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60977495 上传时间:2018-11-21 格式:DOC 页数:33 大小:1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冀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冀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冀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冀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冀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冀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冀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3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冀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教材分析本册主要围绕 “性质与功能 ”这一组统一概念,整合教学内容,进行单元和课题设计。全册共有6个单元,19个课题。本册在内容方面以物质世界的声光电磁方面的知识为线索,但学习的重点不在于科学知识体系的传授,而在于通过调查、观察、实验、设计、制作、搜集信息等各种探究活动,引导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激发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同时,注意引导学生关心日常生活中有关声光电磁应用的新知识、新产品、新技术,让学生初步了解科学技术的广泛应用引起社会生活的巨大变化。本册总目标:用感官或工具感知物体的性质与功能;能用语言或简图描述、记录物体的性质和功能,能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对实验结果进

2、行预测,设计实验进行探究,并对实验结果做出科学的解释。能从科学的角度关注日常生活中的声、光、电、磁等现象,主动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愿意与同学合作完成探任务,能体验到讨论与交流的好处;能体验到大胆想像的乐趣;愿意听取其他同学对自己“作品”的评价,并愿意进行改进。能辨别制成常用物品的材料,并能举例说明材料的用途与其性质有关;知道物体发声和声音传播的简单原理;了解光的传播、改变光的传播路线及日光的色散现象;知道材料按导电性能可以分为导体和绝缘体,知道常用电器的工作需要一个完整的回路,知道用一些基本组件连接一个简单电路和开关的功能;能探究磁铁的方向特性以及磁铁间同极相斥、异极相吸的规律;能举例说明人

3、类传播信息的方式及科学技术发展对信息传递方式的改变。能举例说出“新材料、声、光、电、磁”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及给人类生活带来的诸多便利;懂得节约用电的常识,知道安全用电的重要性;能举例说出噪声和强光对人类的危害;能理解电和磁的应用对人类方式的改变。第一单元 常见材料常见材料单元是本册书的引入单元。本单元以常见材料为研究对象,帮助学生利用感觉器官和简单工具认识常见物体是由一些材料制成的,引导学生了解常见材料,认识常见材料的性质,了解材料加工的过程,激发学生了解新材料、关心新材料的兴趣;培养学生认真、细致地观察事物的良好学习习惯及独立搜集资料、从资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使学生意识到人类生产和生活都离不

4、开材料,而一些材料的利用也会给环境带来影响,人类为了更好地生活,在天然材料的基础上,制造了许多新材料,人造材料有许多天然材料所无法代替的性能和优点。1、身边的材料教学目的:1、学生能判断物体由不同材料组成的,并且还进行分类。2、认识某些材料的用途和性质。3、能区分人造材料和天然材料。4、激发学生创新意识。教学重难点:材料的分类、人造材料与天然材料的区分、创新意识。教学过程:一、教学引入:A、教师谈话:我们身边的物品都是用材料制成的。你知道哪些材料?B、学生回答:木头、金属、塑料、纸、布、泥、棉花、石油、沙子、水、毛C、教师:提出今天的研究问题-认识身边的材料,板书:身边的材料。二、新授:1、知

5、道物品由哪些材料做成。A、教师出示一种物体,学生说出它的制成材料或由学生拿来的各种物品说出它的制成材料。例:汽水灌-金属铝;字典-纸;鞋箱-木头;公仔娃娃-布和棉花;小刀-金属铁;报纸-纸;陶瓷-泥土;钥匙-金属铁、铝或铜;房子-铁、木、泥土、石头、沙子等;杯子-塑料或金属B、请学生把学生带来的所有物品进行分类:木头物体、塑料物体、金属物体、纸的物体等C、请学生讨论:还有哪些物体由以上材料制成的。D、检查:下列物品有几种材料制成的?1、饭桌、2、保温杯、3、铅笔、4、手电筒、5、衣架、 6、沙发2、认识人造材料和天然材料A、什么是人造材料和天然材料?天然材料:自然界中自然生长的或形成的材料。人

6、造材料:把天然材料进行加工处理,变成人们所需要的材料。B、区分人造材料和天然材料天然材料:石油、木头、棉花、沙子人造材料:塑料、凳子、衣服、砖头C、了解人造玻璃这种人造材料的制成过程3、寻找教室里物品是用哪些材料做的?学生自由活动,并汇报结果。比一比,看哪个小组找到的材料最多。三、布置作业:调查自己家中的用品是由哪些材料制成的。(调查并填写课本第四页材料调查记录表)板书设计:身边的材料天然材料:石油、木头、棉花、沙子人造材料:塑料、凳子、布、砖课后小记:在身边的材料一课中,我设计了“收集身边材料”、“按材料给物体分类”、“说说身边物品的材料组成”、“找找教室内的材料”、“我最喜欢的材料介绍会”

7、等一系列的探究活动,力求让学生在这些活动中分组合作,自主探究,从而认识理解身边的材料。并运用了分组竞赛、自由活动、口头介绍等多种灵活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并渗透”做中学”理念,让学生在这一系列的探究活动中真实的体验、感受,并运用到生活中去。2、塑料教学目的:1、让学生了解人造材料-塑料。 2、人造材料与天然材料在作用上对比。 3、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教学重点:人造材料与天然材料的比较上教学课时:二个课时教学过程:一、活动1:认识塑料这种人造材料讲解并提出问题:塑料是一种用途广泛的人造材料。找一找我们身边哪些物品是由塑料制成的。2、学生思考后回答:桶、杯、汽车、电视、录音机、笔、水管等。3、

