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13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教师用书 必修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1007098 上传时间:2018-11-2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6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13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教师用书 必修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13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教师用书 必修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13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教师用书 必修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13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教师用书 必修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13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教师用书 必修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13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教师用书 必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13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教师用书 必修(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我们在这里,召开私营企业家联谊会,借此机会,我代表成都市渝中工商局、渝中区私营企业协会,祝各位领导新年快乐、工作愉快、身体健康,祝各位企业家事业兴旺专题13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教师用书 必修3考点1| 百家争鸣1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观点学派代表人物主要观点儒家孔子提出“仁”与“礼”的学说,希望统治者“克己复礼”,推行“德治”,从而在人人道德自觉的基础上建立一个礼乐文明的社会。注重政治与人事,对鬼神敬而远之。主张“有教无类”孟子提出道德规范有四种,即仁、义、礼、智。大丈夫应该做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提倡“仁政”学说,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2、的思想荀子天人关系上,强调“天行有常”;指出人道有为,提出了“制天命而用之”。认为学习的最高目标是把握“礼”道家老子认为“道”是世界的根本,是永恒不变的。指出事物具有向相反的方向转化的规律,蕴涵了朴素的辩证法思想。提出“弱者道之用”,阐发了以柔克刚、以弱胜强的方法论原则。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抱着消极悲观的态度,主张建立“小国寡民”的社会庄子宣传天道与自然无为。庄子认为“道”无所不在,没有界限与差别,万物也没有界限和差别,这就叫“齐物”。要做到齐物,才能达到与天地万物为一的精神境界,从而逍遥自得法家李悝主张“尽地力之教”,提高农业产量,增加国家田赋收入。用严酷的刑罚加强君权商鞅废除世卿世禄制,根据军

3、功制定尊卑爵秩的等级,奖励耕战,废除井田制,加强中央集权韩非主张加强君主集权,厉行赏罚,奖励耕战。提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事异则备变”的主张墨家墨子墨家学说的主旨是“兼相爱、交相利”。主张“非攻”“尚贤”“尚同”“非乐”“非命”“节葬”和“节用”等。认为认识以客观实践为来源,提出判别知识的三条标准。提出“取实予名”“察类明故”的观点2.孔子、孟子和荀子对儒家思想形成和发展的重要贡献孔子开创了儒家学派,孟子继承了孔子的学说,荀子广泛吸收各家思想的精华,丰富了早期儒家思想的内容。1先秦时期,思想家孟子主张“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思想家荀子主张“君人者,欲安,则莫若平政爱民矣”。他们

4、的主张()A都属于春秋时期的同一思想流派B都强调施政为民的积极性C都否定了法在治国中的重要作用D都被当时诸侯国国君采纳B孟子和荀子的主张都强调了施政为民的重要性,B项符合题意。2(2016浙江学考)有学者援引“漠然无为而无不为也,澹然无治而无不治也”以总结汉初统治思想。据此判断,汉初统治者吸收了先秦时期()A法家思想B道家思想C墨家思想D儒家思想B题干中出现“无为”,体现了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故选B项。3(2014浙江学考)有学者在评论战国时期某一学派时指出:他们的主张,由同情心立脚,但绝对不认亲疏远近的分际,所以最重要的精神在兼爱和非攻。这一学派的代表人物是()A孟子B庄子C墨子D韩非C

5、根据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战国时期”和“兼爱和非攻”,很容易判断出这一学派为墨家,故C项正确。4(2015浙江学考)孟子是战国时期儒家的重要代表人物。下列主张中,由他提出的是()A“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B“不期修古,不法常可”C“制天命而用之”D“兼相爱,交相利”A“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孟子的“仁政”思想的体现,故A项正确;“不期修古,不法常可”是法家韩非提出的,故B项错误;“制天命而用之”是荀子的观点,故C项错误;“兼相爱,交相利”是墨家的“兼爱”思想,故D项错误。考点2| 汉代儒学1罢黜百家,独尊儒术(1)董仲舒的文化体制改革背景:汉武帝初年,起用儒学之士,在各级部门担任职务。汉

6、武帝向这些儒者咨询治国方略。内容:建议皇帝倡导儒学,实践德政,推行教化,养士求贤,当政策应当“更化”时就必须“更化”;认为“天生民性,有善质而未能善,于是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这为君主受命于天提供了理论保障;主张确立儒学独尊的地位,文化“一统”可以成为政治“一统”的根基。(2)汉武帝的尊儒措施:汉武帝认可董仲舒的观点,采取了重用儒生、设置太学、表彰六经等措施,使儒学地位开始提升。(3)独尊儒术的影响消极影响:结束了各派学术思想平等竞争的局面,遏制了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积极意义:使儒学地位上升,汉王朝开始重视思想、文化和教育的发展,这有利于民族历史文化的进步。2太学的创建(1)时间:汉武帝

