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村经济发展与金融支持(含开题、实践报告)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60975755 上传时间:2018-11-21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3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农村经济发展与金融支持(含开题、实践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浅谈农村经济发展与金融支持(含开题、实践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浅谈农村经济发展与金融支持(含开题、实践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浅谈农村经济发展与金融支持(含开题、实践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浅谈农村经济发展与金融支持(含开题、实践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浅谈农村经济发展与金融支持(含开题、实践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农村经济发展与金融支持(含开题、实践报告)(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目录一、金融支持农村经济发展的必要性1(一)农民个体的需求1(二)农村地区企业的金融需求1(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需求2二、我国农村金融业务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2(一)农村金融供给主体不足2(二)涉农贷款增长较慢及农村金融服务品种较少2(三)政策性金融支农作用发挥有限2(四)农村民间借贷行为活跃但尚欠规范2(五)农村金融体制潜在的风险问题不容忽视3三、金融支持农村经济发展的策略3(一)科学定位农村金融,促进城乡协调发展31.高度重视“三农”及城乡协调问题32.科学认识农村金融33.建立适应农村经济发展的农村金融主体3(二)全面扩展适合农民需求的贷款业务41.要创新农村金融业务42.设计开发适

2、合农村需要的新型金融工具43.给予农村民间金融合理的发展空间44.引导规范民间资金借贷行为4(三)采取多种措施降低农业贷款风险,确保信贷资产质量51.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政策性农业保险经营机制和发展模式52.完善农村信用担保体系建设5(四)金融新产品与金融服务的创新5(五)政策上的支持61.建立市场化运作的体制机制62.实行适当倾斜的货币政策63.完善财政扶持政策,补充资本金6四、结语7参考文献7浅谈农村经济的发展与金融支持作者:刘叶 【摘要】本文立足农村经济发展产业化的背景,首先对金融支持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必要性进行分析,其次深入探讨我国农村金融业务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最后对农村经济发展进行金融

3、支持提出相应的对策。【关键词】 农村经济发展 农业产业化 金融支持 一、金融支持农村经济发展的必要性(一)农民个体的需求目前,农民的金融需求主要有三类:存款、汇寄、贷款。其中存款及汇寄的需求很容易满足。而贷款问题是农村金融的薄弱点,也是影响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这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首先,由于在农业生产中,农民对风险的抵抗能力较弱,一旦遇到灾害,农民很难依靠自身力量度过难关,农业生产中有很大的资金需求。其次,随着我国经济的整体发展与农民认识水平的逐渐提高。越来越多的农民不满足于当前的生活水平,并期待通过自身努力达到致富目的。农民在自主创业之初,自有资金远远不能满足创业需求,需要外部资金的注入

4、。因此,农民想要增加传统农业收入和其他收入,都需要资金的支持。金融是当今经济社会资金配置的首要媒介。农村金融亦是满足农民资金需求的最重要的工具。因此,一个功能健全的农村金融体系,是农民致富增收的必要条件。(二)农村地区企业的金融需求农村地区的企业主要包括个体企业、民营企业、集体乡镇食业等,改革开放以来,农村中小企业迅速发展。为我国农村地区的产业结构和我国经济增长做出了重要贡献。然而,农村企业贷款难的问题一直存在。在农村企业的发展初期,从正规金融渠道获得资金更是难上加难。在启动期的农村小企业,由于企业前景尚不明朗,自身管理水平低,而且企业缺少金融机构所需的抵押物,资金主要是来源于自有资金和民间借

5、贷。处在成长期的企业,企业规模、产品销售、企业结构及管理等方面有了很大进步,并且具有少量可抵押的资产,但风险仍然较大。结合政府的担保支持可以获得一部分商业性信贷,资金主要是用在生产方面。目前,虽然在东部沿海地区一些省份的农村中小企业中,民间借贷呈现出参与主体广泛、规模有所扩大、信用水平较高等特点,但民间金融缺少监管体系。一旦发生纠纷,没有合理的解决机制,这将直接影响中小企业的发展和农村金融市场的稳定。在广大中部地区,中小企业的发展还是严重依赖银行等金融机构的信货资金。农村中小企业的资金需求从总体上看发展前景不明确。可供担保的抵押物不多或几乎没有。因此,资金缺口较大,资金需求的满足程度较低。尤其

