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心理学》复习资料(自考行政管理专科)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60973407 上传时间:2018-11-21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15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管理心理学》复习资料(自考行政管理专科)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管理心理学》复习资料(自考行政管理专科)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管理心理学》复习资料(自考行政管理专科)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管理心理学》复习资料(自考行政管理专科)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管理心理学》复习资料(自考行政管理专科)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管理心理学》复习资料(自考行政管理专科)》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管理心理学》复习资料(自考行政管理专科)(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 管理心理学概述一、西方国家管理心理学的发展表现。20世纪60年代至今,美国管理心理学的研究有了迅速的发展,表现为:1、研究机构不断扩大,专业技术人员迅速增加;2、研究的课题日益广泛、深入;3、在研究方法上有很大的发展;4、研究方向逐渐趋于综合化;5、管理心理学对管理理论和实践作出了重要贡献;6、管理心理学对美国的社会福利也作出了重要贡献。二、我国20年来管理心理学取得的成就。1、建立了学术组织和教学的研究机构;2、翻译和编写了一大批管理心理学著作;3、各管理院校多数开设了管理心理学课程,并为企业管理人员开设各种讲习班;4、培养了一批专业人员;5、开展了多方面的研究。三、管理心理学的研究

2、原则。1、客观性原则。管理领域中的一切心理活动都是一个客观存在的实事,它是和活动的内部条件和外部条件相联系的;2、联系性原则。人们生活在一个复杂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之中,他的任何心理现象都受到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中各种因素的影响;3、发展性原则。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是处在运动和发展变化之中,作为人脑对客观现实反映的人员心理活动也不例外。四、学习管理心理学的意义。1、有助于管理者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2、有助于物质奖励与精神奖励相统一;3、有助于提高劳动生产效率;4、有助于加强政治思想教育工作。1、管理心理学的研究方法:观察法、实验法(实验室实验法和现场实验法)、调查法(谈话法和问卷法)、测验

3、法、个案法。2、个体心理包括:个体的知觉过程;个体的价值观和态度;个体的需要;动机与激励;个体的个性特点。3、群体的动力包括:群体的压力与顺从;群体的凝聚力;群体的冲突。4、心理过程包括:认识;情感;意志。5、个体心理特征包括:性格;气质;能力。6、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包括:个人心理活动对群体心理活动的影响;群体心理活动对个体心理活动的影响;个人与个人之间心理活动的相互作用与影响;群体与群体之间心理活动的相互作用与影响。7、观察依据观察者所处的情境分为:自然观察;控制观察。8、依据观察者是否参与观察者活动分为:参与观察;非参与观察。9、常用的问卷量表有:选择法;是非法;等级排例法。第二章 管理

4、心理学的基础理论一、简述人际关系理论提出的几条原则。1、工人是“社会人”,必须从社会、心理方面来鼓励工人,提高劳动生产率;2、企业中并存着“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所谓的非正式组织是指人们在共同的劳动过程中,由感情因素形成的联结,它对生产率有很大的影响;3、以通过对职工满足程度的提高来激发职工的积极性,从而达到提高生产率的目的,是衡量领导能力的一种新型的标准。二、简述意志的特征。1、能够自觉的确立目的;2、自觉的能动性;3、意志具有对行为的调节作用;4、意志具有对心理调节的作用;5、意志具有坚持的作用。三、意志与认识、情感的关系。1、意志和认识的关系。离开认识过程,就不会有意志行为。意志离

5、不开认识,也给认识以巨大的影响。首先,人对外部世界的认识是有目的、有计划并需要克服各种困难的过程;其次,人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是在变革事物的过程中完成的,而一切变革现实的实践活动都是有意志的行动,都必须受意志过程的支配和调节。因此,没有意志也不会有深入、完全的认识活动。2、意志和情感的关系。当某种情感对人的一定行为起推动或支持作用时,情感可以成为意志的动力。认识、情感和意志是密切联系、彼此渗透的。发生在实际生活中的同一心理活动,通常既是认识的,又是感情的,也是意志的。任何意志过程总包含有认识成分和或多或少的情感成分。而认识和情感过程也包含有意志成分,实际上并不存在纯粹的、不与任何认识和情感过程相