7、时期。(2)性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出现的国家培养政治管理人才的官立学校。(3)意义太学的建立是儒学教育官方化和制度化的标志。带动了民间积极向学的风气,在文化传播方面有着重要作用。改变了大官僚和大富豪子嗣垄断官位的情形,使少数出身于社会中下层的人得到入仕的机会。推动了儒学的传播与发展。1汉武帝时期的太学,只有几位经学博士和少量博士弟子。此后,太学规模不断扩大,到东汉中期,太学生已经达到三万多人。该现象反映了()A儒学地位上升B私人讲学风气盛行C官立学校出现D地方教育系统建立A太学的设立,是儒学教育官方化和制度化的标志,B项不符合题意;官立学校在春秋战国以前就已经存在,C项错误,汉武帝时,令各郡国

8、建立学校,初步建立了地方教育系统,D项不符合题意;太学学生人数不断增加,反映了儒学地位上升,A项正确。2(2014浙江学考)董仲舒主张,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汉武帝采纳了这一主张,实行的措施是()A焚书坑儒B建立“中朝”C独尊儒术D推崇理学C根据题干关键信息“董仲舒主张”以及“汉武帝采纳了这一主张”,可以得出这一措施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故C项正确。考点3| 宋明理学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及其思想主张(1)代表人物:周敦颐、邵雍、张载、程颢、程颐并称“北宋五子”,是理学的开创者。南宋朱熹建立了庞大而严密的理学体系,是理学的集大成者。南宋陆九渊是心学的开创者,明代王守仁

9、建立了系统的心学理论,是心学的集大成者。(2)思想主张思想家思想主张程颢、程颐理学的最高范畴是“天理”。天理的核心是“仁”,修养的最高境界也是“仁”朱熹理气关系:理比气更根本,理先于气;气有变化的能动性,理不能离开气。万物各有其理,而万物之理终归于一理学的修养:强调日积月累和循序渐进;“仁”是人的爱心及一切道德的终极源泉。社会政治理论:道的价值内涵是“三纲五常”;儒家干预政治的关键是“正君心”陆九渊提出的核心命题是“心即理也”,意思是本心即天理;提出“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方法论:主张于人生日常处直接体悟理,“发明本心”,作为自己安身立命的准则王守仁人是天地的心,“灵明”是人的心。“灵

10、明”就是天理,就是本心,就是良知。人人都有良知,“愚夫愚妇与圣人同”。学以至圣的修养关键在于“致良知”。强调“知行合一”1(2015浙江学业水平测试)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他认为儒家干预政治的关键就是要()A格物致知B正纲常C正百官D正君心D朱熹认为儒家干预政治的关键就是要“正君心”,故选D项。2(2015浙江学考)“某今说个知行合一,正是对病的药,又不是某凿空杜撰,知行本体原是如此。”语出一位著名思想家。他生活在()A北宋B南宋C明代D清代C由材料“知行合一”可以判断出这位思想家为王守仁,他是明朝人,故C项符合题意。考点4| 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1黄宗羲的思想主张及其影响(1)思想主张批判

11、君主专制,认为君主是“天下之大害者”,提出君臣平等的思想。提出限制君权的主张,呼吁废除“一家之法”,建立“天下之法”。认为学校是决定是非的最高机构。反对传统的重农抑商思想,认为工商皆本。(2)影响:黄宗羲的思想,为中国近代反专制主义的思想家们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武器。2顾炎武的主要思想主张及其代表作(1)思想主张提倡“经世致用”,注重实学。批判“私天下”的君主专制。提出“众治”的主张:“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指出“亡国”与“亡天下”的区别。(2)代表作: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3王夫之的主要思想主张(1)政治思想:政治思想的主旨是“循天下之公”;猛烈抨击“孤秦”“陋宋”,深刻揭露了秦始皇及历代

12、帝王把天下作为私产的做法。(2)历史观:提出尊重物质运动规律的自然史观和社会史观,强调“天地之化日新”。1梁启超在评价某位儒学大师的著作时说:“实为刺激青年最有力之兴奋剂。我自己的政治活动,可以说是受这部书的影响最早而最深。”他评价的这部书应该是()A董仲舒的春秋繁露B朱熹的四书集注C李贽的焚书藏书D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D由所学知识可知,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反对君主专制,具有早期民主思想,这正好迎合了近代民主思想的潮流,最能引起具有民主思想的青年的兴趣。故D项正确。2“天地之德不易,而天地之化日新。日之有昼夜,犹人之有生死,世之有鼎革也。”以上言论属于()A李贽B顾炎武C王夫之D黄宗羲C从题干材料“天地之化日新”“世之有鼎革”可知反映的是王夫之的唯物史观,故选C项。3提出以“天下之法”取代“一家之法”来限制君权的思想主张出现于()A秦汉时期B魏晋南北朝C隋唐时期D明末清初D明末清初的黄宗羲提出以“天下之法”取代“一家之法”,以限制君权,故选D项。认真组织会员学习,及时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及时将新的法律和规章,传达到会员,协会编印了会员之家宣传资料共四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