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有关地理必修一的题目归纳

上传人:Bod****ee 文档编号:60965257 上传时间:2018-11-21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有关地理必修一的题目归纳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高考有关地理必修一的题目归纳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高考有关地理必修一的题目归纳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高考有关地理必修一的题目归纳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高考有关地理必修一的题目归纳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有关地理必修一的题目归纳》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有关地理必修一的题目归纳(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太阳高度:太阳光线与地平面的夹角;正午太阳高度:一天中最大的太阳高度。2晨昏线上(日出日落)太阳高度0度,昼半球0度,夜半球0度。3昼半球中心为直射点(太阳高度为90度,全球最大),等太阳高度线呈同心圆分布,最外一圈为晨昏线。经过直射点的经线(即昼半球的中央经线),地方时为12:00,其上的太阳高度均为各纬度的正午太阳高度。4 5为物体高度,a为太阳高度)。若直射点在某地以南,该地正午物影朝北;若直射点在某地以北,该地正午物影朝南。注意:北极点物影永远朝南,南极点物影永远朝北。6春秋分日,各地太阳均正东升起,正西落下。次年3.21,各地均东南方向日出,西南方向日落。(出现极昼极夜情况除外)7

2、正午太阳高度年变化:H90该地纬度 2326,注意回归线以内地区的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8纬度越高,昼夜长短变化幅度越大。极点将近半年是极昼或极夜,极圈仅出现一天极昼或极夜,赤道全年昼夜等长。9回归线度数黄赤交角,极圈度数90黄赤交角。刚好出现极昼或极夜的纬度90直射点的纬度,晨昏线和6:00或18:00经线夹角直射点的纬度10.判断地方时:(1)点:晨线与赤道的交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6时;昏线与赤道的交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18时;太阳直射点所在经线地方时为12时。(2)线:昼半球平分经线为12时;夜半球平分经线为0时。11.判断节气:(1)二分: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晨昏线与经线重合。(

3、2)夏至: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极圈极昼,南极圈极夜。(3)冬至: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极圈极夜,南极圈极昼。12.判断方向:(1)侧视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2)经线指示东西方向,纬线指示南北方向。(3)有指向标的根据指向标确定方向。(4)极视图:东西:找劣弧,画箭头,前更东,后更西。南北:离北极点越近,则越北;离南极点越近,则越南。13.判断晨线、昏线:(1)晨线:画出地球自转方向箭头,由夜进入昼的分界线;(2)昏线:画出地球自转方向箭头,由昼进入夜的分界线。14.求昼长、夜长:(1)昼长昼弧15 (2)昼长(12日出地方时)2 (3)昼长日落日出(1)夜长夜弧15 (2)夜长24昼长

4、(3)夜长(0+日出)2(24日落) 215.求日出、日落时刻:(1)日出时刻12昼长2 0+夜长/2 (2)日落时刻12昼长224夜长/216影响太阳辐射的主要因素(1)太阳高度最主要的因素,直射时太阳辐射最强,削弱最少(阳光通过大气的路程及等量的光线照射的地表面积的差异)。(2)大气厚度青藏高原比长江中下游平原太阳辐射强的一个因素(阳光通过的大气路程短)。(3)大气密度海拔越高,空气越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越少。(4)大气透明度阴天云层或尘埃对太阳辐射反射强(阳伞效应云层或尘埃反射)。17中国太阳年辐射总量的空间分布(1)我国太阳能资源的分布:高值和低值的中心都处在北纬2235之间,高值

5、的中心在青藏高原,低值的中心在四川盆地。北纬3040地区,随纬度增高太阳辐射能增加;而北纬40以北,由东向西太阳辐射能逐渐增加,新疆呈东西向分布。(2)青藏高原成为太阳辐射的高值中心,主要是因为:晴天较多,日照时间较长;海拔高,空气稀薄,空气中尘埃的量较少,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能量多。(3)四川盆地为低值中心的原因:盆地形状,水汽不易散发;空气中水汽的量多,阴天、雾天较多,从而造成日照时间短,日照强度弱,太阳能资源贫乏。 1 2 3 4 5第二篇:高三物理第一轮复习总结 5000字四川省什邡中学物理组(618400) 王树斌高三物理的复习时间大致分为三段,每段时间里的