6、关联的意志过程。四、“社会人”假设的基本观点及管理措施。1、“社会人”假设的基本观点:(1)霍桑实验认为,人是“社会人”。影响人的生产积极性的因素,除了物质条件外,还有社会、心理因素;(2)生产效率的提高和降低主要取决于职工的“士气”,而士气则取决于家庭和社会生活,以及企业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3)注意到存在着某种“非正式组织”,这种无形组织有其特殊的规范,影响着群体成员的行为;(4)提出了新型领导的必要性。2、“社会人”假设的管理措施:(1)管理人员应把注意的重点放在关心人、满足人的需要上;(2)管理人员更应重视职工之间的关系,培养和形成职工的归属感和整体感;(3)在实行奖励时,提倡集体的奖

7、励制度;(4)改变管理人员的职能,应在职工与上级之间起联络人的作用。1、古典管理理论:早期管理理论(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传统管理理论(巴贝奇、艾末生)科学管理理论(泰罗、法约尔、韦伯、古利克、厄威克)2、行为科学理论:人际关系理论(梅奥)行为科学理论:人类需要理论(马斯洛)、人性管理理论(麦格雷格X-Y、阿吉里斯-不成熟-成熟理论)、群体行为理论(勒温)、领导行为理论(领导方式连续统一体理论、支持关系理论、管理方格法)3、现代管理理论:社会系统学派;决策理论学派;系统管理学派;经验主义学派;权变理论学派;管理科学学派。4、情感或情绪不同于其他的心理活动,它的任何一种表现形式都包含有:自我体验

8、;生理变化、外部表情。5、按基本表现形态将情感、情绪分为:激情;心境;热情。6、按社会性内容可将情感、情绪分为:道德感;理智感;美感。7、Y理论的管理措施:管理重点的改变;管理人员职能的改变;奖励方式的改变;管理制度的改变。8、行为科学理论研究的内容包括:人的本性和需要;行为动机;人际关系。第三章 个性心理与管理一、个性的含义与特征。个性是指一个整个的、本质的、比较稳定的意识倾向性和特征的总和。意识倾向性包括:兴趣、爱好、需要、动机、理想等;心理特征包括:气质、性格和能力。个性的特征包括四个方面:独特性、稳定性、整体性、倾向性。二、影响个性形成的主要因素:1、先天遗传因素;2、家庭因素;3、文

9、化传统因素;4、阶级和阶层因素。三、气质在实践中的地位和作用:1、气质本身无好坏的区别;2、气质不能决定一个的成就高低;3、气质对工作性质和效率以及人际交往方式和教育方式具有一定的影响。四、性格的意志特征包括哪几个方面。1、个体是否具有明确的行为目的,并使其行为接受社会规范约束的意志特征;2、个体对行为自我控制水平的意志特征;3、个体在紧张或困难条件下表现出的意志特征;4、个体在待长期工作的特点的意志特征。五、不同的气质类型具有不同的行为特征。1、多血质,也称活泼型。其行为特征是:活泼好动,反映迅速,喜欢与人交往,注意力容易转移,兴趣容易变换。2、粘液质,也称安静型。其主要行为特征是:安静、稳

10、定,反应缓慢,沉默寡言,情绪不易外露,注意力稳定又难于转移,善于忍耐,行为的内倾性明显,对兴奋性行为的改造较容易等;3、胆汗质,又称兴奋型。其主要的行为特征是:直率热情,精力旺盛,情绪易于冲动,心境变换剧烈,行为的外倾性明显,对兴奋性行为的改造较不容易等;4、抑郁质,又称抑制型。其主要的行为特征是:孤僻胆小,行动迟缓,不易动情,体验深刻细心,感受性很强等。六、能力的个别差异。1、能力的类型差异。这是指个体能力发展方向的差异;2、能力的水平差异。这是指个体能力发展水平的差异。(能力低下、一般能力、才有、天才)3、能力发展早晚的差异。这是指个体能力发展的年龄差异,虽然能力发展有一般的年龄规律,但也

