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语文版必修五祸兮福兮 学案(4)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61036517 上传时间:2018-11-2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8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2018学年语文版必修五祸兮福兮 学案(4)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17-2018学年语文版必修五祸兮福兮 学案(4)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17-2018学年语文版必修五祸兮福兮 学案(4)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2017-2018学年语文版必修五祸兮福兮 学案(4)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7-2018学年语文版必修五祸兮福兮 学案(4)》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2018学年语文版必修五祸兮福兮 学案(4)(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7-2018学年语文版祸兮福兮 学案一、基础训练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若颣(li) 饮马(yn) 惩罚(chng) 韦编三绝(wi)B.易泮(pn) 挑剔(t) 痉挛(jng) 翘首以待(qio)C.不刿(gu) 应届(yng) 晕车(yn) 如法炮制(po)D.着眼(zhu) 狡黠(xi) 哨卡(qi) 椎心泣血(zhu)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长短相形,高下相盈 盈:满B.中士闻道,若存若亡 若:好像C.建德若偷,质真若渝 质真:纯真的德D.受国不祥,是为天下王 不祥:指灾祸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虚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

2、.曲则全,枉则直 人之道则不然B.不自是,故彰 是以圣人执一为天下式C.不笑不足以为道 损不足以奉有余D.不自见,故明 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4.下列句子不属于宾语前置的一句是( )A.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B.不患人之不己知C.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D.王如善之,则何为不行5.下列各组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高下相盈B.建德若偷C.受国之垢D.正言若反6.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曲则全”中“曲”指委曲,委曲指的是能拐弯,与现在讲的受委屈不完全相同,意义上更宽泛。B.“圣人执一为天下式”是说圣人洁身自爱,所以成为天下人的楷模,“一”,指自身。C.“不自见”“不

3、自是”“不自伐”“不自矜”,都是大道自然本性的表现。也就是说人得到了大道的自然本性,无意作为而顺物之自然,却能真正有所作为。D.“不争”是老子“道”体现生活准则的重要特征。只有与物不争,与事不争,逃离社会或遁入山林才能永无过患而安然处顺。二、课堂练习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颣,上德若谷,大白若辱,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真若渝,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夫唯道,善贷且成。(四十一章)天之道,其犹张弓与?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余

4、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七十七章,节选)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是以圣人云:“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受国不祥,是为天下王。”正言若反。(七十八章)7.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 勤而行之B.以其无以易之 是以圣人云C.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 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D.天之道,其犹张弓与 故天下莫能与之争8.下列各句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诚全而归之如果能够这样做,那么就全部在他身上体现出来。B.是以圣人执一为天下式因此圣人遵守“道”的原则行事

5、,成为天下的典范。C.不笑不足以为道道不被人嘲笑就不成其为道了。D.正言若反正面的话听起来像反话一样。9.老子在上面选文的最后一自然段主要表达了什么观点? 三、课外拓展阅读下面选文,回答问题。老聃死,秦佚吊之,三号而出。弟子曰:“非夫子之友邪?”曰:“然。”“然则吊焉若此,可乎?”曰:“然。始也吾以为其人也,而今非也。向吾入而吊焉,有老者哭之,如哭其子;少者哭之,如哭其母。彼其所以会之,必有不蕲言而言,不蕲哭而哭者。是遁天倍情,忘其所受,古者谓之遁天之刑。适来,夫子时也。适去,夫子顺也。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入也,古者谓是帝之县解。”10.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秦佚

6、吊之 吊:吊丧B.必有不蕲言而言 蕲:祈求,希望C.古者谓之遁天之刑 遁:逃避,违反D.哀乐不能入也 乐:音乐11.下列加点字不属于通假字的一项是( )A.是遁天倍情 B.古者谓是帝之县解C.三餐而反D.安时而处顺12.比较下列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组是( )然则吊焉若此向吾入而吊焉始也吾以为其人也,而今非也必有不蕲言而言A.与相同,与也相同 B.与不同,与相同C.与相同,与不同 D.与不同,与也不同13.下列叙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老聃和秦佚都把生死看得很轻,在秦佚的眼里老聃的弟子也应都是超脱物外的人,但如此伤心地长久哭泣,显然哀痛过甚,有失老聃的遗风。B.庄子认为人体秉承

7、于自然,方才有生死,如果好生恶死,这就忘掉了受命于天的道理。C.在庄子看来,忧乐不能入,死生不能系,做到“安时而处顺”,就自然地解除了困缚,犹如解脱了倒悬之苦。D.庄子本人听凭天命,顺应自然,“安时而处顺”的生活态度,与逍遥游所表现的哲学思想迥异。四、语言运用14.根据所给例句仿写一句新语句。盛唐的边塞诗格调悲壮,像雄浑的号角,一声声吹得历史都热血沸腾。 15.上世纪50年代初,梅兰芳和俞振飞演出断桥,当梅先生用手戳许仙“这个冤家”的额头时,俞先生被这突如其来的狠狠一戳身子向后一仰,险些就要跌倒,梅先生见状赶紧伸手去搀,等到搀住,心想白娘子不应该如此怜惜这个负心人,于是,再伸手向外一推。这里的

8、“一戳、一搀、一推”的连续动作,完全是即兴的补救做法,居然化腐朽为神奇,演绎成了让人竞相模仿的一段经典表演。“一戳”、“一搀”、“一推”从艺术上讲是非常成功的,其潜台词是:一戳,表示白娘子对负心丈夫的怨恨和有些不屑一顾。一搀,表示 一推,表示_ 答案与解析1.B 2.A(A项“盈”,通“呈”,呈现。)3.D(A项就/却;B项认为正确/这;C项能够/来。)4.C(C项为状语后置句,其它三项均为宾语前置句。)5.D(A项中的“盈”通“呈”;B项中的“建”通“健”;C项中的“垢”通“诟”;D项无通假现象。)6.D(老子的“不争”并不意味着要“逃离社会”或“遁入山林”,此说法系无中生有。)7.B(A项

9、结构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代词,代“道”;C项连词,表顺承关系/连词,表转折关系;D项句末语气词,表疑问语气,相当于“吗”/介词,同,跟。)8.A(应译为“如果能够按照古语去做,那么,保全自身的效验确实就会在他身上体现出来”。)9.老子主要从“以柔克刚、以弱胜强”出发,倡导为政者主动采取弱势,担当国家社稷的责任。10.D(乐:欢乐。)11.D(A项倍通“背”,B项县通“悬”,C项反通“返”)12.A(都是代词,代老聃,都是转折连词,但是)13.D(庄子养生主与逍遥游的主旨一样,它们重在顺应自然,不为外物所滞。)参考译文:老聃死去,秦佚吊唁他,哭一阵就出来了。老聃的弟子说:“

10、你不是我们老师的朋友吗?”秦佚说:“是的。”“那么这样吊唁,行吗?”秦佚说:“行的。以前我认为你们都是得道之人,现在看来并非如此。刚才我进去吊唁时,看见有年长的哭他,像哭自己的孩子;有年轻的人哭他,像哭自己的父母。你们聚集在这里,必定有不想说的话而说了,不想哭而哭了。这是违反天性增加俗情的,忘记了天性的禀受,古人称之为违反天性的过错。出生,是你们老师的应时;死去,是你们老师的顺乎自然。应时而生而又顺乎自然而死,那么哀乐就不能进入身心,古人称这是自然的悬解。”14.北宋的婉约词意境优美,像清雅的荷花,一朵朵开得人生都芳香飘逸。15.(一搀,表示)白娘子对许仙的关心 (一推,表示)白娘子不应该如此怜惜这个负心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