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天津视角京津冀协同发展研究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60974605 上传时间:2018-11-21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84.6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于天津视角京津冀协同发展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基于天津视角京津冀协同发展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基于天津视角京津冀协同发展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基于天津视角京津冀协同发展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基于天津视角京津冀协同发展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基于天津视角京津冀协同发展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于天津视角京津冀协同发展研究(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基于天津视角的京津冀协同发展研究政治理论课程论文基于天津视角的京津冀协同发展研究Research on Beijing-Tianjin-Hebei Synergetic developmen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ianjin姓名学号专业李青原Y150269管理科学与工程李娜Y150257世界经济王亚利Y150255西方经济学张琳静Y150256西方经济学罗珊Y150254政治经济学基于天津视角的京津冀协同发展研究Research on Beijing-Tianjin-Hebei Synergetic development from the Perspectiv

2、e of Tianjin李青原 李娜 罗珊 王亚利 张琳静摘要: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程度加深和国际竞争形式的多样化,以核心城市群为代表的地区间竞争日益激烈,京津冀一体化也迫在眉睫。本文从京津冀一体化的现状分析入手,站在天津市发展的视角分析了天津与京冀两地在不同领域的经济协作,并提出了相应的合作建议。关键词:京津冀协同;区域一体化;产业转移京津冀都市圈是我国继长三角、珠三角后的第三大都市圈,作为环渤海地区的核心,京津冀两市一省在各领域的合作正在助推其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强大引擎。而天津作为京津冀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根据自身优势合理进行资源配置和功能定位,为自身和三地协同发展显得至关重要。1. 京津冀

3、区域经济发展现状分析1.1 综合经济水平一个地区的生产总值是该地经济总体规模的反映,也是评价地区综合经济水平的一项基本指标,而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更加客观地衡量一个地区的发展状况和人民生活水平。从三地的生产总值总量来看,河北居于首,北京则居中,天津处末位,只有河北的一半。但从人均生产总值来观察,河北省则居于末位,尚不及天津市的38.8%,北京和天津两市较为接近,与后者相比前者略低。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一方面可以拉动当期的社会总需求,另一方面也可以为下期的发展提供供给,固定资产投资可以体现出社会发展规划对不同地区和重点发展行业的支持力度,对技术进步、产业升级和结构优化方面也起着重要的推动

4、作用。从表1可得知,三地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中,河北占到京津冀地区总额的59.2%,其次为天津和北京。进出口总额三地梯度较大,排名顺序为京、津、冀,其中北京占京津冀地区进出口总额的70%,天津市占29%,河北省只占8.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排名先后同样为京、津、冀,北京市几乎是河北省人均可支配收入的两倍。2013年度全国人均GDP为43320元,北京市和天津市同期人均值均高于其两倍,而河北省则低于全国水平。环渤海地区京津冀辽鲁五省市的同期GDP为143924.11亿元,其中京津冀三省市只占约43%。全国的GDP为588,018.8亿元,其中京津冀地区占比约为10.6%,而长三角地区占比约为2

5、0.1%,泛珠三角地区占比则约为31.7%。表1 2013年京津冀三地综合经济水平指标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元/人)地区生产总值(亿元)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亿元)进出口总额(千万美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北京市9321319500.566847.0642899.581240321.0天津市9960714370.169130.2512850.178832293.6河北省3871628301.4123194.235491.157122580.3数据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1.2 产业结构 根据表6数据,北京市第一产业增加值只占0.8%,三次产业比例为0.8: 22.3: 76.9,第三产业

