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版必修一文言文知识归纳

上传人:Bod****ee 文档编号:60964884 上传时间:2018-11-21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40.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粤教版必修一文言文知识归纳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粤教版必修一文言文知识归纳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粤教版必修一文言文知识归纳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粤教版必修一文言文知识归纳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粤教版必修一文言文知识归纳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粤教版必修一文言文知识归纳》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粤教版必修一文言文知识归纳(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必修1文言知识诗经两首一、作者简介诗经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是中国最古老的一部现实主义的诗歌总集,它收录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即公元前1100前600年左右的诗歌305首,故又称“诗三百”。按用途和音乐分“风、雅、颂”三部分,其中的“风”是指各地方的民间歌谣,“雅”大部分是贵族的宫廷正乐,“颂”是周天子和诸侯用以祭祀宗庙的舞乐。诗经的主要表现手法是赋、比、兴,与风、雅、颂合称“六义”。二、背景回放被抛弃的爱情诗经产生的年代是奴隶社会中后期,这时候封建的道德礼教尚未成形,地方文化自由发展,因而这一时期的爱情诗更多地体现出一种自由浪漫的风格,表现男女爱情的诗篇大都写得十分淳朴而热烈、率真而健康。

2、例如大家耳熟能详的关雎,这首古老的爱情诗反映了当时青年男女对美好婚姻的追求,再如静女写青年男女的约会,表现了大胆而炽烈的情爱。随着私有制和父系社会的确立,男女地位的不平等就逐渐显现出来,妇女在社会和家庭中的地位就非常低下了,许多女子都遭受了被丈夫抛弃的悲惨命运。氓就是一首比较著名的弃妇诗。诗中女主人公的悲剧在两千多年前的旧社会具有普遍意义。三、相关知识(一)诗经的内容内容解说风“风”的意思是土风、风谣,多半是经过润色后的民间歌谣。它包括了十五个地方的民歌,包括今天山西、陕西、河南、河北、山东、湖北北部一些地方(齐、楚、韩、赵、魏、秦),叫“十五国风”,有160篇,是诗经中的核心内容。 雅“雅”

3、是正声雅乐,即贵族享宴或诸侯朝会时的乐歌,按音乐的布局又分“大雅”“小雅”,有诗105篇,其中大雅31篇,小雅74篇。虽然多半是士大夫的作品,但小雅中也不少类似风谣的劳人思辞,如黄鸟、我行其野、谷风、何草不黄等。颂“颂”是祭祀乐歌,分“周颂”31篇、“鲁颂”4篇、“商颂”5篇,共40篇。本是祭祀时颂神或颂祖先的乐歌,但鲁颂四篇,全是颂美活着的鲁僖公,商颂中也有阿谀时君的诗。(二)诗经的表现手法诗经的主要表现手法是“赋”“比”“兴”。1赋赋就是铺陈直叙,即把思想感情及其有关的事物平铺直叙地表达出来。在篇幅较长的诗作中,铺陈与排比往往是结合在一起用的。铺排系将一连串内容紧密关联的景观物象、事态现象

4、、人物形象和性格行为,按照一定的顺序组成一组结构基本相同、语气基本一致的句群。它既可以淋漓尽致地细腻铺写,又可以一气贯注、加强语势,还可以渲染某种环境、气氛和情绪。赋是最基本的表现手法,赋中比兴,或者起兴后再用赋。在赋体中,尤其是富丽华美的汉赋中,赋法被广泛地采用。汉乐府和汉代某些五言诗也与汉赋互相影响,更将铺陈与排比结合,相得益彰。2比比就是比方,是其中最基本的手法,用得最为普遍。以彼物比此物,诗人有本事或情感,借一个事物作比喻。一般说,用来作比的喻体事物总比被作比的本体事物更加生动具体、鲜明浅近而为人们所知,便于人们联想和想象。形象生动,鲜明突出事物(事情)的特征。诗经中比的运用很广泛,比

