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茚旺高级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10月月考试题无答案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61006839 上传时间:2018-11-2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65.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云南省茚旺高级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10月月考试题无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云南省茚旺高级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10月月考试题无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云南省茚旺高级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10月月考试题无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云南省茚旺高级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10月月考试题无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云南省茚旺高级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10月月考试题无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云南省茚旺高级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10月月考试题无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云南省茚旺高级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10月月考试题无答案(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云南省茚旺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10月月考试题(无答案)第I卷(选择题,共计60分)一、单选题:(本题共计30个小题,每题2分,共计60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在周代,周王把一定的土地和人口分别授予诸侯,诸侯按期向周王贡献财物,并随从作战。这一制度是A 世袭制 B 宗法制 C 郡县制 D 分封制2周王朝实行了“封建亲戚,以藩屏周”的分封制度。通过分封,周王同姓、母弟和异姓功臣于各要冲地区建立了封国。西周的分封制A 授土授民强化了王室集权 B 加强了对广大地区的有效管理C 使贵族政治影响边远民族 D 消除了地方勢力对中央的威胁3春节作为中华民

2、族的传统节日之一,蕴含着辞旧迎新、合家团圆的寓义。与春节“合家团圆”关系最为密切的是A 禅让制 B 世袭制 C 分封制 D 宗法制4西周宗法制实行嫡长子继承制的主要目的和作用是A 保证王权平稳过渡 B 防止财产大量流失C 巩固父系家长的宗族地位 D 避免政治上发生分裂5从本质上看秦始皇创立的皇帝制度的主要特征是皇位世袭,权力不可转移 皇权至上,地位不可僭越A 正确,不正确 B 不正确,正确C 都正确 D 都不正确6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说至秦汉时期,一切贵族家庭都倒下了,原本只有一个家,此刻变作了国家。据此推断,秦汉“化家成国”主要得益于A 实行分封制 B 实行宗法制 C 采用严刑酷法 D

3、推行郡县制7学者黄仁宇认为:“首先遇到的第一个大问题是跨地过广,不能全部由中央集体管制,于是采取了一种斑马式的组织。”这种“斑马式”的组织是指:A 分封与宗法相结合 B 郡国并行制 C 王权与神权相结合 D 郡县两级制8西汉设立内外朝,尚书权力发展,东汉尚书权力进一步扩大,到魏晋时成为宰相机构,再发展到隋唐时期的三省制。这反映了古代中央机构A 受宗法关系影响渐趋淡化 B 是相权与皇权妥协的产物C 有效防范了宰相的擅权 D 分工逐渐细化,利于合理决策9元朝划分行政区体现了“犬牙交错”的原则,将环境差异大的地区拼成一个又一个的行省。如设置湖广行省,洞庭湖横亘其间,而且又跨岭南,直到今广西。元政府这

4、样做的直接目的是A 扩大统治区域 B 加强专制皇权C防止地方割据势力的出现 D促进地方经济文化的发展 10三省六部制完善了自秦以来的中央集权制度,其积极意义在于A 中央机构有明确分工与制约,提高了工作效率B 有效的解决了长期以来君权与相权的矛盾C 有利于选贤与能,保证政治清明D 解决了中央与地方官员权责不清的弊端11“朝为田舍朗,暮登天子堂”是中国古代许多知识分子的追求,隋唐以后他们实现这一理想的主要途径是A 投笔从戎戍边 B 等待朝廷察举 C 投作官吏幕僚 D 参加科举考试12引起下表中数据出现先降后升趋势的主要原因是入仕群体中寒门学子所占比例表朝代曹魏西晋东晋隋唐北宋比例26%15%4%1

5、72%245%461%据何怀宏选举社会及其终结A 社会环境动荡不安 B 社会主流思想的演变C 租佃关系的不断发展 D 制度的变革和创新13清代军机处有官无吏,因此其洒扫庭院、勤杂送水等工作皆由15岁以下不识字的儿童充任。这说明清代军机处A 独掌政务决策大权 B 理政人员素质低下 C 重视保密,较为封闭 D 职官简练,事务清闲14下图是古代中央机构的官制改革,它反映的主要历史趋势是A 中央集权的强化 B 中央机构的精简C 行政效率的提高 D 君主专制的强化15明初之后的皇帝或年幼、或厌政,经验能力都不及其祖辈,于是让内阁大学士代阅奏章,草拟处理意见,形成“票拟”权。这说明明代内阁A 只有参政议政

6、权没有决策权 B 是正式的中央行政机构C 与宰相具有相同地位和职务 D 起到了制约皇权的作用16据说明太祖曾经写诗一首描述自己的辛劳:“百僚未起朕先起,百僚已睡朕未睡。不如江南富足翁,日高丈五犹拥被。”为解决上述问题,明太祖 A 授予内阁大学士以票拟权 B 选拔翰林院官员入值文渊阁C 设置殿阁大学士以备顾问 D 设三省六部分理全国政务17下图是一座城市的雕塑:一双大手把一根烟枪折为两段,它应该是在A 虎门 B 福州 C 上海 D 南京18辛丑条约中的哪一条款最能说明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A 保证严禁中国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B 总理衙门改为外务部C 允许外国公使进驻北京 D 划定东交

