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设计欣赏_日本古代建筑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60979339 上传时间:2018-11-21 格式:PPT 页数:16 大小:3.9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筑设计欣赏_日本古代建筑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建筑设计欣赏_日本古代建筑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建筑设计欣赏_日本古代建筑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建筑设计欣赏_日本古代建筑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建筑设计欣赏_日本古代建筑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建筑设计欣赏_日本古代建筑》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筑设计欣赏_日本古代建筑(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日本古代建筑,一 日本古建筑发展概述 二 日本古代代表建筑 三 日本古代城市与园林,1 概述,一 日本古建筑发展概述,日本建筑早在公元1世纪便形成了它的基本特点,这便是使用木构架,通透轻盈。,后来,中国的影响显著的占了主导地位,日本古建筑表现了较强的中国特征。,但是,日本建筑仍然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很有创造性,尤其是它们的美学特征。它们的美学特征是非常平易亲切,富有人情味。尺度小,设计的细致而朴素,精巧而素雅。同时,日本建筑也非常重视和擅长于技术性表现。,本时期是日本建筑的自我发展时期,建筑以神社为主要类型,神社是日本固有的神道教的崇祀建筑。最有代表性的建筑是伊势神宫。,一 日本古建筑发展概述

2、,2 发展分期:,1)早期建筑(6世纪中叶以前),伊 势 神 宫,从建筑的发展期上看,日本建筑有四大转期。第一个转期是引进中国隋唐建筑的飞鸟时代,第二个转期是引进南宋建筑的镰仓时代,第三个是自身发展的桃山时代,第四个是引进西方文明的明治时代。,2 发展分期:,一 日本古建筑发展概述,2)奈良时期(6世纪中叶10世纪) 本时期是日本建筑受中国影响的发展时期,一方面,由于佛教的传入,日本传统的宗教建筑发生了很大改变,宁一方面,在城市与建筑上也吸收了很多中国传统内容。这时期的主要代表建筑为佛教寺庙,如法隆寺 唐招提寺等。,法 隆 寺,唐 招 提 寺 金 堂,鉴 真 和 尚 坐 像,日本的唐招提寺(t

3、oshodai temple)是由中国唐代高僧鉴真和尚亲手兴建的,是日本佛教律宗的总寺院。,唐招提寺位于奈良市,是一组具有中国盛唐建筑风格的建筑物。,本时期日本建筑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在继续汲取中国建筑的成就的同时,更加注意与日本民族文化的结合,特别是在一些世俗建筑中,有了很大创新性发展,如府邸茶室以及“枯山水”园林等。,一 日本古建筑发展概述,2 发展分期:,3)民族化时期(10世纪中叶16世纪),1 伊势神宫,二 日本古代代表建筑,神道教 两坡顶 悬山造 坚鱼木 千木 高床 鸟居,二 日本古代代表建筑,2 法隆寺,3 平等院凤凰堂,二 日本古代代表建筑,寝殿造总体的基本型制是:中央正屋(

4、寝殿),两侧有厢房(东对 西对),其间连以游廊(渡殿)。有的还设中廊。,平等院原是朝廷大臣的府邸,1052年改造为寺院,凤凰堂是它的主要建筑。是典型的寝殿造。,4 茶室,二 日本古代代表建筑,茶室是为欣赏茶道而建的建筑物,是日本最有特色的建筑类型之一。茶室一般与野趣庭园相连,野趣庭园就称“茶庭” 。茶室为茶庭主体建筑,置于茶庭最后部,到达茶室须经过朴素露地门,主人与客人在腰挂处等待见面,显出主人诚意,而客人须经厕所净身、蹲踞或洗手钵净手,经曲折铺满松针的点石道路到达茶室,在室外脱鞋、挂刀折腰躬身方能入茶室进行饮茶。,草庵式茶庭四周有围篱,茶室常居于一角,茶亭一般很小巧,用写意手法布置。自院门至

5、茶室设置一条园路,两侧用植被或白砂敷于地面,栽植树木,配置岩石。,沿路设寄付(门口等待室)、中门、待合(等待室)、雪隐(厕所)、灯笼(照明用)、手洗钵(洗手用)、飞石(即步石)、延段(石块、石板混合铺成的路段)等待客所需的设备。,奈良古都平城京,三 日本古代城市与园林,平安古都平安京,三 日本古代城市与园林,在其特有的环境气氛中,细细耙制的白砂石铺地、叠放有致的几尊石组,就能对人的心境产生神奇的力量。,三 日本古代城市与园林,枯山水园林,枯山水庭园是源于日本本土的缩微式园林景观,多见于小巧、静谧、深邃的禅宗寺院。,它同音乐、绘画、文学一样,可表达深沉的哲理,而其中的许多理念便来自禅宗道义,这也与古代大陆文化的传入息息相关。,枯山水园林,禅宗庭院内,树木、岩石、天空、土地等常常是寥寥数笔即蕴涵着极深寓意,在修行者眼里它们就是海洋、山脉、岛屿、瀑布,一沙一世界,这样的园林无异于一种精神园林。,后来,这种园林发展臻与及至乔灌木、小桥、岛屿甚至园林不可缺少的水体等造园惯用要素均被一一剔除,仅留下岩石、耙制的沙砾和自发生长与荫蔽处的一块块苔地,这便是典型的、流行至今的日本枯山水庭园的主要构成要素。,枯山水园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调研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