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给侧改革与我国经济的有效增长策略_刘志国_李丹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60977093 上传时间:2018-11-21 格式:PDF 页数:10 大小:1.2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供给侧改革与我国经济的有效增长策略_刘志国_李丹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供给侧改革与我国经济的有效增长策略_刘志国_李丹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供给侧改革与我国经济的有效增长策略_刘志国_李丹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供给侧改革与我国经济的有效增长策略_刘志国_李丹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供给侧改革与我国经济的有效增长策略_刘志国_李丹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供给侧改革与我国经济的有效增长策略_刘志国_李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供给侧改革与我国经济的有效增长策略_刘志国_李丹(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供给侧改革与我国经济的有效增长策略 , 刘志国李丹 【内容提要】从理论上看 , 存在着两种不同的增长策略 , 一种策略 是 强调生产的数 量、质 量和结构的改革 ,另 一种 是 强 调剌激总需求来实现经济增长。前者强 调供给的 作用,后者则夸大了需求的作用。新常态条件下, 我国的经济增长速度下 降, 一 方面 ;是需求刺激经济 政策本身存 在 着内在的制约 , 二是我 国经济在 供给侧由于人 口 红 利消 失、效率提高缓慢、 创新不足 、制度改革滞后等方面拖累了经济增长。 为实现经济的 稳定增长 ,我国当前重点要推进供给侧变革, 加快技术 创 新 ,推动体制变革,充分释 , 放市 场活力 。

2、【关键词】 需求管理供 给侧改革经济增长 ,:作者简介 : 刘 志国( ),南京财经大学副教授(江苏 南京 );李丹 ( ) , 南京财经大学硕士研究生(江苏南 京 )。 一 、刺激需求与改喜供给 :两种不同的增长茉略 近年来,我国经济增 长速度持续下降,逐步从 年的 下 降到 年 的 ,到 年经济增长速度已经下降到 ,这是近年来的最低增长速度。根据中国社科院宏观经济运 行与政策模拟实验室的预测结果显示,在 年 年、 年 年和 年 年三 个时段内 , 中国潜在增长率区间分别为 、 和 。从高速增长逐 步过渡到中高速增长成为中国经济的 “ 新常态 ” 。 在新常态下, 中国经济面临着 一 系列的

3、困难,在增长速度换挡的同时,还 必须完成结构的调整 与转换,消化前期刺激政策所带来的后果,即处于所谓 “ 三期叠加 ” 阶段。 “ 三期叠加 ” 不仅阐明 了新常态条件下中国经济所表现出的整体特征,也指出了在新常态条件下我国经济所面临的任务和 挑战。新常态条件下,中 国经济最典型的表现是经济增长速度的下降。但是 ,我国经济增长速度下 滑和西方发达市场经济国家所出现的周期性衰退和萧条的原因并不 一样 ,不能仅仅以短期需求周期 性的波动来解释。很大程度上, 经济增速下滑是因为支撑中国经济发展的传统动力趋于衰减。我们 必须进行结构性调整 , 以寻找能够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动力。 从宏观经济理论研究的

4、主要问题来看 ,主要有两个: 一个是长 期的经济增长问题, 一个是 短期 的经济波动问题。由于对于短期经济波动的 调控目的也是为了实现稳定的增长,人们往往就把宏观 本文系江苏省社科联重点项目 “ 新常态下江苏国有企业转型升级研究 ” ( ) 、江苏 商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 项目 的阶段性成果。 ? 马克思主义研究 年第期 的财政、货币政策也看作实现经济增长的途径, 因此客观上就形成了两条经济增长的路径 : 一条是 建立在长期要素积累和结构性调整基础上的经济增长 , 一条是建立 在通过宏观经济政策刺激和扩大 社会需求的经济增长。前者是通过扩大有效供给来实现的,后者则是通过刺激需求来实现的。 在

5、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中, ( , ) ,经济的产出水平主要取决于劳动、资本等生产要素 的长期积累和这些要素的有效组合。在长期的增长模型中,强调了人口增长、资本积累、技术创新 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后来又不断加入了人力资本、制度绩效、内生的技术变迁等概念,使该模型对 经济增长的解释能力不断增强。在这样 一个模型 中 ,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基本上是无效的。就财政 政策而言 ,扩张性的财政支出会导致完全的 “ 挤出效应 ” ;就货币政策而言 ,货币是完全中性的, 货币供给的扩张只会导致价格水平的上涨 ,产量水平与货币完全无关。 与新古典模型强调要素积累与结构性变迁不同的是,短期的经济增长更关注对需求的刺激

6、。这 种通过扩大需求刺激经济增长的理论基础是凯恩斯主义。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实质上是萧条经济学, 它把生产过剩、需求不足看作经济发展的常态,认为经济危机的根源在于需求不足,经济增长就必 须突破需求本身的约束。从世纪年代大萧条以来 ,凯恩斯主义就成为实现经济调节的主要手 段之 一 。 对于我国的经济增长问题,争论的理论基点也来自于这两个角度: 一是凯恩斯主义 的需求管理, 通过财政、货币政策扩大社会需求 ,消化掉过剩产能,具体政策手段包括扩张货币供给、加大公共 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城市化步伐、提高低收人群体的收人等。 二是新古典经济学的供给侧的变革 , 如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强调技术创新和技术进步,通

