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经济发展史20151111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60975380 上传时间:2018-11-21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6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日本经济发展史20151111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日本经济发展史20151111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日本经济发展史20151111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日本经济发展史20151111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日本经济发展史20151111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日本经济发展史2015111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日本经济发展史2015111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日本经济发展一、经济恢复发展阶段1945年8月15日,日本战败后,国内经济政治均陷于极度混乱状态。由于旧的战时经济体制已经告废,新的经济体制又未建立,生产停顿,失业剧增, 生活必需品缺乏供应,人们极端痛苦,因此,固有的历史学家称之一时期的日本经济的特点是“混乱与虚脱”。在二战中死亡人数高达310万,流离失所的人数有九百多万,1946年国民经济和生产能力与1934-1936年相比之相当于当时的50%左右,失业问题严重,更有许多人被饿死。当时的日本大藏大臣对美国记者说“日本现状如果继续下去,来年饿死病死的人将达到1000万人”。二个就是日本战后初期的通货膨胀。因为当时的经济政策是“经济自由化”,

2、战时的统制经济被瓦解。在但是得情况下,物质资源十分贫乏,撤销统制经济,而实行经济,必然会导致市场的混乱,从而导致了恶性的通货膨胀。因此在当时日本的社会经济政治条件下,就有两个直接面对的经济任务,一个是要制止通货膨胀就得改变但是的经济体制,改变“自由经济体制”为“统制经济体制”。当时的日本政府就实行了一系列的统制措施(包括物资、资金、外贸,价格、以及一系列的金融措施)。尽管战后的经济恢复经历了很多困难和曲折,但从总体上看,无疑是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二、高速增长阶段1955年日本经济恢复和超过了战前水平以后,重新开始了赶超欧美的历程,这是一个新的出发点。 战前,日本经济虽然达到了与欧美各国并驾齐驱的

3、水平,但由于战争的影响和破坏,与美国相比,日本经济的发展整整停滞了20年,与欧美各国特别是与美国的差距进一步扩大了。1955年虽然已经不是战后了,但从国际比较看,日本在经济方面已沦为三流国家,充其量也不过是一个二流半的国家。从位于先进国家和后进国家之间的意义上说,日本当时还是一个中进国。1955年,日本的GNP只为美国的1/15,西德的1/2;人均国民收入只有220美元,在西方各国中列第35位。其次,从产业结构方面看,第一产业的就业比重仍为40%,出口商品结构也以劳动密集型产品和初级产品为主,主要是靠纺织品和日用杂货来赚取外汇,在重化学工业方面,还没有与欧美各国相竞争的能力。由此看来,还不能说

4、日本已经是一个工业化国家。 因此,在战后时代宣告结束以后,按白皮书所说的现代化,赶超欧美发达国家,日本经济就马不停蹄地奔向了新的目标,急急忙忙地开始了新的征程。当时的池田内阁制订了国民收入倍增计划计划在19601970十年经济增长率达到7.2%,并且实现国民收入翻一番的目标。比且也确定了日本式经营体制确立的时期(内容是以系列企业、控股集团为特征的企业模式;以年功序列工资制、终身雇佣制为代表的就业体制;以主银行制度为特征的金融中介系统等所谓的“日本式”经济体制、制度、惯例等均在这一时期得到确立。 1960年制定了贸易外汇自由化计划大纲,并且确定了开放的经济体制。并与1964加入了OECD(经济合

5、作发展组织)。 在这一时期,日本赶超德国,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世界经济大国。并且 “橄榄形”的社会结构也基本形成。在社会基础设施建设方面,1964年建成了日本最重要的俩个城市东京和大阪的东海道新干线高速铁路;1965开通了小牧至西宫的第一条高速公路。小汽车的大量普及,使日本步入了汽车化的社会。 三大景气时期,分别是神武景气、岩户景气和伊奘诺景气。景气持续期间为57个月,期间的年增长率基本都在10%以上,持续的高速经济增长,不仅在日本历史上是罕见的,而且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历史上也是绝无仅有的。由于伊奘诺景气的出现,日本经济高速增长就达到了光辉的顶点。 但是长期的告诉增长也带来很多问题,如城市化

