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德州市武城县第二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10月月考试题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61011263 上传时间:2018-11-21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66.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德州市武城县第二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10月月考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山东省德州市武城县第二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10月月考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山东省德州市武城县第二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10月月考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山东省德州市武城县第二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10月月考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山东省德州市武城县第二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10月月考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山东省德州市武城县第二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10月月考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德州市武城县第二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10月月考试题(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山东省德州市武城县第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10月月考试题(共150分,时间:150分钟)2018.10选择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共10个题),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再选涂其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29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9分,每小题3分)在中国古代文化中,最神圣的典礼,非封禅莫属。封禅是古代君王祭祀天地的典礼,是宣示天地认可帝王执政合法性的仪式。秦汉时期,在封禅的理论中,都是以泰山作为封禅地点的。在泰山上筑坛祭天叫作封,辟场祀地叫作禅。泰山成为封禅的圣地,不仅仅因为它的自然高度,更主要的是因为它的文化高度。 封禅泰山的原因或许

2、非常复杂,但有一点是可以明确的,东方关于封禅泰山的理论和文化,不管是语焉不详的传说还是相互矛盾的敌事,都在证明一种强大的思想文化传统的存在。孔子是泰山封禅理论的支持者,他认为泰山只能接受鲁国国君和周天子的祭拜。即使很多细节都无法证明,即使所有礼仪都无法施行,但是,要封禅就只能到泰山。面对传统,不可一世的帝王也只能低头妥协。 秦始皇封禅之时,距离传说中的封禅已相去太久,封禅之礼,几乎无人能知。学者认为,秦始皇封禅泰山之前,只有封禅理论而没有封禅实践,也是很有道理的。汉武帝封禅,情形几乎雷同。但是,他们都还是请来众多儒生,认真讨论,直到最后讨论没有结果。主张封禅者,多来自东方,不仅有鲁国的儒生,也

3、有滨海的方士。这种讨论虽然没有结果,但起码可以证明:来自西方的征服者和统治者,不管是秦始皇还是汉武帝,都为东方文化所折服、所吸引,沉迷不返,追求仙人和长生必然无果而终,但是封禅泰山却可以是成功的。泰山封禅,终于走出了传说的迷雾,变成了帝王心目中的神圣所在。何止是帝王,封禅大典,几乎就是一种历史创造。因为封禅不能随时进行,封禅的条件常常难以具备,所以古代帝王无数,而真正能够封禅成功者寥寥无几。 泰山封禅,可以看做是儒家思想礼制化的一个具体表现。孔子的成功,最重要的是思想和精神。孔子在周公的礼制中提炼出精神,把礼乐化为一种思想,并建筑了儒家的思想体系。经过春秋战国时代的大交融,孔子的思想体系由精神

4、光芒的闪耀向可以操作的礼制转化。 在儒家思想的传播过程中,我们看到的事实是,帝王先接受了封禅理论,然后才接受了儒家,最后儒家成为国家意识形态。秦始皇封禅泰山,汉高祖祭祀孔子,汉武帝设五经博士,这个思想传播的过程,其方向是一致的。,以封禅泰山为代表的儒家礼制思想,因为与天地祭祀有关,与帝王的合法性证明有关,所以最先受到最高统治当局的青睐,而这正是儒家获得独尊地位的开始。 作为帝王祭祀天地的最高礼典,封禅终于成为事实,而泰山几乎永久地独占了这个荣耀。可以说,自从秦皇汉武封禅泰山以后,泰山的五岳独尊地位才真正确立下来。泰山地位的提升,与儒家思想在中国的发展同步进行,泰山于是成为一种文化象征与符号。中

5、国文化,如果用一个人来代言,那就是孔子;如果用一座山来代表,那就是泰山。 (泰山的祭祀与封禅)1.下列与“封禅”有关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封禅是中国古代文化中最神圣的典礼,是筑坛祭天、辟场祀地,向世人宣告帝王执政得到了天地认可的盛大仪式。B封禅泰山,与泰山的地理位置、自然高度有关,更与它的文化高度有关,它代表了一种强大的思想文化传统。C传说中的泰山封禅礼仪不详,一些学者认为,从秦始皇起才有了泰山封禅的实践,而汉武帝封禅基本照搬了他的模式。D秦始皇和汉武帝泰山封禅,昭示一个事实,即来自西方的征服者和统治者,都为东方文化所折服、所吸引,沉迷不返。2.下列对“儒家思想”与“封

