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山东省烟台市2018年中考物理试题(解析版)

上传人:超**** 文档编号:61017052 上传时间:2018-11-21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5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品解析:山东省烟台市2018年中考物理试题(解析版)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精品解析:山东省烟台市2018年中考物理试题(解析版)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精品解析:山东省烟台市2018年中考物理试题(解析版)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精品解析:山东省烟台市2018年中考物理试题(解析版)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精品解析:山东省烟台市2018年中考物理试题(解析版)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品解析:山东省烟台市2018年中考物理试题(解析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解析:山东省烟台市2018年中考物理试题(解析版)(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8年山东省烟台市中考物理试卷一选择题1. “北斗”卫星是中国自行研制的通信系统,可在全球范围内全天候地为各类用户提供高精度,高可靠性的定位、导航等服务,该系统在传递信息过程中主要依靠( )A. 声波 B. 超声波 C. 次声波 D. 电磁波【答案】D【解析】解:ABC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故ABC不符合题意。D卫星和地面的联系靠电磁波,将图片和声音等信号调制到电磁波上,把电磁波当成载体发射回地面,所以它传递信息利用的是电磁波。故D符合题意。故选:D。点睛:人们日常生活中用的电视信号、手机信号以及卫星通信都是利用电磁波传递的。2. 为了探究声音产生的条件,小明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几

2、个实验,你认为不能完成探究目的是( )A. 发出“啊”的声音,用手指触摸喉咙处B. 一边改变管子插入水中深度,一边用嘴吹管的上端C. 敲打铜锣,锣响后用手触摸锣面D. 敲击音叉后,将音叉轻轻地接触脸颊【答案】B【解析】解:A、发出“啊”的声音,用手指触摸喉咙处,感觉到声带振动,能探究声音产生的条件,故A不符合题意;B、一边改变管子插入水中深度,一边用嘴吹管的上端,空气柱的长度改变,振动频率发生变化,音调发生变化,研究的是音调和频率的关系,故B符合题意;C、敲打铜锣,锣响后用手触摸锣面,感觉到鼓面在振动,能探究声音产生的条件,故C不符合题意;D、敲击音叉后,将音叉轻轻地接触脸颊,会感到音叉在振动

3、,能探究声音产生的条件,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点睛:此题考查了声音的特性和声音的产生,物体发声时一定振动,振动停止,发声停止。3. 如图所示的杠杆,属于费力杠杆的是( )A. B. C. D. 【答案】C【解析】解:A、羊角锤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是省力杠杆,不符合题意。B、起子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是省力杠杆,不符合题意。C、镊子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小于阻力臂,是费力杠杆,符合题意。D、钳子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是省力杠杆,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的是杠杆的分类,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省力杠杆,动力臂大于阻力臂;费力杠杆,动力臂小于阻力臂;等臂杠杆,

4、动力臂等于阻力臂。4. 关于惯性,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百米赛跑运动员到达终点不能马上停下来,是由于运动员具有惯性B. 汽车驾驶员和乘客需要系上安全带,是为了减小汽车行驶中人的惯性C. 行驶中的公交车紧急刹车时,乘客会向前倾,是由于惯性力的作用D. 高速公路严禁超速,是因为速度越大惯性越大【答案】A【解析】解:A、百米赛跑运动员到达终点不能马上停下来,是由于运动员具有惯性,故A正确;B、汽车驾驶员和乘客需要系上安全带,是为了减小汽车行驶中惯性造成的危害,不能减小惯性,惯性大小只与质量有关,质量不变,惯性不变,故B错误;C、行驶中的公交车紧急刹车时,乘客会向前倾,是由于乘客具有惯性;惯性不

