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必修3-4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上传人:Bod****ee 文档编号:60964962 上传时间:2018-11-21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6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必修3-4文言文知识点归纳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语文必修3-4文言文知识点归纳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语文必修3-4文言文知识点归纳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语文必修3-4文言文知识点归纳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语文必修3-4文言文知识点归纳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文必修3-4文言文知识点归纳》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必修3-4文言文知识点归纳(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考圈-让高考没有难报的志愿一:通假字1所守或匪亲 匪通非,不是(蜀道难)2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颁通斑,斑白,头发花白(寡人之于国)3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涂通途,道路(寡人之于国)4则无望民之多余邻国也 无通毋,不要(寡人之于国)5輮以为轮 輮通煣,使弯曲(劝学)6虽有槁暴 有通又,再次(劝学)7君子生非异也 生通性,资质,天赋(劝学)8合从缔交 从同纵,合纵,六国联合对付秦国的策略(过秦论)9赢粮而景从 景通影,影子(过秦论)10百有余年矣 有通又,用在整数和零数之间(过秦论)11陈利兵而谁何 何通呵,大声呵斥(过秦论)12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受通授,传授(师说)13或师焉,或不焉 不

2、通否,指不从师学习(师说) 二:特殊句式蜀道难:1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介宾结构后置)2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宾语前置)3但见悲鸟号古木(省略)4雄飞雌从饶林间(省略)5有闻子规啼夜月(省略)寡人之于国1是亦走也(也,表判断)2非我也,岁也(非也,表否定判断)3未之有也(宾语前置)4则无望民之多余邻国也(介宾结构后置)5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介宾结构后置)6申之以孝悌之义(介宾结构后置)劝学1君子生非异也(也,表判断,非也,表否定判)2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介宾结构后置)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几(介宾结构后置)4善假于物也(介宾结构后置)5蚓无爪牙之力,筋骨之强(定语后置)过秦论1为天下笑者(

3、被动句)2陈利兵而谁何(宾语前置)3威震四海(省略)4身死人手(省略)5委名下吏(省略) 师说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也,表判断)2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也,表判断)3句读知不知,或之不解(宾语前置)4耻学于师(介宾结构后置)5师不必贤于弟子(介宾结构后置) 三:词类活用蜀道难1猿猱欲度愁攀援(为动用法)2使人听此凋朱颜(使动用法)3砯崖转石万壑雷(使动用法)4侧身西望昌咨嗟(名词作状语)5问君西游何时还(名词作状语)琵琶行1商人重利轻别离(形容词作动词)寡人之于国也1然而不王者(名词作动词)2七十者衣帛食肉(名词作动词)3树之以桑(名词作动词)4王无罪岁(名词作动词)5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

4、(名词作动词)6填然鼓之(名词作动词)7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动词作名词)8谨庠序之教(形容词作动词)劝学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名词作状语)2上食埃土,下饮黄泉(名词作状语)3假舟楫者,非能水也(名词作动词)4木直中绳,輮以为轮(使动用法)5用心一也(数词作形容词)过秦论1序八州而朝同列(名词作动词)2履至尊而制六合(名词作动词)3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名词作动词)4天下云集响应(名词作状语)5赢粮而景从(名词作状语)6吞二周而亡诸侯(使动用法)7却匈奴七百余里(使动用法)8士不敢弯弓而抱怨(使动用法)师说1吾师道也(名词作动词)2其下圣人也亦远矣(名词作动词)3师道之不传久矣(名词作动词)4

5、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形容词作名词)5吾从而师之(意动用法)6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意动用法)7而耻学于师(意动用法)8不耻相师(意动用法) 必修四文言文归纳14孔孟两章通假字 无乃尔是过与 “与”通“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无”通“毋”,不要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颁”通“斑”涂有饿殍而不知发 “涂”通“途” 实词于 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 (到) 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对) 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 (从,在) 固而近于费 (和,同,跟) 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在) 寡人之于国也 (对于) 夫 夫颛臾 (那) 夫如是 (发语词) 相 则焉用彼相矣 (辅助盲人走路的人,n.) 相夫子