11、存在个别差异性。七、气质的应用必须注意的问题。1、在安排特殊工作的人员时,注意气质要求的绝对性;2、在一般的工作安排和人员优化组合时,要注意气质要求的互补性;3、在进行人员培训时,既要注意气质的顺应性,也要注意气质的发展性。八、性格的类型:1、按人的心理机能分为:理智型、情绪型、意志型;2、按人的心理活动倾向分为:外倾型、内倾型;3、按人的独立性程度分为:顺应型和独立型;4、结合人的四种气质分为:活泼型性格、力量型性格、完美型性格、和平型性格。九、性格在管理上的应用。1、要重视管理者自身性格的锻炼;(健康成人特征:自我广延能力;与他人热情交往的能力;情绪上有安全感和自我认可;表象上具有现实性知

12、觉;具有自我客观化的表现;具有一致的人生哲学。)2、要重视对组织成员性格的把握;3、要重视领导班子及其组织成员的性格互补结构;4、要重视创造一个有利于培养良好性格的环境。十、制约能力形成和发展的因素。1、素质。素质是能力发展的自然前提,离开这个物质基础就谈不到能力的发展;2、教育。教育在促进能力的形成和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3、社会实践。在制约能力的形成和发展的诸要素中,社会实践是决定性因素;4、勤奋。主观上的勤奋努力,是一个人事业获得成功的心由之路,因而也是使能力获得较快和较大提高的必由之路。5、兴趣。兴趣与能力相得益彰,兴趣吸引人们去从事活动,活动又促进能力的发展。1、一个人个性的形成和

13、发展的过程,大致上经过了:婴幼儿时期;学生时期;社会时期。2、荣格把人的性格分为:敏感型;感情型;思考型;想像型。3、神经过程的基本特征包括:神经过程的强度;神经过程的均衡性;神经过程的灵活性。4、我国学者一般把能力分为:基本能力和综合能力;再造能力和创造能力;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5、个性的理论有:特质论-从心理特性来研究人的个性(阿尔波特、艾森克和卡特尔);社会学习论-强调环境和情况对个人行为和性格的决定作用;心理分析论-人的个性是个整体(即本我、自我、超我);个性类型论(荣格,麦迪-研究人的个性应考虑内、外我向和高、低忧虑四个因素)。6、早最古希腊医生希波克拉底和罗马医生盖伦划分的气质的类

14、型:血液占优势的属多血质;粘液占优势的属粘液质;黄胆汗占优势的属胆汗质;黑胆汗占优势的属抑郁质。7、性格的特征具有结构性,其特征是:态度特征;意志特征;情绪特征;理智特征(指人的感知、记忆、想像和思维等认识方面的个体差异)。第四章 知觉与个体行为一、简述归因的模式。归因理论最早是由美国社会心理学家海德于1958年提出来的。1、海德基于人类总是试图从周围世界得出某种意义这一考虑而提的两因归因模式(内、外归因);2、凯利从变化分析的角度来提出三度归因模式(归结为知觉者本身、归结为知觉对象、归结为情况);3、韦纳从成功和失败的角度提出成败归因。(其中因素:努力、能力、任务难度、机遇,4种因素按内外因

15、、稳定性、可控性划分)二、简述影响知觉选择性的客观因素。1、知觉对象本身的特征。一般来说,那些刺激作用强烈而突出的事物,特别容易引起人们的无意注意,成为知觉对象。2、对象和背景的差别。对象与背景之间的差别越大,人们就越容易从背景中把对象区分开来。反之,对象与背景的差别越小,把对象和背景区分开来也就越困难。3、对象的组合。知觉是对事物整合的反映,但整体不一定只是一个对象。有时,人们会把若干事物作为一个整体来反映。(知觉对象服从的原则:接近原则、相似原则、闭锁原则、连续原则)三、简述社会知觉的分类。以人为对象的社会知觉基本上可划分为三种类型:1、对个人的知觉。主要是指通过对别人外部特征的知觉,进而取得他们的动机、感情、意图等的认识。2、人际知觉。即对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知觉。人际知觉是以人际交往行为作为知觉对象、发生在人际交往过程中的知觉,人际知觉的主要特点在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