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家庭农场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60975553 上传时间:2018-11-21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207.7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武汉市家庭农场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武汉市家庭农场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武汉市家庭农场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武汉市家庭农场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武汉市家庭农场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武汉市家庭农场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武汉市家庭农场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武汉市家庭农场发展的现状及对策研究摘要:家庭农场是我国当前土地制度改革和生产社会化的产物,作为提高农业集约化经营水平的重要途径,在实践中才成雏形。武汉市作为家庭农场发展的前沿阵地,在探索的实践中还存在着诸多问题,本文重点是从武汉市家庭农场发展的规模、结构、机制和前景等视角分析武汉市家庭农场发展的现状,即基础设施相对落后、农业金融发展滞后、科学技术支持乏力及相关制度的缺失。认为此现状严重制约着武汉市家庭农场的发展壮大,基于对此现状的分析,针对性的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以破除武汉市家庭农场的发展瓶颈,促进武汉市家庭农场的可持续发展。关键词:家庭农场;农业现代化;农业金融1.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1.1国

2、外相关理论回顾 国外学者对家庭农场的研究较早,并从多个研究视角开展对其家庭农场的研究:首先,在家庭农场相关政策研究上,Johsen S认为农业结构的调整应充分考虑家庭农场之间、个体行动者及其当地环境因素。Alston M认为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他国的农业政策对本国农业产生影响,政策上应该重视农民家庭的主导地位、农业企业的作用、民族多样性和女性重要性等。其次,从家庭农场经营与企业资本的关系的角度来看,国外一派学者认为资本主义渗透到农产品供应链的核心环节,尤其是跨国公司已经控制了农产品的生产、加工、分销、零售等领域,发挥了有利的作用;另一派则认为应提防企业资本过度侵入农业经营,尤其是粮食生产,应牢牢

3、控制在家庭农场之中。再次,在家庭农场继承问题上,Borec Andrej和Bohak Zarja等学者认为家庭农场的继承是一个复杂的过程,父母一代将知识、劳动力、技能、管理权和所有权等等全部转移至下一代。他们通过对斯洛文尼亚地中海地区40个家庭农场的继承情况进行分析,发现大多数家庭农场可实现平稳继承,农场能更好的延续,在未来可以获得生存机会。还有很多学者采用计量分析方法,例如Carter(1984)运用印度1969年至1971年的数据进行计量分析得出农场规模与农场产出之间存在负相关的关系,指出对土地稀缺的国家来说,小规模农业生产规模确实有较高的农业生产效率,家庭农场就是最为理想的一种生产模式。

4、 综上所述,国外学者从多个视角对家庭农场展开过研究,研究成果丰硕,对我们在推广家庭农场时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在理论研究方面也有重要的借鉴的价值,但是理论与实践必须相结合,中国国情下的家庭农场有自己的特色,因此我们可以借鉴国外学者的研究方法,结合当前我国家庭农场的实际情况展开研究。以罗斯托为代表的经济增长阶段理论认为,现代经济增长的本质表现为一个结构转换过程,这个过程是由主导产业依次相互更替的结果,三次产业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所处的地位的变化是这个过程的主要表现,一定的经济增长阶段总是与一定的产业结构相对应。我们通过对世界各国的经济总体发展历程的观察,可以发现三次产业的演变所具有的规律:从第一产业为

5、主导发展到以第二产业为主导,再到第三产业为主导的方向发展,这便是产业结构的演进过程。1.2国内相关理论回顾 我国“家庭农场”的概念提出较晚,其萌芽和发展也相对迟缓,因此国内关于家庭农场的研究还未成体系,但有很多学者也根据我国家庭农场的发展情况,结合中国的制度展开了一些探讨,相关的研究成果主要表现再以下几个方面: 在制度层面论证家庭农场合理性的研究有很多,肖斌和付小红(2013)认为家庭农场作为一种新型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形式,将成为我国提高农业集约化经营水平和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的重要途径。还认为发展家庭农场,必须警惕和反对各种以发展家庭农场为名而极力鼓吹土地私有化的错误思想。 高强,刘同山和孔祥智

