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语文版选修《〈论语〉选读》敬鬼神而远之 学案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61036575 上传时间:2018-11-22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30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2018学年语文版选修《〈论语〉选读》敬鬼神而远之 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2017-2018学年语文版选修《〈论语〉选读》敬鬼神而远之 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2017-2018学年语文版选修《〈论语〉选读》敬鬼神而远之 学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2017-2018学年语文版选修《〈论语〉选读》敬鬼神而远之 学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2017-2018学年语文版选修《〈论语〉选读》敬鬼神而远之 学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2018学年语文版选修《〈论语〉选读》敬鬼神而远之 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2018学年语文版选修《〈论语〉选读》敬鬼神而远之 学案(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7-2018学年语文版选修论语选读敬鬼神而远之 学案湖南耒阳市在突击检查矿井中发现,一些小煤矿安全生产严重不达标。多处井口都设有香炉油灯,风井挡墙前的神位牌已被香火熏黑。在矿主看来,安全生产可以“变通”,但各路神佛不能不拜。湖南省煤监局安全监察处长陈福生表示:煤矿井口20米之内严禁一切烟火。但从现场烟熏火燎的痕迹来看,这些香炉、牌位存在已经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了。按照检查组的说法,省市煤监部门“多次勒令矿主们改正这一隐患”,甚至退而求其次“提出就算祭拜也应到远处祭拜”。在迷信的矿主们看来,鬼神是无处不在的,要求得鬼神保佑,保证矿井安全,就必须设神位烧香敬拜。对矿工们来说,最好的获得安全保障

2、的办法,不是乞求鬼神的庇佑,而是矿井方面在生产上严格遵守安全条例,并且加强防护设施的配备,时刻把安全生产放在第一位。鬼神的庇佑靠不靠得住,只有天知道,但是至少,那些在矿井口燃烧着的香火本身,就已经对矿工们的安全构成了严重的威胁。在对待鬼神上,现代人如此,先师孔子如何呢!其实,孔子早就提出“敬鬼神而远之”。虽然孔子没有直接否定鬼神的存在,但孔子敬鬼神重理性,表现了对宗教冷淡的态度。今天,我们就来解读孔子“敬鬼神而远之”的思想内涵。仲由前542前480,字子路,又字季路,春秋时期鲁国卞人,即今山东平邑县仲村人,孔子得意门生,以政事见称。18岁时,适逢孔子东游到卞,受到孔子赏识。孔子设礼相诱,收其为

3、弟子。为人伉直鲁莽,好勇力,重朋友,讲信义,事亲至孝,是孔门弟子中性格较为独异的一位。仲由除学六艺外,还为孔子赶车,做侍卫,跟随孔子周游列国,他敢于对孔子提出批评,勇于改正错误,深得孔子器重。孔子称赞说:“子路好勇,闻过则喜。”又说:“我的主张如果行不通,就乘木筏子到海外去。那时跟随我的怕只有仲由了。”初仕鲁,后事卫。孔子任鲁国司寇时,他任季孙氏宰,后任大夫孔俚宰。卫庄公元年(前480),卫国内乱,子路从容就义。唐开元二十七年(739)追封“卫侯”。宋大中符二年(1009)加封“河内公”。南宋咸淳三年(1267)封为“卫公”。明嘉靖九年改称“先贤仲子”。孔子的人生哲学是现实主义的,他要求弟子们

4、对现实的人生世相采取实用理性的态度。在迷信风气弥漫每个角落的春秋时期,有几个人敢“敬鬼神而远之”?孔子自称为殷商的苗裔,却尊尚周代的文明,即开始摆脱原始命运和鬼神的桎梏,走上诗歌礼乐文化的道路。在生产力水平低下,科学技术不发达的条件下,谁能说清楚神秘难测的鬼神问题?孔子提出“先事人”“先知生”的观点,是强调“事人”“知生”的首要地位。儒家只重视今生今世,教育人如何做人,如何成为高尚的君子。对于死,则表现为大大方方处之坦然,认为只有立足于人生,才能参悟死亡的真谛。由此可见,孔子对于鬼神的存在,是采取一种两可的态度,不赞美鬼神,却又不否定鬼神的存在。这种“敬鬼神而远之”的态度,不理会神界存在的真实

5、性与否,而突出宗教的道德和心理功能(“祭如在,祭神如神在”),把神道归属于人道,这是一种非常理智和通达宽容的态度,既不会流于狂热,又不会陷于武断,表现出难得的人文主义精神。诵读下面的内容,完成12题。季路问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曰:“敢问死。”曰:“未知生,焉知死?”(11.12)子不语怪、力、乱、神。(7.21)突破词句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1)未能事人事:_(2)焉能事鬼 焉:_(3)敢问死 敢:_答案:(1)事奉(2)疑问副词,怎么(3)表示尊敬对方的谦词,可译为“冒昧”“请求”要义探究2孔子怎么看待鬼神和生死的?点拨:孔子不相信鬼神,也不把注意力放在来世或死后的情形上

