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_13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0969824 上传时间:2018-11-21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5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_13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_13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_13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_13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_13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_1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_13(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我们在这里,召开私营企业家联谊会,借此机会,我代表成都市渝中工商局、渝中区私营企业协会,祝各位领导新年快乐、工作愉快、身体健康,祝各位企业家事业兴旺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2016-2017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卷(综合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班级填写在答题卡左侧。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时间为60分钟,满分100分。注意把握时间,祝你考试顺利!第I卷选择题(每题3分,共45分)1、海禁,系封建王朝禁止本国私人商船出海贸易并严格限制外国商船进口贸易的政策。“禁海”、“迁海”、“南洋贸易限令”、“一口

2、通商”等政策对清代社会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这些影响主要包括()。妨碍了海外市场的开拓 阻碍了中国与世界的交流抑制了资本的原始积累 破坏了小农经济的正常发展ABCD2、下图是中国邮政发行的汉画像石牛耕邮票。邮票中的生产工具是()。A耧车B耦犁C曲辕犁D翻车3、19世纪末问世的适可斋记言写道:“江浙妇女贪上海租界佣价之昂,趋之若鹜,伸有弃家者,此未见者也。”“自租界北辟,男以商贩营生而奢华渐起,女以纱丝工作而礼教鲜存也。声气远播之后,内地妇女之妄想自由,误用自由者,逐相率至沪,父母丈夫不能阻也。”这反映近代中国()。A出现男女平等的社会潮流 B传统农业社会的观念受到冲击C西方资本主义思想对中国的影响

3、增强 D男耕女织小农经济解体4、佣书业是以社会上一个贫穷的、有文化的群体为主力军,受雇为政府、私人、书商、寺观等抄书,以此获取报酬的一种行业。它肇始于汉代,兴盛于六朝,至唐宋时期丧失存在的基础。该行业的命运说明()。A.政府政策影响文化行业发展 B.经济发展引起低收入者失业C技术进步影响行业兴衰. D.文化氛围导致佣书业消亡5、德国学者弗兰克在白银资本中记载:在1500年到1800年的三百年间.中国成了全世界白银的“秘窖”,欧洲殖民者从拉丁美洲掠夺来的白银,有一半最终都运抵中国。这主要是()。A中国古代手工业高度发达 B中国商业环境相对宽松C中国重农抑商政策的松动 D中国新经济因素的资本原始积

4、累6、有学者研究材料发现:宋代的商税率大致为3%和2%,国家权力对商业的征税力度,比农业要低得多;清代商人出现亏损时,统治者常常要“优商”、“恤商”。与之相比,统治者很少在农家收成下降时优恤农民。据此得出结论:封建统治者实际上实施的是“重商抑农”而不是“重农抑商”政策。下列分析最合理的是()。A该学者所用材料确凿完备,结论正确并有创新B结论与课本知识不相符,材料缺乏考古学支持C材料不充分,仅用该材料得出的结论难以成立D说明统治者抑制或重视的是特定的人群,而不是特定的行业7、明中叶起,松江“布被天下”的局面真正呈现出来,远销全国各地和海外。但是,江南的棉纺织行业却并未出现手工工场这种集中生产方式

5、。究其原因,可能是()。A棉纺织业出现较晚技术不够成熟B小农家庭副业是棉纺织业的主体C棉纺织品易损耗不能够集中生产D棉花种植分散使集中生产成本高8、据不完全统计,从1895年到1898年,新创办的商办厂矿企业有50余家,资本总额达1200万元。商办企业的投资额几乎相当于官办、官商合办企业投资额的3倍。此时商办企业获得发展的主要原因是()。A外商企业丰厚利润的刺激B清朝政府扩大税源的需要C群众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D南京国民政府的政策影响9、据近代天津城市史记载:“1902年清政府接管天津后,建立中国最早的警察队伍,建立市政工程局,修建公共厕所、垃圾站。打击银钱投机,建立官银号、银元局,鼓励开办近代

6、工商企业。”上述现象最能说明()。A列强放松了对中国的控制 B晚清城市经济功能得到加强C洋务运动深入发展 D城市管理体制趋向近代化10、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两广总督的奏折中写道“外洋各国夷船到粤,贩运出口货物,均以丝货为重。每年贩卖湖丝(湖州等地出产的生丝)并绸缎等货,一岁之中,价值(白银)七八十万两,或百余万两。其货物均系江浙等省商民贩运来粤,转售外夷”。材料不能说明()。A乾隆年间广州是对外通商口岸B中外间“丝银”贸易兴盛C江南地区的桑蚕丝绸生产发达 D官营手工业垄断了丝绸的生产11、19世纪60年代,中国近代民族工业产生。这一时期,中国近代工业代表性企业包括()。江南制造总局大生

