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结奋进继往开来为建成国际一流水运工程科研机构而奋斗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60974512 上传时间:2018-11-21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542.8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团结奋进继往开来为建成国际一流水运工程科研机构而奋斗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团结奋进继往开来为建成国际一流水运工程科研机构而奋斗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团结奋进继往开来为建成国际一流水运工程科研机构而奋斗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团结奋进继往开来为建成国际一流水运工程科研机构而奋斗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团结奋进继往开来为建成国际一流水运工程科研机构而奋斗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团结奋进继往开来为建成国际一流水运工程科研机构而奋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团结奋进继往开来为建成国际一流水运工程科研机构而奋斗(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 3 5卷第 4期 2 0 1 4 年 8 月 水道港 口 J o u r n al o f W a t e r wa y a n d Ha r b o r V0 l - 3 5 No 4 Au g 2 01 4 团 结 奋 进 继 往 开 来 为 建 成 国 际 一 流 水 运 工 程 科 研 机 构 而 奋 斗 交通运输部天津水运工程科学研究院 院长 张华勤 今天, 我们怀着无比激动和喜悦的心情 , 在这里欢聚一堂 , 隆重召开天科院科技创新大会 , 表彰科 技创新的先进集体与个人并藉此纪念天科院建院4 O 周年。这是全院7 0 0 余名在职干部职工和2 2 0 名离 退休老同志的一大喜

2、事, 也是天科院发展史上的一大盛事。在此, 我代表院领导班子 , 向在天科院发展 历程中艰苦创业 、 无私奉献 、 创造辉煌的老专家 、 老职工表示崇高的敬意 !向所有为天科院的建设发展 努力奋斗、 忘我工作 、 谱写新篇的全院干部职工表示衷心的感谢 !向受表彰的建院4 0 周年“ 突出贡献 奖” 和“ 科技贡献奖” 获奖人员 , 科技创新先进集体和个人 , 青年科技英才和青年科技成果奖获奖代表表 示热烈的祝贺1 4 0 年前的今天 , 在 国民经济百废待兴 , 水运事业亟待发展的时代背景下, 为了响应周总理提出的 “ 三年改变港口面貌” 号召, 切实加强我国水运工程技术研究 , 彻底解决港

3、口航道建设中的技术难题, 闯 出一条中国自己的建港之路 , 交通部天津水运工程科学研究所应运而生。来 自天津港回淤研究站与西 南水利水运科学研究所两个单位的科研人员 , 斗志昂扬地汇聚在渤海湾西畔的盐碱荒滩上 , 紧密团结 在天科所 的旗帜下艰苦创业 , 从此担负起服务于港 口航道建设 、 促进水运事业发展的光荣使命。前辈 们在风餐露宿、 战风斗浪的艰苦环境中奠定了天科院事业蓬勃发展之基, 一代代天科人在改革开放、 振 兴中华的时代浪潮中铸就了 自强不息 、 求实创新的天科之魂 , 从海河之畔到千里江山, 从渤海之滨到万 里海疆 , 天科人攻克着一道道水运科研的难题 , 创造着一个个水运工程建

4、设奇迹 , 书写着一篇篇交通运 输科学发展的瑰丽诗篇。 4 0 年来, 我们为沿海港口航道工程建设 , 呕心沥血 、 屡建奇功。 天科院地处天津 , 解决天津港的回淤问题一直就是天科院的天然使命。我们从建院伊始就坚持不 懈地研究探索, 总结出一系列淤泥质海岸泥沙回淤规律和应用公式 , 创造性提出了“ 风浪掀沙、 潮流输 沙” 的泥沙运动机理 , “ 减少进港沙量 、 缩小港 内无用水域” 的治理思路, “ 疏浚计方标准” 和“ 适航水深” 等港 口航道维护关键技术 , 开发了“ 三维潮流泥沙数学模型” 、 “ 中子活化示踪沙技术” , 并在港口建设 、 航道维护中得到成功应用。如今的天津港已由

5、重淤型变为轻淤、 微淤型港 口, 成为拥有三条航道 、 1 5 9 个泊位、 主航道水深达一 2 1 0 米 、 通航船舶达到3 0 万吨级的世界等级最高的人工深水港 , 港 口吞吐量突 破 5 亿吨, 位列世界第四大港。我们可以自豪地说 , 天津港辉煌成就的背后天科人功不可没! 沿海港 口是改革开放的前沿 , “ 水运兴 , 则国运兴” 。4 O 年来 , 我们始终站在水运工程建设科技创新 的前沿 , 伴随着改革开发的步伐发展壮大 , 在祖 国 1 8 0 0 0 公里海岸线上创造着一个又一个新的建港奇 迹 : 在黄骅 , 我们突破了粉砂质海岸建设深水大港的“ 禁区” ; 在洋山, 我们研究

