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十三单元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3.13.38 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课件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60961785 上传时间:2018-11-21 格式:PPT 页数:61 大小:86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届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十三单元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3.13.38 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61页
2019届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十三单元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3.13.38 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61页
2019届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十三单元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3.13.38 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61页
2019届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十三单元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3.13.38 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61页
2019届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十三单元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3.13.38 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6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届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十三单元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3.13.38 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届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十三单元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3.13.38 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课件(6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文艺复兴 1背景 (1)经济:1415世纪,意大利出现_。 (2)阶级:手工工场主、商人和金融家形成新兴_。 (3)政治:新兴资产阶级希望创造财富,也追求现世的享乐。 (4)文化:意大利人能够接触到大量的古代_文化遗存和典籍。,资本主义萌芽,资产阶级,希腊罗马,2实质:一场_性质的思想解放运动。 3核心:_,即主张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要求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 4主要诉求 (1)反对教会宣扬的禁欲苦行,抨击教会腐败。 (2)提倡追求自由、幸福和物质享受,鼓励发财致富和冒险精神。 (3)崇尚理性和科学,追求知识。,资产阶级,人文主义,5成就,十日谈,人文主义之父,6.影响 (1)促使人

2、们从封建愚昧中解放出来,开始更多地关注人和人生活的世界。 (2)_ 的权威受到了越来越强的挑战。 (3)推动了文学艺术和科学的发展。,天主教会,二、宗教改革 1背景 (1)思想:_使天主教会的权威受到越来越多人的质疑。 (2)经济:天主教会的精神统治和经济掠夺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3)政治:天主教会对欧洲尤其是德国的压榨,使天主教会与人们的矛盾加深。 (4)导火线:1517年,罗马教皇出售_。,文艺复兴,赎罪券,2概况 (1)序幕:1517年,马丁路德发表“_”。 (2)扩展:形成了不受罗马教皇控制的新教,除路德派以外,还有加尔文派和英国国教。,九十五条论纲,3主张 (1)只要有虔诚的_,

3、灵魂便可得救,无需购买赎罪券。 (2)每个基督徒都有直接阅读和解释_的权利。 (3)否定罗马教廷的权威,主张简化宗教仪式,坚持 _高于教会。 4性质:是一场宗教外衣掩饰下的资产阶级发动的反对封建统治和罗马神权统治的政治运动。,信仰,圣经,国家权力,5影响 (1)挑战了以教皇为首的宗教权威,动摇了罗马教会的统治。 (2)开始打破对罗马教会的迷信,解放了思想。 (3)_ 得到进一步传播和发展。,人文主义,特别提醒 1文艺复兴借助古希腊罗马文化外衣的原因 (1)当时封建神学占统治地位,教会势力庞大,不容许其他思想和学说传播,封建神学的理论体系大多建立在古希腊罗马的科技、思想文化基础之上。 (2)资产

4、阶级力量弱小,还无力与封建神学正面冲突,所以借复兴古希腊罗马文化之名,而行反对封建神学、宣传资产阶级思想文化之实。,2文艺复兴复兴古希腊、罗马文化 文艺复兴运动打着复兴古希腊罗马文化的旗号,但绝不仅仅是古典文化的复兴。当时封建神学占统治地位,教会势力庞大;形成中的资产阶级力量弱小,还无力与神学正面冲突,所以借古希腊、古罗马文化的复兴为名,行反对封建神学,宣传资产阶级思想文化之实。实质是新兴资产阶级的思想和文化的运动,并不是恢复“古代的传统”。,3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家们对宗教的态度 文艺复兴时期的大师们对宗教持双重态度,他们只是反对教会宣扬的禁欲苦行,抨击教会的腐败,并不否定宗教信仰,并未放弃宗

5、教,而是表现为一种世俗化、人性化的理想,对教会势力抱和解的态度,不愿走上宗教改革的道路。,4文艺复兴巨匠的人文风采可归纳为三个“一”,5图示法理解“因信称义”,要语必背 1文艺复兴运动作为一场弘扬新兴资产阶级文化的思想解放运动,在传播过程中为早期的资本主义萌芽发展奠定了深厚基础,也同时为早期的资产阶级积累了原始财富。 2文艺复兴的核心思想是人文主义。人文主义者以“人性”反对“神性”,用“人权”反对“神权”。 314、15世纪意大利出现了文艺复兴运动,其本质是以人文主义冲击宗教神权的束缚,把人性从宗教中解放出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4文艺复兴运动在传播过程中因为过分强调人的价值,在传播后期造成个