6、发展之初的企业,资金严重缺乏。就目前来看,贷款难和发展资金不足己成为农村中小企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之一。 (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需求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主要包括交通、通讯、水电设施等硬件设施以及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等软件设施的建设。这些设施的建设都需要大量资金的投入。国家财政支农支出每年都在增加,相对于财政总支出的比例却在下降。国家财政资金投入虽大,但资金分摊到全国,每个村能得到的资金也就屈指可数。据国家统计局初步测算,新农村建设新增资金需求总量为5万亿元左右。政府财力是有限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单单依靠国家财政投入远远不够,只能借助于金融机构的信贷资金。并且,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除水电外)的社会

7、效益大而收益小、资金需求规模大、生产周期长、缺乏抵押担保是典型的公共产品。如果这些全部由财政出资,对我国财政来讲是一个无法承担的负担。这几乎是不可行的,迫切需要金融支持。二、我国农村金融业务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从金融支持“三农”发展的政策要求来看,当前农村金融供给远远不能满足不断变化的农村金融需求,一些深层次的问题和矛盾日益彰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农村金融供给主体不足2006年,银监会的调研资料显示,我国每个乡镇仅有2.13 个金融网点,每50多个行政村仅有1个金融网点。在乡镇的金融网点中,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和邮政储蓄机构占到86.45%,除农业银行仍保留部分分支机构之外,其他商业银行

8、分支机构大部分已撤离农村市场,农村信用社成为农村金融的“主力军”。四大商业银行收缩县和县以下的分支结构,县域农村金融机构种类少。农村金融市场上,农村信用社存款总额占全部存款的40%45%,贷款总额占比亦高达50%左右,形成了农村合作金融对农村金融市场的垄断局面。(二)涉农贷款增长较慢及农村金融服务品种较少农村金融机构在县域能够提供的金融工具单一,服务品种很少,服务功能不健全。县及县以下能够提供除存、贷、汇以外金融服务的金融机构网点不足20%,绝大部分的行政村不能提供基本贷款业务。特别是贫困地区的金融服务问题还没有找到有效的解决路径。(三)政策性金融支农作用发挥有限由于政策性支持农村的贷款风险补

9、偿、分担和转移机制不完善,没有建立完善的对农村贷款进行贴息、补贴、税收减免、税收返还等杠杆机制,农村担保机制不健全,政策性农业保险缺乏、商业性农业保险连年萎缩,制约了金融机构对“三农”的资金投入。农业发展银行融资机制不健全,利益补偿机制不完善,导致其政策性支农作用的发挥有限。另外,农发行不吸收公众储蓄,自身资金融通的空间有限,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新农村建设的需要。(四)农村民间借贷行为活跃但尚欠规范民间金融在浙江、福建、广东三省沿海发达地区非常活跃,民间资金相当充裕,流动量惊人,已经形成了一个颇具规模的地下金融市场,且以多种形式为依托,主要形式包括:民间自由借贷、合会、私人钱庄、经营纯粹民间借款

10、业务的典当行、非政府小额信贷和其他民间金融组织等合会。对于不少地区的农户和中小型企业而言,非正规金融市场的重要性要远远超过正规金融市场。民间金融对农户和农村企业的迅速发展和渗透,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正规金融的供给不足,起到了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作用。但是,非正规金融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诱发高利贷行为,加剧了金融风险,干扰正常的金融秩序。地下金融组织作为一种自发性的私营金融组织,其趋利性易迎合人们的投机心理,在没有法律约束的情况下,极易被一些不法地下金融组织诱引而脱离正常的借贷行为,导致金融秩序的动荡。(五)农村金融体制潜在的风险问题不容忽视一是农业保险体系缺乏,农业和农民信贷风险难以分散;二是农

11、村金融机构内部管理相对落后,法人治理机构不健全,资产质量普遍较差,抗风险能力比较弱;三是农村金融生态环境相对较差,信用体系尚不健全。农村金融法制观点薄弱,地方财政向地方金融机构变相透支倾向存在;四是民间借贷行为缺乏引导,民间金融的潜在风险问题突出等。三、金融支持农村经济发展的策略(一)科学定位农村金融,促进城乡协调发展1.高度重视“三农”及城乡协调问题首先要培育和保护好农民平等的市场主体地位,切实保护好农民的合法权益。赋予并保护好农村金融与农村经济的产业地位,促进农村金融的产业化发展,构建以市场为基础、政府为主导的协调发展机制。要始终把“三农”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首位,要以协调发展为原则制定经济

