行虽云乐,不如早旋归”,是女子心头对“客

8、行”在外游子的劝说,有抱怨,也有期许。满腹愁思无人可诉,只好出户孤独地彷徨。引领远望,不见归人,愈添愁情,不得不回房,止不住的泪水打湿了衣裳。全诗共十句,除了“客行”二句外,均用一个紧接一个的动作细致刻画了独守空闺、愁思难寐的女子形象。5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2)题。(8分)浣溪沙敦煌曲子词五两注竿头风欲平。张帆举棹觉船轻。柔橹不施停却棹是船行。满眼风光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子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注五两:古人用鸡毛五两系于高竿顶端,用来观测风向、风力变化。 (1)上片中船夫“柔橹不施”是暗示,所以才有后面的短句“是船行”。(2分)解析:从“张帆举棹觉船轻”这句可知扬帆后不用划桨也觉得船

9、很轻,由此可知,正好处于顺风时候。答案:处于顺风(或风力增强)(意思对即可)(2)简析这首词下片的修辞手法和抒发的情感。(6分)答: 答案: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化静为动,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船行山迎相对运动的感觉。山,原本岿然不动,由于舟船行驶,映入舟中人眼帘的仿佛是山在迎面走来。本词把这种视觉造成的心理错觉写得极有趣味,也抒发了作者轻松愉悦的心情。 6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1)(2)题。(8分)双调沉醉东风秋景卢挚挂绝壁松枯倒倚,落残霞孤鹜齐飞。四围不尽山,一望无穷水。散西风满天秋意。夜静云帆月影低,载我在潇湘画注里。注潇湘画:宋代画家宋迪曾画过八幅潇湘山水图,世称“潇湘八景”。历代题咏者不少

10、。“潇湘”,湖南境内两条河流的名字。湘水流至零陵和潇水合流,世称潇湘。(1)这首元曲共有三处明显用典:“挂绝壁松枯倒倚”一句化用了诗人李白蜀道难中的“”;“落残霞孤鹜齐飞”一句,化用了王勃滕王阁序里的名句“”;“载我在潇湘画里”一句中,“潇湘画”指宋代画家宋迪的潇湘八景图,是著名的一组平远山水画。(2分)答案:枯松倒挂倚绝壁落霞与孤鹜齐飞(2)全曲仅有45个字,其所蕴含的“情”与“景”却十分丰富。请结合全曲简析。(6分)答: 答案:全曲通过时空的转换,对景物做动态的描写,使画面有所移动,使黄昏与静夜两个时间范畴同时出现,将诗情融于画意。前五句写黄昏之景,后两句写静夜之景,二者又有机地构成一幅反

11、映时空推移的动态画面,传达出作者悠闲宁静而略带萧瑟的情思,让读者欣赏到了一幅气象阔大、意境飞动的秋光图。7阅读下面这首曲,完成(1)(2)题。(8分)正宫塞鸿秋题人采菊图清许光治蜉蝣只作昏朝计,蟪蛄岂识春秋意。蟭螟局促人间世,虫鱼琐屑书生事。龙头翰墨场,燕颔功名志,笑东篱未必渊明是。注蟭螟:亦作“焦螟”,传说中一种极小的虫。燕颔:形容相貌威武。东汉名将班超自幼即有立功异域之志,相士说他“燕颔虎颈”,有“万里侯”之相。(1)蜉蝣、蟪蛄、蟭螟、虫鱼共同的特点是、。(2分)解析:通过“只作昏朝计”“岂识春秋意”“局促人间世”“琐屑书生事”,可知它们生命的短暂、卑微渺小。答案:生命短暂卑微渺小(2)作

12、为题采菊图之作,这首散曲所表达的意旨颇有新意,请结合具体语句简要分析。(6分)答: 答案:这是一首题写在采菊图上的散曲。采菊图一般表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表现隐逸之乐(“出世”的人生态度);这首散曲却反图意而题之,匠心独运,富有新意,赞许科场夺魁、沙场建功的积极入世的人生态度。8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8分)莺梭刘克庄掷柳迁乔太有情,交交时作弄机声。洛阳三月花如锦,多少功夫织得成。(1)这首诗抒发了作者之情。(2分)答案:对春天由衷的喜爱(2)这首诗构思精巧,试作简要分析。(6分)答: 答案:这首诗的构思,妙在巧用比喻。作者把柳莺的飞上飞下喻为莺梭,把它的“交交”

13、鸣叫声喻为织布机的声音,把洛阳盛开的花儿喻为锦绣。三个比喻,新颖贴切,生动形象。更为重要的是,后两个比喻由第一个比喻扩展而来,可谓独具匠心。(点出比喻2分,分析到位4分)9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2)题。(8分)浣 溪 沙明刘基布谷催耕最可怜,声声只在绿杨边。夕阳江上雨余天。满地蓬蒿无旧陌,几家桑柘有新烟?战场开尽是何年?(1)这首词写的是 (季节)(时分)所见的农村景象。(2分)解析:由诗中“布谷催耕”“绿杨”可知是春天,由诗中“夕阳”可知是傍晚。答案:春季(春天)傍晚(黄昏或夕阳西下)(2)简析这首词的表现手法及作者的情感。(6分)答: 解析:本词描写了“布谷催耕”“声声”“绿杨”等春天的景物,又描写了“满地蓬蒿”“无人耕种”等画面,用反衬的手法表现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