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语文版必修五论修身 学案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61036485 上传时间:2018-11-2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93.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2018学年语文版必修五论修身 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7-2018学年语文版必修五论修身 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7-2018学年语文版必修五论修身 学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17-2018学年语文版必修五论修身 学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17-2018学年语文版必修五论修身 学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7-2018学年语文版必修五论修身 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2018学年语文版必修五论修身 学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7-2018学年语文版必修五论修身 学案一、语段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里仁)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在陈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卫灵公)原壤夷俟。子曰:“幼而不孙弟,长而无述焉,老而不死,是为贼。”以杖叩其胫。(宪问)下列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六十而耳顺耳顺:指能正确对待别人对自己的各种评价B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逾矩:超过规矩C君子固穷 固:本来

2、D长而无述焉 述:无所作为解析:选C。固:坚持、坚守。与“君子固穷”中“穷”字的解释相同的一项是()A穷寇勿追B理屈词穷C穷奢极欲 D穷思极想解析:选A。A项,与例句中的“穷”都是“困窘、走投无路”之意。B项,“穷”为“穷尽”之意。C项,“穷”为“极端”的意思。D项,“穷”为“用尽”之意。下列关于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吾十有五而志于学过而不改,是谓过矣一杖叩其胫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A和相同,和相同。B和相同,和不同。C和不同,和相同。D和不同,和不同。解析:选D。句中“而”表顺承关系;句中“而”表转折关系;句中“其”是代词,译为“他的”;句中的“其”是第一人称代词,译

3、为“自己的”。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A第一段话,是孔子对自己一生各阶段的总结,表现了孔子从少年时代求学开始直到逐渐走向“仁者”的长期过程。B第二段话表现了孔子对真理的热爱和执着追求。C第三段用比喻的说法,说明越是艰苦的环境,越能考验人的意志。D第五段通过动作描写,表明孔子对没有修养的人的极度蔑视,从而树立起一个嫉恶如仇的君子形象。解析:选D。D项,是通过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两种。二、语言运用.根据下列两种情景,以“群众送行”为重点,分别扩展成一段话,每段不少于30字。情景一:一名清官调任,群众送行,_情景二:一名贪官被抓,群众送行,_答案:(示例)(情景一)十里长街,千声道谢,万声

4、祝福,都化作泪光点点。感激声、挽留声、叹息声和啜泣声汇集成了一首最真挚的乐章。(情景二)愤怒的斥责声,尖刻的嘲笑声,不平的叫冤声,像暴风骤雨般袭向贪官。.阅读下面一则寓言,写出寓意。有个秃子,把假发戴在头上,骑马出行。一阵风把假发吹掉了,旁观的人都禁不住哈哈大笑。秃子停下来说:“这头发本来就不属于我,从我这里丢掉了,有什么奇怪呢?它不是也曾离开了那生长它的原来主人吗?”答:_答案:不要为突如其来的不幸而苦恼。因为不是与生俱来的东西,留也留不住。一、基础考查下列各句中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B在陈绝粮,从者病,莫能兴C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D幼而不孙弟,长而无述

5、焉解析:选D。“孙”通“逊”,“弟”通“悌”。下面各组句子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三十而立(立身于世) 六十而耳顺(能正确对待别人对自己的各种评价)B莫能兴(站起来) 君子亦有穷乎(贫穷)C患其不能也(担心,忧虑)内省不疚(反省)D文胜质则史(文采)即之也温(接触)解析:选B。“穷”这里指“困窘,走投无路”的意思。下面各组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过而不改,是谓过矣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B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吾道一以贯之C以德报怨,何如吾道一以贯之D质胜文则野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解析:选C。“以”均为介词,可译为“用”。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没有词类活用的一项是()A匿怨

6、而友其人B左丘明耻之C内省不疚 D幼而不孙弟解析:选D。A项,“友”,名词用作动词,意为“与交友”;B项,“耻”,意动用法,“以为耻”;C项,“内”,名词作状语。下列各句与原文不相符的一项是()A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随心所欲,不逾矩。B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是。C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D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解析:选A。“七十而随心所欲”应改为“七十而从心所欲”。二、阅读理解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许允妇是阮卫尉女,德如妹

