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专题二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高考探究课课件 人民版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1008502 上传时间:2018-11-21 格式:PPT 页数:35 大小:13.7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专题二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高考探究课课件 人民版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专题二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高考探究课课件 人民版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专题二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高考探究课课件 人民版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专题二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高考探究课课件 人民版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专题二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高考探究课课件 人民版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专题二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高考探究课课件 人民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专题二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高考探究课课件 人民版(3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考探究课(二),视角1 历史趋势列强侵华影响下中国社会由封闭到开放 近代列强侵华的过程,是攫取中国的领土、司法、关税、剥夺中国人民反抗压迫与侵略权利等主权的过程,是中国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和民族危机逐步加深的过程;客观上也是中国社会由闭关锁国逐步走向开放的过程。列强侵华的一系列战争及不平等条约,对中国社会造成了极大的危害,客观上促使中国人民逐步觉醒。,【考题1】 (2013课标全国,29)1877年,清政府采纳驻英公使郭嵩焘的建议,在新加坡设立领事馆。此后,又在美国旧金山,日本横滨、神户、大阪及南洋华侨聚居的商埠设立了领事馆。这反映了清政府( ) A.力图摆脱不平等条约的约束 B.

2、外交上开始出现制度性变化 C.逐步向近代外交转变 D.国际地位得到提高,解析 据题干材料表明,清政府从1877年在新加坡设领事馆,此后再到在美国、日本等多处设领事馆,这一变化体现出清政府在形式上已经向近代外交予以转变,但不能说明出现制度性变化,故C项正确,B项错误。当时并未摆脱不平等条约的约束,中国的国际地位也并未提高,A、D两项错误。 答案 C,视角2 客观评价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日贡献 抗战初期,国民党军队对日军进行了较为积极的抗战,正面战场是当时抗日的主战场,粉碎了日本妄图三个月的计划,客观上有利于敌后战场的开辟,促进了中华民族大团结,但由于国民党推行片面抗战路线,在战术上消极防御,往往造

3、成被动挨打的局面。,【考题2】 (2015课标全国,30)1933年到1937年上半年,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先后统筹完成了江宁、镇江、虎门、马尾、连云港等要塞区的建设,又大规模构筑了京沪、沪杭、豫北、晋北、绥东等侧重于城市和交通线防御的工事。它反映了国民政府( ) A.力图防范各地兴起的反蒋运动 B.对日持久防御作战的战略意图 C.全力“围剿”红军的企图 D.试图削弱各地军阀的实力,解析 材料体现了国民政府在19331937年,在战略要地和重要城市以及交通线布置防御工事,结合背景,实质上反映出国民政府对日持久作战的战略意图。故选B项。从防御工事构筑于华东要塞及华北部分地区,可知材料仅指中国局部并

4、非指全国各地,A、D项错误。至1937年国共已合作抗日,且19331934年时,红军主要活动于南方一带,19341936年红军长征到达陕甘宁,与材料所述地域不符,C项错。 答案 B,视角3 主流思想近代民族危机下各阶级救国救民道路的探索 近代前期农民阶级进行了抗争与探索,先后发动了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但结果都遭到了中外反动势力的绞杀。表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农民阶级难以完成民主革命的任务;资产阶级是近代前期抗争与探索的主体阶级,资产阶级成立政党,暴力推翻清王朝君主专制,成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颁布了临时约法,虽然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但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

5、主专制,使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成为中国近代历史的第一次巨变,推动了民主革命的进程。,【考题3】 (2010大纲全国,17)革命党人陈天华说:“国家譬如一只船,皇帝是一个舵工,官府是船上的水手,百姓是出资本的东家倘若舵工水手不能办事,东家一定要把这些舵工水手换了,另用一班人,才是道理。”这一言论体现的观念是( ) A.天赋人权 B.主权在民 C.君民共主 D.民贵君轻,解析 本题考查资产阶级民主思想。陈天华是资产阶级革命家。由材料信息可知,陈天华认为百姓是出资本的东家,皇帝和官府分别是为东家服务的舵工、水手;东家可以解雇舵工和水手,即百姓可以“解雇”皇帝和官府。因此可知陈天华认为国家的主权属于