12、发展战略,以城乡统筹为手段化解二元经济和金融结构,以国民经济发展为目标,保持农村金融与整体金融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双重协调。此外,还应科学界定协调发展中的政府职能,优化协调发展中的政府治理结构,提高政府履行协调发展职责的能力。2.科学认识农村金融“发达的城市和不发达的农村最大的区别就是分工水平的差异”,“如果投资不是用来发展适当的分工模式和提高分工水平的话,则投资于物质资本品、教育或研究并不能自动地提高未来的生产力。因此,围绕资本概念的关键问题并不在于我们投资多少,而是什么样的分工水平和模式被用于机器、教育以及研究的投资上。”农村金融促进农村经济增长的重要途径就在于促进农村的社会分工,提高生产的专

13、业化水平,实现农村产业的深化。只有将农村金融的功能定位在对分工的促进上,才能真正发挥农村金融的功能。农村金融的资金主要应当配置在促进农业产业化的延伸、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方面。3.建立适应农村经济发展的农村金融主体农村信用社是农村金融的主体,首先要着力推进农村信用社的产权改革,对信用社原有资产归宿进行界定,并引进社会资金,充实信用社资本金,使农村信用社实现真正的合作制或股份制。要鼓励建立一批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实现农村金融主体的多元化;另外,农村非正规金融组织,经营方式灵活,是一个潜在的重要金融创新主体。要充分利用农村非正规金融组织在信息上的优势,加强农村非正规金融组织的引导与监管,推进正规金融组织

14、与农村非正规金融组织的合作经营,将农村非正规金融组织作为正规金融组织在农村的延伸,建立起新型的合作金融组织,以增强农村金融对农业生产、农村发展与农民生活的服务功能,满足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议对资金的需要。(二)全面扩展适合农民需求的贷款业务抵押贷款虽然可以降低金融部门的经营风险,但抑制了农民、尤其是中低收入且无法提供抵押品的农民的贷款需求。采用小额信贷、农民贷款证等方式扩大信用贷款,可以解决当前中低收人农民贷款需求的问题,有利于缓解农民贷款难,降低交易费用。此外,农村金融部门还可结合农村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扩大贷款的品种和范围,如向农民提供旨在用于农田基本建设方面的长期信贷支持;为农民提供短期资金

15、周转贷款或小额信贷,帮助农民发展多种经营;发展农村迫切需要的养老储蓄、医疗储蓄、教育储蓄以及农业生产储蓄等专项储蓄品种。1.要创新农村金融业务如增加信息咨询服务,金融部门要建立相应的组织,收集、分析和筛选有价值的市场信息,开拓农村市场,促进农业的信息含量,最大限度地使农业产品商品化、市场化,帮助农户和集体经济组织寻找致富门路,提供经营管理方面的指导和建议。还可设立农民发展基金贷款,农民存入一定比例金额的存款,按所制定的信贷原则,农村金融机构发放贷款,支持农业发展,这种形式将更充分地引导农业投资主体的投入积极性。2.设计开发适合农村需要的新型金融工具一方面,要对传统的金融工具进行调整、改进,使其

16、在期限、种类上更适合农村生产规律的实际及农民的需求;另一方面,设计、开发新型的金融工具,通过资金、期限、利息及金融工具的重新组合、剥离、分割等方法,借助互换、期权、可转换债券混合证券等新型金融工具,在不改变投资收益的情况下提高其安全性,这样能够满足农村金融市场供需双方的需要。3.给予农村民间金融合理的发展空间我国农村的民间金融是完全扎根于农村土壤的,是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农民自发形成的,生命力极强。虽然民间金融有着很多缺陷,但是政府对民间金融组织的做法不应该是简单的禁止与取缔,而是要加强管理与规范,适当放宽农村金融市场的限制,放松农村金融市场准入,允许和扶持其他金融组织的发展,以便在农村金融市场上形成一种竞争局面。客观的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