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第2单元《孟子》选读 一 王好战请以战喻落实提升训练 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0998294 上传时间:2018-11-2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0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 第2单元《孟子》选读 一 王好战请以战喻落实提升训练 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高中语文 第2单元《孟子》选读 一 王好战请以战喻落实提升训练 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高中语文 第2单元《孟子》选读 一 王好战请以战喻落实提升训练 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高中语文 第2单元《孟子》选读 一 王好战请以战喻落实提升训练 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高中语文 第2单元《孟子》选读 一 王好战请以战喻落实提升训练 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 第2单元《孟子》选读 一 王好战请以战喻落实提升训练 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 第2单元《孟子》选读 一 王好战请以战喻落实提升训练 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我们在这里,召开私营企业家联谊会,借此机会,我代表成都市渝中工商局、渝中区私营企业协会,祝各位领导新年快乐、工作愉快、身体健康,祝各位企业家事业兴旺一 王好战,请以战喻一、基础巩固1.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七十者衣帛食肉衣:动词,穿B斯速已矣已:停止C则苗浡然兴之矣之:代词,代“苗”D王知夫苗乎夫:代词,那【解析】C项,“之”为语气助词,无意义。【答案】C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B.C.D.【解析】A项,代词,这样;形容词词尾,的样子。B项,动词,亲附;介词,跟。C项,均表修饰的连词。D项,连词,表转折;表顺承。【答案】C3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2、()A就之而不见所畏焉就:接近,走近B其如是,孰能御之其:如果C诚如是也,民归之诚:如果D天油然作云,沛然下雨油然:自然而然地【解析】B项,“其”,代词,那苗;C项,“诚”,果真;D项,“油然”,云盛的样子。【答案】A4下列句子中,对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民归之,由水之就下由:通“犹”,如同B卒然问曰:“天下恶乎定?”卒然:同“猝然”,突然C施从良人之所之施:通“迤”,斜行D此其为餍足之道也餍:通“厌”,厌恶【解析】“餍”,吃饱。【答案】D5古文默写。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_,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_,申之以孝悌之义, _

3、。【答案】鸡豚狗彘之畜谨庠序之教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二、阅读鉴赏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公孙丑问曰:“夫子当路于齐,管仲、晏子之功,可复许乎?”孟子曰:“子诚齐人也,知管仲、晏子而已矣。或问乎曾西曰:吾子与子路孰贤?曾西蹙然曰:吾先子之所畏也。曰:然则吾子与管仲孰贤?曾西艴然不悦,曰:尔何曾比予于管仲?管仲得君,如彼其专也;行乎国政,如彼其久也;功烈,如彼其卑也。尔何曾比予于是?”曰:“管仲,曾西之所不为也,而子为我愿之乎?”曰:“管仲以其君霸,晏子以其君显。管仲、晏子,犹不足为与?”曰:“以齐王,由反手也。”曰:“若是,则弟子之惑滋甚。且以文王之德,百年而后崩,犹未洽于天下;武王、周公继

4、之,然后大行。今言王若易然,则文王不足法与?”曰:“文王何可当也?由汤至于武丁,贤圣之君六七作。天下归殷久矣,久则难变也。武丁朝诸侯、有天下,犹运之掌也。纣之去武丁未久也,其故家遗俗,流风善政,犹有存者;又有微子、微仲、王子比干、箕子、胶鬲,皆贤人也,相与辅相之,故久而后失之也。尺地莫非其有也,一民莫非其臣也,然而文王犹方百里起,是以难也。齐人有言曰:虽有智能,不如乘势;虽有镃基,不如待时。今时则易然也。夏后、殷、周之盛,地未有过千里者也,而齐有其地矣;鸡鸣狗吠相闻,而达乎四境,而齐有其民矣。地不改辟矣,民不改聚矣,行仁政而王,莫之能御也。”(节选自孟子公孙丑上,有删改)【注】公孙丑:孟子弟子

5、,齐人。6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或问乎曾西或:有人B管仲以其君霸霸:霸气、霸道C子诚齐人也诚:的确D纣之去武丁未久也去:距离【解析】B项,霸:称霸。【答案】B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虽有智能虽有槁暴B管仲以其君霸且以文王之德C然则吾子与管仲孰贤曾西蹙然D其故家遗俗其可怪也欤【解析】A项,虽然;表假设,即使。B项,两个“以”都是介词,凭借。C项,代词,这样;的样子。D项,代词,他的;表疑问。【答案】B8下列有关选文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从文中的相关文字可以看出,曾西对管仲与晏子是持否定态度的,而孟子却认为管仲与晏子的行为值得推崇。B孟

6、子强调虽有聪明智慧,不如利用形势时机;虽有锄头工具,不如等待节气农时。说明要行王道,时机也很重要。C孟子认为,齐国有广阔的疆土,有众多的百姓,若能采取“行王道”的方针来治理国家,那就没有谁能抵御得了。D本文以对话体的形式,通过公孙丑与孟子之间的问答,阐明了孟子行“仁政”的主张。【解析】A项,“孟子却认为管仲与晏子的行为值得推崇”错。【答案】A9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吾先子之所畏也。译文:_(2)管仲,曾西之所不为也,而子为我愿之乎?译文:_(3)以齐王,由反手也。译文:_【答案】(1)子路是我先祖父所敬畏的人。(2)管仲是曾西都不愿意与他相比的人,而你认为我愿意与他相比较吗?(

