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历史第二部分专题突破七中外历史上的改革与制度创新课件新人教版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0931099 上传时间:2018-11-21 格式:PPT 页数:22 大小:12.8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历史第二部分专题突破七中外历史上的改革与制度创新课件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中考历史第二部分专题突破七中外历史上的改革与制度创新课件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中考历史第二部分专题突破七中外历史上的改革与制度创新课件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中考历史第二部分专题突破七中外历史上的改革与制度创新课件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中考历史第二部分专题突破七中外历史上的改革与制度创新课件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考历史第二部分专题突破七中外历史上的改革与制度创新课件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历史第二部分专题突破七中外历史上的改革与制度创新课件新人教版(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七 中外历史上的改革与制度创新,第二部分 专题突破,2015长沙40、2015张家界37、2014张家界36、2014长沙40,热点:2016年10月22日,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在北京举行。习近平指出,改革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我们必须坚定不移高举改革旗帜,坚决冲破思想观念束缚,坚决破除利益固化藩篱,坚决清除妨碍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体制机制障碍,不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我们必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定不移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创新,让党和国家事业始终充满创造活力、不断打开创新局面。,解读:创新是一个

2、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本专题主要梳理了中外历史上的改革与制度创新,旨在告诉我们改革是强国之路,制度创新是发展的新动力,坚持改革与制度创新,有利于更好的建设社会主义。,专题讲解,中国历史上的改革,国家:秦国 内容:奖励耕战、确立土地私有制、建 立县制 性质:新兴地主阶级进行的封建性质的 改革 影响:为秦国统一六国打下坚实的基础,内容:迁都洛阳、说汉话、穿汉 服、改汉姓、用汉制、学汉 礼、与汉族联姻、学汉族文化 影响:促进了民族融合,古代,公元前356年,商鞅变法,5世纪后期,北魏孝文帝改革,线索一,口号:“自强”“求富” 内容:创办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兴 办新式学堂、筹建

3、海军 影响: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 生和发展,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内容:改革政府机构、发展工商业、 开办 新式学堂、翻译西方书籍、 训练新式军队 影响: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的 作用,是中国近代学习西方制 度的开始,近代,19世纪6090年代,洋务运动,1898年,戊戌变法,内容: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 作用: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相关会议:十一届三中全会 内容:(1)对内改革:家庭联产承包 责任制、国有企业改革 (2)对外开放 影响:使我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际 地位日益提升,近代,1950 1952年,1978年开始,改革开放,土地改革,三大改造,内容:实行农业生产合作社、手工业生 产合

4、作社、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公 私合营 影响:中国开始进入到社会主义初级阶 段,1953 1956年,专题讲解,中国历史上的制度创新,传说时代,夏朝,西周,战国,封 建,萌芽,王位世袭制,禅让制,分封制,概况:禹死后,启继承 父位,王位开始 世代沿袭,“公 天下”变为“家天 下” 影响:氏族社会瓦解, 奴隶社会形成,目的:巩固统治 概况:把土地、平 民、奴隶, 分给亲属、 功臣等,封 他们为诸 侯。(“授 民授疆 土”) 作用:开发了边远 地区,巩固 了统治,韩非子:主张建立君主 专制的中央集 权制 商鞅变法:废除了旧制 度,封建制 度初步建立,民主推举部落联盟首领(尧-舜-禹),线索二,建立,概

5、况:(1)皇帝制度 (2)三公九卿制 (3)郡县制 作用:奠定了两千多年中国政治的 基本雏形。郡县制影响深远,(1)汉武帝颁布“推恩令”解决王国威胁中央问题 (2)“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巩固中央集权制,巩固,秦,汉,专 制 主 义,(1)三省六部制,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 (2)科举制,扩大了统治基础加强了中央集权制,(1)隋文帝:用分科 考试的办法选拔官 吏,取代了魏晋以来 按门第(士族阶层) 选官的制度 (2)隋炀帝:设进士 科,科举制度正式诞 生,元朝建立行省制度,使中央集权得到加强,(1)唐太宗:扩充 国学的规模 (2)武则天:开创 科举和殿试 (3)唐玄宗:诗赋 成为进士科考 试的

6、主要内容 优点:公开考试,公 平竞争,科 举 制 度,建立,完善,完善,加强,中 央 集 权,隋唐,元,(1)废丞相:明废除丞相,进一步强化了以皇权为代表的中央集权制 (2)厂卫制度:标志着君主专制的空前强化 (3)军机处:清雍正帝时设立,标志着专制统治达到了顶峰,概况:明朝实行八股取士,考试范围局限于四书五经,文体采用八股文 影响:加强了封建统治者对思想的控制,成为朝廷牵制人们思想的工具,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1905年,清政府宣布废除沿用了一千三百多年的科举制,科 举 制 度,僵化,顶峰,废除,制 度,明 清,维新变法时期,维新派主张学习西 方,实行君主立宪制度。虽然变法失 败,但起到了思