8、讲解:塑料的用途可真多呀!可以说塑料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种材料。那么塑料与普通的天然材料作用上各有什么优点和缺点呢?4、记录两种尺子的特性 :塑料尺子木头尺子轻便透明防水耐磨二、活动2:塑料杯遇到热水会怎样?1、先预测:变软( )变硬( )不变化( )2、实验:用热水分别倒入塑料杯和矿泉水瓶内,观察有什么变化?注意:小心别让热水烫着!3、学生把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小结:4、判断自己的预测正确吗?5、关于塑料你们还有什么问题想要了解的。三:活动3、戴手套把塑料手套和棉花手套分别戴在两只手上有什么感觉?结果:一个凉。一个暧和。四、认识新材料:谈谈对新材料的感受。你有什么新的想法把它写下来?三、活动

9、四:小调查“白色污染”1、我家一星期使用塑料袋垃圾袋有几个,是怎么处理的?2、统计全班同学的家中一星期共使用塑料袋垃圾袋有几个?3、提出减少“白色污染”的有效建议。(人们随意抛弃在自然界中的废旧塑料包装制品,飘挂在树上、散落在路边、草坪、街头、水面、农田及住地周围等处的这种随处可见的污染环境现象,称为“白色污染”。)课后小记:塑料这一课,讲的是塑料,很贴近生活,因此,在设计教学的时候,我力求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并且在学习中激发学生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环保设计。课前,我让孩子们从家里带来了各种各样的塑料制品,并对塑料袋的应用和危害作了调查。课中学生有感而发,真正体会到“白色污染”就在我

10、们的身边。并通过探究性的活动,从而让学生从生活中认识了塑料,体会到塑料的巨大作用,最后又回到生活中去,用实际行动保护环境,减少“白色污染”。第二单元 声本单元以学生熟悉的声音为探究对象,以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为重点,指导学生通过寻找声音、观察发声物体、水能传声、自制乐器等活动,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制定计划,观察、实验、制作,搜集整理信息,思考与归纳,表达与交流等方面的探究能力,以及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同时指导学生通过活动,认识声音的作用,找出声音与我们生活的密切关系。使学生认识到,声音既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周围的世界,也会污染环境,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从而加深学生对科学技术和社会关系的理解,增强环保

11、意识。3、倾听声音教学目的:1、让学生了解声音是怎样产生的。2、让学生认识各种各样的声音。3、培养学生归纳推理能力。教学重难点:声音的产生教学过程:1、教学引入:A、活动一:让学生在大自然中寻找各种各样的声音。并用“我在听到了发出的声音”的形式,向学生描述自己听到的声音。比一比,谁模仿得更好。B、关于声音你想知道些什么?问题 1-,问题2-,问题3-,C、教师讲解:同学们要想知道的问题真多,每一个问题都在课上去研究这是不可能的。我们只能研究一至两个问题。今天我们研究的问题是:声音是怎样产生的。2、新课:A、活动二:观察物体发声时的现象学生观察教师所准备的材料发出的声音,并把观察到的现象填写到表

12、格中:物体名称听到的声音看到的现象吹纸拨尺子拨橡皮筋B、讨论:物体发生时有什么现象,它们有什么共同之处?总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C、活动二:用什么方法能使物体停止发声呢?试一试吧!讨论:物体停止发声时有什么共同的现象?这说明了什么?课后小记:4、物体传声教学目的:1、指导学生认识气体、固体、液体都能传播声音。2、指导学生认识声音是以声波的方式传播,且传播方向向着四面八方。3、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教学重难点:声音是怎样传播的。教学过程:1、复习:A、我讲话的声音是怎样产生的?B、我跟你相差一段距离,为什么你能听到?C、讲解:声音是怎样传到你们的耳朵里的?2、新授;A、活动

13、一:请三个学生分成一个小组,一个人在一张桌子上轻轻地磨一下,另外一个站在三个人的中间,第三个同学把耳朵贴在桌面上并站在第二个同学的后边,看一看谁能最先听到声音?B、回答:为什么离得远的同学反而能听见?C、活动二讨论:这个实验告诉我们什么?D、还有什么方法能够验证自己的解释呢?试着做一做。E、活动三:水能传声吗?先预测:声音能在水中传声。后做实验:请三个同学分成一个小组,一个同学在水中轻轻地摩擦一个物体,第二个同学站在旁边,第三个同学把耳朵贴在水槽上,看谁能听到声音?F、讨论:这个实验告诉我们什么?我组的结论是G、游泳的时候,头浸在水下能听声音吗? H、活动四讨论:为什么我们在地球上可以听到声音

14、?我的结论总结:我们知道声音可以通过( )传到我们的耳朵里。3、巩固练习A、月球上我们能听到声音吗?B、做一个土电话。课后小记:5、自制小乐器教学目的:1、认识一些简易的乐器。2、能使学生做一些简易的小乐器。教学重点:制作小乐器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教师讲解:上一节我们学了声音,了解了各种各样的声音,有的声音是噪音,会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的,这种声音我们要坚决阻止;有的声音是优美动听,是各种乐器所发出来的,这类声音人们最喜欢听的。今天我也带来一些乐器,你们班上谁来演奏这些乐器2、学生欣赏同学们各类乐器演奏的曲子。3、教师讲解:在欣赏完优美动听的音乐后,你们会感知到不同的乐器发出的声音不同;同种乐器所发出的声音大小、高低也不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调研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