6、的发展造成了大城市人口过密,而农村人口过疏的现象,以及大规模的工业带来的环境污染和公害泛滥的问题。三、低速增长阶段经过第一次石油冲击和战后第一次负增长,日本经济就由高速增长转为了低速增长。经尽管如此,但1978年后已摆脱了萧条的影子,经济确实是处于上升阶段,企业的收益也增加了。为此,日本经济白皮书在总结这种现象时说:虽然是4%-6%的经济增长,但却有经济景气的感觉,这意味着日本经济今后将进入“新的成长轨道”。与高速增长时期10%左右的增长率相比,5%左右的经济增长率虽然是低速增长,但是与其他发达国家3%左右的增长率相比,却依然高出一截,所以就被称之为中速增长。中速增长一直持续到80年代末。这一

7、期间,除个别年份外,日本实际经济增长率基本保持在3%-5%左右的水平,上下波动不大,而且与其他发达国家比仍属于增长最快的国家,所以这一时期又被称为稳定增长时期。在这一时期,r日本政府推出了一系列的措施,其实有符合现实的也有不符合的。(一)日本内阁推出了一个“日本列岛改造构想”.(日本列岛改造论是前日本内阁总理田中角荣在竞选自民党总裁时,作为候选人政治主张提出的改造日本列岛方案。田中设想改造的具体办法主要包括:1、以高速交通网将日本列岛结成一个以东京为中心的整体,为此扩大、兴建高速公路和新干线;2、主张工厂远离大城市,鼓励、支持在地方兴办工业;3、整顿地方生活环境,培养“中坚城市”(即人口在25

8、万人左右的新型城市),以稳定地方人口。这是一个新的国土开发计划,旨在同时解决大城市人口过剩与地方乡村人口稀疏的所谓“过密”、“过疏”问题。当时作为田中首相“决断与实施”的政治目标,曾被国民寄予很大期望,得到广泛支持。但是,由于土地政策的前期准备不完备,引起全国地价暴涨,一度受到舆论界的严厉谴责。其后舆论逐渐平息。当日本经济进入“低成长时期”后,曾再次出现实施这一构想的呼声,最终还是失败了。)(二)实行减量经营,即为一种节俭的企业经营办法,不扩大生产力,以及减少劳工等。因为这种方法,是日本在第一次石油危机中的损失大大降低。并且为了克服石油危机冲击子下的萧条,日本政府还增加财政支出以刺激经济。从而

9、使日本走上了财政赤字的时期。日本经济从此从经济危机中走了出来。并且在接下来的第二次“石油冲击”中,日本没有受到影响。到了1985年,日本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债券国。 当时的西方报刊认为战后经济出现了两个奇迹:一是20世纪60年代的高速增长;二是顺利的通过了第二次石油冲击。 (三)“石油冲击后的发展战略”。可以用“两化”来表示。一个是“节能化”,二是“产业结构的变化”。节能化的内容有:开发新能源,其实最有希望的是原子能;能源消耗量大的产业向低消耗产业转变。产业结构的变化涉及到:1、产业发展的重点转向知识密集型产业;2、发展电子工业与机械工业相结合的组装工业。 平成景气,日本经济发展的顶点。平成景气从

10、1987年6月到1991年2月,共持续了51个月,仅次于伊奘诺景气的57个月,是战后第二个持续时间最长的大型景气。在平成景气期间,日本经济继续保持了主要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中最高的经济增长率。四、泡沫经济 (长期萧条经济)1989年12月29日,东京证券交易所的日经平均股价曾高达38915日元,而1990年10月1日却跌破了2万日元,为19781日元,跌幅达49%。由此,东京股票市场的时价总额就像泡沫一样消失了270万亿日元。这一天被称之为“黑色星期一”,也是泡沫经济开始崩溃的起点。地价1991年也转为下降,下降了1.8%。其后,由于大规模破产的增加,特别是1992年4月28日东洋信用金库因受到料

11、亭惠三(房地产公司)破产的影响而倒闭,首次打破了“银行不会破产”的神话,日本的泡沫经济就宣告崩溃了。究其原因:1、大量剩余资本推动泡沫膨胀。到了80年代后期,居民储蓄居高不低,并且此时美元贬值、日元升值,是美元资本回流,加剧了日本国内的资本过剩。加上美日贸易摩擦升级以及美国方面的压力,日本采取了扩大内需的政策,加剧了资本过剩。是房地产、股票价格暴涨。2、宏观政策的失误。表现在:1)、为了防止日元升值导致经济萧条而采取的宽松金融政策实践过长。2)、过度扩张的财政政策。3)、大量的剩余资本的形成以及流向没有引起足够的注意,更没有将其引导到增强基础开发能力以及产业创新上去。3、被成功冲昏了头脑,投机