6、禅泰山”二者的关系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虽然孔子支持封禅泰山,但是他并未明确可以操作的封禅礼制,因此封禅泰山直到秦始皇时代才真正成为了事实。B儒家思想能够获得独尊地位并最终成为国家意识形态,与封禅泰山的思想首先受到封建帝王的青睐是分不开的。C封禅代表了儒家礼制思想,暗合帝王心思,在帝王心目中地位神圣,因此历代帝王登基后首先进行封禅。D儒家思想因为泰山封禅理论而成为了一种国家意识形态,泰山因为儒家思想而确立了它在中国历史上的独尊地位。3.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孔子创立了泰山封禅的理论,他认为只有鲁国国君和周天子才能到泰山祭拜,从而确立了帝王祭拜泰山的传统。B秦

7、始皇和汉武帝在泰山封禅之前,都曾请来诸多儒生,试图商讨出封禅大典可操作的礼制,但讨论均无果而终。C作为帝王祭祀天地的最高典礼的封禅终于在秦汉时期成为事实,是当时儒家思想已转化为可操作的礼制的必然。D如果说建筑了儒家思想体系的孔子是中国文化的代言人,那么几乎永久地独占封禅荣耀的泰山,就是中国文化的代表。(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46题。(14分)湖畔雨趣苏连硕 秋已深深,我以为不会下雨了。没想到,吃了晚饭,便隔窗闻到了刷刷的雨声。我惊喜地喊,下雨了,下雨了。 正密,正疾,少顷即淋湿了。好,好,不密,不痰,还有什么意思呢?没有一丝风,这雨落得均匀、平实、温柔。 它下它的,我行我的,一样的速度,一样

8、的步履,不受干扰,若无其事。正所谓随心所欲,我行我素。天籁刷刷,我脚步亦刷刷,不过雨疾我缓罢了。难得的天人和谐共鸣。水泥路面有些水了,管它,啪唧啪唧地踩,如小孩子般顽皮。说是这样的说,顽皮一阵子可以,还是下意识地沿没有积水的碎石子路行了。 到得高大的廊亭,雨且疏了,只有棚顶淌下水的滴答声。摸了摸铁栏,不湿,遂将腿抬上去。平时我要喊几声的,此刻噤了喉咙,哑了嗓子。老夫怎忍心“聊发少年狂”打扰这宁静的夜、宁静的雨呢? 看不准湖面的雨点落下的波纹,只有平静复平静,柔和复柔和,温馨复温馨。多么绮丽的雨夜呀。 蒙蒙的秋雨,濡湿了深秋的天空,滋润了尚未枯黄的草地与花树,清醒了我昏昏沉沉的头脑。 常人爱说春

9、雨贵如油,是喜雨,美其名曰“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对秋雨,却总是有所偏见,说它的冷落、萧条与肃杀。过于强调“一场秋雨一场凉”,缺少对于它的难得的坚韧、善良品格的讴歌与赞许,甚或怀着责难,这么凉的天,下什么雨呢?真讨嫌。 殊不知,雨既是属于春夏的,也是属于秋甚至属于冬的。秋雨的特点,不只在于它的凉,还在于它的绵、它的柔、它的韧,跟“春雨贵如油”一样,说“秋雨贵如油”,当秋“乃发生”,“润物细无声”,是“喜雨”,也丝毫不过分。至少农民会由衷渴望,喜滋滋称快庆幸的。 春雨,吝啬得很,稀疏极了,连个沙尘也压不住。秋雨则不然,缱绻连绵,“随风潜入夜”,从早下到晚,淅淅,沥沥,簌簌,沙沙,潺潺,涓涓,

10、丝丝缕缕,袅袅婷婷,蕴涵着坚韧、持久的耐力;多豪爽,多气派。 秋雨也不似夏雨的没正邪有时凶猛暴戾,有时干打雷不下雨,沥涝、干旱都具有极大的伤害性、毁灭性。秋雨总是那么神清气定,从容平静,有条不紊,不急不躁,不张不扬,任花开花落、云卷云舒,应节而降,恰到好处,仿佛醇醪,仿佛甘霖。 苍天有情有眼有心有数,秋雨走它的天使。细腻温情地送走酷烈的夏,含情脉脉地迎接着冷峻的冬。能说它不为承前启后而深谋远虑、大度从容?没有宽阔诚挚的胸怀,没有充沛的储备,怎么这么晶莹剔透、清幽隽雅、飘飘洒洒、淋漓酣畅地下得这么匀实,这样耐心,这样慷慨呢? 苍天不老。秋雨,是苍天的寄托,是苍天的胸臆,没有惆怅,没有感伤,没有飞