5、较好理解。3兴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从特征上讲,有直接起兴、兴中含比两种情况;从使用上讲,有篇头起兴和兴起兴结两种形式。激发读者的联想,增强了意蕴,产生了形象鲜明、诗意盎然的艺术效果。一、通假字(1)爱而不见通“薆”,译为“隐藏,遮掩” 通“现”,译为“出现”(2)说怿女美 通“悦”,译为“喜爱” 通“汝”,译为“你”。这里代指“彤管”(3)自牧归荑 通“馈”,译为“赠送”(4)氓之蚩蚩 通“媸媸”,译为“笑嘻嘻的样子”(5)抚子无怨 通“毋”,译为“不要”(6)于嗟鸠兮 通“吁”,译为“叹息声”(7)犹可说也 通“脱”,译为“解脱”(8)隰则有泮 通“畔”,译为“边,岸”二、古今异义(

6、1)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古义:至,动词,到,到达;于,介词,表处所今义:连词,表示达到某种程度;表示另提一事(2)三岁食贫古义:多年今义:三岁的时候(3)秋以为期古义:以(之)为,把当作今义:认为三、一词多义(一)实词(1)言(2)异(二)虚词(1)以(2)于(3)其四、词类活用(一)名词活用1名词作状语夙兴夜寐在早晨;在夜里2名词作动词其黄而陨 变黄(二)动词活用动词作名词自牧归荑 野外放牧的地方(三)形容词活用形容词作名词三岁食贫 贫苦的生活(四)数词活用使动用法(1)士贰其行 使不专一(2)二三其德 使三心二意五、文言句式(一)判断句(1)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匪”表否定判断)(2) 匪女

7、之为美,美人之贻(“匪”表否定判断)(二)倒装句1宾语前置将子无怒,秋以为期(应为“以秋为期”)2状语后置俟我于城隅(现代汉语语序:于城隅俟我)(三)省略句(1)(静女)爱而不见,(我)搔首踟蹰(省略主语)(2)(氓)匪来贸丝(省略主语)离骚一、作者简介屈原中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屈原(约前340约前278),战国楚诗人。名平,字原;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战国时楚国贵族。战国末期楚国丹阳(今湖北秭归)人,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屈原初辅佐怀王,做过左徒、三闾大夫,学识渊博,主张彰明法度,举贤授能,联齐抗秦。后被谗去职,顷襄王时被放逐,流连于沅湘流域。都城郢被秦兵攻破后,他既无力挽救楚国的危亡

8、,又深感政治理想无法实现,遂投汨罗江自尽。屈原是中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之一,也是我国已知最早的著名诗人。20世纪,曾被推举为世界文化名人而受到广泛纪念。他创立了“楚辞”这种文体,也开创了“香草美人”的传统。二、背景回放忧愁幽思赋离骚司马迁在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中说:“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又说:“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屈原的“忧愁幽思”和怨愤,是和楚国的政治现实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离骚就是他根据楚国的政治现实和自己的不平遭遇,“发愤以抒情”而创作的一首政治抒情诗。三、相关知识文体常识楚辞:楚辞又称“楚

9、词”,是战国时代的伟大诗人屈原创造的一种诗体。作品运用楚地(今两湖一带)的文学样式、方言声韵,叙写楚地的山川人物、历史风情,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在汉代,楚辞也被称为辞或辞赋。西汉末年,刘向将屈原、宋玉的作品以及汉代淮南小山、东方朔、王褒、刘向等人承袭模仿屈原、宋玉的作品共16篇辑录成集,定名为楚辞。由于屈原的离骚是楚辞的代表作,故楚辞又称为“骚”或“骚体”。楚辞成为继诗经以后,对我国文学具有深远影响的一部诗歌总集。并且是我国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楚辞的主要作者是屈原。他创作了离骚九歌九章天问等不朽作品。现存的楚辞总集中,主要是屈原及宋玉的作品;唐勒、景差的作品大都未能流传下来。作为一种诗体,

10、楚辞的想象力丰富。楚地巫风盛行,祭祀时往往以巫觋扮演诸神,表演一些神话传说故事,以娱乐神人。这些都培育了楚人丰富的想象力,使作品带有想象丰富、文辞优美、风格绚丽的浪漫主义色彩。楚辞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楚辞的语句参差,富有变化,常用语助词“兮”“些”等。并且结构一般比较宏大,篇幅一般比较长。文化常识1离骚:离骚是战国时期著名诗人屈原的代表作,是中国古代诗歌史上最长的一首浪漫主义的政治抒情诗。“离骚”,东汉王逸释为:“离,别也;骚,愁也。”离骚从诗人自叙身世、品德、理想写起,以花草禽鸟的比兴,抒发了自己遭谗被害的苦闷与矛盾,斥责了楚王昏庸、群小猖獗与朝政日非,倾诉了对楚国命运和人民生活的关心。离骚

