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编制考试复习-零散知识点-错题整理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60975292 上传时间:2018-11-21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41.7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编制考试复习-零散知识点-错题整理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教师编制考试复习-零散知识点-错题整理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教师编制考试复习-零散知识点-错题整理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教师编制考试复习-零散知识点-错题整理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教师编制考试复习-零散知识点-错题整理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师编制考试复习-零散知识点-错题整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编制考试复习-零散知识点-错题整理(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的规定(第二十二条),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考核教师的内容有政治思想、业务水平、工作态度和工作成绩。我国的中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对教师的要求是:“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问人事表、终身学习。”教师资格条例颁布于1995年。参加教师资格考试有作弊行为的,其考试成绩作废、3年内不得再次参加教师资格考试。教师职业道德是教师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教师职业道德的特点:适用的针对性、要求的双重性、内容的全面性、行为的典范性、影响的广泛性。从个人层面来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是爱国、敬业、诚信、友善。1993年10月31日,第八

2、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是我国教育史上第一部专门为教师制定的法律。1986年开始起草,1994年1月1日施行。1632年,英国哲学家培根首次在科学分类中将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划分出来。2007年11月10日,国务院决定从2008年春季学期起免除城市义务教育学杂费。义务教育阶段课程计划的特征是强制性、普及性、基础性。中国第一个现代学制颁布于1902年。 在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是学记。 我国汉代出现的专门研究学问的大学是公元前124年,经董仲舒建议,汉武帝设立太学,是当时的最高教育机构。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 以美国“六三三”学制为蓝本确立的壬戌

3、学制一直延续到新中国建立后。反映一个国家配合政治、经济、科技体制而确定下来的学校办学形式、层次结构、组织管理等相对稳定的运行模式和规定,这是指教育体制。目前我过教育在很多方面不同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教育,这反映了教育具有历史性。“上通下达,左右通畅”是苏联分支型学制的特点和优点。分支型学制也是我国现行学制。我国近代教育制度兴起的标志是清朝末年的“废科举,兴学校”,以及颁布了全国统一的教育宗旨和近代学制。“教育主体确定、教育对象相对稳定,有相对稳定的活动场所和设施等教育实体出现,教育初步定型。”这些特征的出现标志着学校教育制度进入前制度化教育阶段。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是确立社会主义教

4、育的理论基础,苏联教育家凯洛夫的教育学被认为是世界上第一部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学著作,对我国教育产生重大影响。我国教育家杨贤江著述的新教育大纲是我国第一部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教育著作。西方最早的教育著作是论演说家的教育,作者昆体良。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是由廖世承于1924年编写的。进入20世纪后半期,尽管各国的教育改革因国情和教育传统有差异,但都体现了新的共同发展趋势,各国教育改革的核心都是课程改革。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教育发展的“两全”目标是指: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我国当前的教育方针是: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

5、培养德智体美劳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我国现阶段实施的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2001年秋天从小学一年级启动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是推荐今后各方面改革深化的指导性文件。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指出,依法治国的关键是依法执政。在2020年以前,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最重要指导文件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规定,今后一个时期我国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工作方针是: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其中改革创新是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党的十八大把教育放在改善民生和加强社会建设之首,对教育提出一系列新要求、新论断,其中

6、,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党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报告中首次提出。十八大报告中提出“三个自信”是: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党的十八大发出了向“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时代号召。“两个一百年”目标是: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关于教育部分的核心词是“公平”和“质量”。我国民法规定监护人产生的方式:(1)法定;(2)指定。在学生伤害事故处理中,学校责任适用的归责原则是过错责任原则。纠纷的存在是教育法律救济的基础,损害是发生的前提,补救受害者的合法权益是目的,获得赔偿是一种结果。教育法

7、律救济的根本目的是补救受害者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保护法的规定,学校应当根据未成年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对他们进行社会生活指导,心理健康辅导,青春期教育。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教育教学工作应当符合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面向全体学生,教书育人,将德育、智育、体育等有机统一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课程”一词在我国最早出现在唐朝孔颖达五经正义中。最早出现在英国教育家斯宾塞的什么知识最有价值一文中,他是最早把“课程”用作一个专门的教育术语的教育家。我国小学教育课程改革的而发展趋势是:加强综合性、加强实践性、加强弹性

8、。在新课程改革中,最灵活的要素是学生。新课程强调参与互动、自评与他评相结合,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选择和运用课程资源必须符合不同课程目标、不同学科、不同学生的需要,这体现了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的因地制宜原则。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支出,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初中阶段设置分科和综合相结合的课程,高中以分科课程为主。学校课外活动的主体部分是学科活动,在我过,课程具体表现为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教科书。欧洲中世纪的宗教神学课程和工业革命后的以自然科学为基础的课程属于课程类别中的学科课程,是指以文化知识(科学、道德、艺术)为基础,按照一定的价值标准,从不同的知识领域或学术领域选择一定的内容,根

9、据知识的逻辑体系,将所选出的知识组织为学科的课程类型。“尽管客观科学的逻辑超越了直观的主观生活世界,但它却只能回溯到生活世界的明证时,才具有它的真理性。“这段话强调了以学生经验与生活的核心的课程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主要包括1.信息技术教育2.研究性学习3.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4.劳动与技术教育。基础型课程是拓展型、研究型课程的学习基础,拓展型课程的教学是研究型课程的学习基础;拓展型、研究型课程的学习对基础型课程的教与学两个方面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三种课程在教育过程中虽然任务不同、层次要求不同,但都具有渗透性、综合性;从课程目标说,三者在同一的目标下,在不同层次的要求上功能互补