6、(2013)也认为随着农村土地流转与规模经营的加快推进,家庭农场将会成为现代农业经营的重要模式选择,他们还指出家庭农场制度是对我国家庭经营制度的继承和完善,既利于促进现代农业发展,也利于维护农村社会稳定。 从宏观和微观上分析家庭农场发展现状的有:岳正华和杨建利(2013)分析了当前我国家庭农场的发展现状,总结了国外发达国家发展家庭农场的做法与经验及启示,结合我国农业发展的实践,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张丽琴,陶志阳(2014)等学者基于武汉市培育家庭农场的现状,重点分析了武汉市家庭农场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针对性的提出了加大对家庭农场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开展多种农业保险、创立家庭农场信息服务平台和

7、探索新的融资模式等六个方面的意见。 总之,随着我国家庭农场的萌芽和发展,国内学者对我国家庭农场的关注和研究日益增多,在很大程度上揭开了我国家庭农场的“面纱”,为我国家庭农场的发展提供诸多实际有效的对策建议。但针对武汉市家庭农场发展现状的研究还不够全面,还有待进一步探讨。本文基于前人的研究,重点对武汉市家庭农场发展的现状进行描述,通过对比欧美家庭农场的发展状况,总结武汉市在发展家庭农场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由此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建议。2.家庭农场的概述2.1家庭农场的含义 家庭农场是指这样一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它是以其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从事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生产经营,并以农业收入为家庭

8、收入主要来源的。 在中国,家庭农场的出现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发展,推动了农业商品化的进程。它的形成,有助于提高农业的整体效益,有助于将农业生产与市场进行更好的结合,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小生产与大市场之间存在的矛盾,有利于农业生产发展、农产品流通、消费全过程的组织化程度的提高。我国家庭农场的现实生产力发展水平整体而言还比较落后,土地等基本资源紧缺,整体上看,家庭农场的规模不可能很大,发展进程也不可能很快。 就美国和西欧的农业发展而言,这些国家的农民一般以自有土地为经营依托,也有的农民租入部分或全部土地进行农业生产经营。农场主自身与其家庭成员一起直接参加农业生产劳动。在家庭农场发展的较早阶段,独立的个

9、体生产经营在农业发展过程中扮演着着极为重要的角色。家庭承包经营在中国农村广泛实行后,有一部分农户通过向集体承包较多土地的方式,实现生产经营的规模化,这种模式也被称为家庭农场。2.2家庭农场的发展背景当前,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加快和城镇化的不断推进,进城务工的农民工数量不断增加,还有许多农民工在城市长期驻扎。与此同时,“青壮年荒”,也可以说是“劳力荒”,则成了一些村庄的常见现象。留守在农村的大部分都是儿童和老人,青壮年往往由于自身不愿意或者因工作和其他原因不能也不便回家种地,打理大量耕地的任务则主要交给留守的老人。虽然农业机械化和现代化的发展水平越来越高,但随着留守老人的年龄越来越大,身体素质也愈

10、发下降,在打理耕地时也越来越力不从心。此外,不论是老年人还是青壮年来耕作土地,各农户的生产模式过于传统,缺乏活力,跟不上时代潮流,土地的生产水平不高、效率低下,农民的缺乏较强的信息采集能力、决策能力,且抵御风险能力、应对自然灾害能力、博弈市场的能力和盈利能力都非常有限,不少农民缺乏理性思考的能力,只能随波逐流、盲目跟风。我们必须清醒地意识到,目前我国农业的再发展已经受到农业格局的严重制约,我们面临农业改革的重大抉择。发展“家庭农场”完全符合我国农业现代化的需要。实际上除了我国农业部已经确定的6000多个“家庭农场”外,还有很多农业方面的能手通过扩大承包土地规模、开展农作物规模化种植、特色种植等

11、方式成为了真正意义上的“家庭农场主”,而且成果颇丰,也为探索出更多“家庭农场”发展模式做出了极大的贡献。与此同时,将有更多的人看好家庭农场的发展前景,并投入家庭农场的建设中。2.3家庭农场发展的合理性 鉴于我国土地制度的性质,不可能实现农地私有化,因此加快土地使用权的流转势在必行。而早已启动的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既对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和集体土地使用权等土地权利的确权登记发证。土地产权体系的日益完善为农地的合法流转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农地的流转,自然加快农地的集中,要实现规模化生产,家庭农场是各大农业经营者的最佳选择。另外,在政策上也承认“家庭农场”的合理性,2013年首次在中央一号文件