6、增加值也超过第二产业的两倍,已经属于典型的“三二一”结构。天津市三次产业的比值为1.3: 50.6: 48.1,仍属于“二三一”结构,但二三产业增加值已相差较少,所占比重只占约2%,有向“三二一”结构发展的趋势。然而河北省的三次产业比例为12.4: 52.2: 35.5,属于典型的“二三一”结构。三地各产业增加值比较来看,京津两地第一产业增加值较为接近,河北省的产值将近为京津的20倍;第二产业增加值天津市是北京市的不到两倍,河北省又是天津市的两倍;第三产业天津市排在末尾,虽然产值比重高于河北省,但其增加值低于河北省,而且尚不足北京市的一半。表2 2013年京津冀三次产业增加值及其占GDP比重第

7、一产业增加值(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亿元)第一产业增加值占比(%)第二产业增加值占比(%)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比(%)北京市161.834352.3014986.43窗体顶端0.822.376.9天津市188.457276.686905.03窗体顶端1.350.648.1河北省3500.4214762.1010038.89窗体顶端12.452.235.5数据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2. 京津冀协同发展中面临的主要障碍2.1 经济落差较大一定的经济落差是产业转移的基础和动力,但梯度过大则会超越落后地区的承接能力。河北省和京津之间的基础设施和经济实力落差较大,天津和河北之间

8、产业同构化也较强,京津冀地区历史发展过程中存在各自发展大而全的问题,城市群体系不完善,产业链短,分工合作水平低,专业化分工水平较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落后不少,京津缺乏可以直接为其产业升级提供配套产品和服务的城市,导致经常跨过河北直接使用长三角地区的配套,只有加强三地的基础设施协调建设才能更加降低成本并提高效益。2.2 产业发展趋同北京市和天津市虽然主导产业不同,各领域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也有差异,但两地在汽车制造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煤炭开采和洗选业、专用设备制造业上存在一定的趋同趋势,与河北地区在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化学原料和化学产品制造业、金属制品业等几个行业也存在一定的趋同趋势

9、,而京津冀三地之间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电器机械和器材制造业还有通用设备制造业等行业上专业化分工程度也较低。2.3 生态压力较大北京和天津同为超大城市,人口分布、企业分布和建筑分布都较为密集,土地资源和水资源相比河北省来说更为短缺,河北省虽然也是人口大省,但企业和建筑分布比京津稀疏,耕地面积也更大,因而生态压力少小,但京津冀地区总体来说水资源缺口较大。对比北京市来说天津市虽然拥有较为丰富的能源资源和海洋资源以及较大的生态容量,但水资源的严重短缺却成为工业化城市发展的一个瓶颈,森林覆盖率和城市绿化率也有待提高,想要降低劣势,突破瓶颈,必须加快经济结构的调整,借助京津冀一体化发展的产业转移

10、和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扬长避短,合理进行产业布局和产业整合。3. 京津冀协同发展中天津市的区位优势和发展机遇3.1 天津市的区位优势3.1.1 自然资源相对丰富天津市大部地区由黄河河道迁徙冲积而成,海拔较低,平原广阔,四季分明,土地资源丰富,具备大规模城镇开发和工业化建设的基本自然条件,且能源和矿产资源相对丰富,石油、天然气储量和原盐产量较高,并有较为丰富的可供开发利用的地热资源,有得天独厚的石油化工和海洋化工发展优势。3.1.2 地理位置较优越天津市位于华北平原东北部,东临渤海,外接河北,临近首都,京津之间交通通达度的提高日渐加强了京津两地的经济联系和人才共享,具有优越的地理位置。且天津具有

11、突出的港口优势,综合性贸易港口中天津港在北方规模最大,功能齐全,发展高速,综合吞吐能力位于全国甚至世界前列,是天津市的最重要区位优势之一。3.1.3 环渤海经济腹地环渤海地区是我国重要的重化工业基地,经济基础雄厚,重点高校林立,拥有国内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综合教育水平,运输网络发达,丰富的矿产资源和海洋资源,天津市又位于中心地带,坐拥广阔的环渤海地区作为经济腹地,具备良好的地区经济联动发展条件。3.2 天津市的发展机遇3.2.1 滨海新区开发开放天津市滨海新区地处环渤海地区的中心地带,2005年我国将滨海新区的开发开放确立为国家级发展战略,此后新区对投资建设的吸引力日渐增强,获得大批投资者青睐,包