6、复习目的各有侧重。第一轮按章节复习知识点,构建知识体系,将主干知识,重点知识向纵、横方向引申和扩展;第二轮可进行专题复习,重在对学生学科内各项能力的提高,如可以分为基本知识体系专题、基本理论专题、实验设计专题、题型专题等;第三轮查缺补漏,重点突破。各阶段复习的知识有重合的地方,但是复习的侧重点和着眼点不同。下面根据自己的体会对高三一轮复习进行一个概括性的总结:(一)一轮复习总结高三第一轮复习主要任务是对各单元知识点及相关知识点进行分析、归纳,重点是对知识点的全面梳理,要求学生掌握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和基本解题方法与技巧,建立知识体系和网络,加强各章节之间的联系,将各章节的独立的知识点串起来,重点

7、进行基础复习。结合一轮复习的情况,我觉得还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重视教材、夯实基础从历届高考试卷反馈的信息中发现学生出现错误的原因有很多。有的是概念不清,比如将动能定理与功能原理混淆,将动量守恒定律和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条件搞不清,对热力学第一定律中做功、热量和内能的符号法则不能熟记等等。例: 将一电量为q=210C的点电荷从电场外一点移至电场中某点,电场-5力做功410J,求A点的电势。 6【错解】【错因分析】错误混淆了电势与电势差两个概念间的区别。在电场力做功的计算式W=qU中,U是指电场中两点间的电势差而不是某点电势。这主要是不少同学在高一、高二的物理学习中,对物理学上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

8、重视不够,理解不透,进入高三后,又出现了重教辅而轻教材的情况。物理教材就是学习物理基础知识、形成基本技能的课本,纵观这几年的高考试题,很多的基础题都是来源于教材的,许多试题在课本中都能直接找到原型,如:年理科综合第题,源于物理第三册第七章的章末练习。即使是学科内的综合题和与实际相联系的综合题也是在对基础知识的组合、加工和发展的基础上表现出来的,这其中表现出了教材的基础作用,所以要处理好课本与复习资料的关系,以课本为本,利用好复习资料,掌握物理问题主要的分析方法与解题技巧,只有高质量地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才能做到举一反三,才可能谈到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来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而重视教材主要应从

9、以下几方面把握:1、 对中学物理主干知识还要深究细探高中物理的主干知识主要有:力学:匀变直线运动牛顿定律及其应用动量守恒定律机械能守恒定律电学:欧姆定律和电阻定律串、并联电路,电压、电流和功率分配电功和电功率电源的电动势和内电阻,闭合电路欧姆定律,路端电压安培力,左手定则洛仑兹力和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的圆周运动电磁感应现象光学:光的反射和平面镜光的折射和全反射等对以上高中物理主干知识不仅要做到“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 ,高考对基本物理概念和规律的考查,并不是单纯考查这些概念和规律本身是什么,而是考查学生对这些概念和规律的理解程度,是否真正理解了这些概念和规律,是否知道这些概念和规律的实质

10、、适用范围及内涵和外延等等。注重对知识的理解和贯通,不要死记硬背,要培养自己对知识的变通和迁移能力,灵活把握和运用所学知识和全方位多角度理解知识。2、结合考纲的要求,再次全面检查高考知识点第一轮复习阶段要求必须按照考纲全面巩固知识点。对考纲中规定的知识内容,学生不能随意舍弃或疏忽那些自认为不重要的、不会考的知识,要系统、全面地进行复习,以适应高考知识点多、覆盖面广的特点。任何的偏废都有可能在综合训练乃至高考中出现盲点,导致失分。针对近几年上海、广东等地的高考物理试题中出现了研究性学习方面的试题,因此,对教材中的“思考与讨论”、“做一做”、“阅读材料”、课本后的专题以及边框中的文字叙述等,要认真