7、民巷为“使馆界”19在马关条约中,最有利于列强对华经济扩张的条款是A 开辟新的内河航线 B 在苏、杭富庶地区开放新的通商口岸C 给予日本巨额赔款 D 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20之所以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主要是因为A 清政府第一次在对外战争中失败 B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变化 C 中国开始遭受帝国主义的不断侵略 D长期闭关锁国的状态被打破 21下列各条约内容中,最能说明清政府已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人民工具的是A “中国海关收取英商进出口货物的关税,由双方商定”B “外国公使进驻北京”C “在北京东交民巷设立使馆界,界内不许中国人居住,各国驻兵保护”D “惩办义和团运动中参加反帝斗

8、争的官员,禁止中国人成立或参加反帝性质的组织”22巨大的心理落差迫使国人在仇视“东夷小国”的同时,不得不重新评价自己,清算自己的自大心态,开始重新审视日本,并把中国放在世界的参照系中重新认识。推动国民政治心态如此转变的事件是A 九一八事变 B 八国联军侵华 C 卢沟桥事变 D 甲午中日战争23“对欧洲人的仇恨如同烈火一般蔓延到全中国。一场针对外国势力的仇恨和恶作剧以一种古老的形式爆发出来。”(HG韦尔斯世界史纲)这段材料描述的事件是A辛亥革命 B 戊戌变法 C 义和团运动 D 抗日战争24八国联军统帅瓦德西说,“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与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之四分之一”,“故瓜分一事,实

9、为下策”。这表明列强瓜分中国的计划破产 已放弃的计划需要调整侵华政策 认识到中国人民拥有不屈的斗志A B C D 251895年对中国来说是屈辱与动荡的一年,假设你这一年生活在台湾,你的爱国行动可能是参加哪支队伍与日本侵略者作战A 左宝贵的部队 B 义和团 C 丁汝昌的部队 D 刘永福或徐骧的部队26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时说:“从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到1938年10月武汉失守这一时期内,国民党政府的对日作战是比较努力的一时出现了生机勃勃的新气象。”此处“新气象”主要是指A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建立 B 敌后战场已经成为主战场C 国民党军队基本扭转了战局 D 全国性抗战局面的形成27抗日民

10、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的标志是A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B 瓦窑堡会议的召开C 国民政府发表八一四自卫抗战宣言 D 国民政府公布中共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28这场时间长达三个月惊天动地的会战中,蒋介石以最精锐嫡系部队的惨烈战斗牺牲换来西方国家对中国坚强不屈抗战精神的敬重,也使得共产党以及各路军阀对蒋介石领导抗战真正产生信任;更重要的是,这场会战将日本“三月亡华”的狂言彻底粉碎。”这场会战指A淞沪会战 B徐州会战 C 武汉会战 D 百团大战29在1937年的淞沪战场上,除了地方军队外,蒋介石也将所有德式训练之中央军精锐全部投入战斗,却仍遭惨败,与此同时,英美等国舆论认为其“虽训练犹未充足,装备犹未齐备,外

11、人以为不能支持一周之阵地,竟能抵抗十周”。这说明A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B 英美政府同情中国抗战C 军备状况是战场是否成功的决定因素 D 蒋介石抗战决心坚定30日本法西斯宣布无条件投降的主要原因不包括A东南亚地区的资源贫乏 B 苏联出兵中国东北地区C 中国战场发动全面反攻 D 美国对日本投掷原子弹 第卷(非选择题,本题共计3个大题,共计40分)二、非选择题3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分)材料一 倘使我们说,中国传统政治是专制的,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这一说法,用来讲明清两代是可以的。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材料二 明代废除丞相以前的著名丞相及其权力时期代表人物拥有的权力秦国吕不韦秦王以

12、“仲父”相称,掌握国家大权东汉末年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掌握国家大权材料三 废除丞相以后相当于丞相地位的官职所享有权力范围的变化时期职位所享有权力范围明代中叶后内阁首辅拥有票拟权,但不是合法的宰相,地位常受到挑战清代军机大臣承旨拟写,相当于顾问、秘书班子(1) 汉、唐、宋为实现材料一中的“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采取了哪些措施? (6分)(2) 为解决材料二、三所反映出的矛盾,明清两代各采取了哪些主要措施?并说明其反映的本质问题。(4分)(3)综合上述材料及所学说明古代中国政治发展的趋势。(2分)3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4分)材料一 东汉时期的民谣说:“举秀才,不识书,举孝廉,父别居,寒素

13、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直(耿直)如弦,死道边,曲(投机取巧)如钩,反封侯”。材料二材料三 科举制的实质是一种开放报名、公平竞争、择优录取的考试制度。为统治阶层源源不断地输送了具有很高人文素质的政权管理人才。它打破了贵族对权力的世袭垄断,限制了皇帝、宰臣的权力,极大地提高了平民知识分子投身政治的积极性刘峰科举制的贡献 请回答: (1)材料一、二分别反映的是什么制度?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这两种制度选拔官员主要标准是什么?(4分)(2)材料二图片中的制度有何弊端?(4分)材料三与材料二相比有何进步?(6分)33中国近代史上,面对列强的侵略,中国军民坚决维护国家主权,捍卫民族尊严,谱写了一曲曲抗击入侵者的光辉篇章。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材料一 北洋舰队官兵遭遇日舰偷袭,英勇反击。海军提督丁汝昌身负重伤,仍坐镇“定远”舰,用重炮击伤日军旗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