5、是力,不能说受到惯性力的作用,故C错误。D、物体的惯性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与运动状态、速度等因素无关,故D错误。故选:A。点睛:正确理解惯性的概念是解答此题的关键。惯性是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原来静止的物体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原来运动的物体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并且要知道任何物体都有惯性,惯性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与是否运动、是否受力、做什么运动都没有关系。5. 下列现象,属于汽化的是( )A. 烧水时,壶嘴冒出“白气”B. 夏天,洒在地板上的水很快干了C. 冬天,室外冰冻的衣服也能变干D. 冰箱冷冻室内壁结霜【答案】B【解析】解:A、烧水时,从壶嘴冒出“白气”是水蒸气的液化现象,故

6、A错误;B、夏天,洒在地板上的水很快干了,是水变成水蒸气,是汽化现象,故B正确;C、冰冻的衣服在0以下也能干,是冰直接变成水蒸气,属于升华现象,故C错误;D、冰箱冷冻室内壁结霜是水蒸气直接变成小冰晶,是凝华现象,故D错误。故选:B。点睛:分析生活中的热现象属于哪种物态变化,关键要看清物态变化前后,物质各处于什么状态;六种物态变化过程中,都伴随着吸热或放热;其中放出热量的物态变化有:凝固、液化、凝华;吸热的有:熔化、汽化、升华。6. 如图描述的四个生活实例,属于光反射现象的是( )A. B. C. D. 【答案】D【解析】解:A、手影中影子的形成说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由于光的直线传播,被物体挡住

7、后,物体后面就会呈现出阴影区域,就是影子,故A与题意不符;C、水中鱼上反射的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发生折射,属于光的折射,故C与题意不符;D、“潜望镜”是两块平面镜组成,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故D符合题意。故选:D。点睛:本题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光现象,考查了对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光的折射的理解和应用,考查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在学习中要善于利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解释、解决有关问题。7. 一重力为G的热气球竖直匀速上升时,它所受到的浮力为F,受到的空力阻力为f,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A. FG+f B. F=G+f C. FG+f D. F=Gf【答案】B【解析】解:热气球匀

8、速上升时,受平衡力的作用,浮力的方向竖直向上,重力和阻力的方向竖直向下;则浮力F等于重力G与阻力f之和,即:F=G+f。故选:B。8.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中,所用凸透镜焦距为10cm,当蜡烛从如图所示的A位置逐渐移到B位置的过程中,像距及其像的变化情况是( )A. 像距增大,像变大 B. 像距减小,像变大C. 像距减小,像变小 D. 像距增大,像变小【答案】A【解析】解: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将点燃的蜡烛从A位置逐渐移到B位置的过程中,由于物距减小,则像距变大,像变大。故选:A。点睛:掌握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uf,成正

9、立、放大的虚像。凸透镜成实像时,物体离凸透镜越近,像离凸透镜越远,像也越大。9. 如图是小明为家里的盆景设计了一个自动供水装置,他用一个塑料瓶装满水后倒放在盆景中,瓶口刚刚被水浸没,这样盆景中的水位可以保持一定的高度。塑料瓶中的水不会立刻全部流掉的原因是( )A. 受浮力的作用 B. 外界大气压的作用C. 盆景盘支持力的作用 D. 瓶口太小,水不易流出【答案】B【解析】解:一个标准大气压可以支持约10.13m高的水柱。瓶中水面能高于盆内水面不会流出来,正是因为盆景中的水与大气相通,是大气压支持着瓶内的水不会流出来。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浸在空气中的物体

10、受到大气压的作用,一个标准大气压可以支持10.13m高度的水柱。10. 炎炎夏日,烈日下海滩的沙子热得烫脚,而海水很清凉,榜晚落日后,沙子凉了,海水却依然暖暖的,这主要是因为海水和沙子具有不同的( )A. 密度 B. 内能 C. 热量 D. 比热容【答案】D【解析】解:水的比热容比沙子的比热容大,同样受热或冷却的情况下,吸收或放出相同热量,水的温度变化比沙小,因此,在受太阳照射条件相同时,海水比沙滩的温度低,放出相同热量时,海水比沙滩的温度高,故D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水的比热容大在生活中的应用的了解。水的比热容大,在吸收和放出相同热量时,与同质量的其他物质相比,其温度变化小

