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专版2018年秋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综合测试卷新人教版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61012067 上传时间:2018-11-2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13.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西专版2018年秋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综合测试卷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山西专版2018年秋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综合测试卷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山西专版2018年秋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综合测试卷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山西专版2018年秋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综合测试卷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山西专版2018年秋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综合测试卷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山西专版2018年秋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综合测试卷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西专版2018年秋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综合测试卷新人教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四单元测试卷(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题号一二(一)(二)(三)三总分得分一、读书(12分)1(2018汾阳期中)赏读下面的书法作品,用楷体将其正确、规范、美观地书写在田字格内。(2分)2读古诗文,将空缺处的原句书写在横线上。(10分)(1)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观沧海曹操)(2)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3)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天净沙秋思马致远)(4)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秋词刘禹锡)(5)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夜雨寄北李商隐)(6)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陆游)(7

2、)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诫子书诸葛亮)(8)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诫子书诸葛亮)(9)乡愁,是萦绕在诗人心中挥之不去的情愫。王湾行舟江上,把乡愁寄予远飞的大雁,轻吟:“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次北固山下)二、读思(53分)(一)3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B )(2分)A抽噎(y)耸立(sng)哄笑(hng)拈轻怕重(nin)B酷热(k) 殉职(xn) 暮色(m) 战战兢兢(jng)C狭隘(i) 蜿蜒(yn) 坍塌(dn) 刨根问底(po)D废墟(x) 险躁(zo) 目眩(xin) 瞻前顾后(zhn)解析:A.“噎”应读“y”;C.“坍”应

3、读“tn”;D.“眩”应读“xun”。4下列词语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D )(2分)A恍惚干涸账篷不毛之地B热忱派谴鄙薄精益求精C纯碎极端酬劳沉默寡言D琢磨呼啸幻想宁静致远解析:A.账帐;B.谴遣;C.碎粹。5下列加点词语的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B )(2分)A大型纪录片大国工匠呈现了工人师傅对技术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执着追求。B他们响应国家号召,见异思迁,毅然放弃都市的优越条件,到西部扎根。C经过十年生态治理,瓜州县广至藏族乡从不毛之地到如今绿意盎然,生态环境得到显著改善。D各级用人单位越来越重视人才梯队建设,真诚关心、爱护人才,增强人才凝聚力,使各方面人才各得其所,尽展其长。解析:望文生义

4、。见异思迁:看见不同的事物就改变主意,指意志不坚定,喜爱不专一。6下列对语文知识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C )(2分)A“微博”“多彩”“唱响”(分析:这三个词语依次是名词、形容词、动词)B“精准扶贫”“一带一路”“全民阅读”“亲近自然”(分析:这四个短语依次是偏正短语、并列短语、主谓短语、动宾短语)C驴友们半夜就登上了雷公山顶,不畏凉气袭人,目的是为了能观赏到日出的壮观景象。(没有语病)D在践行“尊老爱幼”传统美德活动中,我们所缺乏的,一是执行力不足,二是方法不当。(分析:应删去“不足、不当”。)解析:C项(没有语病)表述错误:“目的是为了”犯了句式杂糅和语义重复的毛病,应改为“目的是”或

5、“是为了”。7读下面的语段,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D )(2分)一个人讲规矩,才会有礼有节,不卑不亢。这样的人,有操守,识分寸,知进退,懂轻重,是一个令人敬重和信任的人。现代社会对个体的规矩意识有着更高的要求。如果不讲规矩,()有损人品、有亏德行,()寸步难行,注定一事无成。人不以规矩则废,家不以规矩则殆,国不以规矩则乱。讲规矩,既是凝聚人心的需要,也是事业兴旺的保证。A文段中加点的“规矩”意思是一样的,指一定的标准、法则或习惯,都是名词。B文段中的括号内可填入关联词语是“不但”“而且”。C“人不以规矩则废,家不以规矩则殆,国不以规矩则乱。”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语言条理分明,更具逻辑性。D画线句