6、人民,故B项符合题意。A项不正确,尽管天赋人权属于资产阶级民主思想,但材料并未涉及;C项不正确,材料无法体现“皇帝”与“人民”的共主关系;D项不属于资产阶级民主思想。 答案 B,视角4 民族复兴梦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国家富强的抗争与探索 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探索经历了四个变化:一是从最高纲领到最低纲领(国共第一次合作,开展国民大革命);二是从以城市为中心到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国共十年对峙);三是从反蒋抗日到联蒋抗日(国共第二次合作,开展抗日战争);四是从农村再到城市(人民解放战争)。最终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实现了中国历史的第二次巨变。,【考题

7、4】 (2013课标全国,30)1928年中共六大通过的政治议决案指出:各省自发的农民游击战争,只有和“无产阶级的城市的新的革命高潮相联结起来”,才可能变成“全国胜利的民众暴动的出发点”。这反映了当时中共中央( ) A.主张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B.坚持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模式 C.重视农民战争与城市暴动的结合 D.认为农民阶级是取得革命胜利的主导,解析 材料强调农民游击战争必须与城市革命高潮联合才能发挥作用,意在强调城市革命在中国革命中的中心地位,故B项符合题意。材料否定了农民游击战争在整个革命中的重要作用,A项错误;材料主张农民游击战争要服务于城市革命的需要,C、D两项错误。 答案 B,

8、押题1 现象与本质清政府外交意识的近代化,1.1864年,普鲁士公使在大沽口私自捕捉了三艘丹麦商船作为战利品(当时两国是敌对国),满清政府根据国际法严重抗议。最后,普国退还商船并支付1 500美元赔偿金。这在本质上说明满清政府( ) A.维护国家领土主权的意识增强 B.利用近代外交方式解决国际争端 C.满清政府的国际视野逐渐加强 D.开始利用国际法来维护本国权利,解析 材料信息未涉及领土主权问题,故A项错误。清政府并不是在解决普、丹两国的争端,而是普鲁士的行为侵犯了中国的权利,故B项错误。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满清政府的国际视野逐渐加强,故C项错误。据材料“满清政府根据国际法严重抗议”可知满清政府开

9、始利用国际法维护本国权利,故D项正确。 答案 D,押题2 主干知识近代中国人的独立富强梦,2.1942年中国远征军10万人首次入缅作战,成功解救了被困的7 000多名英军,阻挡了日军向印度进军。1944年中国军队再次入缅作战,修筑了史迪威公路,打通了盟军由印度向东进军的通道。这说明中国军队( ) A.是亚太地区反法西斯盟军的重要战略支柱 B.极大地消耗了日本的物力和财力 C.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了巨大民族牺牲 D.牵制日军兵力最大、歼敌最多,解析 材料说明了中国军队在亚太地区的反法西斯战争中在解救同盟军、阻挡日军进攻其他国家、打通盟军进入印度的通道这些方面做出重要贡献,是这一地区反法西斯盟军

10、的重要战略支柱,故A项正确。 答案 A,押题3 主流价值观国共合作与民族复兴,3.有人评价某战役“是国共合作、共创民族抗战伟业在战役上配合的典范从阎锡山接受周恩来建议,建立战地动员会,到八路军吸收友军阵地战、阻击战经验,整个战役过程中无不闪烁着民族团结精神的光辉”此战役应是( ) A.平型关战役 B.淞沪会战 C.台儿庄战役 D.武汉会战,解析 材料中“国共合作”“周恩来”等体现了国共合作抗战的内容,故选A项。淞沪会战、台儿庄战役、武汉会战都是国民党正面战场的单独抗战。,A,押题4 史研方法多元史观认识列强入侵 4.1842年的南京条约第十条规定:“前第二条内言明开关俾英国商民居住通商之广州等

11、五处,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由部颁发晓示,以便英商按例交纳。”这一规定( ) A.反映了中英两国不平等的外交地位 B.加快了英国资本输出的步伐 C.体现了中国开始接受近代贸易规则 D.使中国完全卷入资本主义市场,解析 题干中这一条款,并未能表明地位的不平等,故A项错误;1895年马关条约后,列强开始资本输出,之前是商品输出,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秉公议定则例”“颁发晓示”“按例交纳”,表明由“皇帝专制”开始向近代化转变,故C项正确;南京条约的签订是中国开始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标志,故D项错误。 答案 C,押题5 历史评价认识百团大战的影响 5.邓小平指出,百团大战“