12、风席卷列岛。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前半期,日本不仅先于其他发达国家摆脱石油危机,而且其节能型家用电器、汽车等产业迅速占领世界市场,成为资本主义的佼佼者。在这种情况下,日本国内骄傲哦、狂躁之气蔓延,形成了强大的投机风潮。4、“土地神话“支持不动产投机。日本国土面积狭小,寸土寸金,战后经济高速增长导致地价上涨,形成了土地增值的“神话”。因此,大量的剩余资本流向不动产,炒地皮,炒楼盘,加速了泡沫经济。5、金融机构推波助澜。 在02年日本经济实现了0.8%的增长。经济回缓,走出了漫长的萧条隧道,可以说02年是日本经济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年份。而这次复苏最大的特点是:在公共事业不断消减的情况下实行了非凯

13、恩斯主义(主张国家采用扩张性的经济政策,通过增加需求促进经济增长。 即扩大政府开支,实行财政赤字。刺激经济。维持繁荣。五、2000年以后日本经济的现状日本是世界第二经济大国。GDP总量仅次于美国。其GDP规模约占世界总量14%,占亚洲60%,相当于英、法、德3国总和。人均GDP3.6万美元,在世界名列前茅。外汇储备截至2004年1月末为7413亿美元,居世界第1位。2006年3月28日,中国首次超越日本,成为全球外汇储备最多的国家。海外净资产1.5万亿美元,是世界最大债权国。(而中国是美国最大的债权国。)这意味着日本已经从贸易国家转为了债权国家,成为世界第食利大国。 虽然经历泡沫经济冲击,日本

14、经济基础条件仍相当好,泡沫经济并没有从根本上损害日本经济元气。日本国民教育发达,人口素质居世界前列。科技实力雄厚,竞争力排名世界第一。民间资本充裕,个人金融资产达12万亿美元。这些都是推动日本经济增长的长期要素,其发展潜力仍不可估量。 日本的产业结构:日本的产业结构是资本主义发达国家标准的产也结构,其中 第一产业占1.4%,第二产业占27.6%,第三产业占到了74.7%(2001),而现在第三产业基本占到了80%,高度发达。中国当前的产业结构与韩国70年代的产业结构以及日本50年代的产业结构相似,农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均超过20%。日本经济二重结构。“二重结构”是日本经济的重要特征之一。所谓

15、“二重结构”,就是在日本经济中,既 存在少数技术现代化、管理科学化的、规摸巨大的企业; 又存在大量分散的、技术较陈旧 的、管理相对落后的中小企业。大企业和中小企业是一对相对的概念。随着经济的发展积企业规模的扩大,日本划分日本经济二重结构的形成与发展日本经济二重结构是在日本资本主义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的历史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它是日本资本主义落后性的一种反映。日本逐步建立了一整套专门为中小企业服务的中小金融机构,构建了较完善的中小企业融资体系。中小企业融资体系对解决日本中小企来的融资问题、促进中小企业的现代化、消除经济二重结构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日本中小企业融资体系的经验对我国加强中小企业金融支持有着

16、积极的借鉴意义。工业方面工业主要集中在太平洋沿岸地区,尤其是所谓“三湾一海”地区,即东京湾、伊势湾和大阪湾以及濑户内海沿岸地区。东起东京湾东侧的鹿岛,向西经千叶、东京、横滨骏河湾沿岸名古屋大阪、神户濑户内海沿岸,最后直达北九州,长达1,000公里,包括京滨、中京、阪神、濑户内、北九州等五大工业地带及其毗连地带,呈东西向的条带状地区,通常称之为“太平洋带状工业地带。日本工业高度集中在这一带状地区的原因主要有:第一,日本发展工业的原料、燃料大部分依靠输入,产品又大部分依靠输出,面向国外市场是战后日本工业布局的基本出发点,第二,充分发挥岛国位置条件的优越性。日本海岸线绵长,沿海又多优良港湾,尤其是太平洋沿岸,水深港阔,风平浪静,潮差不大,适宜修筑巨港和深水码头,便于大型或超级货轮停泊。第三,日本沿海地带虽已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