11、。11. 物理学中把抽象的、不易直接测量的物理量,转换为具体的,易测量的物理量的科学方法,叫转换法,在下图所示实验中没有使用转换法的是( )A. 探究光的反射规律B. 探究液体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C. 探究重力势能与哪些因素有关D. 探究电热与哪些因素有关【答案】A【解析】解:A、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实验中,多次改变入射光线的角度,观察并记录反射光线的位置,目的是探究反射光线位置变化与入射光线的关系,采用的是归纳法。故A符合题意;B、探究液体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实验中,通过U形管中液面高度差的大小反映液体内部压强的大小,采用的是转换法。故B不符合题意;C、探究重力势能与哪些因素有关实验中,通过小桌陷

12、入沙中的深度反映重力势能的变化,采用的是转换法。故C不符合题意;D、探究电热与哪些因素有关实验中,通过液体温度变化反映电流产生热量的多少,采用的是转换法。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点睛:物理学中对于一些看不见摸不着的现象或不易直接测量的物理量,通常用一些非常直观的现象去认识或用易测量的物理量间接测量,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叫转换法。12. 如图所描述的情景中,没有发生动能转化为势能的是( )A. B. C. D. 【答案】A【解析】解:A、滑滑梯时,人的高度降低,速度变大,是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没有发生动能转化为势能,故A符合题意;B、荡秋千时,在从低处向高处运动时,人与秋千的速度减小,高度增加,

13、是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故B不合题意;C、在跳水比赛中,人向上弹起的过程中,高度增大,速度减小,是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故C不合题意;D、在单杠上翻转时,若人由下向上运动,人的速度减小,高度增加,是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故D不合题意。故选:A。点睛:本题主要通过生活中的几个实例,考查了动能与势能之间的转化,明确动能与势能的影响因素,据此可结合物体的运动情况做出判断。13. 如图描述的是生活中与“电”有关的现象,其中符合安全用电常识的是( )A. B. C. D. 【答案】C【解析】解:A、水是导体,不得用湿手触摸带电的电器或开关,故A错误;B、同时使用多个大功率用电器会使得干路中的电流过大,容易引发

14、火灾,故B错误;C、发现有人触电应先切断电源,然后在施救,故C正确;D、电冰箱的金属外壳必须接地,故应采用用三脚插头及三孔插座,故D错误。故选:C。点睛:安全用电的原则是:不接触低压带电体,不靠近高压带电体。14. 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闭合开关后,当滑片P向左移动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灯泡L变亮 B. 电压表V示数变大C. 电流表A1示数变小 D. 电流表A2示数变大【答案】C【解析】解:由图可知,该电路为并联电路;电流表A1测量干路中的电流,电流表A2测量通过灯泡的电流;电压表测量的是支路两端的电压,亦即电源电压,保持不变,故B错误;根据并联电路的特点可知,滑动变阻器滑片移动时,对

15、灯泡所在的支路无影响,灯泡的电流和电压都不变,故电流表A2示数不变,灯泡亮度不变,故AD错误;当滑片P向左移动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变大,根据欧姆定律可知,通过滑动变阻器的电流减小;通过灯泡的电流不变,根据并联电路的电流关系可知,干路中的电流减小,即电流表A1示数变小,故C正确。故选:C。点睛:解决动态电路的问题,认清电路的连接方式和电表的作用是关键。15. 下列实验现象所揭示的物理原理或规律与对应的技术应用不正确的是( )A. 飞机 B. 内燃机 C. 电磁起重机 D. 电动机【答案】D【解析】解:A、上图是用力向两张纸的中间吹气,纸向中间靠拢,说明了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下图中飞机的升空就是利用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来实现的;两者对应关系一致,故A不合题意。B、上图中,活塞被高温的水蒸气推出,是水蒸气的内能转化成机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