12、中提出,并称会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无疑,“家庭农场”模式符合农民的需要,符合农业农村发展的需要,符合国情。 此外,家庭农场兼有家庭经营和企业经营的优势,家庭农场不仅拥有家庭成员特有的生产积极性,还可以发挥企业的市场经营性,是一种融合家庭经营与企业经营双重优势的新型生产经营形态。在经营方面,家庭农场通过生产、销售一体化,可以克服农产品契约的不完全性,掌握较为完整的供应链信息,获取更高的产品收益。家庭农场可以弥补专业大户和农民合作社的不足,它的兴起,在某种程度上能够弥补专业大户和农民合作社的缺陷,进一步促进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改善和优化,大大增强农村经济发展的竞争

13、力、创造力和活力。同时,发展家庭农场也有利于农村劳动力结构的优化,带动更多农业投资,也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注入活力。作为农村社会生活的基本形态,家庭扮演的角色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经济组织,还具有诸如教育抚育、社会保障和加强情感交流与联系等社会功能.3.武汉市家庭农场发展的现状3.1武汉市家庭农场发展的规模 武汉市自2009年起试点家庭农场,与上海松江、浙江宁波等地成为全国家庭农场发展先行者;2011 年,确定了“支持发展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模式”,培育家庭农场 99 家,并下发了2011 年家庭农场项目指南,扶持资金 354.7 万元,平均每个家庭农场获得财政补贴 3.58 万元;到2012 年,

14、新发展家庭农场 68 个,安排扶持资金 210 万元;2013 年已有 170 多家家庭农场提出申请;2014年武汉市的家庭农场达1962家,其中167家市级家庭农场,农场平均年收入超过20万元,逐步形成了现代都市郊区家庭农场的典型模式。到2014年年底,武汉市家庭农场将达2802家,市级家庭农场230余家。可见自2009年以来,武汉市的家庭农场数量呈现井喷式增长。下图为武汉市家庭农场发展脉络:3.2家庭农场发展的结构 武汉市培育家庭农场的方向是按照现代都市农业的发展要求推进的,其主要类型有:种植业家庭农场、水产业家庭农场、种养综合型家庭农场和循环农业家庭农场。并且对每种家庭农场都明确了建设的

15、规模标准、技术标准、设施标准以及经营管理标准,连家庭农场主的资质也有相关的规定。 从量上来看,早在2011年底,武汉市培育的示范性家庭农场就达到99家,其中种植业家庭农场41家,水产业家庭农场23家,种养综合型家庭农场13家,循环家庭型家庭农场22家。可见,适度规模种植优质稻、油菜、鲜食玉米、蔬菜、西甜瓜等品种的种植业家庭农场的比重最高;而以种植业、水产业等综合经营,并以种植业为主,以提高土地产出率的种养综合型的家庭农场比重最低。 3.3家庭农场发展的机制 武汉家庭农场的发展具有现代都市郊区农场的发展共性:农业、旅游、餐饮相结合,位于大城市周边,距离消费市场近,发展潜力大。不少家庭农场将乡村旅

16、游和农业结合起来,经济效益好,劳动力素质较高,武汉家庭农场呈现较好的发展势头。但武汉家庭农场整体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以农民自主,政府引导是发展原则,必须通过树立典型带动家庭农场发展。当家庭农场运营成熟后,武汉市将探索“合作农场”、“公司+家庭农场+基地”等新型模式。 武汉市政府对家庭农场扶持政策采取“先建后补”方式,对审核通过的申报材料首先立项,年底在各区全面检查验收基础上,按相关标准逐一对家庭农场项目进行实地抽查,对达标者授予“示范性家庭农场”牌照,并下拨补贴资金。另外,为规范家庭农场管理,武汉市出台了武汉市市级家庭农场申报认定和检测管理办法,每年对家庭农场定期检测考核,优保劣汰,保证家庭农场的质量。3.4家庭农场发展的前景 当前,武汉市的家庭农场数目以井喷式的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