11、扬跋扈,没有大轰大嗡,只有特立独行、真诚坦荡地洒落,那么凉,那么柔,那么韧,那么闲适,那么沉静,那么达观。 秋雨呀,浸沐着我的头脑,激溅着我的键盘,促我敲击着清醒、清新、清亮的文字。 当你沉静下心来,你会真切地感到,雨毕竟在轻轻柔柔、袅袅娜娜既很努力很认真又很随意很散漫地落呢。不只是在脸庞,在眉间,在额头,而是在心灵深处,丝丝清凉,缕缕甘美。脱了绿叶外衣的高高低低的树木,没有委靡,伸出裸露的手臂在真挚地呼唤、拥抱着蒙蒙的细雨,脉脉的温馨。眼前的这般轻微这般柔细的雨,我尤其喜欢。因为缱绻缠绵的最后一幕的喜雨,迎接着姗姗来迟的第一场瑞雪,默默地传承着启后的信息。 (选自湖瞠散记,有删节)4.下列各

12、项对文章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开篇写“我”在雨中漫步的情景,抒发了“我”被秋雨陶醉,难以抑制惊喜、愉悦的心情。B文中写“常人爱说春雨贵如油,是喜雨”,而作者却说秋雨是“缱绻缠绵的最后一幕的喜雨”,说明作者对春雨很反感,只喜欢秋雨。C文中作者多次提到“苍天有情有眼有心有数,秋雨是它的天使”“苍天不老。秋雨,是苍天的寄托,是苍天的胸臆”,说明作者人到晚年“知天命”,表达了他的宿命观。D作者为了表现对秋雨的喜爱,在描写中运用了比喻、拟人、排比、夸张等修辞,生动形象地描写了秋雨匀实、温柔、缱绻缠绵的特点。 5.作者在写秋雨时,还写到了春雨和夏雨,从表达技巧的角度分析其作用。(4分)6

13、.作者表达了自己对秋雨的感悟,其中蕴涵着怎样的人生态度?(7分)(三)阅读下面边城中的一段选文,完成第7题。(6分)两人吃饭时,祖父为翠翠说到一些有趣味的故事。因此提到了死去了的翠翠的母亲。两人在豆油灯下把饭吃过后,老船夫因为工作疲倦,喝了半碗白酒,因此饭后兴致极好,又同翠翠到门外高崖上月光下去说故事。说了些那个可怜母亲的乖巧处,同时且说到那可怜母亲性格强硬处,使翠翠听来神往倾心。翠翠抱膝坐在月光下,傍着祖父身边,问了许多关于那个可怜母亲的故事。间或吁一口气,似乎心中压上了些分量沉重的东西,想挪移得远一点,才吁着这种气,可是却无从把那东西挪开。月光如银子,无处不可照及,山上篁竹在月光下皆成为黑

14、色。身边草丛中虫声繁密如落雨。间或不知道从什么地方,忽然会有一只草莺“落落落落嘘!”啭着它的喉咙,不久之间,这小鸟儿又好象明白这是半夜,不应当那么吵闹,便仍然闭着那小小眼儿安睡了。祖父夜来兴致很好,为翠翠把故事说下去,就提到了本城人二十年前唱歌的风气,如何驰名于川黔边地。翠翠的父亲,便是唱歌的第一手,能用各种比喻解释爱与憎的结子,这些事也说到了。翠翠母亲如何爱唱歌,且如何同父亲在未认识以前在白日里对歌,一个在半山上竹篁里砍竹子,一个在溪面渡船上拉船,这些事也说到了。翠翠问:“后来怎么样?”祖父说:“后来的事长得很,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这种歌唱出了你。”7.赏析文中画线部分的景物描写。(6分)二、

15、古诗文部分(43分)(一)文言文部分(37分)8.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3分)(2)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3分)(3)胡为乎遑遑欲何之?(3分)(4)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3分)(5)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3分)(6)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3分)(7)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2分)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劝学中“,”通过“木”与“金”的变化来进一步说明客观事物可通过外力发生转变。(2)劝学中的“”是说君子的天赋本性跟其他人并没有什么不同,然而学识却超过一般人,是因为“”,说明了善于利用客观条件可以弥补自身不足的道理。(3)荀子劝学篇指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这与韩愈师说中“,”的观点是相同的。(4)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中描写归乡途中轻舟快水的两句“,”表达了作者弃官还乡的畅快心情。(5)古代文人常常喜欢“啸咏”,陶渊明曾写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