6、人私欲膨胀,物质享受和奢靡泛滥,有一系列的负面影响。 5马丁路德的思想核心是“因信称义”,每个人都可以凭借自己的虔诚信仰得到拯救。 6宗教改革实质上是在宗教的外衣下,早期资产阶级反对封建统治和宗教神权的思想解放和社会运动。,7宗教改革打击了天主教会的神权统治使人们的思想得到解放,发展了人文主义;剥夺了教会在各国的政治、经济特权,各国王权得到加强,有利于民族国家的发展;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要点一 文艺复兴运动的特点、核心思想和影响 史料探究 史料一 大家知道,文艺复兴挣脱了神的统治,确立了人的尊严。但是那时的教会势力仍很强大,人们是不敢公开提出反对基督教、否定上帝的口号的。所以马克思说,

7、人们只能“战战兢兢地请出古代的幽灵”,来为自己壮胆,也就是“借古喻今”的意思。 叶廷芳:18世纪欧洲文化思潮中的“中国风”,史料二 人生的目的不是为了死后升天,而是对现实美好生活的享受;人的各种欲望不应该加以抑制,而应当予以满足。 世界通史简编,史料三 基督教会要人们追求虚无缥缈的来世自由和幸福,而在现实世界上则实行禁欲主义而人文主义者则认为人生的目的在于追求现世的自由和幸福,人是现世生活的创造者和享受者,人应当追求知识、探索自然、欣赏艺术、享受友谊和欢乐。他们认为人所追求的东西是出于“天赋人性”。他们把发财和享乐的渴望视为美德善行,甚至说,这是上帝眷顾其子民的标志。人文主义者薄伽丘和瓦拉等人

8、认为现世的纵情享乐就是幸福;拉伯雷认为追求财富和个性自由就是幸福。 朱寰主编世界中古史,史料四 中世纪后期,神学在西欧学校教育中的统治地位发生动摇,一些新设学校特别注重对学生德智体美的教育,古典文学和自然科学课程的地位明显提高。 据外国教育史,【探究】 (1)阅读史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史料一中“借古喻今”的含义,并分析文艺复兴采取这种态度的原因。 (2)据史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人文主义者的观点。 (3)据史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文艺复兴是如何推动文学和近代自然科学发展的。,【信息解读】 史料一中“战战兢兢地请出古代的幽灵”指借助古希腊罗马文化,反映了文艺复兴的特点是借助古代希腊

9、罗马文化反对封建神学,宣传新的资产阶级思想。史料二中“不是而是”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强调个性解放。史料三中“人生的目的在于追求现世的自由和幸福”表明了文艺复兴的人文主义者主张追求现世的幸福和个性解放等。史料四反映了文艺复兴对文学和近代自然科学的推动作用。,【提示】 (1) 含义:借助古代希腊罗马文化反对封建神学,宣传新的资产阶级思想。 原因:基督教会垄断文化;欧洲资本主义刚刚兴起,新兴资产阶级力量弱小;古代希腊罗马文化有深厚的人文精神,有利于反对封建神学等。 (2)主张以人为中心,颂扬人性的高贵,提高人的权威;认为人生的目的在于追求现世的自由与幸福。,(3)文艺复兴解放了人的思想,提倡开拓创新

10、,引发了很多科学家去钻研探索大自然的奥秘,而且文艺复兴摆脱了宗教神学思想对人的束缚,从而促进自然科学的发展。,归纳拓展 1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内涵 (1)人的价值: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否定神的权威,肯定人的价值,强调人的可贵,颂扬人的力量。 (2)追求的目标:反对中世纪神学的禁欲主义和来世观念,肯定人有追求财富和个人幸福的权利,追求现世的享乐;反对中世纪的宗教束缚和封建等级观念,要求人的个性解放和自由平等。,2文艺复兴的实质 文艺复兴是14世纪至17世纪在欧洲发生的资产阶级思想文化运动。 (1)从表面上看,文艺复兴是复兴希腊罗马古典文化的运动。实际上,是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斗