6、外海岛屿潮流泥沙运动 规律 , 攻克浪大、 流急 、 地质复杂、 泥沙运动活跃等复杂 自然条件下的选址建港的世界性难题 ; 在珠江 本文为张华勤院长在2 0 1 4 年 4 月1 8日交通运输部天津水运工程科学研究院成5 _ 4 0 周年暨科技创新大会上的讲话。 2 7 8 水道 港 口 第3 5 卷第4 期 口, 我们系统研究伶仃洋航道整治技术 , 为广州、 深圳等港 口和港珠澳大桥工程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技术 支撑。在大连、 在秦皇岛、 在青岛、 在连云港 、 在宁波 、 在舟山、 在温州 、 在厦门、 在湛江、 在海 口、 在三亚 、 在西沙 , 在长江口, 天科人的脚步遍布天涯海角。一大批

7、科研成果获得国家和行业科技进步奖 , 其 中 离岸深水港建设关键技术研究及工程应用 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洋山深水港( 外海岛礁超大型集 装箱深水港口) 工程建设关键技术 、 深水防波堤新型结构型式和斜向波与直立式防波堤相互作用研 究 、 港口工程规范 , 以及 三维潮流数学模型及其应用 、 遥感技术在海洋环境与资源调查中的开发 研究 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近海动力环境中粉沙运动规律研究 获中国航海学会科技进步一等奖。 4 O 年来 , 我们为内河航道整治和通航枢纽建设 , 潜心研究、 铸就辉煌。 我国内河水系众多, 航道建设与开发是水资源充分利用和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 。追溯 到西

8、南水科所时期 , 航道整治就是我们的传统技术优势。建院以来 , 从“ 六五” 的“ 三峡水库 回水变动 区河段泥沙模型试验” 、 “ 葛洲坝二三江工程及水 电机组 国家攻关项 目” , 到“ 七五” 的“ 松花江三姓浅 滩航道整治” 、 “ 川江航道整治” 、 “ 三峡工程坝区通航水流条件研究” , 到“ 八五” 的“ 珠江口航道整治” 、 “ 湘江千吨级航道整治技术及河段演变模型试验 ” , “ 三峡工程坝区泥沙对通航和发 电的影 响及防治 措施优化” , 到“ 九五” 的“ 三峡枢纽通航建筑物船模航行条件及改善措施” 、 “ 跨海 、 跨江大桥通航水流 及海( 河 ) 床演变问题的研究”

9、, 到“ 十五” 的“ 三峡通航水流条件试验研究” 、 “ 山区河流航道整治关键 技术研究 ” , 到“ 十一五” 的“ 松花江梯级开发依兰航 电枢纽通航技术研究” 、 “ 长江长河段系统治理技 术研究” , 到“ 十二五” 的 “ 长江上游水沙变化对中游航道影响研究” 、 “ 西江黄金水道通过能力提升关 键技术研究” , 我们承担 了数百项 国家重点工程的科研工作, 足迹遍布了长江、 黄河、 松花江 、 汉江、 湘 江 、 西江 、 澜沧江等祖国的大江大河 , 在内河航道整治、 通航枢纽建设 、 跨江跨河大桥论证等方面取得 了一系列的基础理论和关键技术的重大突破 , 众多成果达到国际领先和国

10、际先进水平 , 其中 国家高 等级航道 网通航枢纽及船闸水力学创新研究与实践 获得 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 山区航道整治关键 技术研究 和 复杂条件下长江中游航道系统整治技术研究 获中国航海学会科技进步一等奖。 特别是在去年 , 我们在长江 口航道整治工程泥沙问题研究领域取得重要进展, 长江南京以下 1 2 5 米深水航道整治技术研究 和部 长江黄金水道通过能力提升重大专项相关研究 成果显著。上湄公河 航道管养机制和资金渠道等相关水运发展和国际界河开发重大政策研究, 为政府决策和相关水运发展 重大政策战略研究提供支撑保障。积极开展国际科技合作, 气候变化对长江航运和航道的影响研究 填补国内空白

11、。这些科研成果有力地支持了沿江沿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 支撑着国家内河航运发展战 略实施。 4 0 年来 , 我们为交通运输科学 、 安全、 绿色发展 , 勇于担当、 忠实履责。 作为部直属唯一从事水运工程科学研究的事业单位, 我们紧紧围绕交通水运基础性、 战略性、 前沿 性重大技术问题 , 持续科研攻关 , 近 1 0 年来出色完成了“ 深水防波堤建设技术研究” 等 3 O 多项国家科技 攻关项 目和“ 山区河流航道整治技术” 等近 1 0 0 项交通运输部重点科技项 目, 并在长期的科研实践中。 逐 步形成了“ 十大创新技术” 。这“ 十大创新技术 ” 涵盖用于解决天津港、 洋山港、 黄骅