12、破坏了敌人进攻重庆、昆明、西安的计划”。这一阐述( ) A.凸显了百团大战在八路军抗战全局中的意义 B.说明了百团大战体现第二次国共合作的特征 C.强调共产党敌后战场是全民族抗日的主战场 D.表明共产党领导军民取得正面战场重大胜利,解析 抗战时期,中国形成以国民党为主导的正面战场和以共产党为主导的敌后战场,二者相互配合,相辅相成。材料信息“百团大战破坏了敌人进攻重庆、昆明、西安的计划”凸显了百团大战在整个中国抗战全局中的作用,A项错误;C、D项表述不符合史实。故答案为B项。 答案 B,押题6 以史为鉴探究中共对革命道路的探索 6.中共中央机关刊物红旗(1930年5月)刊载:“以为不要城市工人而

13、用农村包围城市可以取得胜利,这无论在理论上与事实上都是行不通的。假使没有城市做领导,则任何乡村都是不能联合起来的。并且,没有城市工人激烈斗争,则一切包围城市的计划完全是空谈。”材料说明当时( ) A.中共对中国革命道路的认识有分歧 B.农村包围城市道路宣告失败 C.中国尚未找到适合国情的革命道路 D.俄国革命道路符合中国实际,解析 本题考查20世纪30年代党的建设与探索。据材料信息可知,当时中共中央并不认同农村包围城市道路,但不能据此就认为农村包围城市道路失败了,B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农村包围城市是适合中国国情的正确道路, C、D两项错误。材料所述说明当时中共对中国革命道路的认识有分歧,

14、A项符合题意。 答案 A,1.严中平英国资产阶级纺织集团与两次鸦片战争史料 (1835年6月格拉斯哥印度协会致英国外交大臣巴麦尊信件):中国行省垄断贸易,压迫英商,且常常发生破产事件,而广州英商又无生命财产保障,凡此,都妨碍英国对华贸易,不符合相应于中国的庞大市场与英国开放贸易自由的机会我们认为陛下政府倘在中国沿海取得一个或几个岛屿,作为进行贸易的基地,以避免中国政府的勒索、控制和烦扰,则必将对于我们的对外贸易大有好处。,【解读】 英国资产阶级迫切想打开中国市场。由于中国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政府实行闭关自守,所以英国对华贸易受阻,所谓“压迫英商”“勒索”“控制和烦扰”等话语反映了英国资产阶级对

15、这种情况的不满。,2.梁启超中国四十年来大事记 吾一言以断之,则李鸿章坐知有洋务,而不知有国务。是役(指甲午战争)也,李鸿章之失机者固多,即不失机,而亦必无可以幸胜之理。李鸿章之手段,专以联某国制某国为主。于中、日之役,则欲嗾(唆使)俄、英以制日卒之未尝一收其效,而往往因此之故,所失滋多。胶州、旅顺、大连、威海、广州湾、九龙之事,不得不谓此政策为之厉阶也。要之,内治不修,则外交实无可办之理。以中国今日之国势,虽才十倍于李鸿章者,其对外之策,固不得不隐忍迁就于一时也。,【解读】 这是梁启超对李鸿章的评价。梁启超肯定了李鸿章所从事的洋务活动,又批评李鸿章不懂得国家强大的根本所在;指出李鸿章应该对甲

16、午战争的失败负一定的责任,但国家的实力是决定胜败的关键;在外交方面,李鸿章采取联一国制一国的策略,得不偿失,引发列强瓜分狂潮,但内政不修是外交失利的根本原因。,3.著名历史学家茅家琦评价太平天国运动 自己以前在思想上总是有一个中国传统社会只有农民战争才是推动中国历史发展的动力的框子,而现在重新审视发现,要推进研究,必须跳出这个框框,应该把太平天国放在中国整个历史进程中去考虑。虽然太平天国在改变清朝政府中央与地方的权力结构以及推动社会思潮变化,促使人民群众反满革命斗争方面确实有着积极作用,但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是多元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农民战争是中国社会改朝换代的动力。,【解读】 作者认为,要把太平天国运动放在中国历史进程中全面考察。尽管太平天国运动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它并不是中国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它主要是改朝换代的动力。,4.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评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的悲惨结果可由以下因素来解释:组成官僚的知识分子,专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