6、“这样的人”指的是“有操守,识分寸,知进退,懂轻重,令人敬重和信任”的人。解析:“这样的人”指的是“讲规矩”“有礼有节”“不卑不亢”的人。8(2017山西中考)青春正是读书时,经典名著尤其值得一读再读。下面有关西游记的情节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D )(2分)A在斜月三星洞,菩提祖师给美猴王起名“孙悟空”。B唐僧西天取经,出发时唐太宗送给他一个紫金钵盂,作途中化斋之用。C沙悟净在流沙河拜唐僧为师,成为唐僧的三徒弟。D过火焰山时,猪八戒大战红孩儿,为最后降服红孩儿做出很大贡献。解析:“过火焰山”是“三调芭蕉扇”的故事。孙悟空大战铁扇公主。(二)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910题。(20分)文化“积微”方能

7、“积胜”导演李安曾这样诠释电影的真谛:电影两个小时,观众就是在看自己,所以要拍跟我们的情怀、思绪有关系的东西,只要讲到人心坎里,就会得到回应。他还有这样一句“名言”:“我笨,笨让我慢下来,而电影需要慢心态”“不怕没庙,就怕没道”。这番话启人思考:凡事应追求内在,“从心而为”才能水到渠成。古人以煮药譬喻读书,先用猛火煮开、再“以慢火养之”,味道就会慢慢出来。文化建设,又何尝不是如此。荀子劝学中有句名言:“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将其精神浓缩为两个字“积微”。“尽小者大,积微成著”。他在强国篇中明确提出“财物货宝以大为重,政教功名反是,能积微者速成”,强调政事教化需要积累

8、微小的成果。这恰恰体现出文化建设与经济发展有着不同的内在规律。无数经验告诉我们,最笨的方法往往也是最快的。微信朋友圈中流传着这样一道数学题:1.01的365次方约等于37.8,而0.99的365次方只约等于0.03,差距之大,令人咋舌。“日计不足,岁计有余”,点滴努力的慢工,足能累积惊人的成绩。近代学人杨树达就曾将其书斋定名为“积微居”,在那里,一张张学术资料卡片如百川汇海,最终融汇成为一部部传世佳作。静心做人、沉潜做事、久久为功,可说是最朴素的方法论。“苟得其养,无物不长;苟失其养,无物不消。”文化建设尤须注重滋养,警惕“揠苗助长”。如果不能避免急功近利,往往容易滋生“文化泡沫”。一些地方和

9、部门喜欢“大手笔”,热衷于搞“大动作”。种种“大思路”“大规划”“大活动”,往往带来的却是“大圈地”“大翻版”“大折腾”。不少项目徒有文化之名,既浪费了资源,也伤害了文化。市场上文化产品层出不穷、花样繁多,不少含金量不高、掺水不少,以致纷繁如过眼云烟,能经受时间检验留存下来的佳作不多。回望历史星空,中华文化绵延不绝、博大精深,靠的是虚怀若谷、积淀深厚,背后更有一代代中华儿女积善累德、默默耕耘。文化宛如阳光雨露,能滋养心田,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色彩。反过来讲,文化建设也须眼中有人,诚心经营。每个参与者都“走心”,才能让文化发展与“以文化人”相互激荡,使文化充满灵韵。“吉人为善,唯日不足”“勿以善小

10、而不为”“积厚者流泽广”先贤留下的格言警句,催人奋发。从我做起,以“积微”的精神勉力向善,涓涓细流必将汇入文化的江海,积聚起磅礴的力量。(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9文章中说:“以积微的精神勉励向善,涓涓细流必将汇入文化的江海,积聚起磅礴的力量。”结合文本分析和生活实际,说说你对“积微”精神的理解。不少于100字。(10分)示例:积累并不是一件一蹴而就的事情,它就像细密的针线活,要一针一针地慢慢缝好。有些同学可能会厌恶考试,在考前只能拼命复习,但你们要知道,考试就是对平时所积累的知识的测验,如果没有长时间的积累,光是“临时抱佛脚”,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即便成功,那也是暂时的幸运。这就足以证明积累的重