7、,奇丑。交礼竟,允无复入,家人深以为忧。会允有客至,妇令婢视之,还答曰:“是桓郎。”桓郎者,桓范也。妇云:“无忧,桓必劝入。”桓果语许云:“阮家既嫁丑女与卿,故当有意,卿宜查之。”许便回入内,既见妇,即欲出。妇料其此出无复入理,便捉裾停之。许因谓曰:“妇有四德,卿有其几?”妇曰:“新妇所乏唯容尔。然士有百行,君有几?”许云:“皆备。”妇曰:“夫百行以德为首。君好色不好德,何谓皆备?”允有惭色,遂相敬重。许允为吏部郎,多用其乡里,魏明帝遣虎贲收之。其妇出戒允曰:“明主可以理夺,难以情求。”既至,帝核问之,允对曰:“举尔所知,臣之乡人,臣所知也。陛下检校,为称职与不。如不称职,臣受其罪。”既检校,

8、皆官得其人,于是乃释。允衣服败坏,诏赐新衣。初允被收,举家号哭。阮新妇自若,云:“勿忧,寻还。”作粟粥待。顷之,允至。许允为晋景王所诛,门生走入告其妇。妇正在机中,神色不变,曰:“蚤知尔耳!”门人欲藏其儿,妇曰:“无豫诸儿事。”后徙居墓所,景王遣钟会看之,若才流及父,当收。儿以咨母,母曰:“汝等虽佳,才具不多,率胸怀与语,便无所忧;不须极哀,会止便止;又可少问朝事。”儿从之。会反,以状对。卒免。(选自世说新语贤媛)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交礼竟,允无复入竟:结束B魏明帝遣虎贲收之 收:拘捕C明主可以理夺,难以情求 夺:夺取D若才流及父 及:赶得上解析:选C。夺:改变。下列

9、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阮家既嫁丑女与卿与嬴而不助五国也B许因谓曰 相如因持璧却立C皆官得其人,于是乃释 蒙冲斗舰乃以千教D若才流及父,当收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解析:选B。A项,“与”分别为“动词,给予”,“动词,结交,亲附”;B项,“因”都为“副词,于是”;C项,“乃”分别为“副词,于是,就”,“副词,竟然、甚至”;D项,“若”分别为“连词,如果,假设”,“代词,你们”。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许允妇是阮德如的妹妹,相貌奇丑,以致当婚礼结束后,许允竟对其不予理睬,后经别人劝说,方才回到洞房内。B许允在洞房内责问其妻,却被其妻以“好色不好德

10、”反驳。他哑口无言,感到内心有愧,自此以后对妻非常敬重。C许允做吏部郎官时,因大量任用自己同乡做官引来嫌疑被皇帝拘捕。后经查实,用人称职没什么问题便将其释放。D许允被杀后,门人惶恐,想藏匿许允的儿子。但被许允妇阻止,认为只要坦诚说话,坚决不过问朝廷之事即可免祸。解析:选D。“坚决不过问朝廷之事”错,原文是“可少问朝事”。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夫百行以德为首。君好色不好德,何谓皆备?译文:_(2)初允被收,举家号哭。阮新妇自若,云:“勿忧,寻还。”译文:_ _解析:(1)夫,句首发语词,无实义;(2)收,收监,被捕;寻,不久。答案:(1)在各种好品行中德行居首位。夫

11、君好色不好德,怎么能说全都具备呢?(2)当初许允被捕时,全家人都吓得号哭起来。只有许允的妻子神态自若,说:“不必担忧,(许允不会有事,)不久就会回来。”参考译文:许允的妻子是阮卫尉的女儿,阮德如的妹妹,相貌无比丑陋。举行交拜礼后,许允不想再进去,家里人为此忧心如焚。这时,正好许允来了客人,新娘叫丫环去看客人是谁,丫环回来回答说:“是桓公子。”所说的桓公子,就是桓范。新娘说:“不用担心,桓范一定会劝他回到洞房来。”桓果然对许允说:“阮家把相貌最丑的女儿嫁给你,必然有其用意,你应当仔细观察她。”许允于是重新回到洞房,见到新娘后,就立即往外走。新娘料定他这次出去就没有再回来的道理,便拉住他的衣襟让他留下。许允于是对她说:“女人必须具备四德(即妇德、妇言、妇容、妇功),你有其中几样?”新娘说:“我所欠缺的只是容貌。然而读书人应该有各种好品行,夫君又有几种呢?”许允说:“全都具备。”新娘说:“在各种好品行中德行居首位。夫君好色不好德,怎么能说全都具备呢?”许允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