11、争在意识形态上的反映。 (2)文艺复兴是欧洲新兴资产阶级在文学、艺术、哲学、自然科学以及政治学、法学、历史学等领域开展的一场新思想、新文化的革命运动。,(3)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是以资本主义经济的萌芽为前提,以反封建、反教会斗争为主要内容的,它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的要求。 3文艺复兴运动的影响 (1)积极作用 经济方面:适应资本主义发展需要,推动新航路开辟,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政治方面:为资本主义制度的胜利和发展开辟了道路。 思想方面:文艺复兴冲破了基督教神学的桎梏,唤醒了人们的自我意识,宣扬了为创造现世幸福而奋斗的精神,推动了宗教改革运动,为后来启蒙思想的出现打下了基础。 文艺方面:文艺

12、复兴时期众多的精湛艺术成为人类艺术史上的绚烂篇章,永放光芒。,自然科学方面:人文主义提倡科学实验,注重实践,推动了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 (2)消极影响:强调个性解放,导致了后来极端个人主义泛滥;仅限于上流社会和知识阶层。,要点二 宗教改革的性质和历史影响 史料探究 史料一 上帝的道不是用什么行为,而是单用信才能领受爱慕的。因此,既然灵魂为它的生命与义所需要的只是信,那么,灵魂称义显然单是因信,而不是因任何行为。 马丁路德论基督徒的自由,史料二 宗教改革前,关于教皇和皇帝的权力,有这样一种形象的比喻:教皇是太阳,皇帝是月亮。宗教改革后,人们换了一种说法:上帝的归上帝,恺撒(泛指皇帝)的归恺撒。

13、宗教改革时,英国国王亨利八世没收教会财产出售给贵族和租地农场主,得到土地的人往往以资本主义方式经营土地。这部分教会土地的资本主义化加速了英国的资本主义发展。,西欧是由中世纪向近代迈进的转型时期,宗教改革运动的发展对西欧社会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引发了思想领域的变革,为社会转型奠定了思想基础。 世界通史,【探究】 (1)史料一体现了马丁路德“因信称义”的主张,有人认为马丁路德的主张树立了上帝的权威,因此马丁路德的学说与人文主义没有联系。对此你如何理解? (2)依据史料二,结合所学知识,用一句话概括宗教改革的历史意义。,【信息解读】 史料一反映了马丁路德在得救方式方面的主张。注意史料的出处是本史料

14、解读的落脚点。处说明了马丁路德主张“因信称义”,从根本上否定了天主教会的宗教权威。史料二中三段话分别叙述了宗教改革在政治、经济、思想三方面的影响,划线部分分别是其核心语句,注意把握其内涵。第一段史料反映了宗教改革前世俗的权力从属于教会,宗教改革后打破了天主教的绝对权威。第二段史料反映了通过宗教改革加速了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第三段史料反映了思想领域的变化,宗教改革打破了天主教会的精神垄断,使人们的思想得到解放。宗教改革促进了西欧社会的转型。,【提示】 (1)马丁路德的学说强调人们在内心世界中发现宗教,每一个人都可以依靠自己的虔诚信仰使自己摆脱“罪恶”,不需要教会作为中介,它实际上否定了教皇的

15、权威,使人们获得了精神上的自由和灵魂得救的自主权,从而带有鲜明的人文主义色彩。 (2)宗教改革促进了西欧社会的转型。,归纳拓展 从现代史观的角度分析宗教改革的历史意义 (1)政治上:打击了天主教会的神权统治,有利于民族国家的形成发展。 (2)经济上:为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了道路。 (3)思想上:打破了天主教会精神垄断,使人们的思想得到解放。 总之,宗教改革促进了欧洲向现代社会的转型。,要点三 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的比较 史料探究 史料一 “宗教改革”这个词一样有误导作用表面上看,宗教改革可以解释为对教会某些腐败落后现象作出的反应,其中包括:部分牧师包括教皇的放荡生活、不受教会法律约束的特权和豁免。尽管这些很能激起人们的抗议,但它们仅是清教徒进行宗教改革的借口而不是根源。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史料二 马丁路德的政治思想既烙有文艺复兴的印记,又体现了对文艺复兴的深化。他提出“因信称义”“信徒皆为教士”,鼓吹俗权至上,主张各国教会应与罗马切断联系而由各国的政府来管理,则鲜明地反映了他对民族自由含义的一种更深刻的理解。 摘自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史料三 在路德因信称义的潜台词里包含着解放人的个性的革命主张。它从神学角度论证了宗教的和现实的人身依附的不合理性。 罗竹风宗教通史简编,【探究】 (1)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