6、。他重视现实人生,强调人的命运是建筑在自身努力的基础之上的,鼓励人们积极投身现实,掌握自己的命运。诵读下面的内容,完成35题。樊迟问知。子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问仁。曰:“仁者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6.22)祭如在,祭神如神在。子曰:“吾不与祭,如不祭。”(3.12)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1.9)突破词句3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1)樊迟问知知:_(2)务民之义 务:_(3)吾不与祭 与:_(4)慎终 慎:_答案:(1)通“智”,聪明(2)从事,致力于(3)参加(4)谨慎4翻译下面的句子。(1)仁者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译文:_(2)祭如在,祭神如神在。译

7、文:_(3)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译文:_答案:(1)仁人先付出艰苦的努力而后有所收获,这就可以说是具备仁了。(2)祭祀祖先的时候,好像祖先真的在那里;祭祀神的时候,好像神真的在那里。(3)谨慎地对待丧礼,恭敬地追思远代的祖先,百姓的道德就能趋于仁厚了。要义探究5孔子是如何对待祭鬼神的?点拨:孔子对于超乎此生此世的问题、对象,采取一贯的“存而不论”的实用态度,既不肯定,也不否定。活人还侍奉不了,何谈鬼神?这样看来,孔子主张进行的祭祀活动主要是道德的,而不是宗教的。诵读下面的内容,完成68题。子贡曰:“夫子之文章,可得而闻也;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5.13)孔子曰:“君子有三畏:

8、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圣人之言。”(16.8)突破词句6翻译下面的句子。(1)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译文:_(2)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圣人之言。译文:_答案:(1)先生谈论人性和天道,却从没有机会听到。(2)小人不懂得天命因而不知道敬畏,拿大人不当回事,轻侮圣人的话。要义探究7子贡对孔子的学问是如何认识和评价的?点拨:在子贡看来,孔子所讲的礼乐诗书等具体知识是有形的,只靠耳闻就可以学到,但关于人性与天道的理论,深奥神秘,不是通过耳闻就可以学到的,必须经过内心的体验,才有可能把握得住。8为什么孔子强调君子有三畏?点拨:孔子强调三畏,其目

9、的在于引导人们修身从善。小人不务修身,不讲从善,所以他们心里没有什么值得敬畏的,就有可能无所不为。因此,人人都要有所敬畏:敬畏祖先,把祖先的遗训永记心头;敬畏道德高尚的人,把他们当做楷模;敬畏圣人之言,把圣人的话作为“座右铭”,遵循它,实行它,使其源远流长,发扬光大。诵读下面的内容,完成912题。公伯寮愬子路于季孙。子服景伯以告,曰:“夫子固有惑志。于公伯寮,吾力犹能肆诸市朝。”子曰:“道之将行也与,命也;道之将废也与,命也。公伯寮其如命何!”(14.36)王孙贾问曰:“与其媚于奥,宁媚于灶,何谓也?”子曰:“不然。获罪于天。”(3.13)突破词句9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1)子服景伯以告以:_

10、(2)夫子固有惑志 惑志:_(3)吾力犹能肆诸市朝 诸:_(4)道之将行也与 行:_(5)不然。获罪于天 然:_答案:(1)介词,把(2)疑惑之心(3)兼词,之于(4)实行(5)代词,这样10翻译下面的句子,并探究其句式特点。(1)公伯寮愬子路于季孙。译文:_(2)道之将行也与,命也。译文:_(3)与其媚于奥,宁媚于灶。译文:_答案:(1)公伯寮向季孙说子路的坏话。(状语后置句)(2)我的主张将能实行呢,这是命运。(判断句)(3)与其讨好奥神,不如讨好灶神。(状语后置句)要义探究11怎么理解孔子的天命思想?点拨:孔子认为自己的“道”能否推行,在天命而不在人为,“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其实,孔子

11、并不是一个相信天命的人,因为他毕生都在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努力,虽然是知其不可而为之。12孔子认为“获罪于天,无所祷也”,那么我们应怎样理解这句话的言外之意?点拨:孔子认为人应该遵从天理,反对“媚于奥”“媚于灶”。他认为,人的言行应该遵从天理,即君君、臣臣等伦理纲常和仁义礼让等道德规范。如果逆此而行,就会获罪于天。诵读下面的内容,完成1314题。司马牛忧曰:“人皆有兄弟,我独亡。”子夏曰:“商闻之矣: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12.5)突破词句13翻译下面的句子。(1)人皆有兄弟,我独亡。译文:_(2)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译文: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