11、开创了中国文学上的“骚”体诗歌形式,对后世有深远影响。一、重点词语1掩涕:长太息以掩涕兮(掩面拭泪)2谇:謇(jin)朝谇(su)而夕替(谏争)3替:謇朝谇而夕替(废弃,贬斥)4虽:虽九死而未悔(纵然,即使)5众女:众女嫉余之蛾眉兮(喻指许多小人)6蛾眉:众女嫉余之蛾眉兮(喻指高尚德行)7遥诼:谣诼(zhu)谓余以善淫(造谣,诽谤)8偭:偭(min)规矩而改错(背向,引申为违背)9度:竞周容以为度(法度,准则)10溘:宁溘(k)死以流亡兮(突然,忽然)11异道:夫熟异道而相安(不同道)12尤:忍尤而攘诟(罪过)13伏:伏清白以死直兮(守,保持)14相道:悔相道之不察兮(观察,选择道路)15及:

12、及行迷之未远(趁着)16止息:驰椒丘且焉止息(停下来休息)17初服:退将复修吾初服(当初的衣服,比喻原先的志向)18岌岌:高余冠之岌岌兮(高耸的样子)19游目:忽反顾以游目兮(放眼观看)20缤纷:佩缤纷其繁饰兮(繁多)21未变:虽体解吾犹未变兮(不会改变)二、通假字1错:偭(min)规矩而改错(通“措”,措施)2邑:忳(tn)郁邑余侘(ch)傺(ch)兮(通“悒”,忧愁苦闷)3圜:何方圜之能周兮(通“圆”)4离:进不入以离尤兮(通“罹”,遭受)5章:芳菲菲其弥章(通“彰”,明显,显著)6反:延伫乎吾将反(通“返”,返回)三、一词多义1长:长太息以掩涕兮(副词,长久) 长余佩之陆离(使加长)2善

13、:亦余心之所善兮(以为是好的) 谣诼(zhu)谓余以善淫(擅长)3以为:制芰(j)荷以为衣兮(用做) 余独好修以为常(认为)4修:余虽好修姱(ku)以鞿(j)羁兮(美好)退将复修吾初服(整理) 余独好修姱以为常(美,美好)5虽:余虽好修姱(ku)以鞿(j)羁兮(惟,只是) 虽九死其犹未悔(即使,纵然)四、词类活用1鞿羁:余虽好修姱(ku)以鞿(j)羁兮(名作动,约束)2淫:谣诼谓余以善淫(动作名,淫荡的事)3群:鸷鸟之不群兮(名作动,合群)4死:伏清白以死直兮(为动用法,为而死)5屈、抑:屈心而抑志兮(使动,使受委屈,使受压抑)6步:步余马于兰皋兮(使动,使步行)7高:高余冠之岌岌兮(使动,使

14、加高)8长:长余佩之陆离 (使动,使加长)五、古今异义的词1浩荡:怨灵修之浩荡(古义:荒唐.今义:形容水势广阔而壮大)2工巧:固时俗之工巧兮(古义:善于投机取巧.今义:技艺巧妙)3改错:偭(min)规矩而改错(古义:改变措施.今义:改正错误)4穷困:吾独穷困乎此时也(古义:处境困窘.今义:经济困难)5流亡:宁溘(k)死以流亡兮(古义:随流水而消逝.今义:因灾害或政治原因被迫离开家乡或祖国)六、句式1不吾知其亦已兮(宾语前置)2唯昭质其犹未兮(固定句式)3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定语后置)4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謇朝谇而夕替.(被动句)5虽体解吾犹未变亏(被动句)七、难句翻译1余虽好姱(ku)以鞿(j)羁兮,謇朝谇而夕替.译:我只是崇尚美德而约束自己啊,早上进谏而晚上即遭贬黜.2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译:这也是我心向往的美德啊,纵然九死也不后悔.3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译:宁愿突然死去,随水流而长逝啊,我也不肯做出世俗小人这种丑态.4进不入以离尤兮,退将复修吾初服.译:到朝廷做官而不被(君王)接纳,又遭受指责啊,就退隐了,重新整理我当初的衣服.5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译:裁剪荷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