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数学一轮复习 第一章 集合与常用逻辑用 第1讲 集合课件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1010523 上传时间:2018-11-21 格式:PPT 页数:31 大小:14.5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数学一轮复习 第一章 集合与常用逻辑用 第1讲 集合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高考数学一轮复习 第一章 集合与常用逻辑用 第1讲 集合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高考数学一轮复习 第一章 集合与常用逻辑用 第1讲 集合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高考数学一轮复习 第一章 集合与常用逻辑用 第1讲 集合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高考数学一轮复习 第一章 集合与常用逻辑用 第1讲 集合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数学一轮复习 第一章 集合与常用逻辑用 第1讲 集合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数学一轮复习 第一章 集合与常用逻辑用 第1讲 集合课件(3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1讲 集 合,最新考纲 1.了解集合的含义,体会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能用自然语言、图形语言、集合语言(列举法或描述法)描述不同的具体问题;2.理解集合之间包含与相等的含义,能识别给定集合的子集;在具体情境中了解全集与空集的含义;3.理解两个集合的并集与交集的含义,会求两个简单集合的并集与交集;理解在给定集合中一个子集的补集的含义,会求给定子集的补集;能使用韦恩(Venn)图表达集合间的基本关系及集合的基本运算.,知 识 梳 理,1.元素与集合 (1)集合中元素的三个特性:确定性、_、_. (2)元素与集合的关系是_或_,表示符号分别为和. (3)集合的三种表示方法:_、_、图示法.,互异性

2、,无序性,属于,不属于,列举法,描述法,2.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1)子集:若对任意xA,都有_,则AB或BA. (2)真子集:若AB,且集合B中至少有一个元素不属于集合A,则_或 . (3)相等:若AB,且_,则AB. (4)空集的性质:是_集合的子集,是任何_集合的真子集.,任何,非空,3.集合的基本运算,AC,A,B,诊 断 自 测,1.判断正误(在括号内打“”或“”),(1)任何集合都有两个子集.( ) (2)已知集合Ax|yx2,By|yx2,C(x,y)|yx2,则ABC.( ) (3)若x2,10,1,则x0,1.( ) (4)若ABAC,则BC.( ),解析 (1)错误.空集只有

3、一个子集,就是它本身,故该说法是错误的. (2)错误.集合A是函数yx2的定义域,即A(,);集合B是函数yx2的值域,即B0,);集合C是抛物线yx2上的点集.因此A,B,C不相等. (3)错误.当x1,不满足互异性. (4)错误.当A时,B,C可为任意集合. 答案 (1) (2) (3) (4),答案 D,3.(2016全国卷)设集合A1,3,5,7,Bx|2x5,则AB( ) A.1,3 B.3,5 C.5,7 D.1,7 解析 因为A1,3,5,7,而3,5A且3,5B,所以AB3,5. 答案 B,4.(2017杭州模拟)设全集Ux|xN*,x6,集合A1,3,B3,5,则U(AB)等

4、于( ) A.1,4 B.1,5 C.2,5 D.2,4 解析 由题意得AB1,33,51,3,5.又U1,2,3,4,5,U(AB)2,4. 答案 D,5.(2017绍兴调研)已知全集UR,集合Ax|x2,Bx|0x5,则AB_,(UA)B_. 解析 Ax|x2,Bx|0x5,ABx|x0,(UA)Bx|0x2. 答案 x|x0 x|0x2,6.已知集合A(x,y)|x,yR,且x2y21,B(x,y)|x,yR,且yx,则AB的元素个数为_. 解析 集合A表示圆心在原点的单位圆,集合B表示直线yx,易知直线yx和圆x2y21相交,且有2个交点,故AB中有2个元素. 答案 2,答案 (1)C

5、 (2)D,规律方法 (1)第(1)题易忽视集合中元素的互异性误选D.第(2)题集合A中只有一个元素,要分a0与a0两种情况进行讨论,此题易忽视a0的情形. (2)用描述法表示集合,先要弄清集合中代表元素的含义,再看元素的限制条件,明确集合类型,是数集、点集还是其他的集合.,答案 (1)B (2)(,4,规律方法 (1)若BA,应分B和B两种情况讨论. (2)已知两个集合间的关系求参数时,关键是将两个集合间的关系转化为元素或区间端点间的关系,进而转化为参数满足的关系.解决这类问题常常要合理利用数轴、Venn图,化抽象为直观进行求解.,答案 (1)A (2)A,考点三 集合的基本运算 【例3】

6、(1)(2015全国卷)已知集合Ax|x3n2,nN,B6,8,10,12,14,则集合AB中元素的个数为( ) A.5 B.4 C.3 D.2 (2)(2016浙江卷)设集合PxR|1x3,QxR|x24,则P(RQ)( ) A.2,3 B.(2,3 C.1,2) D.(,2)1,),解析 (1)集合A中元素满足x3n2,nN,即被3除余2,而集合B中满足这一要求的元素只有8和14.共2个元素. (2)易知Qx|x2或x2.RQx|2x2, 又Px|1x3,故P(RQ)x|2x3. 答案 (1)D (2)B,规律方法 (1)在进行集合的运算时要尽可能地借助Venn图和数轴使抽象问题直观化.

7、(2)一般地,集合元素离散时用Venn图表示;集合元素连续时用数轴表示,用数轴表示时要注意端点值的取舍.,答案 (1)C (2)A,思想方法 1.集合中的元素的三个特征,特别是无序性和互异性在解题时经常用到.解题后要进行检验,要重视符号语言与文字语言之间的相互转化. 2.对连续数集间的运算,借助数轴的直观性,进行合理转化;对已知连续数集间的关系,求其中参数的取值范围时,要注意单独考察等号能否取到. 3.对离散的数集间的运算,或抽象集合间的运算,可借助Venn图.这是数形结合思想的又一体现.,易错防范 1.集合问题解题中要认清集合中元素的属性(是数集、点集还是其他类型集合),要对集合进行化简. 2.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时刻关注对空集的讨论,防止漏解. 3.解题时注意区分两大关系:一是元素与集合的从属关系;二是集合与集合的包含关系. 4.Venn图图示法和数轴图示法是进行集合交、并、补运算的常用方法,其中运用数轴图示法时要特别注意端点是实心还是空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