11、要性。积累可以将生活中的经验加以总结,从而帮助我们更顺利地学习、生活。10第五自然段说“回望历史星空,中华文化绵延不绝、博大精深,靠的是虚怀若谷、积淀深厚,背后更有一代代中华儿女积善累德、默默耕耘”,请你写一段话赞美一位古代先贤。不少于100字。(10分)示例:苏轼中国文化史上的旷世奇才,罕见的多面手,多层次、全方位的文化不仅仅是文学巨子。神奇的文笔、渊博的学识、睿智的思想、高尚的人格、丰富的人生经历、多方面的巨大成就,还有他永远不灭的那一份诙谐,真可谓:唯大英雄能本色,是真名士自风流。在中华文化的历史长河中,他的名字就是一座丰碑!(三)1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D )(3分)A

12、静以修身,俭以养德。以:都是连词,表示后者是前者的目的。B非淡泊无以明志。 明:明确、坚定。C淫慢则不能励精。 励:振奋。D险躁则不能治性。 险:冒险。解析: 险,轻薄。12下列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D )(3分)A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君子的行为操守,以宁静来修养身心,以节俭来培养品德。不能淡泊自守,就无法明确志向,不能宁静专一,就无法达成远大目标。B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学习。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不定下志向就无法学有所成。C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放纵懈怠,就无法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

13、能修养性情。D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一年年的时光流逝,意志随着日子流去,最终凋落衰残,对社会没有什么贡献,只能困守穷困居舍,什么时候才能到达终点!解析:正确译文:年纪随同时光而疾速而去,意志随岁月而消失,最终凋落衰残,大多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只能悲哀地坐守着那穷困的屋舍,那时再悔恨又怎么来得及!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16题。(15分)御孙曰:“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共,同也;言有德者皆由俭来也。夫俭则寡欲,君子寡欲,则不役于物,可以直道而行;小人寡欲,则能谨身节用,远罪丰家。故曰:“俭,德之共也。”侈则多欲。君子多欲,则贪慕富贵,枉道速祸;小人

14、多欲则多求妄用,败家丧身;是以居官必贿,居乡必盗。故曰:“侈,恶之大也。”【注】御孙:春秋时鲁国的大夫。 君子:指有地位的人。不役于物:不被外物所驱使。直道而行:按照正道办事。 小人:指没有地位的人。谨身:约束自己。远罪:避免犯罪。丰家:使家庭富裕。枉道速祸:不循正道而行,招致祸患。多求妄用:多方营求,随意挥霍。居乡:不做官。13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2分)(1)夫俭则寡欲寡:少(2)可以直道而行 道:道路1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1)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节俭,是美德的集中体现;奢侈,是最大的罪恶。(2)君子多欲,则贪慕富贵。有地位的人多贪欲,就会贪图富贵。15结合选文内

15、容说一说为什么“侈,恶之大也。”(4分)因为如果奢侈就会招致祸患、败家丧身。16下列与文中观点较符合的一项是( C )(3分)A兴家犹如针挑土,败家好似浪淘沙。B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C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D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参考译文:御孙说:“节俭,是美德的集中体现;奢侈,是最大的罪恶。”共,就是同,是说有德行的人都是从节俭做起的。因为,如果节俭就少贪欲,有地位的人如果少贪欲就不被外物役使,可以按照正道办事。没有地位的人如果少贪欲就能约束自己,节约费用,避免犯罪,使家庭富裕。所以说:“节俭,是美德的集中体现。”如果奢侈就多有贪欲。有地位的人如果多贪欲就会贪恋爱慕富贵,不循正道而行,招致祸患;没有地位的人多贪欲就会多方营求,随意挥霍,败坏家庭,丧失生命。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