6、(辅佐,v.) 而 危而不持 (却,表转折) 固而近于费 (又,表并列) 安 不患贫而患不安 (安定) 既来之,则安之 (使生活安定) 古今异义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 古:把当作 今:认为是社稷之臣也 古:此,这,代词 今:表判断有国有家者 古:诸侯国的封地叫“国”,士大夫的封地叫“家” 今:国,国家;家,家庭,人家陈力就列 古:就,充任;列,职位 今:到队列去或百步而后止 古:有人 今:或者 词类活用无乃尔是过与 过,n. v.责备既来之,则安之 安,使动养生丧死无憾 生,死,n. v.,生者,死者树之以桑 树,n. v.栽种谨庠序之教 谨adj. v.重视衣帛食肉 衣,n. v.,穿然而不王者

7、 王,n. v.统一天下王无罪岁 罪,n. v.,归罪 15劝学通假字輮以为轮 “輮”通“糅”,使弯曲 虽有槁暴 “有”通“又” “暴”通“曝”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知”通“智”,智慧 君子生非异也 “生”通“性”,本性,这里指天生的资质 虚词 而 而青于蓝 (表转折,但)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表并列/递进,并且)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表并列/递进,并且) 吾尝终日而思矣 (表修饰,可译为“地”) 而见者远 (表转折,但) 而神明自得 (表因果,就,于是) 锲而不舍 (表转折,但) 蟹六跪而二螯 (表并列,并且) 于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从)(比) 善假于物也 (对) 焉 风雨兴焉

8、(于之,从) 乎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于) 以 輮以为轮 无以至千里 (用来的办法) 实词 劝学 (劝勉,勉励)木直中绳 (符合)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干)(直)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反省) 吾尝跂而望矣 (提起脚后跟站着) 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强)(清楚) 假舆马者 (借)(车) 而致千里 (到达) 而绝江河 (横渡) 不积跬步 (半步,古人把跨出一只脚叫“跬”) 驽马十驾 (劣)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雕刻)(雕刻) 用心一也 (专一) 用心躁也 (浮躁) 古今异义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古:验,对照检查;反省 今:探究并领会 蟹六跪而二螯 古:腿,蟹脚 今:下跪动

9、作 金就砺则利 古:金属,这里指刀斧之类的金属砍削器 今:一种贵重的金属 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古:托身,安身 今:把理想、希望、感情等放在某人或某事物上 而绝江河 古:特指长江、黄河 今:泛指一切河流 蚓无爪牙之利 古:鸟兽的爪和牙 今:多指供驱使而帮助作恶的人 词类活用 其曲中规 曲,adj. n.曲度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日,n. 状,每天 非能水也 水,n. v.游水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上,下,n. 状,在地面上,在地下 用心一也 一,数词 adj.专一 輮使之然也 輮,v. n.弯曲的办法 积善成德 善,adj. n.善行 16过秦论通假字 孝公既没 “没”通“殁”,死 外连衡而斗诸侯 “衡”通“横” 合从缔交,相举为一 “从”通“纵” “举”通“与”,帮助,支持 秦有余力制其弊 “弊”通“敝”,困顿不堪 赢粮而景从 “景”通“影” 锄耰棘矝 “棘”通“戟” 百有余年矣 “有”通“又” 多义词 之 珍器重宝肥饶之地 (的,结构助词) 赵奢之朋制其兵 (这,指示代词) 商君佐之 (他,指秦孝公,代词) 聚之咸阳 (它们,代词) 因 因遗策 (沿袭) 因利乘便 (趁着)因河为池 (凭借) 制 制其兵 (统帅) 秦有余力制其弊 (制服) 履至尊而制六合 (统治) 兵 制其兵 (军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