10、递进,成为一个整体;三类课程在课程体系中有机地组成整体,在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与发展学生个性特长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特征是:综合性(整体性)、实践性、开放性、自主性、生成性。跨入信息时代的今天,在终身教育的概念里,学习成为一个不断获得知识、培养能力的过程,为人生的各个发展阶段提供全程的教育支撑。个体从生命开始到结束的全部人生过程中,生理和心理不断向积极方面变化的过程,称之为个体身心发展。科技进步是现代教育发展的根本动因。制约学校课程的三大因素是社会、知识、儿童。提倡课程内容应该是人类文化的“共同要素”的是要素主义课程理论的主张。要素主义课程理论与永恒主义课程理论、结构主义课程

11、理论同属于学科中心主义课程理论。为防止教师教学陷入学科本位,有利于整体规划课程内容,体现课程内容,体现学会说呢过全面发展的要求,提高学生综合素养,新的普通高中结构发生重大变化表现在学习领域方面。课程内容呈现的方式有直线式和螺旋式。教育过程的本质是:教育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教育是有目的的培养人的活动。积极倡导自主、探索、合作的学习方式,是本轮课程改革的一个改革重点。课程标准是多有学生基本要达到的要求,而非最高要求。基础型课程是中小学课程的主要组成部分,它注重学生基础学力的培养,即培养学生作为一个公民所必需的“三基”即,读、写、算。课程计划具体规定了教学科目的设置(课程设置)、学科顺序(课程

12、开设顺序)、课时分配(教学时数)、学年编制和学周安排。其中,课程设置是课程计划的中心。课程计划是由国家教育主管部门颁布的有关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指导性文件,课程设计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结构地产生课程计划、课程标准以及教科书等系统化的活动。课程实施是指将已经编订好的课程付诸实践的过程,它是达到预期的课程目标的基本途径。泰勒被誉为“课程评价之父”,其代表作是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诊断性评价的主要功能包括:检查学生的学习准备程度、决定对学生的适当安置、辨别造成学生学习困难的原因。确定学生在后续教学活动中的学习起点属于总结性评价。教育民主化向纵深发展的具体表现:1.教育普及化的开始;2.“教育机会均等”

13、口号的提出;3.教育法制化的形成;4.教育民主化的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教育的质的规定性主要体现在教育目的。被誉为“学界泰斗,人世楷模“的蔡元培在上任北大校长时提出的办学思想是“思想自由,兼容并包”。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学代表作是民主主义与教育。由美国教育家杜威首创,后来由其学生克伯屈加以改进和推广的教学组织形式是设计教学法。参观教学法可分为准备性参观、并行性参观、总结性参观。课的类型是指根据教学任务而划分的种类,根据一节课所完成任务的类型数,可分为单一课和综合课两个类型。真正使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心理学教是德国冯特,1879年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了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从学科性质上看,心理学是一门

14、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都有关系的边缘学科。现代认知心理学以1967年奈塞尔出版的认知心理学为诞生标志。把人的心理活动看作是信息处理系统。提出经典条件反射学说的代表人物是俄国著名心理学家、生理学家、高级神经学活动学说创始人巴甫洛夫。条件反射形成以后,如果得不到强化,条件反应就会逐渐减弱,直至消失,称为消退现象。新生儿生下来遇冷空气就哭是本能反应,属无条件反射。草履虫的趋利避害反应属于应激行为,而非反射活动,在巴甫洛夫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说中,对应强、不平衡神经活动的气质类型是胆汁质。脑是心理的器官;心理是脑的机能;心理具有主观能动性。听觉中枢位于颞叶。额叶在组织有目的、有方向的活动中,具有使活动服从

15、于坚定意图和动机的作用;顶叶主要是调节机体的触、温、动觉等;枕叶是视觉中枢。延髓直接关系到人的生命,被称为“生命中枢”。一般能力是在不同种类的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力,是从事一切活动所必备的能力的综合,如记忆力、观察力等。记忆信息的三级加工模型包括感觉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短时记忆的容量一般是5-9,平均值为7.特点是:时间很短、容量有限、意识清晰、操作性强、易受干扰。根据信息加工和存储的内容不同,记忆可分为陈述性记忆和程序性记忆。后学习的材料对保持和回忆先学习的材料的干扰作用称为倒摄抑制。快速地默写出背过的课文,说明记忆的准备性品质好,记忆的准备性是记忆的提取和应用特征,使人能及时、迅速、灵活地从记忆信息的储存库中提取出所需知识经验,以解决当前的实际问题。性格的态度特征是性格结构中具有核心意义。性格中的谦虚骄傲、自尊自卑属于态度特征。人的性格特征主要包括态度特征、意志特征、情绪特征和理智特征。“性格决定命运”反映的是性格的功能性特征,把人的意识看成是持续不断、川流不息的过程的心理学流派是机能主义心理学。人类特有的最高级的心理现象是意识。强调把心理作为一个整体,认为整体优先于部分而存在的是格式塔心理学。在心理学中,个性和人格是同一概念。“人心不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