12、港等重大沿海港 口 建设中的淤泥质 、 粉沙质、 沙质海岸建港关键技术 , 提升内河通航能力的山区河流航道整治技术和通航 枢纽建设技术 , 提高环境保护水平的水运环境保护技术、 港 口防尘防风网技术 , 以及 自主开发 、 具有 自 主知识产权 , 在国内外处于先进地位的T K 2 D 数值模拟软件等等。为我国水运事业的规划建设和管理 决策提供了强大技术支撑, 做出了突出贡献。 近年来 , 我们紧紧围绕交通运输调结构 、 转方式、 上水平的新形势、 新要求, 不断拓宽专业领域 , 深 入开展环保、 节能 、 安全 、 信息化以及减灾防灾技术研究 , 在沿海港 口建筑物与结构损伤检测与信息处 2

13、 0 1 4 年 8 月 张华勤团结奋进 继往开来 为建成 国际一流水运工程科研机构而奋斗 2 7 9 理 、 恶劣水文条件下港 口水工结构的破坏机理和设计参数优化、 大型石油化工码头重特大事故风险识 别理论与方法研究 、 风暴潮浪作用下港 口航道骤淤与通航安全、 风暴潮浪与离岸深水结构相互作用研 究 、 新型防波堤设计 、 沿海港 口海洋生态修复与重建 、 港 口煤炭粉尘污染防治与节能减排 、 典型散货港 口码头地 区P M 2 5 污染机理及其减排技术、 河 口海岸大型围垦工程海洋环境影响评价、 内河港 口水资 源循环综合利用技术研究与示范、 港 口设施维护管理数据中心建设等领域 , 取得

14、了一大批国际国内先 进技术与成果。 去年, 我院启动了安全 、 环保 、 节能 、 信息化四个专业专项发展规划的编制, 目前已经正式发布启动 实施 。通过整体规划和统筹 , 将交通运输安全发展、 绿色循环低碳发展和信息化智能化发展作为我院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落实部党组提出的交通科技要“ 面向需求、 面向世界 、 面向未来” 的发展方向和重 点任务 , 加快我院相关专业的转型发展 , 提高发展层级 、 质量和效益 , 更好促进综合交通 、 智慧交通、 绿 色交通和平安交通“ 四个交通” 建设 。 4 0 年来 , 我们为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 主动作为、 优质服务。 天科院4 0 年来深深植根

15、于天津这块沃土 , 努力发挥部属科研单位的专业技术优势 , 坚持科技与 市场双轮驱动战略, 努力服务于滨海新区开发开放 , 服务于环渤海经济社会发展 , 倾力支持天津 、 上 海 、 大连等 国际航运 中心建设 、 和辽宁沿海经济带 、 “ 蓝色 山东” 、 广东 、 浙江 、 福建海洋经济示范区建 设 。经过多年的努力 , 我们的科研业务从传统的科学试验、 现场勘察测量延伸到前期规划设计咨询 、 专业评估与检测 、 工程建设监理和信息化 、 计量检定等全链条服务 , 在努力提高核心竞争力基础上 , 不断形成 自己的优势领域 , 为客户提供完整的技术支持服务。经过多年的努力 , 我们的科研市场

16、从 水运交通行业延伸到与之相关 的围海造陆、 海洋工程、 核电及火电工程 、 桥梁工程 、 石油开发 、 救助打 捞 、 公路水路环境保护、 安全咨询论证 、 社会稳定风险评估 、 职业卫生评价等领域 , 市场经营开发迅猛 发展 , 取得 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可观的经济效益 。经过多年的努力 , 我们的科技攻关从过去的单点 突破发展到联动经营 , 充分发挥各专业 、 各部 门的技术 、 条件和团队优势 , 加强协同创新 , 对重大工程 建设项 目进行联合攻关 , 共同开发 , 形成合力 , 实施设计 、 科研、 施工和组织管理的联合创新 , 显著增 强了科研 的目标性和协同性。 近 1 O 年来 , 我们投身于天津东疆、 临港、 南港、 中心渔港等滨海新区“ 十大战役” 一线 , 为滨海新区规 划建设倾尽全力 ; 我们奔波在青岛2 0 0 8 年奥帆基地、 大连普湾新区C B D、 蓬莱海洋产业区、 连云港徐圩 新区、 重庆涪陵港区等工地和现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