12、括空客A132、中兴通讯和LED芯片在内的不少大规模、高技术水平的制造项目纷纷入驻滨海,资金和项目的流入在加快了天津市重化工业发展的同时,也带动了一批如新材料、航空航天、新能源、电子信息等现代制造业行业在天津市的创建和发展,天津市的物流、商贸、金融和旅游业的加速发展也有一部分得益于此,发展至今日,集中了石油和海洋化工、生物制药、现代冶金和电子通讯等几大主导产业。滨海新区的开发开放对带动天津经济的综合发展功不可没。3.2.2 “首都经济圈”建设开展2013年“首都经济圈”的打造在国家“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京津冀协同发展也上升为国家战略,京津冀三地的协同发展受到高度重视,这也为天津市的经济转型

13、和飞跃创造了极佳的条件。3.2.3 自由贸易试验区设立天津于2014年12月和广东、福建一起被国家批准成为继上海自贸区之后的新一批自由贸易试验区,天津市的滨海新区被列入天津自贸区的建设规划当中,经济技术开发区、空港经济区和中心商务区等地区的发展有了这个进一步的开放机遇将会如虎添翼,得到更长足的发展动力。4. 天津市与京冀两地协作的对策建议4.1 基础设施建设交通运输通达是区域一体化重要的基本条件,可以减小区域间空间障碍,增强经济联系,天津市要继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发展和完善,在京津城际铁路的基础上进一步建设区域高速铁路网,京津冀三地合力完善区域高速公路网,进而通过高铁连接京津冀三地的机场,加快

14、有利于三地人口集散的空港建设,另外在地铁和轻轨的建设上也要和京冀打通,使天津和北京、河北真正实现同城发展。天津市还要充分利用港口城市的比较优势,在自贸区建设的背景下,天津港港口功能齐全、物流网络通达、辐射能力较强且兼具政策优势,应合理整合港口资源,完善航线网络布局,加快公路和铁路建设,建立公路铁路水运相互联系相互配合的立体交通网络,与周边的河北省港口加强分工合作,改变无序竞争现状,形成配套合理、协同运转的现代化港口群,并借助自贸区的区位优势,将天津市建设成为我国北方的国际航运中心,形成地区性的巨大贸易辐射和资金引力。4.2 产业转移京津冀三地城市规划建设自成一体和贪大求全所积累的种种问题已成严

15、峻的教训,从发展阶段来看,北京市目前为后工业化阶段,服务业为主,天津市的第三产业比重尚未超过第二产业,为工业化阶段后期,而河北省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与京津相比相对滞后,现处于工业化发展中期阶段。从天津市和北京市的产业合作来看,北京市欲强化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流中心和科技中心这些核心功能必先疏解非核心功能。水资源和能源资源作为京津冀地区重要的生产要素,二者带来的生态环境压力也决定着工业结构调整的过程中高能耗、高污染、高投入和低效益项目和企业必有一部分要淘汰,其余的直接外迁至天津或河北可行性不高,毕竟同属资源紧张和生态压力大的这两省市对效率低污染高行业的承接意愿不强,天津在配合北京的去产业化并承接这部分产业时要着力进行技术改造和升级,尽可能地降低能耗和污染并提高经济效益。4.3 科学技术发展北京市要转移经济中心这一首都核心功能,天津市就要担起区域经济重任,才可与首都发展相辅相成。欲成为全面发展的区域经济中心,天津市已基本具备现代物流业、制造业的良好条件,还要强化技术研发的能力,这两方面天津虽然基础较薄弱,但可以借助滨海新区的现有基础和良好机遇,并与北京形成合作。北京市重点高校林立,科技创新高效,是科技研发的总部聚集地,也是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