7、过制度转型释放经济的活力等。 当前我国经济 增长速度放缓, 其具体原因是多样的 ,但概括起来主要有两个 : 一是需求刺 激型增长本身有局限性 , 二是我国供给侧变革滞后 。 二 、 以 需求營理政茉促迕经齐增长的局限性 从世纪 年代大萧条以来 ,凯恩斯主义的财政和货币政策成为对付经济危机的万能灵药, 各国基本上依赖于短期的稳定化政策恢复经济增长。宽松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会通过各种不同的 机制刺激社会总需求规模的扩大 ,加上乘数效应的存在,只要采取适当的刺激政策,经济就可以走 出萧条。 年金融危机之后,除了美国先后推出四轮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以外, 欧洲 、 日本和中 国等 主要经济体都不同程度采

8、取了宽松的宏观政策来实现经济增长。从宏观经济运行的后果来看, 财政和货币刺激并不能解决经济体系中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 即使这些政策发挥作用 ,也是相当有 限的。 需求管理型政策对刺激增长并不是有效的。塔西认为, 因为结构性问题的持续存在 , 年以来 的美国财政与货币刺激 ,对经济增长也只是有较为温和的影响?。经济增长依赖于高速的生产率增长, 而生产率增长是政府微观的增长政策的结果 ,依赖于知识、组织结构变革和技术基础设施的持续投资。 美国经济危机的主要原因是数十年来生产率增进型投资不足,特别是技术研发的投资不足。但是,在 众多美国主流的经济学家看来 ,美国仅有的结构性问题是过度负债。 年 年

9、,美国家庭、州 和地方政府债务、联邦政府债务分别提高了 、 、 ?。在缺乏充分投资推动经济增长的情 , , , , , , , 数据来源于 , , ( ) ? 供给侧改革与我国经 济的有效增长策略 况下 ,这些债务就成为维持消费的唯 一工具 。过度的负债刺激了国内需求 ,推动了经济增长,但需要 注意的是,这十年的平均增长率只相当于在此之前年平均增长速度的 。 为了应对突然爆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 ,我国也实施了庞大的经济刺激计划。仅 年新增信贷 就达到 万亿元的规模 ,但当年新增为 万亿。与此对照的是 ,此前的年时间 (年 年)我国信贷总量共增加万亿 , 同期增加万亿。实施经济刺激计划以来我国货币

10、 资金的使用效率不足此前的 。从 年第 季度开始 , 我国货币供给过剩开始出现 ,且过剩的 幅度迅速增加, 年第 季度 ,过剩了 , 过剩了 ,名义 超发了 亿?。 年 , 中国存量为万亿元 ,美国乂存量折合成人民币只有万亿 ; 中国的 比例为 ,美国仅为 , 约为中国的 。虽然这种差别部分是由于中美融资结构不 同所造成的,但我国 河 超额供给是客观存在的。从全球范围看 ,中国新增的货币供应量占全球比 例已经连续 年贡献约 一半 , 年 年 , 全球新增肘 中,人民币占了,在 年贡献 率更是达到 。 年 , 中国新增 万亿 ,在全球新增 中占比高达 。 过多的 货币发行并没有带来持续的经济增长

11、, 年,我国经济增长率达到 ,年、 年维 持在左右, 年第 季度同比增长 ,从此之后,经济增长速度逐年下滑 , 一直到 年降到的目标以下。 从我国 的货币政策实践来看 ,货币刺激对于维持可持续的经济增长作 用是相当有限的。 财政政策作为稳定化政策的主要手段也难以促进经济的持续增长 。从世纪年代凯恩斯主 义兴起以来 ,财政政策 一直是对付经济萧条 的重要武器。经济陷入危机的程度越深 ,需要的经济刺 激力度就越大。克鲁格曼认为 , 在萧条的情况下 ,需要有更大规模、更直接的政府财政刺激?。这 种观点主要是基于两个假定:第 一 ,在危机情况下,产能利用率严重不足 ,政府扩大赤字规模是可 以持续的,而

12、且不会产生通货膨胀的后果 ;第二,财政刺激会引起乘数效应 ,事半功倍, 只要消费 倾向比较高,乘数效应就会比较大,政府的购买支出增加或减税措施足以使经济体实现可以接受的 、 自我维持的增长率。 在所有的政府财政刺激计划中,通过扩大需求刺激经济增长是第 一位 的,对于劳动生产率的提 高缺乏足够的关注。 年月 ,奥巴马签署美国复兴与再投资法案。该法案计划投资亿 美元以拉动消费和投资,从而促进美国经济复苏。在该项法案的支出计划中 ,主要是用于需求刺激, 只有较小的比例直接用于投资。其中 , 亿美元投在公路 、桥梁、公共交通等传统的经济基础设 施上, 亿美元用于能源基础设施建设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

13、只有亿美元用于支持 “ 科学研 究 ” 。塔西认为,财政刺激计划忽略了各项支出的构成结构 , 只关注短期扩大总需求的政策手段 , 忽视了长期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长期增长策略的形成。 我国政府所实施的财政刺激也越来越多地暴露出推动经济增长方面的局限性。我国经济长期以 来以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为主 ,主要依赖于投资驱动。为了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型 ,我国政府大力 提倡 “ 中国制造 ” 要转变为 “ 中国创造 ” ,实现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在经济危机发生后 , “ 促增 长 ” 成为我国经济生活的首要任务。虽然中央政府通过减税、补贴 、扩大政府投资等多种手段刺激 欧阳志刚、史焕平 :后金融危机的货币供给过剩及其效应, 经济研究 年第期 。 崔建军:中国货币超发隐忧重重, 环球时报 年月 日 。 , , 如五 , ,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调研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