11、地阅读和思考。从近几年的年理科综合试题来看,学科间的综合几乎没涉及,主要是学科内的综合。故在复习中一定要突出学科内知识的综合,对学科间的综合不要费太多的精力。在第一轮转到第二轮复习之际,应将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力学中的牛顿运动定律、动能定理、机械能守恒定律、动量定理、动量守恒定律、能量守恒定律、振动和波;电磁学中的场、路、电磁感应;几何光学中光的反射与折射定律,物理光学中涉及光的干涉、光电效应等问题;原子物理学中的能级、衰变、三种射线、原子核、爱因斯坦质能方程等。按各部分的重点知识为核心,将知识条理化、系统化,这样既有利于对所学物理知识的消化和吸收,也锻炼了自己归纳、整理物理知识的能力,真

12、正做到知识过手。因此,在复习中结合考试大纲的要求,再次全面扫描知识点,避免出现知识点的遗漏。3、加强对所学知识结构体系的进一步把握要重视知识结构,系统地掌握好知识结构,这样才能把零散的知识系统起来。大到整个物理的知识结构,小到力学的知识结构,甚至具体到章,把知识体系编制成网络图,如:运动网络图,质点受力和运动关系网络图、电学知识网络图等等,其目的是把杂乱的知识从无序转化为有序,因此,知识体系网络化必须要以扎实的物理概念为基础,以熟练的物理规律为主线,进行有序地排列。如果把高中物理的内容看作是一个完整的知识系统,那么力、热、电、光、原子物理就是子系统,子系统又包含许多知识点,而各个子系统之间通过

13、运动、力和能量相联系等,只有具备良好的知识结构才是高效应用物理知识的保证。二、巩固训练、提升能力考试说明对高中学生提出了多方面的物理能力要求,但能力不是老师讲出来的,而是训练出来的,是学生从亲身经历中获得并提高的,下面就对几种能力的培养和提高进行简要的阐述:1、理解能力的提高理解能力是物理学科中要求具备的各种能力之中最重要的一种,也是最基本的一种能力。要学好物理,关键在于理解,靠死记硬背是行不通的。要理解所学的物理概念和规律,首先应该清楚这些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准确含义,成立条件和适用范围以及它们与其它物理知识的区别和联系等,只有加深了理解,才能将知识进行延伸和拓展。例: 一条宽为L的河流,河水流

14、速为v1,船在静水中的 速度为v2,要使船划到对岸时航程最短,船头应指向什么方向?最短航程是多少?【错解】要使航程最短船头应指向与岸垂直的方向。最短航程为L。【错因分析】错解的原因是对运动的合成不理解。船在水中航行并不是船头指向什么方向就向什么方向运动。它的运动方向是船在静水中的速度方向与水流方向共同决定的。要使航程最短应是合速度垂直于岸。2、实验和科研能力的提高物理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高考对实验能力的考查也逐年加强。因此要重视对规定的学生实验及演示实验原理和方法的理解,如:打点计时器、伏安法测电阻、测电源电动势和内阻、图像法处理数据、实验误差分析;会“非常规”地使用实验仪器等,如20xx年

15、理综卷第29题,要求选择合适电表测电流表的内阻并进行实物图连接,试题中所提供的实验仪器与教材不同,要求利用电阻箱和电流表替代电压表。同时要能够设计实验,高考实验设计题取之于教材,却又有别于教材原实验,设计性物理实验,是让考生根据掌握的实验原理、实验器材和实验方法,设计和完成新的实验,它包含着新内容、新方案、新视角等诸多侧面。如20xx年全国高考理综试卷的实验题(题略),第1小题属于电路的设计,涉及伏安法电路(外接法和内接法)和滑动变阻器电路(分压器和限流器);第2小题属于数据处理的方案设计,涉及实验误差、数据的取舍、描点作图和图像的物理意义等。因此在实验复习中要认真领会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从新视角思考能否用其他方法、器材完成同一实验或类似实验。养成多角度思考问题的习惯,进行发散和求异思维的训练。比如电路设计中经常出现的分流和分压法电路,电流表的内外接电路,常用的半偏法测电阻,多用表的使用,电流表和电压表的非常规接法以及对游标卡尺、千分尺的有效位、估计位的规定,科学记数法,有效数字的规定等都是高考经常考查的内容,也是历届考生最易失分的地方,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要从背诵实验转变为理解实验思想、方法和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