7、想启蒙的作用,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确立资产阶级民主制,近代,1898年,君主立宪制,1912年,民主共和制,2.中国近现代制度,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确立,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现代,1949年,政治协商制度,1954年,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概况: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 民族区域自治 意义:对于祖国统一、民族平等、民 族团结和地区发展具有重大意 义,是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和基本国策,目的:解决香港、澳门和台湾问 题,实现祖国统一 意义:成为实行

8、祖国和平统一的基 本国策,为实现祖国统一大 业指明了前景,现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20世纪80年代,“一国两制”,内容:扩大公民权利;全体成年男性可参加公 民大会 影响:雅典的民主政治达到了奴隶主民主政治 的最高峰,内容:采邑制(实行有条件的土地分封,得 到封地的人必须为封主服兵役); 影响:促进了西欧封建等级制度的形成,古代,公元前5世纪,8世纪前期,查理马特改革,伯利克里改革,大化改新,内容: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封建国家;把 土地分给农民耕种 影响:日本从奴隶社会开始向封建社会过渡,专题讲解,世界历史上的改革,646年,线索三,内容: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可赎买份 地 影响: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

9、义道路,内容:废藩置县、殖产兴业、文明 开化、建立常备军(皇军) 影响:使日本有封建国家逐步转变 为资本主义国家,近代,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1868年,日本明治维新,内容:(1)实行余粮收集制 (2)中小企业国有化 (3)取消自由贸易 影响:在特定时期保卫了十月革命的 伟大成果,但不符合客观经济 发展规律,内容: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 展商品经济 影响:促进了苏俄国民经济的恢复 与发展,现代,1918年开始,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921年,新经济政策,内容:取消义务交售制、精简管理机 构、批判个人崇拜、“解冻文 学” 影响:没有从根本上改变苏联高度集 中的经济政治体制,内容:改善党的领

10、导、调整国民经 济比例的农业政策,在工业 方面改革管理体制; 影响:使匈牙利政治经济形势逐步 好转,但没有突破旧模式的 框架,现代,20世纪50年代,赫鲁晓夫改革,匈牙利改革,内容:全国工业复兴法、调整农 业、整顿银行、实行以工代 赈、田纳西水利工程 影响:使美国度过了经济危机,开创 了资本主义国家政府干预经济 的先河,内容:多党制、“新思维外交” 影响:直接导致苏联解体,现代,1933年,罗斯福新政,1985年,戈尔巴乔夫改革,专题讲解,世界历史上的制度创新,时间:公元前5世纪后期 内容:伯利克里当政期间,公民大会成为最高权 力机构,扩大了公民权利 影响:雅典的奴隶制民主政治发展到古代世界的

11、 高峰,开启了西方民主政治的先河,确立:1689年权利法案的颁布确立英国为君 主立宪制国家 内容:议会高于王权 意义:资产阶级确立了自己的统治地位,为发展 资本主义扫清了障碍,雅典的民主政治,君主立宪制,线索四,时间:1787年宪法确立了美国是一个 联邦制国家 特点:总统、国会、最高法院分别享 有行政、立法、司法大权,三 权分立与制衡 意义:确立民主共和制,有利于美国 资本主义的发展,(1)1789年,人权宣言的颁布,为法国大革命提供了纲领性文件 (2)1792年,法国废除君主制度,建立了法兰西第一共和国,美国,法国,民主共和制,角度设问,从中国专制制度的发展过程中可以看出其有什么 发展趋势? (1)不断改革中央行政体制,特别是削弱相权,加 强 皇帝对中央的控制; (2)不断改革地方行政机构,加强中央对地方,特 别是对边疆地区的严密管辖; (3)对人民思想控制日益加强。,2. 2016年9月8日,重庆大学出版社与重庆智库为纪念 改革开放40周年,正式启动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中 国大战略丛书的编写,计划2018年4月出版。试运用所 学知识论述改革开放有利于中国地位的提高。 (1)中国加入WTO,积极融入世界经济中,扩大了中国在世界经济活动中的影响。 (2)中国带头组建亚投行,提高了中国在世界,尤其是亚洲经济活动中的地位。经过改革开放近40年的发展,中国已经成为第二大经济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