7、3)像齐国来称霸诸侯,如同翻转手掌一样容易。【参考译文】公孙丑问道:“如果您在齐国当政,管仲和晏子的功业可以得到再度振兴吗?”孟子回答说:“你真是一个齐国人,只知道管仲和晏子。有人问曾西:你和子路相比,谁更贤德?曾西不安地回答:子路是我先祖父所敬畏的人。问者又说:这样你与管仲相比,谁更贤德呢?曾西听了显出很恼怒的样子,不高兴地说:你为什么竟然拿我和管仲相比呢?管仲得到君主的信任是那样专权;执掌国家大政的时间,又是那样长久;功绩却那样卑小。你为什么竟然拿我和他相比?”孟子说:“管仲是曾西都不愿意与他相比的人,而你认为我愿意与他相比较吗?”公孙丑说:“管仲使齐桓公称霸诸侯,晏子使齐景公名声显扬于诸

8、侯。难道管仲、晏子还不值得学习吗?”孟子回答:“像齐国来称霸诸侯,如同翻转手掌一样容易。”公孙丑说:“如果是这样,那么我就更不明白了。像周文王那样的德行,将近百岁才寿终,(他的教化影响)也还没有润泽(遍及)天下;周武王、周公旦继承文王的事业,才逐步使仁政广泛推行。如今您把王道说得这样容易,那么岂不是连周文王也不值得效法吗?”孟子说:“怎么能同周文王相比较呢?从商朝的汤到武丁,圣贤的君主出现了六七位。天下的百姓归顺于商朝已经很久了,时间长久了也就难以改变。武丁的时代,诸侯来朝贡,治理天下好像运物于手掌之中一样。纣王的朝代上距武丁的时代并不远,他的忠臣世家和遗留的风俗楷模,流布的道德风气与仁教善政

9、,有些仍然流传于世;再加上又有微子、微仲、王子比干、箕子、胶鬲等宗亲大臣,这些都是贤德之人,有他们共同辅佐王室,所以经历了很久的时间才亡国。可以说,当时没有一尺土地不归殷朝所有,没有一个百姓不是殷朝的臣民,而文王从方圆百里的小国发展起来,所以十分困难。齐国有句俗话说:虽然有聪明智慧,不如利用形势时机;虽然有锄头工具,不如等待节气农时。今天的时势要实行王政就容易多了。因为在夏、商、周的鼎盛时期,也没有方圆超过千里的诸侯国,而现在的齐国却有这样广大的领土;鸡鸣狗叫之声到处听到,并且一直传到四方的边境上,这说明齐国已有如此之多的百姓了。国土不用再开辟,百姓不用再聚集增多,只要认真实行仁政而称王天下,

10、没有人能阻止得了。”三、语言表达10为了打造“书香校园”,某校开展了阅读名著系列活动。下面是某班同学写的一段名著导读推荐词,这一段推荐词存在两处错误,请指出并加以修改。【孟子推荐词】它是散文的典范,文化的经典,智慧的宝库。它用智慧把一道道尘封的门开启,用教诲铸造了一柄柄锋利的斧。于是,千百年来孟子和孟子所代表的儒学,往往在构建汉民族文化心理结构的历史过程中,总是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1)_(2)_【解析】回答本题时,较难找出的是第(1)处将“把一道道尘封的门开启”改为“开启了一道道尘封的门”。【答案】(1)“把一道道尘封的门开启”改为“开启了一道道尘封的门”。(2)“往往在构建汉民族文化”改为

11、“在构建汉民族文化”或将“总是起着无可替代”改为“起着无可替代”。四、课内阅读阅读课文第4则,完成1114题。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则苗浡然兴之矣兴:生长B未有不嗜杀人者也嗜:贪,爱好C皆引领而望之矣引:引领D其如是,孰能御之御:阻挡【解析】引:伸着。【答案】C1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沛然下雨,则苗浡然兴之矣由水之就下,沛然谁能御之?就之而不见所畏焉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矣A不同,不同。B不同,相同。C相同,不同。D相同,相同。【解析】之:语助词,无实义/结构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而:表顺承,又/表修饰,连接修饰成分与中心词。【答案】A13翻译下面的句子。(1)望之不似人君,就之而不见所畏焉。译文:_(2)如有不嗜杀人者,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矣。译文:_(3)民归之,由水之就下,沛然谁能御之?译文:_【答案】(1)他看上去没有国君的威仪,接近他看不出有什么叫人敬畏的地方。(2)如果有不爱好杀人的,那么天下的百姓就会伸长脖子殷切地期待他了。(3)百姓归附他,就好比大水流向低的地方,气势盛大,谁能抵挡呢?14结合文段的理解,回答下面的问题。(1)孟子在本文中表达了怎样的观点?_(2)文中两个比喻有怎样的联系?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