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五单元走近民法第十三课认识民法第1框民事法律活动的原则课件教科版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61006246 上传时间:2018-11-21 格式:PPT 页数:17 大小:2.7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五单元走近民法第十三课认识民法第1框民事法律活动的原则课件教科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五单元走近民法第十三课认识民法第1框民事法律活动的原则课件教科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五单元走近民法第十三课认识民法第1框民事法律活动的原则课件教科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五单元走近民法第十三课认识民法第1框民事法律活动的原则课件教科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五单元走近民法第十三课认识民法第1框民事法律活动的原则课件教科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五单元走近民法第十三课认识民法第1框民事法律活动的原则课件教科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五单元走近民法第十三课认识民法第1框民事法律活动的原则课件教科版(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十三课 第一节 民事法律活动的原则,01,走近民法,02,细读民法,03,以案析法,目录,CONTENTS,走近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 第一章 基本规定 第二条 民法调整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想一想 生活中有哪些民事法律活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 调整平等主体的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公民和法人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细读民法,民法总则 八大创新,第一章 基本规定 第二条 民法调整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 第三条 民事主体的人身权利、财产权利以及其他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侵犯。 第四条 民事主

2、体在民事活动中的法律地位一律平等。 第五条 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自愿原则,按照自己的意思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 第六条 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公平原则,合理确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 第七条 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诚信原则,秉持诚实,恪守承诺。 第八条 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不得违反法律,不得违背公序良俗。 第九条 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 第十条 处理民事纠纷,应当依照法律;法律没有规定的,可以适用习惯,但是不得违背公序良俗。,细读民法,小组探究任务: 每组自主选择案例,试分析该案判决结果是否合理?并简要阐述判决理由。,1.平等原

3、则 平等原则主要有两层含义,一层含义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宪法原则在民法中的体现,一层含义是平等保护所有民事主体的合法民事权益。 2.自愿原则 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自愿原则,按照自己的意思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意思自治是现代民法的“三大基石”之一。 3.公平原则 所谓公平就是以利益的均衡作为价值判断标准以调整民事主体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通过利益均衡配置民事主体的权利义务,公平正义是对民事司法活动的基本要求。 4.诚信原则 诚实守信是市场活动的基本准则,是保障交易秩序的重要法律原则,它和公平原则一样,既是法律原则,又是一种重要的道德规范,它要求全部民事主体诚实不欺,讲究信用,以善意的方式行使权利。,5.节能环保原则 这是民法总则新确定的一项法律原则,是具有重大意义的创举,规定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这项原则既传承了天地人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传统文化理念,又体现了新的发展思想,有利于缓解我国不断增长的人口与资源生态的矛盾。 6.公序良俗原则 公序良俗是由“公共秩序”和“善良风俗”两个慨念构成的,要求民事主体遵守社会公共秩序,遵循社会主体成员所普遍认可的道德准则。这项原则还有一种含义,凡违反公序良俗的民事法律行为是无效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