7、纱厂继昌隆缫丝厂发昌机器厂 A B C D12、甲午战争之后,“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成为流行用语,在新式学堂及学会均以其作为办学及创会的口号,然而新式学堂及学会的教学内容与发展目标,却偏重于西学或新学。形成此一现象的原因,最可能是因为新式学堂及学会的创办人()。A.多半是接受西方新式教育的留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较为陌生B.多对中国传统文化抱持否定的态度,认为它会阻碍西学的发展C.多为外国人士或在华传教士,自然会偏重于西学或新学的引介D.多以“中学为体”作为对付保守势力攻击学堂及学会的挡箭牌13、康熙年间,钱塘人俞森在荒政丛书中记载:“一妇每日纺棉三两,月可得布二匹,数月之织,可供数口之用,其余

8、或换钱易粟,或纳税完官。”材料表明当时()。A农本商末观念开始改变 B小农经济并非是完全封闭的C农村商品经济相当发达 D纺织业是农村家庭支柱产业14、梁启超曾说,知有兵事而不知有民政知有朝廷而不知有国民以为吾中国之政教风俗无一不优于他国。这一批评针对()。A.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B.师夷长技以制夷C.军事为主,民生为辅 D.原封不动地维护封建统治15、电视剧走向共和是一部非常出色的作品,在于它保存了大部分史实的同时,以自己的角度探求了不少问题,剧中李鸿章有一句台词说“一代人只能做一代人的事”。下列选项最符合以李鸿章为代表的一代人所行之事()。A.最早在中国提出“师夷长技” B.主张“中学为体西

9、学为用”C.最早在中国提出进行政治改革 D.“育人于学校,论政于议院”第II卷综合题(共55分)16、阅读下列材料:不同文明之间的相互交流是影响历史发展的重要因素。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伏尔秦认为,中国是“举世最优美、最古老、最广大、人口最多、治理最好的国家”。“中国的考试制度使官吏职位人人皆可争取,传播应加以采用”到欧洲我国宋元时期的科学文化传播对欧洲产生了重大影响。材料二 17世纪末至18世纪末,欧洲出现了前所未有的“中国热”,许多思想家将中国作为参照,探讨欧洲的诸多问题。在官僚制度方面,他们对中国科举制度发生了浓厚的兴趣,认为这种制度提供了这样一种保障,即政府将以个人的才能为基础

10、,而非欧洲那样,为世袭权力所支配,故科举制不失为一种民主和平等的制度。材料三注:晚清时期出现了一批科技精英,会通中西的徐光启是杰出的代表之一,在其著作农政全书中对古今中外农业生产的利弊得失作出全面评价和总结。他与传道士利玛窦共同翻译几何原本,创立了点、线、直线、曲线、平行线、角、直角、锐角等许多名词。材科四早在19世纪未,随这西方商品对民众生活模式的冲击,趋洋附西两的倾向就在时势的流变中推动着生活习俗的演变凡物之贵重者时皆谓之洋。高楼曰洋楼,彩轿曰洋轿,挂灯曰洋灯,火锅曰洋锅。大江南北,莫不以洋为尚。一一张岂之上编中国历史晚清民国卷(1)结合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概述我国宋元明清时期传播到欧洲

11、的文化成果及其对欧洲社会发展的影晌。欧洲国家的“中国热”反映了当时欧洲社会怎样的时代要求?(8分)(2)报据材料三,分析晚明时期“西学东渐”的影响。(8分)(3)根据材料四,概括当时中国生活习俗演变的特点。(5分)(4)从”东学西渐”到” 西学东渐”的历史变迁中,你得到了哪些启示?(8分)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社会经济的发展、变迁,反映了时代的脉搏。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唐代开元十三年)东至宋、汴,西至岐州,夹路列店肆待客,酒馔丰溢。每店肆皆有驴,赁客乘,悠忽数十里,谓之驿驴。南诣荆、襄,北至太原、范阳,西至蜀川、凉府,皆有店肆,以供商旅,远适数千里,不持寸刃。通典食货七历代盛丧

12、户口(1)依据材料一,概括盛唐时期的商业状况。(6分)材料二(明清时期)镇有各种类型集散型的商业集镇已形成专门性的农副产品市场,其大宗除输出粮食,大都是重要的农产品原料或重要的农村家庭手工业产品;生产型的手工业市镇则依托于某项手工业生产的发展。(2)依据材料二,指出明清时期江南市镇的发展特点和原因。(8分)材料三鸦片战争后短短几年,英国输华商品比战前增加了3.5倍,其中棉纺织品占总值的70%以上,增加了4倍多。江苏松江、太仓一带原本是中国手工棉纺织业中心,素有“衣被天下”的盛名,而鸦片战争以后,由于洋布畅销,“松太布市,消减大半”,东南沿海一些专以纺织为业的乡村,受到很大冲击。洋纱、洋布进口(单位:千海关两)年份洋纱洋布186714501167118772841119591887125902445718922205930554(3)依据材料三,分析鸦片战争后我国对外贸易出现了什么新变化?这种变化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哪些影响?(12分)高一历史第I卷选择题(共45分)123456789101112131415 第II卷综合题(共55分)16、(1) (8分)(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